细节探究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an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美丽的语文课堂,呼唤细节来装点。作为课改时期的教师,就应该静下心来,去发现、研究教学中的细节。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深入挖掘,有效生成,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发展,也使教学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
  一、巧抓细节,推敲语言,成就阅读之美
  当我们阅读一段优美的文字时,经常发现那一个个看似平淡的语言符号,但并不是静止的表述,它们在文本的大家庭中起着重要的点缀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犹如一颗颗镶嵌在文本主题王冠上的珍珠,闪着耀眼的光芒,我们在一个个语言符号的阅读中就可以把语感演绎得淋漓尽致。如教学朱自清《匆匆》第四自然段,其中这一段中有三个语气助词“罢、啊、呢”。如果去掉这三个语气词,通过学生自己品读,会怎样?
  我们可能习惯在朗读本句中,侧重于对“如轻烟、如薄雾、赤裸裸、白白”这些词语的强调,因为这些词语直接描写时光飞逝,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无奈,但是这些词语对整个句子结构和语气而言,就不能起到直接的作用。一个小小的语气词,朱自清先生正是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此时抓住这细小的语言符号,拨动学生的情感,把朗读与理解有机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品出滋味,读出个性。
  二、捕捉细节,发现“疑点”,让课堂流淌生成之美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生成别样的精彩。关注细节就是让“疑问”或“问题”成为学生学习的切入点,成为促进有效生成的动力源。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阅历、能力等原因,对文本中的有些地方存在“疑点”。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疑点,生成为宝贵的教学细节。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对文章的结尾处,你只看到总理一夜的工作怎么敢断定而且如此大胆地告诉全世界总理的每一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如此质疑,看似简单,但這样的质疑无形中将矛盾的一面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质疑的兴趣,这样设疑激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质疑兴趣。此时,周总理伟大的形象在学生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于课堂。
  三、挖掘细节,让课堂奏响和谐之美
  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交叉、渗透与融合的过程,也是精神与生命共同发展、成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时时闪烁跳跃着一个个鲜活的细节。在课程内涵处填补“空白点”。教材引入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名家经典,很多作品中都留有空白,或含蓄,或简练,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的空间,让学生依据潜伏信息去想象创造,达到了意境深远、妙趣横生的艺术境界,这就是空白艺术的精妙之处。学这样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找准这些“空白”,让学生把写得简练的地方写具体,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把隐性的因素显性地展示出来。我们要注意挖掘教材的潜在资源,使其成为课程的生长点,并且成为教师培养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
  如在教学《燕子专列》这篇课文时找准空白点,学生想象贝蒂在救助燕子时一整天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克服的?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当时环境及贝蒂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真切感受她对待燕子的忘我真情,一个有爱心、不怕困难的小贝蒂形象豁然呈现在大家面前。感悟层面由浅入深,以具体语言为载体,唤醒学生的生命感触,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学生的想象中、语言的表达中得到落实,实现了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
  不管是精心地预设细节,还是捕捉教学中的细节,都要求教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深厚的语文素养。就让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个“细节”,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注教学细节,精心打造教学细节,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自然、更贴近学生,收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中山路小学)
其他文献
明人刚落座,郑军一边递上热茶,一边就说:怎么一回来就车碰了?  明人惊讶地问:“咦?你怎么知道的?”  郑军笑说:“还不是你自己给人家报的信。你是不是在新疆待傻了,连这个事还要找警察叔叔。”  明人诧异地望着他,这事不找警察叔叔咋办?郑军笑说:“给钱私了呗。”  明人前两天刚从新疆回来,因在新疆不开车,他的车技略显生疏。这天绵绵细雨,明人确实脑子也在联想什么,小车拐弯时,没有注意到人行道正有一辆电
摘 要:在教學环节中通过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情境,开展实践活动以及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促进其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教学;新课改;寓教于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就是一种快乐学习法,即学习源自兴趣。如何让学生知之、好之、乐之,要求语文教师讲究教学的艺术,而“寓教于乐”的教育思想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设导
摘要:北宋大文豪苏轼在各方面都很优秀,堪称中国文学艺术的全才,是一个成功者。为此,对苏轼生命历程中的四位女性,在苏轼通向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了她们都是苏轼生命中的唯一的结论。  关键词:苏轼;生命;唯一;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9.3 文献标志码:A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7月28日,北宋大文豪苏轼离开了人世。他一生中有2700多首诗、300多首词、4200多篇散文和
摘 要:童诗童画教学课程的开发,可以解决美术与创设想象之间的矛盾。主要从童诗童画教学课程提出的背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确立及成效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童诗童画教学课程;美术课程;空间时间点  一、背景  1.问题的提出  受长期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有教师教,幼儿才在学”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幼儿美术教学中,仍以认知、技巧为主,教学方法也常采用教师示范、幼儿模仿的固定模式。导致美术技能和创
摘 要:读朱自清的《春》,就好像在聆听一首春天的交响乐,那动人的旋律,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一篇六百多字的文章,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美感效应,究其根源,那就是文章独具特色的音律美。  关键词:春;音节;美  我们知道,词是音和义的结合体,遣词造句要做到声情并茂,声音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词语声音配合的巧妙,读起来就顺口,听起来则悦耳,记起来更爽心。在内容和形式都统一的情况下,讲究词语的音律美是非常必要的。朱
摘 要:就指导初中学生增加描写的生动性进行了一些探讨。调动多种描写手段,生动再现场景,展现人物性格;学习影视作品表现人物心理的手法,不直接点明人物心理,而是通过语言、行动、神态描写让读者自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具体描绘,详细展示。  关键词:生动性;描写手段;再现场景;凸显性格  批阅学生习作时经常遇到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甚至无病呻吟的语句,场景描写毫无生动性可言,人物形象呆板缺少活力,语言表现力匮乏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充分发挥语文课堂评价的教育功能,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内容,让评价全面化;讲究语言,让评价艺术化;活用方式,让评价多元化。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语言;评价方式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评价是影响教育艺术的重要因素。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国教育部门对评价体系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探索单元背景下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策略,并以实际教学案例为研究突破口,分析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和策略,得出课时学习目标制定的相关措施。期望通过本研究能给予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和实践操作指导,旨在使体育课堂更高效、合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元;课时学习目标;制定策略  单元学习目标是课时学习目标的一个上位概念,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时
新的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与以往教学大纲相比,它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只设定了教学目标,而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何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制定单元教与学,这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呢?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理解,下面就怎样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制定好“单元教与学”与同行们进行一下交流。  一、制定单元教与学的意义  单元教与学集合了所有教学内容,并加以表达,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它充分考虑
摘 要:“三人行网络班级”让家校沟通不再困难。班主任利用三人行网站建立网络班级,可以很好地搭建起学生、老师、家长之间联系、沟通的桥梁,旨在促进“家校沟通”,引导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关键词:三人行;心灵;沟通;桥梁  班主任是学生、学校、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沟通的纽带。教育的优化,并不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班主任利用三人行网站建立网络班级可以很好地搭建起学生、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