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探索单元背景下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策略,并以实际教学案例为研究突破口,分析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依据和策略,得出课时学习目标制定的相关措施。期望通过本研究能给予一线教师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和实践操作指导,旨在使体育课堂更高效、合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单元;课时学习目标;制定策略
单元学习目标是课时学习目标的一个上位概念,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时刻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关注教材特点,从教材的单元整体考虑。然而,一些教师在制定中脱离单元,缺乏合理性,没有从教材整体、单元结构考虑,并且各课时之间缺乏衔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规律,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针对以上误区,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情况下,注重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以单元为指向,应是对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并且要关注教材特点,把握学习规律。
一、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以单元学习目标为方向,指向性要明确
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单元目标为方向,不能偏出单元总目标的设置范围,保证课时教学始终是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来实施的,针对总目标的方向,在课时目标中,具体每节课解决什么问题,对总目标有什么贡献,都要作细致考虑。如在快速跑单元教学中,单元学习目标为“80%以上的学生掌握腿的后蹬、前摆技术,形成运动技能,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和蹬摆速度、幅度”,那么,在课时目标中就要体现出对该目标的重点突破,至少要在单元的部分课时中有所体现。例如,第一课时目标为“在保证动作质量的情况下,90%左右的学生高抬腿练习时能连续快速上摆20秒以上,其余10%的学生能完成10秒以上”,这就是与总目标中“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和蹬摆速度”保持了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同时,几个课时依次解决蹬摆基本技术要求和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不同情况下的蹬摆技术,可见,每一课时都具有高度的目的指向性,综合起来就是对总目标的实现。
二、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是对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量化
单元总目标的设定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要求比较宽泛,它只是指明了一个单元学习最终达成的大致情况,具体如何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手段,都要在课时中做出具体的制定。所以说,课时目标是对单元的具体化、量化。对于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教材,应系统科学地分布于每一课时来具体操作,在课时中对总目标细化、量化。如案例中的总目标中的“掌握蹬摆技术,增强腿部力量”,所表述的内容指向模糊,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而达到的结果和标准不明确,只是总体上给出了一个方向,具体如何提高、提高哪些,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就要在每一课时中分别对“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等几个阶段做具体的教学突破。如第二课时的目标为“通过练习,多数学生能做出蹬摆的正确动作,后蹬跑练习时,90%的学生能完成20米以上,后蹬充分,前摆明显,方向正,10%的学生能完成10米左右,动作基本正确。”就对腿部的后蹬用力和前摆进行了一定的量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
三、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教材特点,层层推进单元学习目标
一个教材之所以把它分成若干课时进行教学,是有其道理的。我们在分析教材时,首先应明确该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对学生的主要促进作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对该价值的学习规律进行科学的课时分配,准确地将总目标细化到每一课时的目标中,并明确各课时具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对课时目标的实现,层层递进,最终实现单元学习目标。本案例中,主要是对蹬摆这一技术的学习突破,那么依据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对腿部蹬和摆技术采用以下流程:着重解决前摆→着重解决后蹬→起跑、加速跑中的蹬摆→途中跑、终点跑的蹬摆→50米全程跑。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过程,是因为蹬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后蹬充分有力,前摆快速、幅度大。所以,首先练习蹬摆的基本动作要求,再分别对起跑、加速跑以及终点跑中的特殊蹬摆方法进行教学,逐一加以突破,最后通过50米跑完整呈现技术,实现总目标,这样既符合学习规律,也遵照了技能的形成规律,便于学生掌握。
以上三方面相关内容在案例中的相关设置可见表1。
综上所述,课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教材和学生两大因素,照顾到单元学习目标,关注教材的前后衔接,也要兼顾本课时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了,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生水平,准确分析学生,根据实际教学班级学生状况准确合理的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另外,给一线教师一点建议,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会一撮而就,应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这样才比较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兵,孟文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
关键词:单元;课时学习目标;制定策略
单元学习目标是课时学习目标的一个上位概念,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时刻关注单元学习目标,关注教材特点,从教材的单元整体考虑。然而,一些教师在制定中脱离单元,缺乏合理性,没有从教材整体、单元结构考虑,并且各课时之间缺乏衔接,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学习规律,影响了学习效果。本文针对以上误区,在强调单元教学的情况下,注重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以单元为指向,应是对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并且要关注教材特点,把握学习规律。
一、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以单元学习目标为方向,指向性要明确
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要以单元目标为方向,不能偏出单元总目标的设置范围,保证课时教学始终是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来实施的,针对总目标的方向,在课时目标中,具体每节课解决什么问题,对总目标有什么贡献,都要作细致考虑。如在快速跑单元教学中,单元学习目标为“80%以上的学生掌握腿的后蹬、前摆技术,形成运动技能,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和蹬摆速度、幅度”,那么,在课时目标中就要体现出对该目标的重点突破,至少要在单元的部分课时中有所体现。例如,第一课时目标为“在保证动作质量的情况下,90%左右的学生高抬腿练习时能连续快速上摆20秒以上,其余10%的学生能完成10秒以上”,这就是与总目标中“提高无氧代谢能力,增强腿部力量和蹬摆速度”保持了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性。同时,几个课时依次解决蹬摆基本技术要求和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等不同情况下的蹬摆技术,可见,每一课时都具有高度的目的指向性,综合起来就是对总目标的实现。
二、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是对单元学习目标的具体化、量化
单元总目标的设定具有高度概括性,且要求比较宽泛,它只是指明了一个单元学习最终达成的大致情况,具体如何达成,达成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手段,都要在课时中做出具体的制定。所以说,课时目标是对单元的具体化、量化。对于一个相对完整的单元教材,应系统科学地分布于每一课时来具体操作,在课时中对总目标细化、量化。如案例中的总目标中的“掌握蹬摆技术,增强腿部力量”,所表述的内容指向模糊,仅说明了学习的内容,而达到的结果和标准不明确,只是总体上给出了一个方向,具体如何提高、提高哪些,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就要在每一课时中分别对“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冲刺跑”等几个阶段做具体的教学突破。如第二课时的目标为“通过练习,多数学生能做出蹬摆的正确动作,后蹬跑练习时,90%的学生能完成20米以上,后蹬充分,前摆明显,方向正,10%的学生能完成10米左右,动作基本正确。”就对腿部的后蹬用力和前摆进行了一定的量化,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操作性和实用性更强。
三、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教材特点,层层推进单元学习目标
一个教材之所以把它分成若干课时进行教学,是有其道理的。我们在分析教材时,首先应明确该教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里,对学生的主要促进作用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依据学生对该价值的学习规律进行科学的课时分配,准确地将总目标细化到每一课时的目标中,并明确各课时具体解决什么样的问题,通过对课时目标的实现,层层递进,最终实现单元学习目标。本案例中,主要是对蹬摆这一技术的学习突破,那么依据运动技能的学习规律,对腿部蹬和摆技术采用以下流程:着重解决前摆→着重解决后蹬→起跑、加速跑中的蹬摆→途中跑、终点跑的蹬摆→50米全程跑。之所以采用这样的过程,是因为蹬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后蹬充分有力,前摆快速、幅度大。所以,首先练习蹬摆的基本动作要求,再分别对起跑、加速跑以及终点跑中的特殊蹬摆方法进行教学,逐一加以突破,最后通过50米跑完整呈现技术,实现总目标,这样既符合学习规律,也遵照了技能的形成规律,便于学生掌握。
以上三方面相关内容在案例中的相关设置可见表1。
综上所述,课时目标的制定应考虑教材和学生两大因素,照顾到单元学习目标,关注教材的前后衔接,也要兼顾本课时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了,同时也应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和学生水平,准确分析学生,根据实际教学班级学生状况准确合理的制定课时学习目标。另外,给一线教师一点建议,课时学习目标的制定不会一撮而就,应依据学生实际学习效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这样才比较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周兵,孟文砚.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