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它是教师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不再由教师主宰,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过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态生成”也展现了课堂的真实性。它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勇敢地暴露意外的情况,再现师生“原汁原味”的教学情境,为课堂孕育新的生命。
关键词:动态生成;拓展;活力课堂
1 从“预设教案”走向“动态生成”,是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率先起来朗读。他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几个数量词更是读得一板一眼,特别有劲。笔者正想和大家一起鼓掌时,教室里却雅雀无声。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大家来评一评。”一个同学说:“他读出了‘惊奇’感情。”另一个同学说:“他读得断断续续的。”又一个同学说:“他读的时候添字漏字。”……老师简单归纳学生的评价后,强调说:“大家朗读时要避免××同学存在的缺点。”笔者在笔记上写到“这个评价缺乏公正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在评课时,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位老师却说××同学平时表现时好时差,上课时间又紧,所以她就忽略了,这自然忽视了主宰学生学习过程的“三维目标”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2 在动态生成中,激起他们对生命和真情的关怀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 甚 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地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或存在错误等,要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
2.1 关注“节外生枝”
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课堂往往出现了许多“节外生枝”的现象,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适当的引领,并及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之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在教学实际中是很难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容忍着学生的随意质疑,甚至让学生讨论反驳,使得教学过程富有了弹性,富有了人性。
2.2 关注“错误”资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角、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更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与“主流价值”不相符的见解更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不能以“课后再说”搪塞,也没有急于简单地纠正,而是细心呵护,积极引领,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真实领悟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现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是难免的。能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假如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上而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所以,关注阅读课堂动态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3 拓展动态生成,流溢生命的光彩
在教学《麋鹿》一文时,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时,我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让学生将昨日布置的拓展知识结合起来,说一说?没想到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笔者说:“昨天老师让大家通过上网、看声象资料、查阅书本等方式到大自然去“畅游”,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有趣最珍稀的动物或植物介绍给大家。现在请你们用一分钟时间向大家做介绍,让大家都长长见识。”话音未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几句话便把大熊猫、扬子鳄等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介绍给大家,甚至还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短短几句话的介绍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孩子们辛勤搜索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有选择地剔除不合格的内容,组织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 集、选择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阅读课后延伸出了多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可以预设的,但是效果的生成却是不能铺垫的,也因而更显得珍贵。
总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成长的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 张晓燕)
关键词:动态生成;拓展;活力课堂
1 从“预设教案”走向“动态生成”,是孕育人性发展的沃土
课堂教学具有极强的现场性。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教师不应拘泥于预设的教学规程,而应独具慧眼,将“弹性灵活的成分、始料未及的信息”等生成性资源即时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从而真正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的生机和跳跃的活力。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学生率先起来朗读。他声音洪亮,语调抑扬顿挫,几个数量词更是读得一板一眼,特别有劲。笔者正想和大家一起鼓掌时,教室里却雅雀无声。这时,老师说话了:“同学们,大家来评一评。”一个同学说:“他读出了‘惊奇’感情。”另一个同学说:“他读得断断续续的。”又一个同学说:“他读的时候添字漏字。”……老师简单归纳学生的评价后,强调说:“大家朗读时要避免××同学存在的缺点。”笔者在笔记上写到“这个评价缺乏公正性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来在评课时,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位老师却说××同学平时表现时好时差,上课时间又紧,所以她就忽略了,这自然忽视了主宰学生学习过程的“三维目标”的形成。因此,作为教师理应尊重并珍视鲜活灵动的课堂生成,把它作为推进课堂进程的重要资源。
2 在动态生成中,激起他们对生命和真情的关怀
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导致了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 甚 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度发挥主导作用进行有效地价值引导和人文点化。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教师应采用语言补充、直观辅导、重点强调等方式让全班学生清晰地感受这一生成性资源的优势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或存在错误等,要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的正确轨道上来。
2.1 关注“节外生枝”
在阅读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因此课堂往往出现了许多“节外生枝”的现象,教师不能拘泥于预设,而必须捕捉有价值的“意外”资源,给适当的引领,并及时纳入弹性灵活的临场设计之中,让学生顺着自身的“意向”不断深入。在教学实际中是很难一成不变的,因为课堂教学具有生成性。而教师在教学中,容忍着学生的随意质疑,甚至让学生讨论反驳,使得教学过程富有了弹性,富有了人性。
2.2 关注“错误”资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由于学生的阅读期待、阅读视角、认识水平、生活经历等各不相同,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教师既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更要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价值观念,特别是对与“主流价值”不相符的见解更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面对课堂上生成的“错误”信息,不能以“课后再说”搪塞,也没有急于简单地纠正,而是细心呵护,积极引领,让学生通过交流,讨论,真实领悟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家庭环境。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导致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出现差异。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也是难免的。能把学生的错误当成一种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探究,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因“错误”而精彩。
假如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学生原始的生成资源上而不给予即时引导,那么,阅读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的丰富价值将会大打折扣,严重的还会对学生学习产生误导。所以,关注阅读课堂动态生成,价值引导至关重要。
3 拓展动态生成,流溢生命的光彩
在教学《麋鹿》一文时,当学生对课文有了进一步理解时,我突然有了灵感,何不让学生将昨日布置的拓展知识结合起来,说一说?没想到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笔者说:“昨天老师让大家通过上网、看声象资料、查阅书本等方式到大自然去“畅游”,然后把你们认为最有趣最珍稀的动物或植物介绍给大家。现在请你们用一分钟时间向大家做介绍,让大家都长长见识。”话音未落,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发言,几句话便把大熊猫、扬子鳄等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介绍给大家,甚至还提出了对环境保护的看法。
短短几句话的介绍看似简单,却凝聚了孩子们辛勤搜索的劳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有选择地剔除不合格的内容,组织有效信息,从而培养学生 集、选择和表达信息的能力,一举多得,阅读课后延伸出了多种能力的培养,目标是可以预设的,但是效果的生成却是不能铺垫的,也因而更显得珍贵。
总之,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教师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设计教案的基础上,遵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学机智随时调整课堂教学进程,这样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成长的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