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

来源 :留学生·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cer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年来,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则将其变为小学品德与生活了,这足以看出品德课已经不再是理论和说教了,而是贴近学生的思想以及走进生活中来了,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最佳效果。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生活;教学
  作者:吉林省梅河口市解放街中心校吉林梅河口135000
  引言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中开始生根了。我校也全启动了《品德与生活》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
  1立足生活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平安回家》一课时,考虑到我所在的学校地处郊区,学校里也基本上都是当地的农村孩子和外来务工子女。和城里孩子相比,他们对城市交通法规缺少了解,在实际的生活中接触交通标志的机会也相对较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这样很容易发生危险。虽然学校、老师也经常就此问题进行教育,但对于接触不到这些知识的孩子来说则收获甚微。借助这节课,我想从细微之处入手,让学生学会常见的交通标志,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指导他们认识常见的交通手势,学会遵守交通规则。所以这堂课的目标不仅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补充更多学生不常能看得到的一些交通知识,更要面向学生的未来生活,让他们在头脑中时常紧绷“安全”这根弦,为今后的生活做好铺垫。努力让行为规范从生活中来,在经过修正后再回到生活中去。
  2围绕课程内容,指导学生体验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所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体验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所以在教学中,唯有凸现活动,引领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儿童喜爱的、乐于参与的活动中自我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去自主建构新的意义世界,才能链接使道德认知在多层面的体验活动中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如在教学《秋天在哪里》一课时,要求让学生观察认识秋天的季节特征,感受秋天的美丽。而秋天的变化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呈现出来的,更不是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或呆在家中就能观察体验到的。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了解到秋天的变化,都能参与到探秘秋天的活动中去,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把观察、活动的场地扩展到了校园、田野、市场、商店、公园、花木园林之中,让他们在动物、植物、人类生活等大干世界的点滴变化中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去获取。他们在秋风中奔跑,和落叶低语,在草地中寻觅小生灵的足迹,在这片广阔的开放天地中,秋天毫无保留地向孩子们敞开了胸怀,绽放了它的美丽,大自然也悄悄地向孩子们诉说了自己的秘密。在与秋天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对秋天的认识,对自然的热爱不断地积累、延伸。这种超越了时空的形式让孩子们忘我地投入到了发现的快乐中,获得的快乐中,参与的快乐中,体验的快乐中。此时此地,已经不是活动激励了他们,而是他们转动了这块最广阔的生活舞台。
  3以身作则,细节导行
  记得在师范读书时,老师曾在课堂上举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说是一个态度非常认真的老师上课,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卡片都准备妥当了,上课的时候,却一边贴卡片,一边随手把双面胶的废纸丢到了地上——再精彩的设计,在这一刻,全部一文不值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毁了你精心设计的课堂。当时我们一笑了之,但我心里一直牢记着这个事例,从此,就特别留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模仿能力和可塑性非常强。老师又往往是孩子心目中的神,老师的一举一动,自然就成了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老师的行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认知。
  小小的一声“谢谢”,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常常向学生说“谢谢”,向他们借书、借笔时说,他们帮我捡起吹落在地的纸张时说,学生为班级做了好事时也替全班同学说……久而久之我发现孩子们之间说“谢谢”也多了。
  礼貌用语十个字几乎人人都知道,但是运用起来却总不是那么的顺利。教孩子们懂礼貌,不是光靠老师教会十个礼貌用语就大功告成了,真正学会就要真实地运用。
  4结合实际,畅所欲言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但是教学时如果教师能注意引导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唤起他们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所见所闻,这时同学们的发言会特别积极,如教学《家乡变了》这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情况,知道“三废”污染的严重性,理解环境为什么亮出了“黄牌”,这时可让学生谈一谈身边看到的污染的情况。这时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积极,争先恐后,抢着回答:“工厂冒的黑烟,污染空气,灰尘非常多,穿一天的衣服,领子就很黑了。”有的说:“工厂排除的污水流入新汴河,河水被污染了,鱼常常被毒死很多”。有的说:“废渣、垃圾处处可见,看到可难受了。”有的说:“有的人不讲文明,垃圾乱扔,苍蝇到处飞。有的还从楼上往下乱扔东西,都砸到了过路行人。”。,这时老师再引导大家说一说,环境污染降低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时,同学们又争先恐后地说了,有的说:“我们要多种些花草树木,美化我们的家乡。”有的说:“我们要增强,法律意识,要用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的家乡”。有的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这样,在同学们激昂的发言中,课结束了,效果非常好。
  5结语
  总之,围绕品社生活化这一理念,我努力把生活引进德育课程中,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让学生从原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在课程中进行整合,使学生有一个学习、吸纳、提升的过程,丰富拓展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最终回归生活。
其他文献
早年,若提起农民,城里人就想到了“太阳冒红,老农进城,看场电影,不知啥名”那套嘲讽的喀儿。可如今,新时代的农民以其崭新的观念和形象,令城里人刮目相看。就拿“白山第一村”——白
2009年4月至5月,我参加了教育局基教科组织的为期两周的教学常规调研检查。我们采取听课、评课、座谈、查看材料、问题反馈等方式,较全面的了解我区基层的教育教学情况。一、
【摘要】 研究性学习是注重学生主体性和探究过程的教育,是满足社会及学生发展需要的学习方式,是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有效途径。在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对所感兴趣的课题在和谐的情境中主动探索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形成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教育方式。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主动探究 创造精神  【中图分类号】 G424【文献标识码】 A 【文
大手牵小手本次习作的主题是学会生存,选材可以是电视、广播里了解到的,报纸、杂志上看到的,自己周边生活中发生过的,或者就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需要注意的是要写清楚是怎么
By examining the suburbanizationprocess of Shenyang in the northeast China, the article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China’s current suburbanization process and ma
数学思维是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间接反映,它是认知的核心部分,它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整个知识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下岗、再就业已是老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其实,改革及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难题,不仅是政府的事、社会的事,也是群众自己的事。谁都明白,就业、生存与个人息息相关,因此,一旦
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篇篇课文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恶、丑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格、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泻,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因此,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找准德育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渗透思想教育,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一、品词析句,还原课程德育本色  古人著书立说,写诗行文,特别注重推敲词句。运用准确形象、生
现代教育理念,将一堂好数学课标准由过去单一对知识技能教学的评价,向多元、多维、全方位的方向发展,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品质?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The concept
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是小学作文教学一个完整的过程,三者是相互作用、紧密相联的。然而在现实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往往只重视了“作”的技巧传授,而忽视了讲评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