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古今语言,领会深层内容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自由阅读中有所思考和发现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陈涉世家》叙事性强,如果只求把握情节,阅读就会流于肤浅,古代作品的写作技法、历史人物的个性特点、史传作品的语言味道就不能得到品味。激励学生从古朴语言中去领悟一些内容,发现一些精神,就能帮助学生不知不觉跨过古今语言的障碍,并领会作品深层的东西。
  关键词: 《陈涉世家》 合作教学 教学感悟
  
  在合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时关注学习进程,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甚至作为参与者直接介入其间,启发合作者的思维,矫正合作中的偏差,帮助合作者获得学习收获,展示合作成果,这样,学生就会逐步领会文章的深层内容。我在此谈谈课文《陈涉世家》的教学感悟。
  一、阅读交流,疏通文义
  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分享,朗读疑难文言语句,辨析字形相同的文言词语存在的多种意义,为深入阅读课文做进一步铺垫。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大意就可以分出朗读的节奏。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共同解答。如:“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该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意思是陈胜、吴广把队伍假称为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队伍。在读中使学生掌握文言文朗读的窍门。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求学生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惑,全班同学集中“攻关”,形成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
  学生还会遇到一个用课本的注释解释不通的词语。对“丹书帛曰”里的“书”的解释是写的意思,可是“得鱼腹中书”这样说就讲不通。这里的“书”指的是写的那个东西,或者就叫字条。
  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教师组织学生合作查找,一起来找找这篇课文里字形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比较一下它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进行讨论交流。如“等死,死国可乎”和“公等遇雨”中的“等”,“扶苏以数谏故”和“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和“故”,等等。“独木难成林”,大家相互合作,可使每个人的学习收获丰富,学习效率特别高。这样“人人贡献一点、人人拥有一片”的好方法要坚持和发扬。
  本文篇幅长,文字还算浅易,文言词语分散在文章中各个角落,比较和辨析工作适合采用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施。以恰当的例子做好合作学习的示范,通过交流共享学习的成果,并对合作学习给予鼓励,使合作者不断增强合作意识。
  二、审读思量,领会要旨
  引导和鼓励学生以发现的眼光来阅读课文,通过自由式的审读捕捉文言语句后包含的信息和思想,对陈胜、吴广共谋大计、鼓动士卒这两段文字做重点朗读,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特点。
  通过朗读和辨析,发现学生讲述中的不实之处。如:“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就讲了事件发生的背景,是在被征发戍守渔阳的途中。从这句话中还了解到当时贫富之间的矛盾十分激烈。“闾左”是穷人的代称,也就是只有穷人被征发,富人却可以免除这样的苦差,交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基本队伍。也就是说,他们发动起义开始斗争时,反抗的力量就是这“九百人”,就是这九百人却点燃了颠覆大秦王朝的烈火。
  做好发现式阅读的启发和示范,点燃学生课堂阅读探究的引线。通过阅读学生会发现:陈胜年轻的时候就有超乎常人、不同凡响的志向。他“少时”“与人佣耕”,别人嘲笑他不可能富贵时,他就发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心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学生发现:陈胜、吴广之所以走上造反之路的原因是因为秦朝的统治实在是太残酷了。贻误期限就要全部斩首,实在是严酷。陈胜、吴广选择反抗的原因在于死中求生。“亡亦死,举大计亦死”,而后者还有一线生机。
  “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当时秦王朝是该灭亡了,因为它已经失去了民心,秦朝的统治已经引起了天下公愤。
  三、研读探究,活化人物
  陈胜是一个富有政治眼光的人物,他能够判断和分析形势,制定行动方针,并大胆地付诸实践,这种敢想敢干的精神令人欣赏。他谋划起义后打出公子扶苏、楚将项燕的旗号。这一招十分英明:自己这帮人属于平平之辈,没有什么号召力,而公子扶苏,是大秦皇子,而且“百姓多闻其贤”;项燕“数有功,爱士卒”,这两个人都是秦王朝的受害者,而且在老百姓中口碑都很好,而老百姓又不知道他们具体的下落,以他们为旗号来反抗暴秦,老百姓一时分不清虚实,却能够迅速产生影响,赢得民心。文章刻画陈胜采用了衬托的写法,用吴广来衬托他,写出他拥有别人不具备的政治头脑。
  吴广也很有头脑,而且有牺牲的精神。在发动起义的时候,他拿自己来使了“苦肉计”,就故意说要逃跑,诱使军官殴打自己,这样就激起了士卒共同的愤怒。“吴广素爱人,士卒中多为用者”。这说明吴广很有人缘,也就是说他会团结人。吴广是一个有领导和组织才干的人。
  陈胜比吴广更有头脑。文章中分析当时形势,提出假称扶苏、项燕部队的是陈胜,这证明他比吴广更有谋略。“有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曰”、“吴广以为然”就把两个人的个性差别不露声色地展现给后人。
  那个卜者也非泛泛之辈,居然教他们“卜之鬼”。这也应该是一个无比智慧的人,也算一个幕后策划者。他不去告密,正是说明“天下苦秦久矣”,秦王朝已经失去民心,这个人应该也是希望它灭亡的。
  陈胜吴广还非常懂得兵法,他们在发动起义时使用了一招“破釜沉舟”。他们杀死了看管他们的军官,这样即使有人还想有什么退路也不可能了。
  杀死军官之后他们对戌卒说了一番话:“召令徒属曰……敬受命。”大家体会“句句攻心”,形成“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共识。
  在学生探究发现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轻松了,而是更加紧张。面对学生自由发现得到的各式的答案,学生产生的各样思考,教师要因势利导,或点明、或提炼、或矫正、或激发、或推促、或拨转……而且不能让学生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只有真正把自己当做学生先学一步“同学”,才可能达到这样的状态。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从大纲要求出发,提出了阅读教学中要重点思考“谁来读”、“读什么”及“怎么读”三个问题,并就问题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尝试性的回答,即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要把阅读任务切实落实到学生身上;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题材广泛和数量要求,重视经典文学的阅读;在课堂教学上注意方法的教授和技能的训练,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英语专业 阅读教学 教学大纲评论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
“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语文学习分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一个人成才的诸多因素中,非智力因素优秀者都超过非智力因素不良者,优秀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下的占67%,而学困生中智力中等和中等以上的占50%;对学生理想、动机、兴趣、意志和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调查表明,优秀生和学困生生有显著地差异。这说明智力因素固然起重要作用,但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
摘 要: 传统历史作业方法、手段、技术日趋单一。学生对历史开放性作业情有独钟。作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历史作用的布置进行了改革和创新,通过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课件、仿制历史模型、编辑历史小杂志等这些创新作业的布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开放性 历史作业 作业设计    以往在历史教学中,老师设计的历史作业,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反复抄写、机械重复来达到记忆的目的。这样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
摘 要: 高职阶段的学生,大多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不强,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保障;与课堂教学相比,二课活动的开展,有很多优势是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是对课堂教学很好的补充。  关键词: 高职英语 课堂教学 二课活动    一、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及教学情况  最近十年来高职教育在全国各地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新成立了多所高职院校,一些老的院校也得以发展壮大。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中的
摘 要: 作者结合多年的教育实践发现,教师往往有不关注的角落,赏识不到的群体(学困生、内向的孩子等),其实他们的心灵是脆弱的,迫切需要教师的肯定。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关注课堂遗忘的角落,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关键词: 赏识 赞美 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你、我、他,我们有谁会拒绝别人的赞扬呢?更何况是那些正在成长中的孩
摘 要: 新形势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必须在坚持育人为本理念下,在学生工作机制创新方面做出新的探索,即以观念更新为先导,创新学生工作合力机制;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创新学生工作服务机制;以学生成才为中心,创新学生工作教育机制;以制度队伍为重点,创新学生工作保障机制。  关键词: 学生工作 机制创新 育人为本    学生工作在高等学校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连接支持服务
摘 要: 高职高专英语课堂长期以来存在着学生厌学、教师被动、教学效果不佳的局面。如何让教师和学生摆脱这种困境,提高高职高专英语课堂的生命力,让参与者乐在其中,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可以让高职高专英语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 高职高专英语 课堂教学 学习兴趣    一、引言  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最近受到来自教育部、各高校和教师越来越多的重视。由于高校扩招,高职高专学生入学门槛降低
摘 要: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短篇小说,被选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这篇小说内涵丰富,对战争根源的反思尤为深刻。作者结合小说的描述重点,力图从战争背后的民族心理和性格、纳粹文化对人性的扭曲等方面来探究这篇小说对战争根源的反思。  关键词: 小说《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战争根源 反思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著名作家、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何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写作呢?我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总结如下,以飨读者。  一、激发兴趣,调动情感,让学生乐于表达。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是影响其写作兴趣的心理障碍。因此,小学作文教
摘 要: 本文针对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的现状,提出了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精讲多读,读出情感;创设意境,陶冶情操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训练 农村小学 素质教育    在长期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状态,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似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