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省2009年秋季将开始使用高中语文新教材。进行语文新课程改革,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现今许多学生厌倦写作,许多作文指导课重写作技巧轻写作内容。重理论讲解轻实践积累的现状,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加强写作素材的储备训练。尤其进人高三作文备考阶段,很多学生在写作文时为素材枯竭而苦恼,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几乎成了这些学生作文时的最大障碍。时代“活水”无法进入他们的视野,大脑中留存的依然是过去的一些旧材料。本人从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评析及作文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对于解决在高考前短时间内如何储备写作素材的问题。应该会有一些帮助。
一、取材于课本,解“无材可写”的燃眉之急
初高中十多本教科书中的佳文浩如烟海,然而很多学生却无视它的存在,守着“金山”哭穷。当我们拿到高考作文题,确定自己的立意之后,却为无材料可写而苦恼。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学习过的二百多篇课文,从这座“金山”中淘取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在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不少考生从课文中取材,取得了作文高分的好成绩。如在2008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灭鼠联盟一封信》中,有一考生从课文《伶官传序》中援引其中的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揭示人类的贪婪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劝诫人类改过自新,牢记教训,遵守自然法则,努力构建新社会,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如在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一文中,考生从学过的课文《出师表》和《陈情表》中取材进行了下面的分析。“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这样的透彻分析使文章有了亮点,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课文。在平时把课文中的材料整理有序。以便在高考中把它激活。快捷方便地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之中。
二、聚积时代的活水,为作文锦上添花
上文已解决了考生无材料可写的问题,但这些材料来源于课本。你用别人也用,难免与别人撞车,如果这类材料用多了,给阅卷老师一种老套之感,就难得高分。另外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考生的作文做到选材新颖,这些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材料,还要选取最新的材料。我们就必须从时代热点中去选取材料。使文章锦上添花,从选材的角度拿取发展等级分。在2008年全国各地的诸多高考优秀作文中,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成为写作素材的新宠。使文章有了亮点。例如在2008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位考生在他的作文《超越极限》中选取了“5·12”大地震灾民的群体事迹。诠释母爱是伟大的,地震中那个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母爱的大境界,突破了爱的极限。是对生死极限的顽强跨越。这一选材紧扣话题。凸显时代精神,体现创新精神。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又如在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文中,考生援引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话,“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段话支撑了文章的论点。表明了洪战辉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还有的考生把有关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素材写入文章中。引进时代活水,增添文章活力。由此可见。时代的热点是一座无穷无尽的材料库,只要挑选出那些最典型最动人的材料,便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随机应变,多角度运用素材
我们已经从课文、时代热点中储备了一些现成的材料,但到考试后拿到题目一看。发现自己所储备的材料都对不上号。就容易心慌意乱,无法成文。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应该对所准备的材料灵活运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每一则材料,你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如课文《勾践灭吴》的素材就被河北考生选人优秀作文《多难兴邦》中,考生在文中紧扣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学校郑重地写下的四个大字“多难兴邦”,结合勾践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经历,表现了在灾难面前的坚定信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一索材也被写入在2007年宁夏高考优秀作文中,考生用它来表现坚持不懈的精神。又如对课文《游褒禅山记》中的写作素材的挖掘上,可多角度地运用。结合宋代的王安石文中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进行分析。告诫人们不要做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的白日梦,不要在平地观望,要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运用这部分素材来表现“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结合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的经历,让人们懂得游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的道理,明确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不要让“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样的事再重演,运用这部分素材来表现“自信”、“盲从”等话题:结合“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部分内容,让人们知道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志、力、物三者,才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运用这部分素材来表现“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可见一个材料换个角度就可表达不同的主题,而大多素材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我们要随机应变,彩角度地运用所储备的材料。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善于从课文中挖掘材料。从时代热点中选取新颖材料。能多角度地运用所储备的材料,就能解决学生高考写文章时“无材可写”、“无新可创”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
一、取材于课本,解“无材可写”的燃眉之急
初高中十多本教科书中的佳文浩如烟海,然而很多学生却无视它的存在,守着“金山”哭穷。当我们拿到高考作文题,确定自己的立意之后,却为无材料可写而苦恼。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学习过的二百多篇课文,从这座“金山”中淘取我们所需要的写作素材。在近几年高考优秀作文中。有不少考生从课文中取材,取得了作文高分的好成绩。如在2008年高考江西卷满分作文《灭鼠联盟一封信》中,有一考生从课文《伶官传序》中援引其中的名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揭示人类的贪婪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劝诫人类改过自新,牢记教训,遵守自然法则,努力构建新社会,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又如在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幸福之花,开在感恩枝头》一文中,考生从学过的课文《出师表》和《陈情表》中取材进行了下面的分析。“忠则《出师表》,孝则《陈情表》”,这两表道尽了人间感恩的真谛,演绎了人世间感恩的传奇。为报刘备三顾茅庐之恩。诸葛亮七出祁山,巧计破敌军,为刘备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后人为他写下的诗篇。为报当年的知遇之恩,他用毕身的精力向后人诠释了感恩的真谛。自幼失去父母是李密的不幸,但祖母却用自己的温暖让这个可怜的孩子长大成人,且名扬四方,为官做宰是多少读书人毕生的梦想,然而当这个机会真正来临,李密却不曾忘记自己的祖母。他放弃了这个机会,因为他知道“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为官和报恩之间他选择了后者,向世人彰显了一首伟大的诗篇——感恩。这样的透彻分析使文章有了亮点,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课文。在平时把课文中的材料整理有序。以便在高考中把它激活。快捷方便地把它们运用到写作之中。
二、聚积时代的活水,为作文锦上添花
上文已解决了考生无材料可写的问题,但这些材料来源于课本。你用别人也用,难免与别人撞车,如果这类材料用多了,给阅卷老师一种老套之感,就难得高分。另外作文发展等级中要求考生的作文做到选材新颖,这些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材料,还要选取最新的材料。我们就必须从时代热点中去选取材料。使文章锦上添花,从选材的角度拿取发展等级分。在2008年全国各地的诸多高考优秀作文中,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成为写作素材的新宠。使文章有了亮点。例如在2008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位考生在他的作文《超越极限》中选取了“5·12”大地震灾民的群体事迹。诠释母爱是伟大的,地震中那个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母爱的大境界,突破了爱的极限。是对生死极限的顽强跨越。这一选材紧扣话题。凸显时代精神,体现创新精神。很受阅卷老师的青睐。又如在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文中,考生援引了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的话,“困难,我们有责任去面对它,解决它,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我们应该明白摔跤并不可怕。就像我们总是有勇气唱起这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段话支撑了文章的论点。表明了洪战辉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增强了文章的论辩力。还有的考生把有关举办第29届北京奥运会的素材写入文章中。引进时代活水,增添文章活力。由此可见。时代的热点是一座无穷无尽的材料库,只要挑选出那些最典型最动人的材料,便能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三、随机应变,多角度运用素材
我们已经从课文、时代热点中储备了一些现成的材料,但到考试后拿到题目一看。发现自己所储备的材料都对不上号。就容易心慌意乱,无法成文。在这样情况下。我们应该对所准备的材料灵活运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因为每一则材料,你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如课文《勾践灭吴》的素材就被河北考生选人优秀作文《多难兴邦》中,考生在文中紧扣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地震灾区的学校郑重地写下的四个大字“多难兴邦”,结合勾践韬光养晦、忍辱负重的经历,表现了在灾难面前的坚定信念,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一索材也被写入在2007年宁夏高考优秀作文中,考生用它来表现坚持不懈的精神。又如对课文《游褒禅山记》中的写作素材的挖掘上,可多角度地运用。结合宋代的王安石文中名言“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进行分析。告诫人们不要做舒舒服服就能取得成绩、不流汗就能登上事业的顶峰的白日梦,不要在平地观望,要到“险远”处去寻求“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运用这部分素材来表现“努力”、“最好的风景”、“更上一层楼”等话题:结合王安石也有过一次令他十分后悔的盲从的经历,让人们懂得游洞“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的道理,明确自信是一种良好的素质,盲从则是可悲的行为。要想不盲从,就得有自信。不要让“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但已“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样的事再重演,运用这部分素材来表现“自信”、“盲从”等话题:结合“有志矣……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这部分内容,让人们知道要想取得成功,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还得有真才实学。最好还获得某些帮助,或者良好机遇。志、力、物三者,才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运用这部分素材来表现“成功的要素”、“志、力、物”等话题。可见一个材料换个角度就可表达不同的主题,而大多素材都具有这样的特性,所以我们要随机应变,彩角度地运用所储备的材料。
综上所述,只要我们善于从课文中挖掘材料。从时代热点中选取新颖材料。能多角度地运用所储备的材料,就能解决学生高考写文章时“无材可写”、“无新可创”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