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要针对成语的四字格联合成语进行了简单分析归类。在梳理学界关于成语定义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成语是熟语的一种,是固定词组,它的基本形式是“四字格”,其语法、结构、语义结构都呈现出鲜明的均衡对称性。了解和掌握成语的均衡对称性,有利于加深对成语中词义的理解。
【关键词】成语;四字格;联合成语
一、四字格成语特点分析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的大量使用。它保留了古代的语言文化,语音、词汇、语法在成语中都有比较完整的体现。
(一)四字联合结构的成语
四字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按并列关系组成的成语,其前后四个字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四个字不可拆分,具有归纳性、整体性的意义。
(二)四字联合结构的成语的分类
1、按组成字的词性分类,可分为名词性并列成语、动词性并列成语、形容词性并列成语、动词性与形容词性并列成语四种。
第一,名词性联合成分的词语,四个语素的词性皆为名词,且在语义上各自独立。例,笔—墨—纸—砚。
第二,动词性联合成分的成语,四个字语素都为动词,在语义上有独立性。例,顿—挫—抑—扬。
第三,形容词性联合成语,四个语素都为形容词,彼此处于同一个平面,地位相等。例,矮—小—精—悍。
第四,动词性与形容词性联合成语,四个语素,前两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形容词。例如,捭—阖—纵—横。
2、在四字联合成语中,可根据四个字的字义是否相同相近,分为两类。
第一,字义相关的联合结构成语,它们结构相同,所表达的成语意义类似、相近或者相同。
例:【青—红—皂—白】
皂,黑色。青、红、黑、白四种颜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第二,语素意义不相关的联合结构成语,它们结构相同,所表达的意义具有归纳性。
例:【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3、在并列成语中,有的成语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它们分别属于两个层面,具有两层语义关系。可根据前后两部分整体意义分为意义相互独立、意义相互联系两部分。
第一,前后两部分意义相对独立的联合成语。
例:【短小—精悍】
精,精明。悍,勇敢。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第二,前后意义相互联系的联合成语。
例:【顿挫—抑扬】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有节奏。
4、根据前两个字之间,后两个字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它具体分为两种。
第一,由前两个字意义相近或所属类别相同,后两个字意义相近或所属类别相同的四字联合的成语。
例:【布—帛——菽—粟】
帛:丝织品的总称;菽:豆类的总称;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第二,由前两个字意义相反或所属类别不同,后两个字意义相反或所属类别不同的四字并列的成语。例:【男—女——老—幼】
泛指所有的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仗作为构成联合式成语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对仗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相对并列的一种形式。成语作为一个词组的对仗是两个节奏单位的自对。体现在联合式成语结构上就是一三、二四两字各自词性相同,词义相辅或相反,后两部分的关系彼此平列,虽然有的内部关系有前后之分,但它们处于同等地位,不分主次。它们的前后两截都是一付工整的对联,都以相同的结构字数,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义,在形式上它给人以匀称的美感。在内容上,由于近义的相成或反义的映衬,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这些对仗的形式,表现了联合式成语均衡对称的特点。因为联合结构在成语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它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四字格成语的特点,所以四字格成语在语法结构上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
二、四字联合成语的运用
汉语的成语非常丰富,正确地、恰当地运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但也不能随便乱用、滥用。要运用好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一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例如 “东南西北”、“酸甜苦辣”等。有些成语从字面上看不是各个语素或词的简单相加,应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理解它的含义。例如“风花雪月”,原表四季时的美好景色。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但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就不能体会出成语的涵义。所以要运用好成语,首先应当准确地了解一个成语所包含的整体意义,包括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对某些成语要切忌就事论事,望文生义。
(二)成语活用
成语是一种定型化的短语,因此一般不能插入成分,不能调动内部成分的次序,不能任意用其它字来变换其中的字。但是,人们说话作文时,是非常灵活的。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境或上下文里,有时却可以打破使用成语的常规,而改变某个成语的结构或成分,这就是“成语活用”。
1、插加。即在成语里插入其它的成分。例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和住行。例句里的成语插入了连词“和”。
2、移位。即调动成语中某个语素的次序。例如:他迷了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东南西北”是调动了成语“东西南北”的语素次序。
3、变换。即用另外的语素来替换成语时的某个语素。例如:在除夕,男女老少在子时迎接新年的钟声。“男女老少”变换了“男女老幼”的语素。这种变换字眼的用法,在成语发展上起过很大作用,有些字眼本是比较深奥古老的常被浅显易懂的替换了,倒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而原来的反而不用或少用了。
(三)成语借用
成语大都不能依据它的字面意义来理解和运用,但为了表达得幽默、诙谐、风趣,可借用成语的字面来说明某事。这就是借用。
例如:股民们看着股市的“阴晴圆缺”,不知如何是好。“阴晴圆缺”,本意是用于描述月亮各种状态的词语,这里借用来说明股市的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刘振前 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世界汉语教学,2000.1
[3]马国凡《成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4]马国凡《汉语的成语》,《内蒙师院学报》,1978,第1期
【关键词】成语;四字格;联合成语
一、四字格成语特点分析
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被广泛的大量使用。它保留了古代的语言文化,语音、词汇、语法在成语中都有比较完整的体现。
(一)四字联合结构的成语
四字联合结构的成语是指按并列关系组成的成语,其前后四个字没有先后、主次之分,四个字不可拆分,具有归纳性、整体性的意义。
(二)四字联合结构的成语的分类
1、按组成字的词性分类,可分为名词性并列成语、动词性并列成语、形容词性并列成语、动词性与形容词性并列成语四种。
第一,名词性联合成分的词语,四个语素的词性皆为名词,且在语义上各自独立。例,笔—墨—纸—砚。
第二,动词性联合成分的成语,四个字语素都为动词,在语义上有独立性。例,顿—挫—抑—扬。
第三,形容词性联合成语,四个语素都为形容词,彼此处于同一个平面,地位相等。例,矮—小—精—悍。
第四,动词性与形容词性联合成语,四个语素,前两个字是动词,后两个形容词。例如,捭—阖—纵—横。
2、在四字联合成语中,可根据四个字的字义是否相同相近,分为两类。
第一,字义相关的联合结构成语,它们结构相同,所表达的成语意义类似、相近或者相同。
例:【青—红—皂—白】
皂,黑色。青、红、黑、白四种颜色。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因。
第二,语素意义不相关的联合结构成语,它们结构相同,所表达的意义具有归纳性。
例:【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3、在并列成语中,有的成语大致可以分成前后两部分。它们分别属于两个层面,具有两层语义关系。可根据前后两部分整体意义分为意义相互独立、意义相互联系两部分。
第一,前后两部分意义相对独立的联合成语。
例:【短小—精悍】
精,精明。悍,勇敢。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
第二,前后意义相互联系的联合成语。
例:【顿挫—抑扬】
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有节奏。
4、根据前两个字之间,后两个字之间的关系,我们把它具体分为两种。
第一,由前两个字意义相近或所属类别相同,后两个字意义相近或所属类别相同的四字联合的成语。
例:【布—帛——菽—粟】
帛:丝织品的总称;菽:豆类的总称;粟:小米,泛指粮食。指生活必需品。比喻极平常而又不可缺少的东西。
第二,由前两个字意义相反或所属类别不同,后两个字意义相反或所属类别不同的四字并列的成语。例:【男—女——老—幼】
泛指所有的人。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仗作为构成联合式成语的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对仗就是把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相对并列的一种形式。成语作为一个词组的对仗是两个节奏单位的自对。体现在联合式成语结构上就是一三、二四两字各自词性相同,词义相辅或相反,后两部分的关系彼此平列,虽然有的内部关系有前后之分,但它们处于同等地位,不分主次。它们的前后两截都是一付工整的对联,都以相同的结构字数,表达相近相关或相反的意义,在形式上它给人以匀称的美感。在内容上,由于近义的相成或反义的映衬,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这些对仗的形式,表现了联合式成语均衡对称的特点。因为联合结构在成语中占了绝对的优势,它的特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四字格成语的特点,所以四字格成语在语法结构上具有均衡对称的特点。
二、四字联合成语的运用
汉语的成语非常丰富,正确地、恰当地运用成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但也不能随便乱用、滥用。要运用好成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有一些成语从字面上不难理解,例如 “东南西北”、“酸甜苦辣”等。有些成语从字面上看不是各个语素或词的简单相加,应知道其来源或典故才能理解它的含义。例如“风花雪月”,原表四季时的美好景色。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空洞的诗文。也指爱情之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但按照字面意义理解,就不能体会出成语的涵义。所以要运用好成语,首先应当准确地了解一个成语所包含的整体意义,包括了解成语的感情色彩,对某些成语要切忌就事论事,望文生义。
(二)成语活用
成语是一种定型化的短语,因此一般不能插入成分,不能调动内部成分的次序,不能任意用其它字来变换其中的字。但是,人们说话作文时,是非常灵活的。根据语用表达的需要,在一定的语境或上下文里,有时却可以打破使用成语的常规,而改变某个成语的结构或成分,这就是“成语活用”。
1、插加。即在成语里插入其它的成分。例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衣食和住行。例句里的成语插入了连词“和”。
2、移位。即调动成语中某个语素的次序。例如:他迷了路,分不清东南西北了。“东南西北”是调动了成语“东西南北”的语素次序。
3、变换。即用另外的语素来替换成语时的某个语素。例如:在除夕,男女老少在子时迎接新年的钟声。“男女老少”变换了“男女老幼”的语素。这种变换字眼的用法,在成语发展上起过很大作用,有些字眼本是比较深奥古老的常被浅显易懂的替换了,倒成了人们常用的成语,而原来的反而不用或少用了。
(三)成语借用
成语大都不能依据它的字面意义来理解和运用,但为了表达得幽默、诙谐、风趣,可借用成语的字面来说明某事。这就是借用。
例如:股民们看着股市的“阴晴圆缺”,不知如何是好。“阴晴圆缺”,本意是用于描述月亮各种状态的词语,这里借用来说明股市的状况。
参考文献:
[1]《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2]刘振前 邢梅萍,《汉语四字格成语语义结构的对称性与认知》世界汉语教学,2000.1
[3]马国凡《成语》,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8
[4]马国凡《汉语的成语》,《内蒙师院学报》,1978,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