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从没有忽视对习作的研究和实践。可是多年来,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象依然存在,学生读了大量的文章,却写不出像样的作文。阅读课上,学生能进入思想内容的大门,却难以登入写作的殿堂,语文能力提高缓慢。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妙笔生花到底有多难?
一、命题,走出“雾里看花”的误区
教材中的有些习作命题更多的是对单元主题的延伸,离学生真实生活比较远,学生只是“为作文而作文”,并非“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我们要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变革。
请看以下两个命题:
案例1:生活中一定有带给你感动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同学,甚至是你未曾谋面的电视、报纸上宣传的先进人物……他(她)带给你怎样的感动?他(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案例2:转眼小学就毕业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朝夕相处的老师或同学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令我们深深铭记。请你写一封信,寄给带给你快乐的老师或同学……
案例1是我们常见的命题方式,这样的命题提供了选材范围、思路,习作的具体要求。细细看来,却不免令人感到居高临下,习作成了派给学生的任务;案例2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变换一种方式,把表达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是通过“给某某的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或同学真挚的感情。习作前,我就告诉学生,这次写信要动真格了,习作后必须将信寄给老师或同学。意义明确后,学生们个个精神振奋。为了写好这封信,同学们纷纷走进了美好的回忆,有的和同学们热烈讨论六年来的难忘时光,有的打开了班级网站和家中的相册,在那一张张活动照片中寻找过去的点点滴滴,还有的翻开自己的《素质报告书》,互相传阅,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中追忆师生情谊……有了大量的材料积淀,学生在习作指导课上变得活跃了,话多了,笔头也快了,书信正文只用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习作评讲课上,学生在完善书信格式的基础上加上开头和结尾,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大功告成。为了让一封封书信变成传情的鸿雁,我又布置学生弄清楚收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并对信封的填写格式做了指导,学生们听得认真,记得详细。我要求所有学生亲自到邮局寄信,体验寄信的快乐。果不其然,在周记上学生表达了自己寄信的感受与收获,具体真实;有表达心情紧张的,有表达成功的喜悦的,有表达期盼回信的,还有表达想再写书信的。一次习作带出一组习作。可谓一举多得。
二、选材,摒弃“矫揉造作”的套路
习作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富有灵性和个性的表达。教师关注学生的奇闻轶事,让他们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并自主命题。如前段时间很多六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每到课间教室里热议声一片。于是,我布置学生就《甄嬛传》中的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议,就这样,一篇写人的练笔习作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应运而生,以下是学生所写的精彩片断:
生:我最喜欢剧中有着绝世容貌与过人才情的甄嬛了,她可是“女中诸葛”,每次遇到危险,她都能用她的智慧化险为夷,即使是面对心狠手辣的华妃和皇后的故意刁难,她也能轻松应对。最终她在历经苦难、九死一生后在残酷的后宫斗争中执掌六宫,成就传奇,她就像梅花一样“香自苦寒来”。
生:沈眉庄,人如其名,眉清目秀,端庄得体,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为人沉稳。“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里”,她爱菊,独独欣赏菊花的气节与品性,恰如她的人生。
这样的习作学生不仅感到好写,而且感到好玩儿。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然会爆发出创造性地火花。因此,我们能够真正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学生习作还会出现空话、假话、套话吗?
三、想象,扫除“山重水复”的障碍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直观精美的插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源头。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教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既不断掌握阅读的方法,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司马迁在灯下发愤写史记,老师可以让学生凭借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生:司马迁像一尊雕塑,端坐在案前。由于成年累月、争分夺秒地伏案写作,几乎很少见到阳光,也很少舍得花时间锻炼筋骨,他面色煞白,身体虚弱,但仍然笔耕不辍。
生:夜深人静,窗外寒风呼啸,不时有冷气向他袭来,他不由自主地颤抖了几下,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揉了揉快要睁不开的眼睛,支撑着麻木酸痛的腰背,继续写下去。
……
教材中的空白魅力是含蓄、深刻、广阔而多样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用心阅读,巧妙利用这些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光。
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天鹅用自己扑打在冰面上,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而此时老天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教学中,利用此处留白,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天鹅,写出心里话。
生:虽然用身体去扑打石头似的冰面,身体有钻心的疼痛,但是我一个人的痛却能挽救我的伙伴,我心甘情愿。
生: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尽管冰面上有我斑斑的血迹,但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
“情动而辞发”,这样的设计使老天鹅的顽强拼搏的精神震撼着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这些丰富多彩的随文练习,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将作文训练贯穿我们日常教学的始终,学生一定会在作文这片园地上妙笔生花!
一、命题,走出“雾里看花”的误区
教材中的有些习作命题更多的是对单元主题的延伸,离学生真实生活比较远,学生只是“为作文而作文”,并非“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所以,我们要尊重教材的编写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变革。
请看以下两个命题:
案例1:生活中一定有带给你感动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你的爸爸、妈妈,也可能是你的老师、同学,甚至是你未曾谋面的电视、报纸上宣传的先进人物……他(她)带给你怎样的感动?他(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习作。
案例2:转眼小学就毕业了,在这漫长的学习生活中,朝夕相处的老师或同学给我们带来了那么多的欢乐,令我们深深铭记。请你写一封信,寄给带给你快乐的老师或同学……
案例1是我们常见的命题方式,这样的命题提供了选材范围、思路,习作的具体要求。细细看来,却不免令人感到居高临下,习作成了派给学生的任务;案例2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变换一种方式,把表达变成学生的一种需要。是通过“给某某的一封信”表达对老师或同学真挚的感情。习作前,我就告诉学生,这次写信要动真格了,习作后必须将信寄给老师或同学。意义明确后,学生们个个精神振奋。为了写好这封信,同学们纷纷走进了美好的回忆,有的和同学们热烈讨论六年来的难忘时光,有的打开了班级网站和家中的相册,在那一张张活动照片中寻找过去的点点滴滴,还有的翻开自己的《素质报告书》,互相传阅,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历程中追忆师生情谊……有了大量的材料积淀,学生在习作指导课上变得活跃了,话多了,笔头也快了,书信正文只用了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习作评讲课上,学生在完善书信格式的基础上加上开头和结尾,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大功告成。为了让一封封书信变成传情的鸿雁,我又布置学生弄清楚收信人的地址、邮政编码,并对信封的填写格式做了指导,学生们听得认真,记得详细。我要求所有学生亲自到邮局寄信,体验寄信的快乐。果不其然,在周记上学生表达了自己寄信的感受与收获,具体真实;有表达心情紧张的,有表达成功的喜悦的,有表达期盼回信的,还有表达想再写书信的。一次习作带出一组习作。可谓一举多得。
二、选材,摒弃“矫揉造作”的套路
习作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富有灵性和个性的表达。教师关注学生的奇闻轶事,让他们从生活中选取写作素材,并自主命题。如前段时间很多六年级学生都非常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甄嬛传》,每到课间教室里热议声一片。于是,我布置学生就《甄嬛传》中的人物写一篇人物评议,就这样,一篇写人的练笔习作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应运而生,以下是学生所写的精彩片断:
生:我最喜欢剧中有着绝世容貌与过人才情的甄嬛了,她可是“女中诸葛”,每次遇到危险,她都能用她的智慧化险为夷,即使是面对心狠手辣的华妃和皇后的故意刁难,她也能轻松应对。最终她在历经苦难、九死一生后在残酷的后宫斗争中执掌六宫,成就传奇,她就像梅花一样“香自苦寒来”。
生:沈眉庄,人如其名,眉清目秀,端庄得体,如《红楼梦》里的薛宝钗,为人沉稳。“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里”,她爱菊,独独欣赏菊花的气节与品性,恰如她的人生。
这样的习作学生不仅感到好写,而且感到好玩儿。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然会爆发出创造性地火花。因此,我们能够真正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学生习作还会出现空话、假话、套话吗?
三、想象,扫除“山重水复”的障碍
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配有直观精美的插图,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极好源头。因此,语文教师要借助教材,使学生能举一反三,既不断掌握阅读的方法,又不断习得作文的技巧。《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司马迁在灯下发愤写史记,老师可以让学生凭借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
生:司马迁像一尊雕塑,端坐在案前。由于成年累月、争分夺秒地伏案写作,几乎很少见到阳光,也很少舍得花时间锻炼筋骨,他面色煞白,身体虚弱,但仍然笔耕不辍。
生:夜深人静,窗外寒风呼啸,不时有冷气向他袭来,他不由自主地颤抖了几下,但他没有停下来,而是揉了揉快要睁不开的眼睛,支撑着麻木酸痛的腰背,继续写下去。
……
教材中的空白魅力是含蓄、深刻、广阔而多样的。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用心阅读,巧妙利用这些课文中的留白,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光。
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句话:“老天鹅用自己扑打在冰面上,接着第二次,第三次……”,而此时老天鹅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教学中,利用此处留白,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天鹅,写出心里话。
生:虽然用身体去扑打石头似的冰面,身体有钻心的疼痛,但是我一个人的痛却能挽救我的伙伴,我心甘情愿。
生:坚持就是胜利,我相信尽管冰面上有我斑斑的血迹,但我一定会坚持到底。
……
“情动而辞发”,这样的设计使老天鹅的顽强拼搏的精神震撼着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让他们有一个一吐为快的机会。这些丰富多彩的随文练习,既提升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洒下辛勤的汗水,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只要我们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充分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将作文训练贯穿我们日常教学的始终,学生一定会在作文这片园地上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