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2012年《开学第一课》,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以“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和谐美”为轴线,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完善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分析发现,这一主题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美育来实现。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其价值在于培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全的审美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人。反应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美育,从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善于发现美
片断1:憨厚敦实的农民歌手刘大成使用自制乐器:水管、木梳、花生、树叶吹出了独到的音乐韵味,为现场学生带来了别样的欢乐,表现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面对鲜花与掌声,他激动地说: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大家用心去发现,就能听到声音,有声音的地方就有音乐,有音乐就有美丽。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对同一件物品,有人感觉美,有人感觉丑,有人甚至没感觉。这不是美本身的问题,而是审美的问题。美是能够使人佃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而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的评判过程。审美教育即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以正当的、高雅的、文明的审美取向弘扬自然的幽雅之美、生活的真谛之美。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般来说,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宇宙万物充满了好奇心。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动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辨别善恶,区分美丑,拒绝不良诱惑,以促进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显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帮助学生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学生本就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和求知的心,走到户外,探索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亲近社会,感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拥抱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
二、提高健全的审美能力,勇于创造美
片段2:一个人为何能让一个城流泪,一个人的离去,为何能让一座城叹息。48岁的吴斌是一名普通的大巴车司机,就像你我身边的千万普通人。2012年5月29日11时39秒的一段视频,记录着他在岗位上最后的坚持和超凡的伟大。危难时刻他用生命践行职责,凭借勇敢果断创造美丽,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美丑以各种形态纷纭奈呈,要从中把真正的美分辨出来,必须具备一定的辨别美丑、区分善恶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遗传的,而是后天在审美活动中逐渐提高的。健全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一种抵制丑恶、向往美好的心灵。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用脑思考,体察周围的世界,听从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的兴趣,做最喜欢的事,面对困难勇敢说“不”,心怀梦想坚持到底,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逐步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在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与学生共创具有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优美环境,把美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诚然,美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体验,当学生感悟到美,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便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发展高雅的审美情趣,敢于传递美
片段3: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体操男团成功卫冕冠军。队长陈一冰回忆说:之所以能得到这块金牌,是因为我们团队之间有不断沟通,以这种沟通建立起来相互的信任,没有放弃任何希望。当每个人做完动作下来以后,其他人都会过来跟他击掌、拥抱,相互传递正能量,直到最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这种士气。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省:没有一个人的完美,只有完美的团队。
心理学家认为:人作为精神动物,当对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不断追求,从中获得愉悦,时间久了,便产生了感情,逐渐形成了情趣。自然,情趣是人的精神追求,有低俗和高雅之分。高雅的情趣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向上的处事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感受美好。
据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把各种正当的兴趣、爱好上升为高雅的情趣。以此来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生活,体验美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借助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方法,有助于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显然,心中有光明,世界就不会黑暗。人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人是社会之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把爱传播出去,让美在接力中传递,展现高雅之美。
不可否认,审美教育在现实教育中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只有把美育容人德、智、体,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从《开学第一课》开始,从美育启程,一同播撒“美”的种子,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与学生一同踏上美丽征程。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其价值在于培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全的审美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人。反应在教育教学中,就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美育,从学习生活的点滴做起: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善于发现美
片断1:憨厚敦实的农民歌手刘大成使用自制乐器:水管、木梳、花生、树叶吹出了独到的音乐韵味,为现场学生带来了别样的欢乐,表现出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面对鲜花与掌声,他激动地说:音乐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只要大家用心去发现,就能听到声音,有声音的地方就有音乐,有音乐就有美丽。
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对同一件物品,有人感觉美,有人感觉丑,有人甚至没感觉。这不是美本身的问题,而是审美的问题。美是能够使人佃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而审美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美丑做出的评判过程。审美教育即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与生活实践相联系,以正当的、高雅的、文明的审美取向弘扬自然的幽雅之美、生活的真谛之美。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一般来说,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宇宙万物充满了好奇心。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科学和真理的动力。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辨别善恶,区分美丑,拒绝不良诱惑,以促进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的形成。
显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帮助学生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准确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学生本就应该保持一颗好奇和求知的心,走到户外,探索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亲近社会,感悟人世间的真善美,拥抱属于自己的美丽世界。
二、提高健全的审美能力,勇于创造美
片段2:一个人为何能让一个城流泪,一个人的离去,为何能让一座城叹息。48岁的吴斌是一名普通的大巴车司机,就像你我身边的千万普通人。2012年5月29日11时39秒的一段视频,记录着他在岗位上最后的坚持和超凡的伟大。危难时刻他用生命践行职责,凭借勇敢果断创造美丽,让所有人为之动容。
无论在自然界还是社会领域,美丑以各种形态纷纭奈呈,要从中把真正的美分辨出来,必须具备一定的辨别美丑、区分善恶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并不是天生遗传的,而是后天在审美活动中逐渐提高的。健全的审美能力可以帮助一个人形成一种抵制丑恶、向往美好的心灵。
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善于用眼观察、用心感悟、用脑思考,体察周围的世界,听从内心的召唤,跟随自己的兴趣,做最喜欢的事,面对困难勇敢说“不”,心怀梦想坚持到底,积累更多更广泛的知识逐步丰富自己的审美经验,在点点滴滴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注重与学生共创具有亲和性、知识性、趣味性的优美环境,把美育渗透于学生生活的各个角落,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诚然,美是一种感悟,也是一种体验,当学生感悟到美,并且得到大家的认可,便会产生积极的体验,增强自信心,从而更加乐于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
三、发展高雅的审美情趣,敢于传递美
片段3: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体操男团成功卫冕冠军。队长陈一冰回忆说:之所以能得到这块金牌,是因为我们团队之间有不断沟通,以这种沟通建立起来相互的信任,没有放弃任何希望。当每个人做完动作下来以后,其他人都会过来跟他击掌、拥抱,相互传递正能量,直到最后我们依然保持着这种士气。他说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省:没有一个人的完美,只有完美的团队。
心理学家认为:人作为精神动物,当对事物有了兴趣,就会不断追求,从中获得愉悦,时间久了,便产生了感情,逐渐形成了情趣。自然,情趣是人的精神追求,有低俗和高雅之分。高雅的情趣是追求美好生活的乐观向上的处事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活动。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能从日常生活的平凡小事中发现乐趣、体验情趣、感受美好。
据此,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兴趣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确目的、增强信心,把各种正当的兴趣、爱好上升为高雅的情趣。以此来调节学生紧张学习生活,体验美的感受和成功的喜悦。这种借助美育促进德育、智育的方法,有助于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情感的形成和发展。显然,心中有光明,世界就不会黑暗。人不是独立存在于世界,人是社会之人,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把爱传播出去,让美在接力中传递,展现高雅之美。
不可否认,审美教育在现实教育中仍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只有把美育容人德、智、体,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从《开学第一课》开始,从美育启程,一同播撒“美”的种子,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与学生一同踏上美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