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观自然 禅意人生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Q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秋初冬》如诗如画。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值得感叹的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似一夜之间秋去冬来,伴着寒意是这样的匆匆。一幅带有淡淡凄然的晚秋初冬图景闪现在我们眼前,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
  带着一种对自然深切爱恋,作者静观自然,在静态的心境中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在动态的景物变化中体现宁静的心态,通过落叶的飘零、白昼的静谧、庭院的寂静、内宅的清静、月夜的宁静来衬托作者内心世界的清静,流露出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流露出从静观自然中所获得的人生顿悟。
  文章第一部分重在写落叶之飘零霜落时节,朔风乍起,院子里是一棵枫树和一棵银杏,叶子因风而舞。作者用了贴切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来区分白天和夜晚落叶给人的感受,作者从实景出发,然后让语言走向修辞,走向虚化。用“鸟影”来描绘出落叶的外形与动态,用“雨景”给落叶附加上了声响。借形与声突出落叶之多之密之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看到霜后风起时树叶纷飞的图景。从而突显了晚秋初冬凄清与肃杀的特征。
  但,这传统晚秋初冬的凄清与肃杀并没有太浓重的悲伤,看那“遍地如彩锦”,即使是北风留下的两三片叶子也“在朝阳里闪光”,残叶却如同“晚春的黄蝶”“这里那里点缀着”。“这里那里点缀着”,在诗人眼中大自然的一切和这些“一切”的呈现方式都恰如其分地美好。这又源于什么,或许只有“爱与包容”能解释吧。在作者的眼中,落叶本就应该是这个季节的特征,这就是生命的轮回,是大自然的律动,作者听之泰然安然,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作者白天与夜晚那视觉与听觉的恬淡自适,那在落叶的背后一直隐藏着一位静观自然的思想者和这位思想者对自然的敬重与热爱吧,这就是诗人的禅意人生。
  第二、三部分重在写白昼之静谧。清晨的白霜、傍晚的寒风,湛蓝的天空、清澄的阳光、枯瘦的树木、飞舞的枯叶、菊花的影子、鸟雀的残果,一切都悄无声息,一切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秋意,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秋天的肃杀、萧条与凄清,突显了周围的寂静。
  两三只觅食的麻雀会暂时打破院里的宁静,连苍蝇在格子门上爬动的沙沙声都能听见,作者以动写静,则静之愈静。三幅画面来源于“院里”、“廊椽”、“格子门”,非常巧妙地展现了诗人栖居之处恬淡。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融入其中的洗尽浮华后的平和、恬淡与安然,作者是对自然及自然呈现出的方式的敬佩与热爱,甚而内心深处都是渴求安宁、温馨与心无旁逸的一种生命取向。佛家有言“心安是归处”,我想诗人唯有心安,方能写出这样的归处。回过头来再看一看“那些麻雀”“那只老猫”甚而是“那只苍蝇”不正是诗人禅意人生的写照吗。
  第四部分重写月夜的宁静。作者先写月光,由朦胧到昏暗,再到月光消失、寒星满天。写夜气,由“凝聚而不动”到“稍稍震颤着”,再到戛然而止。“夜里,人生顿绝”,面对此景此境,作者竟隐隐然“听到了”那心中的天籁之音,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心底涌动着的空寂之情,那份澄澈枯淡的孤绝之美。
  “宁静”成了至高无上的声音。回首这些优美的文字,至高无上的声音无处不在,升起的炊烟,飘香的茶花,……那些虽是肃杀的晚秋初冬之景,却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不正是大自然留给我们要穷尽一生思考的人生命题。诗人德富芦花用静观的方式,用禅意人生解读这个世界存在的忧伤,和爱与包容这份治疗忧伤的良药。
其他文献
生活世界是一个充满是非、真假、美丑、善恶的现实世界。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筛选并提炼出有益的德育理念,并实施有效的德育工作,培养学生树立信念、形成真知的德育境界,是所有德育工作者所孜孜以求的。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一切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内容而进行。  一、道德之殇,国人不容乐观的道德现状及其原因  德育在我国承载的外延很宽广,它不仅包括道德教育,而
期刊
好书是能够滋养人类心灵的鸡汤,阅读是人类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重要手段。绘本这种特别的阅读读本图文并茂、情感美好,语言与画面都具有强烈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每一本都是优秀的儿童文学艺术作品,可以给予幼儿更多重、更优质的阅读体验,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与发展需要。基于此,本园确立了课题《让阅读融入生活——幼儿园绘本阅读的实践研究》,让幼儿的生活不断氤氲绘本阅读的书香气息,让绘本的精髓不断渗透至幼儿的精神与生活
期刊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积极践行生活化理念,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成功之路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通过评价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形成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和情感共融的新型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全面成长。  一、“以学论教”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期刊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作文。新课程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的陈旧和烦难,反对作文教学的单一和封闭,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尊重个性,激励创新,它的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清楚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写作是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
期刊
“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是这样的:针对不同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决定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中,为让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我们有必要明确“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关键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教”。我在一些课例中,时常采用这样的“教”与“学”方法:“
期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达成需在课堂上完成,达成度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实施能力,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做到这些?我想应该在目标的导引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选择好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切,有赖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实施行为,在强烈的目标意识驱动下,去粗取精,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保证。在教学目标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基础知识,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要解决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一定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本文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谈谈对以任务型(task-based lear
期刊
对于诗歌教学,很多一线教师尚处在不断的摸索阶段,一些教师没有任何的引导,只是用上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读背背,最后来个默写就告一段落;而现实常常是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对诗歌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接受美的熏陶了。殊不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支离破碎的诗歌教学不仅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也将学生浪漫的诗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扼杀掉了,师生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灵性也就渐渐沉睡了。这与语文生命性、生长性的初衷是相
期刊
“如果一种符号是从外界引进的,而不是被引导到原始的活动中去……便是一种空洞的纯粹的符号,它是僵死的和贫乏的东西。”“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可求到的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的人们在和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一个人在既定的地域文化中生活久了,他的身心和周围的一草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