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2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急救护理程序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病死率、复发率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 护理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也称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主要是由于持久严重心肌缺血所致,临床上主要有心律失常、发热、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等表现,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对于急性心肌梗塞者,及时的抢救及护理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6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53~85岁,平均年龄65.3±2.1岁;32例急性下壁梗塞,23例广泛前壁梗塞,11例后侧壁心肌梗塞;12例合并心绞痛,15例心律失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值得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吸氧、体位、饮食等基础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入院并经确诊后,及时为其安排床位,并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药品、药物,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注意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及心电监护,并认真记录好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症状,避免出现心衰、休克等并发症。
1.2.2急救处理
对于心绞痛者,应遵医给予一片硝酸甘油舌下含服,5分钟后未缓解则追加一片。注意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及维持血压,防止发生空气栓塞的情况。同时,若合并高血压,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发生休克。
1.2.3氧疗护理
吸氧治疗也是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吸氧,患者的心肌缺氧情况能够得到改善,梗塞区会变小。氧疗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给氧量。梗塞症状减轻后,可改为低流量持续给氧,抑或是间断给氧。若病人在排便或饮食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剧烈胸痛症状,应及时给氧。
1.2.4溶栓及并发症护理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而言,早期溶栓治疗有利于其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使梗塞区缩小,是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2]。然而,溶栓治疗也容易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保持对患者的密切观察,看是否出现吐血、便血等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此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失常、胸痛持续、语言混乱等症状,应及时采取对策处理。
1.2.5心理护理
在发病期,患者常出现恐惧、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极不稳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复发率与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和卡方值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比
经过精心的护理,两组的生命体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病死率及复发率
实验组2例复发,约占6.06%;对照组8例复发,约占24.24%,两组差异显著(=4.243,P=0.039<0.05)。实验组1例病死,约占3.03%;对照组7例病死,约占21.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121,P=0.024<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者中断而导致的心肌持续缺血[4]。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若发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一经确诊必须及时进行急救及护理,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了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外,在抢救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给予了系统的综合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氧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看出,经过护理,两组的心率、呼吸、收缩压等生命体征均有了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效果更佳。这说明系统的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救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为提高患者存活率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结果2.2中可发现,实验组的复發率为6.06%,病死率为3.03%,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4.24%、21.21%,两组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就病死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曾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过程中,认真做好急救护理工作,可大大减少死亡病例,使死亡率被控制在5%左右[5]。本次的病死率与文献提及的观点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表明了文献观点的可信度。但本文结果甚至略低于文献中的结果,也不排除与本文研究范围较小有关,今后仍将继续加深研究,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由此可见,对急性心梗塞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所取得了的效果要比常规的护理更具优越性。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症,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且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现后必须及时进行急救。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急救,并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善,并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清兰.7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7):362-363.
[2]陈图雅.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2014,8(12):233.
[3]王玲玲,徐瑢.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08):75.
[4]欧海平.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2-64.
[5]崔天丽.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05):605-606.
【摘要】目的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对策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根据急救护理程序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病死率、复发率及生命体征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过程中,对其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 急救; 护理
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也称急性心肌梗死,简称AMI,主要是由于持久严重心肌缺血所致,临床上主要有心律失常、发热、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等表现,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较高[1]。对于急性心肌梗塞者,及时的抢救及护理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
1.资料及方法
1.1患者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急诊科进行抢救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6例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年龄范围53~85岁,平均年龄65.3±2.1岁;32例急性下壁梗塞,23例广泛前壁梗塞,11例后侧壁心肌梗塞;12例合并心绞痛,15例心律失常。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梗塞部位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异,值得比较。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吸氧、体位、饮食等基础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生命体征的监测
患者入院并经确诊后,及时为其安排床位,并准备好相应的抢救药品、药物,并协助医师进行抢救。注意保持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及心电监护,并认真记录好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等症状,避免出现心衰、休克等并发症。
1.2.2急救处理
对于心绞痛者,应遵医给予一片硝酸甘油舌下含服,5分钟后未缓解则追加一片。注意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及维持血压,防止发生空气栓塞的情况。同时,若合并高血压,应快速建立静脉通道、输液,并注意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发生休克。
1.2.3氧疗护理
吸氧治疗也是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吸氧,患者的心肌缺氧情况能够得到改善,梗塞区会变小。氧疗时,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医嘱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给氧量。梗塞症状减轻后,可改为低流量持续给氧,抑或是间断给氧。若病人在排便或饮食时出现心前区疼痛、剧烈胸痛症状,应及时给氧。
1.2.4溶栓及并发症护理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而言,早期溶栓治疗有利于其左心室功能的改善,使梗塞区缩小,是急救的重要措施之一[2]。然而,溶栓治疗也容易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出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保持对患者的密切观察,看是否出现吐血、便血等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止血措施。此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失常、胸痛持续、语言混乱等症状,应及时采取对策处理。
1.2.5心理护理
在发病期,患者常出现恐惧、紧张、悲观等不良心理,情绪极不稳定,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康复。针对这些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对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不良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对两组的血压、心率等指标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复发率与病死率。
1.4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分别用t和卡方值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对比
经过精心的护理,两组的生命体征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实验组的生命体征改善情况要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的病死率及复发率
实验组2例复发,约占6.06%;对照组8例复发,约占24.24%,两组差异显著(=4.243,P=0.039<0.05)。实验组1例病死,约占3.03%;对照组7例病死,约占21.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121,P=0.024<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者中断而导致的心肌持续缺血[4]。急性心肌梗塞的病发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若发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将会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故一经确诊必须及时进行急救及护理,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除了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外,在抢救期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也非常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实验组给予了系统的综合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氧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等,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从表1中可看出,经过护理,两组的心率、呼吸、收缩压等生命体征均有了改善,但实验组改善效果更佳。这说明系统的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救护理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为提高患者存活率创造了有利条件。从结果2.2中可发现,实验组的复發率为6.06%,病死率为3.03%,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4.24%、21.21%,两组之间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性。这说明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就病死率,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文献曾报道,在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过程中,认真做好急救护理工作,可大大减少死亡病例,使死亡率被控制在5%左右[5]。本次的病死率与文献提及的观点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表明了文献观点的可信度。但本文结果甚至略低于文献中的结果,也不排除与本文研究范围较小有关,今后仍将继续加深研究,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由此可见,对急性心梗塞患者进行相应的急救护理,所取得了的效果要比常规的护理更具优越性。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塞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症,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且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现后必须及时进行急救。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急救,并给予系统的综合护理,有利于患者生命体征的改善,并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邹清兰.70例急性心肌梗塞急救与护理体会[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07):362-363.
[2]陈图雅.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措施[J].大家健康.2014,8(12):233.
[3]王玲玲,徐瑢.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08):75.
[4]欧海平.高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8):62-64.
[5]崔天丽.突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急救与护理[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30(05):60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