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的印度泰姬陵之恋

来源 :音乐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ji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恋爱、结婚、生子,人生中重要的三步曲。在舞台和教学上唱出漂亮高音的周小燕,这人生的“三步曲”唱得又怎么样呢?那么,就让我们来慢慢倾听:
  也许是天性的缘故,周小燕自小兴趣面就广泛,喜欢接受新东西。她不仅歌唱得好,还喜欢表演,学会多种乐器,有西洋的也有民族的,钢琴、大提琴、琵琶、吉它、曼陀铃等等。她还喜欢运动,武术打得好,游泳游得好,还会骑马、打坐,当然还有那些放不上台面的爬树、翻墙头等等,可谓“文武双全”。满身的才艺武艺,若是放在别的孩子身上,恐怕百人中不会有几个能做到。对此,母亲抱怨,父亲高兴。也许心思都在这里,在男女之情上,她成熟得就稍微晚些了。年龄相仿的女孩子,差不多都有人追,就她没有。她暗暗喜欢的“白马王子”,人家不喜欢她,正在卖力地追别的女孩子呢。好在她性格豪爽、开朗,也不在意。她这样给自己解脱:谁叫我是假小子呢?整天顽皮又淘气,皮肤晒得黑黑的,是个丑小鸭,没人喜欢就没人喜欢吧。
  十八岁那年,周小燕考上了国立上海音乐专科学校。在求学的路上并不顺利,哪有心思和时间去想这些呀。二十一岁时,她又去了法国,这一去就是九年。应该说,在法国的九年,正是她最为灿烂的青春时期,难道自己就一点也不想,也没有人追求吗?初到巴黎,人生地不熟,还没有立脚,自然不可能去想。当学业正走上正轨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了,接着弟弟天佑病逝。这一切,都没有来得及让她把思想往这里转。当然,她正当年华,长得很有气质,热情又开朗,身边也不是没有爱慕她的小伙子,法国当地的有,美国、英国的也有。但是,她都没有给他们机会。一位美国画画的小伙子,甚至向她求婚,说:“我们结婚吧。我会爱你一辈子的。”她拒绝了,说:“不行。我出来学习,是为了将来回去的。我临来前,父亲就这样关照的。”她在法国学习,父亲最担心的也就是她把自己嫁出去。父亲的话,确实被她记在了心里。其实,在内心里,她更不想嫁一个外国人。
  香港一位富豪的公子,在法国认识她,就对她有意思。小燕从法国回来,轮船只到新加坡,需要换机到香港,再由香港飞上海。就在小燕在香港等待回上海的飞机时,不知什么原因,他们碰上了。于是,这位公子热情地邀请小燕到他家去晚餐。小燕答应了。谁知,富豪家为显示自家的财富和地位,却将仪式搞得异常隆重,香港总督都来了,饭桌上的餐具全是银的,杯子是水晶的。然而,大银行家、大资本家的千金小姐周小燕,却看不惯,摆什么阔呀,这么铺张、太浪费、太奢侈了,她不喜欢。几天后,当对方向她提出婚姻之事时,她断然拒绝了。就这样,她与豪门擦肩而过。回到上海,父母迫不急待地问起这件事,小燕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父亲如释重负,高兴地说:“我就害怕,你把握不住,把自己嫁出去,不回来了。”上海,也有富豪家来提亲的,小燕也不喜欢,理由也在于讨厌那种颐指气使、自以为是的做派。对周小燕的拒绝,这户人家好生奇怪,还问了一句:“是不是我们家的钱财不够,地位不够?”小燕笑笑。
  母亲忧心地说:“小燕,你都过了三十岁了,嫁不去了,怎么办哟。”父亲倒不担心,很有信心,说:“我不相信我们的小燕嫁不出去。”又玩笑似地说了一句:“嫁不出去也好,守在家里多好啊。”
  那么,周小燕喜欢什么样的人呢?
  1951年9月,收获的季节。周小燕受命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印度和缅甸。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派出的第一个文化代表团,因此,中央很重视。全体出访人员临行前集中北京,学习相关政策。这个代表团还有丁西林、吴作人、季羡林、钱伟长、冯友兰、刘白羽、张骏祥、陈翰生等文化科技界人士。这次出访,有几篇发言要用英文讲,周小燕、张骏祥、陈翰生、季羡林,他们四人英文好,就由他们负责英文发言稿了。一天,张骏祥来找周小燕,商讨对英文稿的意见。过了几天,他又来了,说稿子修改好了,请她再看看。随后,张骏祥问道:“第一次来北京吧?要不要一起去北海、颐和园看看?”小燕心想,这个人是电影界的,电影界很乱,听说人都很花心的,我跟他没有交往过,跟一个陌生人出去乱跑,给人家看见了,影响也不好。于是,婉言谢绝了。代表团出发了。那时,中国与印度没有飞机航班,只能从广州出境,坐船去,而且船期很长,将近一个月。代表团先由京到达武汉。热情的周苍柏邀请大家游玩了东湖。那时,小燕还是没有注意张骏祥,没有特意向父亲介绍张骏祥。到了广州,张骏祥又来约她去岭南大学,说是那儿有好几位教授是他的好朋友。他还有朋友是大学教授?而且是去大学,小燕有了兴趣,想去看看。于是,同意了。岭南大学非常漂亮,像个大花园。张骏祥摄影技术很好,带了相机,拍了很多照,也给小燕照了许多。在一棵大树下,张骏祥为小燕拍好照后,说:“这个景好,我也坐在那个地方,你帮我拍一张。”小燕拿起相机,将镜头对准张骏祥,突然发现这个男的长得不错,还挺帅的。过去,自己竟然一直都没好好看过他。岭南大学的陈永龄等教授,都是张骏祥清华大学时的同学。张骏祥一来,他们高兴死了,谈历史,谈艺术,谈友情,谈以往的同学生活,说不完的话题。周小燕在一旁,见他们一个个学识渊博,谈吐不凡,一下对张骏祥增加了许多好感。告别时,陈永龄夫妇送他们出来,夫人快言快语地说:“骏祥,你这次找对了。”小燕知道夫人把他们的关系搞错了,但不知如何回答,没有吭声,只是笑笑。
  张骏祥,出生于1910年12月,江苏镇江人,年长周小燕七岁。张骏祥六岁时,全家迁往北京,早年就读于北师大附中,1927年考入北师大,一年后转学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5年,清华大学庚子赔款留美专业中,有一个“戏剧专业”的名额。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已是外语系秘书的张骏祥,决定去试一试。据说,与他同去考的还有一名清华学生万家宝,也就是曹禺。曹禺比张骏祥晚几届,此时已发表了《雷雨》等著名作品。考试的结果,幸运之神降落在张骏祥的身上。1936年,张骏祥赴美国耶鲁大学就读。三年后,张骏祥获得戏剧专业硕士学位后,毅然回国。
  长达一个月的海上之旅开始了。上了船,小燕开始注意观察他了。她发现,这个人朴实、幽默,为大家服务,忙得汗流浃背,他不说,不表现自己,不突出自己,也不多说一句话。代表团的发言稿,哪些是他执笔翻译的,哪篇是他写的,他也从来不说,不抢功。周小燕认为这个人是一个“实而不华”的人,有文化,有水平,品德好,人又长得帅,心动了。
  浩瀚的大海,将两叶各自颠簸的小船,汇拢在一起,并行,无论风大雨强,无论浪高涛响,驰向同一个方向。浩瀚的大海,将两颗分散的心,聚拢在一起,相互吸引,相互爱慕,
其他文献
他选择了一种困难的表达,阻止你过于容易地接近。他选择做一枝峭壁上的鲜花。这既是有意,也是本能。他懂得成为一名高贵音乐家的所有秘密,他的灵感却是天赐,和他那善感如芦苇的心灵不可剥离。  音乐体裁的抒情诗歌,在他是信手拈来,他却梦想着更宏伟的形式,更复杂的大型作品。如果他肯像肖邦一样,将自己局限于钢琴、歌曲和室内乐,摆脱宏大作品和戏剧作品对自尊与头脑的折磨,他也许不会过早地坠入那无人可及的黑暗,它将他
期刊
弗洛雷斯坦跳到钢琴上说:  聚集在一起的大卫同盟,也就是致力于毁灭音乐和其他领域的平庸之辈的年轻先生们,我们的同盟越多越好!  你们知道,先生们,我不是一个对事情大肆吹捧的人。真诚地说,我对这首交响乐比对我自己了解得还要多。我们不必在它上面浪费言词。尤其我们刚刚听到了演出,却谁也没有真正听到什么。  我一点也不懊恼,正如我几乎一点儿没听到。基本上我在笑尤西比厄斯这个坏蛋回答那个胖男人的方式。在演奏
期刊
序幕:波恩  我的故乡波恩是莱茵河上的明珠。它是科隆选侯国的首都和艺术中心,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我的祖父、才华横溢的路易斯·凡·贝多芬(Louis van Beethoven,1712-1773)从佛兰德斯(Flanders)到这里,成为选帝侯教堂的音乐总监。他的儿子、我的父亲约翰(Johann,1740-1792)是唱诗班的一名男高音,嗜酒。我的母亲玛利亚(Maria Magdalena Lay
期刊
很多人说,美国在二十世纪占据世界的绝对主导不只是在政治和军事等方面,而且在音乐上,美国或是所谓美国人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  某种程度上讲,的确如此。两次世界大战确立了一种在多方面的强势和国家自信,这也反映在音乐和艺术上。从我们熟知的伟大的意大利剧作家洛伦佐·达蓬特(Lorenzo Da Ponte)到伟大的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他们在二十世纪以前就是美国最早的“引进人才”。而直到二十世纪,不同种族的
期刊
巴黎夏特莱剧院的舞台上,女高音歌唱家曹秀美正动情地唱着普契尼《我亲爱的爸爸》。虽然这首咏叹调她已唱了不知多少遍,但细心的听众还是发现,今天的她似乎特别投入,尤其是唱到“爸爸,我恳求你!爸爸,我恳求你!”时,歌声中更多了些许悲切,一曲终了,她似乎仍沉浸于自己的情感世界中。又有谁会想到,就在这场独唱会开始前的几小时,曹秀美接到了父亲在韩国去世的噩耗!她之所以未与大家失约,克服巨大的丧父之痛登台,是因为
期刊
2013年的上海夏季音乐节中,我们将迎来柏林爱乐十把小提琴。这是继柏林爱乐十二把大提琴之后,又一组造访上海的柏林爱乐弦乐组合。以往,我们在音乐会上少有机会欣赏到这种独特的弦乐室内乐,对于沪上乐迷来说,这正是领略小提琴迷人魅力的好机会。  柏林爱乐十把小提琴是柏林爱乐乐团众多室内乐组合中较为知名的一组。1993年,这个组合由第一小提琴演奏家劳伦蒂斯·丁加(Laurentius Dinca)创建,旨在
期刊
其实,这已是多媒体音乐会第二次作客上海夏季音乐节了。在2012年的夏季音乐节开幕式上,美籍芬兰指挥家艾瑞克·奥科斯纳(Erik Ochsner)以一场交响电影配乐《指环王》音乐会为观众带来非同凡响的音乐震撼力。而第二天的场内外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场内,张国勇先生执棒奉献了一场电影《蓝色星球》(Blue Planet)的多媒体视听交响音乐会;场外,在陈列各式水生物的同时特邀戴小杰教授现场演讲,提醒每一
期刊
龚琳娜和上海民族乐团,之前似乎并无交集,而此次,也确是两者的首次合作。但经过一番探访后,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不仅在音乐理念上有不少共同之处,在艺术特点上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2013上海夏季音乐节”中的一台音乐会,7月12日晚它呈现给观众的,将不仅仅是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的当代作品,更是一种深藏在每个中国音乐家心中、充满民族自豪感的情怀。  “神曲”不是全部  因“神曲”而被大众所熟知的龚琳娜,19
期刊
2013年是瓦格纳诞辰两百周年。10月29日和31日,德国导演舒尔茨(Michael Schulz)新制作的《帕西法尔》在保利剧院上演,这是北京国际音乐节在瓦格纳年里的重头戏。这个制作在未来的岁月里,有可能会被人们不断提及。  自18 4 4年瓦格纳从埃申巴赫(Wolfram von Eichenbach)的诗作得到创作灵感开始,到1882年完成《帕西法尔》,历时三十八年之久,时间跨度和他的《尼伯
期刊
1613年9月8日,意大利作曲家、琉特琴演奏家卡洛·杰苏阿尔多(Carlo Gesualdo)卒于阿维利诺省杰苏阿尔多城堡,终年约五十九岁。四百年来,这位有显赫地位、悲剧人生、复杂感情、怪异性格、超前意识和不朽作品的音乐奇才不时启迪和影响着后人,尤其是他残杀背叛的妻子及情夫和超越时代的作曲手法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1564年(一说1560或1561年),杰苏阿尔多生于那不勒斯,是维诺萨亲王法布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