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语言学概论”课程理论框架的革新

来源 :首都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长期以来,高校“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单一化,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本文针对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特点和职业特点,提出课程理论框架的革新。从语言的多样化角度指出革新的必要性,并提出革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语言学概论;师范;理论框架;革新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学概论”是高校中文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长期以来,无论是综合性院校、专业性院校还是职业技术院校,无论是本科、专科还是成人教育,无论是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新闻、文秘、法律、艺术还是信息专业,基本上都是使用同一种教材。目前比较通行的教材有《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著)、《基础语言学教程》(徐通锵著)、《语言理论》(彭泽润、李葆嘉主编)等等。它们各有各的特色,《语言学纲要》主要是以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贯穿全书的;《基础语言学教程》以字为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讨论相关的语言学问题,在继承自己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语言理论的立论精神,揭示汉语的结构规律和演变规律;《语言理论》介绍人类语言的基本理论,内容涉及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语言的发展和建设,语言的学习和使用,语言研究的历史和方法,语言调查,语言学评论,语言学论文写作和阅读文献等多方面,被认为具有时代特色,全面吸收和消化了新的语言学成果,特别是注重语言普遍理论和中国语言实际的结合。
  教材的编写本身是有一定的针对性的,但是目前并没有完全针对师范院校中文专业学生的教材。师范院校的学生因其专业的特殊性,不仅要掌握语言普遍理论,同时还应结合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去把握语言教学理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打破传统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的主导地位,吸收更多的西方语言学理论,如生成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人类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地理语言学、文化语言学、民俗语言学等,创建新的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程理论框架。
  
  二、从语言的多样化看革新的必要性
  
  说到新的语言学理论框架的建立,这就要回到语言的本质上去考虑。“语言学概论”是关于普通语言学的课程,主要讲授适合于一切语言的普遍规律。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到底什么是语言?语言学家和哲学家用了几个世纪的时间企图给语言下定义,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完美的答案。索绪尔认为语言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是社会成员共有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1]29他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组成。[1]102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在《语言》中把语言定义为:用任意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应用语言学家汉默莱在《语言教学学导论》中给语言下了定义:语言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有变化的、任意的符号系统。它首先是口头符号,用于(或通过学习后用于)一个语言社团的交际和文化框架之中。[2]18—19英国语言学家R•R•K•哈特曼、F•C•斯托克在《语言与语言学词典》中有这样一个概括:除了语言学家的贡献以外,其他学科也有建树:如人类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文学家认为语言是艺术媒介;哲学家认为语言是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语言教师认为语言是一套技能。当然,各家的表述各有侧重与不同,综合各家的定义和看法,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初步结论: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是人类共有的,是可以习得和学习的。
  可见,语言是相当复杂的。正由于语言的复杂性,从而导致了语言学家们的意见分歧。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分歧,折射出语言的多样化,因此在语言学概论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凭某一个理论去统摄全局,去解决所有的语言问题,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比如结构主义的层次分析法是着眼于句法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层次分析可以揭示句法构造的特点,求得对句法结构意义上的理解。但是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有些问题却是层次分析也不能解决的,如歧义结构:鸡不吃了。运用层次分析法并不能分化歧义,这就要求我们寻求其他的解决方法——变换分析法。采用添加、移位等手段,将原来的结构变换为:人不吃鸡了/ 鸡不吃食了。这是转换生成理论带来的全新视角。
  再比如汉语词类的划分,目前已基本摆脱两个误区:一是根据词义确定词的归类;二是依照印欧语语法学的做法,将形态作为划分汉语词类的根据。事实证明,这些依据对于划分汉语词类都是行不通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功能表现出来的类,理应根据功能来分类、归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词的归类似乎并未严格遵守语法功能的原则。比如“青睐”是动词,但我们无法用确定动词的归类标准来给它归类:一般动词都可以受“不”修饰,而“青睐”不能受“不”修饰。这使我们自然的想到:词类并不是用充分必要条件确定的范畴,而是一个原型范畴。这是借鉴了数学、哲学、认知心理学的成果获得的认识。任何分类其所有成员都不是绝对相同的,很难用一个或几个特征去概括所有的成员。分析哲学家把一个类比喻为一个家族,家族中的各成员之间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一个家族而言,有的成员具有某些典型特征,成为这个家族中的原型,其余成员是通过与原型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归入这个家族的。这种主张概括起来就是基于原型理论的家族相似性原则。这是确定词的归类的一个新的思路。严格的形式标准,可以用来确定各类词中的原型,即典型成员,至于那些经受不了严格检验的一些词,则可以通过与原型比较,借助于相似性来归类。比如,“重视”是一个典型的动词,它可以经受鉴别动词的标准检验。“青睐”与“重视”有相似性:可以说“受到重视”,也可以说“受到青睐”,“受到”之后只能出现动词。可见“青睐”可以归入动词。[3]51这样,认知语言学理论给了我们很好的诠释。
  
  三、革新的要求
  
  针对教育的特点和职业的特点,我们对高师“语言学概论”课程理论框架的革新提出如下的要求:
  (一)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理论方面的专业素养,发展学生认识和研究语言现象的能力。具体表现在:
  1.理论框架及教学内容的调整要体现语言观的进步。传统教材对于语言的界定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从语言的本质上来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二是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前者揭示了语言的结构性质,但方法相对比较陈旧,描写不够充分。后者对语言的社会功能进行了描述,但仅仅局限于交际和思维两个方面,这不免有失偏颇。我们应该在更广泛的领域里去研究语言的功用,研究语言和认知、语言和心理、语言和文化、语言和哲学、语言和地理、语言和数理等多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大范围的发挥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当代语言学发展迅猛,而且越来越抽象。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语言学发展的动态,了解语言学研究的成果,掌握语言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社会、地域等各方面的变化事实。
  2.要注意补充多种语言、汉语方言、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和社会方言等方面的材料。相对于文学类的课程,语言课程一般被认为是比较枯燥的。而在语言类的课程中,“语言学概论”因其理论性强,又被认为是更枯燥的。这主要是我们的理论教学没有很好的跟语言材料结合起来。理论是需要有事实作支撑的。以往的教材比较多的是举一些汉语和英语的例子,因为这是绝大多数学习者所熟悉的。而汉语普通话的例子往往又和“现代汉语”课有重复之嫌,所以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适当补充一点日语、法语、德语等其他语言的简单例子,学生是非常有兴趣的,同时还能激发他们去学习这些语言。但由于大多数人对其他语言不熟悉,所以举例不能太难,往往是作一些简单的对比。比如在讲到语言的民族性表现时,通常我们说不同的语言语法上可以有较多的共同性,但同时也应该承认不同语言的语法有自己的特点。这里我们就可以将汉语语法跟其他语言进行简单的对比。如汉语说“买五本书”,“书”后面不加“-s”,但“书”前面要加“本”。这是汉英比较,但两者的语序是一样的。可是汉语和日语的语序就不一样了。汉语中说“我去公司”,日语中却说“我公司去(はたしは会社へ行きます)”。通过这些简单的举例对比,学生的认识就加深了。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我们不应忽视汉语方言和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材料。虽然汉语属于分析语,但很多汉语的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却具有屈折和粘着形式。比如客家方言的人称代词,有数和格两个语法范畴。中国境内的多种藏缅语族语言分属五个语支,不同语支语言在语法范畴和语法形式上有较大差别。以语法形式为例,彝语支、缅语支语言以分析形式和重叠形式为主,兼有少量屈折形式;羌语支、景颇语支以粘着、屈折形式为主,兼有重叠形式和分析形式;藏语支语言以屈折形式和分析形式为主,兼有重叠形式。因此,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进行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使学生自己占有大量的语言材料,再对此进行分析研究,从而避免了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另外,鼓励学生搜集广告用语、社会用语、网络用语等,特别是大学生群体的语言变体材料。从身边熟悉的语言现象入手,发现语言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比较语言使用中的变体,并写些简单的语言学小论文,再跟学生围绕文章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理论,并使用规范的语言。
  (二)结合高师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教师素质,培养学生的从教技能,更好地为中学语文教学服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走进大学课堂,专业课程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成为许多教师关心的课题。只有结合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语言学概论课程理论框架的建构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关注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变化,充分满足中学语文教学素质教育对教师语言专业知识的需求,力图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有所衔接;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与学生实践性。
  首先,在语言理论学习的同时适当补充语言教学理论。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要不断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语言教学不仅要遵循语言规律,而且要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并且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语言教学规律。
  其次,关注高素质语文教师所应具备的语言方面的基本素质与技能。这主要包括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中学语文教师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在当代中国,推广普通话和汉语规范化的任务是很艰巨的。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对于普通话为何要以北京音为标准,怎样逐步推广,以及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等问题,语言学理论都应该作出说明。离开语言学理论的指导,这方面的工作就无法进行。
  同时中学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的时候,语言学理论常常可以帮助人们掌握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即使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门语言,但在实际应用时,仍然有使用效果和水平上的高下之分。语言学理论恰恰可以指导人们精确、恰当地发出或选择接受言语信息。比如,语义的民族性特点是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的,如果我们不懂得或忽视了这一点,就会造成言语信息选择上的失误。
  再次,运用语言学理论,提高对语言作品的分析和鉴赏能力。高尔基说过:“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语言学的学习可以帮助人们在较高层次上来理解文学作品。比如在中学语文诗歌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古诗用现代汉语读不压韵,影响了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而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语言及其构成要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在语言学理论讲授过程中可以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作适当的鉴赏分析,将语言理论融会到文学作品中。
  另外,注意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启发性与实践性。这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语言调查,形成小论文的形式,再带到课堂上讨论。这里不再赘述。
  (三)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学往往和哲学相伴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起源、语言的本质、语言习得等问题,都体现了语言跟哲学的紧密关系。运用哲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语言学,加深了对语言问题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水平。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引用语言学原著,培养学生解读语言学原著的能力。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和讲解,从而培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 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3] 朱景松.语法理论研究[M]. 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盐城师范学院教研基金资助项目“语言学理论框架的建构与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使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必将会在国际商务交流加剧的同时继续存在、发展。因此,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国际型商务人才将越来越受到青睐,从而给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本文就高校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的必要性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  关键词: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    一、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
期刊
摘 要:莎士比亚传奇剧中存在着正反两种女性形象,这体现了莎翁矛盾的妇女观。本文试用女性主义理论对其传奇剧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指出妇女的权利与地位问题。莎士比亚虽然塑造了很多正面女性形象,但对于女性他还是有一定程度的偏见,认为女子天生不如男,终究不能与男人平起平坐。本文试从这两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话语;权力;莎士比亚;女性形象;人文主义     “人物形象塑造是莎士比亚对人类文化宝库的最杰出
期刊
摘 要:语法隐喻是一种语言表达现象,不同的语法隐喻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篇章效果。元功能思想又称纯理功能,其三分法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本文论述了语法隐喻对语篇的目的性,衔接性,连贯性,以及合理的逻辑信息的建构都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法隐喻;元功能;语域    一、关于元功能研究的回顾    韩礼德的元功能是三分的,即概念元功能,人际元功能和语篇元功能。元功能理论是对语言功能的抽象概括;它贯穿整个系统
期刊
摘 要:大众化时期成人高校面临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非常必要而紧迫。成人高校可采取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以校内外监督评价为动力、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建立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大众化时期;成人高校    一、大众化时期成人高校推进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从国家与社会角
期刊
摘 要:图式理论框架可应用于汉语歇后语的翻译中,尤其对歇后语翻译的认知心理过程具有较强的阐释力。歇后语翻译需要克服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本文就歇后语翻译过程中应用的语言图式和文化图式进行分析,阐明译者在对歇后语进行解析和译文构建过程中的任务。  关键词:歇后语;图式;语言;文化    引言    歇后语属于汉语熟语的范畴,是一种独特的汉语语言形式,多由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创造,具有形象生
期刊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了解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传统武术的内容适当引入武术教学可行,与现有教学内容相比对提高学生兴趣,改善武术教学的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武术普修;教学内容;改革;实验研究    1.前言    湖南省普通高校共有98所,其中本科院校28所,专科院校70所。我们调查了湖
期刊
摘要:自1985年的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成立后,开始正式对外招生。在党校函授教育的发展过程中,班主任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班主任是函授教学中全面负责学员思想、学习等工作的直接管理者,是联系党校教师与学员的桥梁与纽带,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是否能保证函授教学秩序,提高函授教学质量,实现函授教育培养目标。经过二十多年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班主任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理论和工作体系。  关键词: 党
期刊
摘 要:明确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对于重塑图书馆文化和精神,体现图书馆的目标和使命,明确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和开拓图书馆的信息功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知识自由和平等获取是统摄图书馆价值体系中的核心概念和基础,并决定了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方向。围绕核心价值而形成的图书馆文化遗产的保护功能,教育功能和文献加工整理功能使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价值日趋凸显。  关键词:图书馆;核心价值;知识自由;基本功能    
期刊
摘 要:英文影片是英语教学的有效补充,其强大的语境功能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但许多大学生对英文影片的看待不够全面,有的过于注重语境功能,片面着眼于表达法;而有些学生偏重于剧情。实际上,作为语言教学素材,英文影片首先要为语言学习服务,但作为艺术的载体,它体现了对人性的思索,它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有积极的意义。只有结合以上两点,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英文影片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文影片;语
期刊
摘要:摹状词在普通逻辑中,是概念种类中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本文首先阐述了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提出及其对三大难题的解决,然后论述了其理论基础,最后归结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之意义。  关键词:摹状词;专名;指称     摹状词在普通逻辑中,是概念种类的一种特殊表达形式,它“是反映或描述某一特定事物或对象某方面特征的语词,它通过对某些特征的描述而指称这个事物。”[1]摹状词理论的研究,对逻辑学、语言学和哲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