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在了解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武术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认为传统武术的内容适当引入武术教学可行,与现有教学内容相比对提高学生兴趣,改善武术教学的效果具有显著性影响。
关键词:武术普修;教学内容;改革;实验研究
1.前言
湖南省普通高校共有98所,其中本科院校28所,专科院校70所。我们调查了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的现状,有体育院系的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1所。这16所学校的体育院系都开设了武术普修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刀术、初级剑术、初级棍术以及二十四式太极拳,但是因各个教学大纲中教学时数的规定有所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寡也有所不同。
建国以来,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东方文明符号代表的中国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中国武术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的发展所不能媲美的。纵观我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所开设之武术普修课程,都是五十年代整理创编的陈旧武术套路。时下的大学生对这些陈旧武术套路充斥的武术普修教学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步入困境已成不争的事实,学校武术教育在21世纪怎样改革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在武术普修前有63.95%的学生对武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现授武术普修课内容满意的学生仅有25.85%,在对学生最喜欢学习的武术项目内容调查中有13.61%的学生选择了太极拳或者其他套路,86.39%的学生选择了传统武术的套路或技击内容。从调查结果知道,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具有兴趣,但是对现行武术教学所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内容选择上希望学习具有传统风格的传统武术或格斗实用项目。但是武术普修课的内容以套路为主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能否通过调整套路教学的内容来改变学生对武术课的态度和兴趣呢?笔者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在体育系2007级学生武术普修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验。
2.研究方法
2.1访谈法
笔者通过电话访谈了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开设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的16所院校的专任武术教师,了解了各个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4、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问卷调查法
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15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态度和兴趣。
2.3实验研究法
在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1、2班的武术普修教学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验。
2.3.1实验对象
衡阳师范学院2007级体育系1、2班,均为男生班,每班19人。
两个班学生在武术普修前的基本情况见表2。每班具有习武经历学生人数一样,为2人,占全班人数的10.53%,其他人没有习练过任何内容和形式的武术。1班学生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21岁,平均身高174.42cm,平均体重65.21kg,普修前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12名,占全班学生的63.61%。2班学生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37岁,平均身高174.61cm,平均体重65.33kg,普修前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11名,占全班学生的57.89%。经过方差检验这两个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的显著性分别为0.911、0.608、0.551,都小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班具有习武经历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百分比一样,说明两个班在普修前的武术运动基础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上2班学生略高于1班学生。
2.3.2实验条件
参与实验的两个班采取同样一个任课教师,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组织练习的数量保持一样,仅控制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内容选取两个难度相当,风格迥异的太极拳,即具有传统特点的陈式太极拳十八式和竞技特点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进行教学实验。
2.3.3实验设计
教学实验自2008年第二学期第三周开始,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班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2班学习陈式十八式太极拳,分别为每周两次课,每次两个学时,共7次课14学时。学完即开始考试,进行记录。
第二阶段:1班学习陈式十八式太极拳,2班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分别为每周两次课,每次两个学时,共7次14学时。学完即开始考试,进行记录。
以上两个阶段的考试,任课教师均不参与考试成绩的评定。
2.4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和实验后所得学生成绩等数据输入电脑,运用Excel2003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对实验所得测试成绩输入电脑,两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见表2。从表2可知,两个班学生的陈式太极拳平均成绩分别为73.05和71.47,二十四式太极拳平均成绩分别为68.74和68.42,两个班陈式太极拳的平均成绩比二十四式太极拳平均成绩要高3~5分。而1班陈式太极拳平均成绩比2班陈式太极拳平均成绩高1.58分,二十四式太极拳平均成绩则高0.32分,这可能与1班2班学生对武术运动所具有的浓厚兴趣的微小差异有关,因为较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考试所得学生成绩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分别得出表3、表4、表5、表6见下。
由表3可知,将1班陈式太极拳成绩与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教学内容对成绩的影响的显著性为0.028,小于0.05,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知,将2班陈式太极拳成绩与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内容对成绩的影响的显著性为0.018,小于0.05,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5、表6可知,将1班陈式太极拳成绩与2班陈式太极拳成绩,1班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与2班二十四太极拳分别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班级对两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成绩影响的显著性分别为0.284和0.856,都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级的不同对相同教学内容的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上述结果可知,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同一班级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班级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3.2分析
3.2.1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第三路以及初级棍术等套路编创于20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这些套路的创编是为了使内容和种类繁杂的中国武术在学校和大众中得以推广,在当时是先进的文化形式,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具有全新的知识和人生理念,在技术的掌握和学习上完全没有20世纪大学生具有的刻苦勤奋的品质,他们对于目前以教授这些实用价值不大的“虚套子武术”的普修教学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外时间只有极少数学生坚持练习。
3.2.2从传统陈式太极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两个套路本身而言,陈式太极拳动作内容较少,包含几乎没有重复的18个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提取出的精要动作,其中三个发力动作,难度不大,具有浓厚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传统风格和一定的技击作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有8组24个动作,主要是来自杨式太极拳的动作,重复动作较多,其中左、右蹬脚要求慢蹬过腰并有一定时间的控腿,这对于体育系学生来讲在柔韧性方面是一个较难的动作,有大部分人做不到动作的完美。再者,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运动风格倾向于竞技武术的审美价值要求,而陈式太极拳的风格倾向于民间武术习练者的审美价值,这些套路本身的技术特点是他们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的重要因素。
3.2.3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和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生更多的希望通过对武术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实用格斗技术或者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传统武术来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和传统文化修养,因此在武术课上与倾向于竞技武术的现行教学内容相比他们更热衷于传统武术的学习和运用,而对现行武术普修的课程内容缺乏兴趣。
3.2.4在全社会物质文明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欲望有所提高,尤其是具有浓厚传统风味的文化形式。而陈式太极拳正是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意蕴的拳种,符合了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取向。
上述四个方面是本次实验中决定学生陈式太极拳成绩高于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这也说明,陈式太极拳这样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又简单易学的传统武术套路更加容易收到学生的青睐,适合普通高校体育系武术普修教学的内容。普通高校结合当地的武术运动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使难度不大的传统武术项目走进体育教育的课堂,既能提高武术普修教学中学生的习武兴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扬。
4.结论
4.1通过实验研究,本人认为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普修教学中,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学生成绩比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生成绩相对较高,二者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说明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传统武术列入武术普修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在教学中传统武术的内容、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4.2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改革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本身的特色,把当地发展较好的一种或多种传统武术引入高校武术教学的体系中。例如,流传于我国北方的通背拳、翻子拳、戳脚和弹腿,流传于河南、河北中原一带的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和查拳,流传于江浙、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的南拳,等等,在当地都是具有深厚基础的传统武术套路。如果将这些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武术结合当地高校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学校武术教学,即可以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和学习动机,又可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 周之华. 武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张志勇. 十六式太极拳[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 丛湖平. 体育统计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4] 张涛. 体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 武术科学2008.02
[5] 蔡仲林, 施鲜丽.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6] 吕艳玲. 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探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7] 邱丕相, 杨建营. 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 体育学刊2007.10
[8] 谢玉波. 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 零陵学院学报2005.03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编号:2006B48)
关键词:武术普修;教学内容;改革;实验研究
1.前言
湖南省普通高校共有98所,其中本科院校28所,专科院校70所。我们调查了湖南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教学的现状,有体育院系的本科院校15所,专科院校1所。这16所学校的体育院系都开设了武术普修课程,所教授的内容都是初级长拳第三路、初级刀术、初级剑术、初级棍术以及二十四式太极拳,但是因各个教学大纲中教学时数的规定有所不同,教学内容的多寡也有所不同。
建国以来,作为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东方文明符号代表的中国武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中国武术在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的发展所不能媲美的。纵观我省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所开设之武术普修课程,都是五十年代整理创编的陈旧武术套路。时下的大学生对这些陈旧武术套路充斥的武术普修教学缺乏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得普通高校的武术教学步入困境已成不争的事实,学校武术教育在21世纪怎样改革和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人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15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47份,有效回收率为98%,调查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在武术普修前有63.95%的学生对武术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现授武术普修课内容满意的学生仅有25.85%,在对学生最喜欢学习的武术项目内容调查中有13.61%的学生选择了太极拳或者其他套路,86.39%的学生选择了传统武术的套路或技击内容。从调查结果知道,大部分学生对武术具有兴趣,但是对现行武术教学所安排的内容不感兴趣,大部分学生在内容选择上希望学习具有传统风格的传统武术或格斗实用项目。但是武术普修课的内容以套路为主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那么能否通过调整套路教学的内容来改变学生对武术课的态度和兴趣呢?笔者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在体育系2007级学生武术普修教学中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验。
2.研究方法
2.1访谈法
笔者通过电话访谈了湖南省普通高校中开设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程的16所院校的专任武术教师,了解了各个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4、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2问卷调查法
对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150名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学生对武术课的态度和兴趣。
2.3实验研究法
在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2007级1、2班的武术普修教学中进行相关教学内容改革的实验。
2.3.1实验对象
衡阳师范学院2007级体育系1、2班,均为男生班,每班19人。
两个班学生在武术普修前的基本情况见表2。每班具有习武经历学生人数一样,为2人,占全班人数的10.53%,其他人没有习练过任何内容和形式的武术。1班学生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21岁,平均身高174.42cm,平均体重65.21kg,普修前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12名,占全班学生的63.61%。2班学生年龄19~22岁,平均年龄20.37岁,平均身高174.61cm,平均体重65.33kg,普修前对武术有浓厚兴趣的学生11名,占全班学生的57.89%。经过方差检验这两个班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的显著性分别为0.911、0.608、0.551,都小于0.05,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班具有习武经历的学生占全班学生的百分比一样,说明两个班在普修前的武术运动基础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对武术运动的兴趣上2班学生略高于1班学生。
2.3.2实验条件
参与实验的两个班采取同样一个任课教师,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组织练习的数量保持一样,仅控制两个班的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内容选取两个难度相当,风格迥异的太极拳,即具有传统特点的陈式太极拳十八式和竞技特点的简化二十四式太极拳,进行教学实验。
2.3.3实验设计
教学实验自2008年第二学期第三周开始,共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班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2班学习陈式十八式太极拳,分别为每周两次课,每次两个学时,共7次课14学时。学完即开始考试,进行记录。
第二阶段:1班学习陈式十八式太极拳,2班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分别为每周两次课,每次两个学时,共7次14学时。学完即开始考试,进行记录。
以上两个阶段的考试,任课教师均不参与考试成绩的评定。
2.4数理统计法
将问卷调查和实验后所得学生成绩等数据输入电脑,运用Excel2003和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3.实验结果与分析
3.1实验结果
对实验所得测试成绩输入电脑,两个班学生的平均成绩见表2。从表2可知,两个班学生的陈式太极拳平均成绩分别为73.05和71.47,二十四式太极拳平均成绩分别为68.74和68.42,两个班陈式太极拳的平均成绩比二十四式太极拳平均成绩要高3~5分。而1班陈式太极拳平均成绩比2班陈式太极拳平均成绩高1.58分,二十四式太极拳平均成绩则高0.32分,这可能与1班2班学生对武术运动所具有的浓厚兴趣的微小差异有关,因为较高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动机,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考试所得学生成绩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分别得出表3、表4、表5、表6见下。
由表3可知,将1班陈式太极拳成绩与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
教学内容对成绩的影响的显著性为0.028,小于0.05,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4可知,将2班陈式太极拳成绩与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教学内容对成绩的影响的显著性为0.018,小于0.05,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表5、表6可知,将1班陈式太极拳成绩与2班陈式太极拳成绩,1班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与2班二十四太极拳分别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个不同班级对两项同样的教学内容的成绩影响的显著性分别为0.284和0.856,都大于0.05,说明两个班级的不同对相同教学内容的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由上述结果可知,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同一班级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而相同的教学内容对不同班级学生成绩的影响不具有显著性。
3.2分析
3.2.1二十四式太极拳、初级长拳第三路以及初级棍术等套路编创于20世纪50年代,距今已有50年的历史。这些套路的创编是为了使内容和种类繁杂的中国武术在学校和大众中得以推广,在当时是先进的文化形式,也确实起到了预期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的大学生具有全新的知识和人生理念,在技术的掌握和学习上完全没有20世纪大学生具有的刻苦勤奋的品质,他们对于目前以教授这些实用价值不大的“虚套子武术”的普修教学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外时间只有极少数学生坚持练习。
3.2.2从传统陈式太极拳和二十四式太极拳两个套路本身而言,陈式太极拳动作内容较少,包含几乎没有重复的18个从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中提取出的精要动作,其中三个发力动作,难度不大,具有浓厚的陈式太极拳老架传统风格和一定的技击作用。二十四式太极拳中有8组24个动作,主要是来自杨式太极拳的动作,重复动作较多,其中左、右蹬脚要求慢蹬过腰并有一定时间的控腿,这对于体育系学生来讲在柔韧性方面是一个较难的动作,有大部分人做不到动作的完美。再者,二十四式太极拳的运动风格倾向于竞技武术的审美价值要求,而陈式太极拳的风格倾向于民间武术习练者的审美价值,这些套路本身的技术特点是他们对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的重要因素。
3.2.3在全社会重视素质教育和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生更多的希望通过对武术的学习,能够掌握一定的实用格斗技术或者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传统武术来提高自身的防卫能力和传统文化修养,因此在武术课上与倾向于竞技武术的现行教学内容相比他们更热衷于传统武术的学习和运用,而对现行武术普修的课程内容缺乏兴趣。
3.2.4在全社会物质文明基本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的精神文化的需求欲望有所提高,尤其是具有浓厚传统风味的文化形式。而陈式太极拳正是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意蕴的拳种,符合了学生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取向。
上述四个方面是本次实验中决定学生陈式太极拳成绩高于二十四式太极拳成绩,并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原因。这也说明,陈式太极拳这样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色彩又简单易学的传统武术套路更加容易收到学生的青睐,适合普通高校体育系武术普修教学的内容。普通高校结合当地的武术运动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使难度不大的传统武术项目走进体育教育的课堂,既能提高武术普修教学中学生的习武兴趣,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扬。
4.结论
4.1通过实验研究,本人认为普通高校体育院系武术普修教学中,学习陈式太极拳的学生成绩比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的学生成绩相对较高,二者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具有显著性,说明具有传统文化意蕴的传统武术列入武术普修教学内容是可行的,在教学中传统武术的内容、风格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成绩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4.2学校武术教学的内容改革也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俱进,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校本身的特色,把当地发展较好的一种或多种传统武术引入高校武术教学的体系中。例如,流传于我国北方的通背拳、翻子拳、戳脚和弹腿,流传于河南、河北中原一带的少林拳、太极拳、形意拳和查拳,流传于江浙、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地区的南拳,等等,在当地都是具有深厚基础的传统武术套路。如果将这些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传统武术结合当地高校实际情况,适当地引入学校武术教学,即可以丰富武术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习武兴趣和学习动机,又可以促进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弘扬。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 周之华. 武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
[2] 张志勇. 十六式太极拳[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 丛湖平. 体育统计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
[4] 张涛. 体育专业武术教学改革实验研究[J]. 武术科学2008.02
[5] 蔡仲林, 施鲜丽.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
[6] 吕艳玲. 基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学校武术教学改革探析[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7] 邱丕相, 杨建营. 武术套路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 体育学刊2007.10
[8] 谢玉波. 对普通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 零陵学院学报2005.03
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编号:2006B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