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初入园幼儿的适应都是幼儿教育者关注的现象。一段时间下来他们都已经不同程度地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但由于年龄较小且随着天气的变化,小班生病的人数逐步增多,请假成为小班幼儿中常见的现象,少则一天,多则一个月甚至更多。请假后的幼儿又将面临新一轮的适应问题。
一、幼儿再入园情况陈述
(一)沉默型
因生病在家休息一个月后的早上,涵涵终于来了。在奶奶的百般提醒和教师的反复问候下就是不开口说话。几个比较活跃的孩子们看见涵涵都蜂拥上去,兴奋地叫着他的名字。但涵涵却表现地很冷漠,并一直抓着奶奶的手。当奶奶跟涵涵再见时,涵涵虽然并未哭闹,但一直看着奶奶,不愿意搭理教师。
(二)哭闹型
昊昊来园第一天时情绪非常稳定,在进餐、游戏等环节都表现的比较踊跃。在此后因为咳嗽一直在家休息。两个星期后来园。跟婆婆再见后一会就哭了起来,一直哭着要婆婆。此后的几天都再也不愿意来幼儿园,但来了之后虽然哭闹也会搭理老师。
(三)活跃型
一个星期后,蒙蒙来到幼儿园了。一进门就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在老师的热情招呼后,她开始到小朋友中间去了。看到一个小朋友就开始兴奋地叫小朋友的名字,打个招呼或者相互笑笑。同时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看,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但不一会告状声就此起彼伏,不是蒙蒙抢了他人的玩具,就是推了谁……
(四)娇弱型
贤贤来园一个月,情绪一直都非常稳定,且很少出现与其它小朋友发生矛盾的现象。生病两周后来园,情绪也很稳定,很快地进入区域游戏中和其他幼儿玩了起来。但不一会贤贤就来告状说丁丁抢了她的玩具……过了一会,老师就听到一阵声音特响的哭声,原来是贤贤,她被擦肩而过的冰冰撞了一下。
二、心灵解码
从上述表现可以看出,幼儿请假后的入园适应问题明显比开学阶段减轻很多。这得益于他们对幼儿园环境和人的相对熟悉,同时他们的不适应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一)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较其他年龄段对成人有着较强烈的依恋,因为对家人的依恋存在入园不适应问题,又因为对教师的依恋有着不同于平日的行为举动。
1.对家人和教师的依恋。
由于年龄较小,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着更加强烈的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他们在陌生环境中跟亲近的人分开会表现出不愉悦的情绪,如哭闹、沉默等。每个幼儿都有获取性的需要,他们在幼儿园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如微笑、拥抱、拍拍等等。因此很多幼儿在再入园后未得到老师的关注,就会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如案例中适应能力较强的贤贤在再入园后突然变得娇弱。
2.情绪易外露。
小班幼儿的情绪较不稳定,行为受情绪的支配较大,且易外露。特别是本身存在着依赖心理,所以在看到家人时,在幼儿园不适应的情绪特别容易通过哭闹表现出来。
(二)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碰撞
1.相对适应。
小班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周围同伴,愿意进入集体生活。由于已经开始了一段幼儿园生活,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所以再入园时,开学初期入园时的入园不适应症状会相对轻很多,同时面对相对熟悉的教师和同伴他们也有了想去亲近的愿望。
2.相对不适应。
虽然已经度过了入园初期的适应,但幼儿园入园时间较短、离园时间较长,刚刚适应下来的幼儿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特别入园前两天会因对幼儿园的好奇和新鲜感而无暇顾及与父母的分离,但再入园时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其不适应的症状会表露无疑,所以常会出现再入园时较之初入园时的不适应更加明显。
3.现实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同伴牵挂的心理。小班中较活跃的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能够认识一些同伴。因此在离园后他们会有对同伴的牵挂心理,所以在来园后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熟悉的同伴。由于他们刚进入集体生活不久,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次是身体初愈的影响。进入到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度,但由于其身体刚刚恢复,相对来说还较脆弱,所以离开自己的家人或在一天活动后见到自己的家人会有一些撒娇的表现,如哭闹。
三、智慧背囊
再入园幼儿首先存在的是适应问题,而幼儿的适应需要教师、家长和同伴三方面
(一)教师,幼儿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化器
1.无“线”问候,情感不断线。
在幼儿请假期间,教师要与幼儿保持联系。如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勤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情况。这样一方面让幼儿保持师幼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中有人牵挂着他,让他对再入园有期待感。
老师打电话给佳佳的妈妈询问佳佳的身体状况。在妈妈让佳佳问老师好时,她拿着电话怎么都不说话,于是老师就告诉他老师和孩子们都多想他,并问他在医院打针时是否哭闹等,佳佳进行了简单地回应。几次电话通话后,佳佳只要听到是老师打电话来了总要抢着和老师说话,开始第一句总会说:老师,我想你了。再次入园后也与老师更加亲密了。
2.当面沟通,负面情绪巧释放。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会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释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对于那些沉默的幼儿更应该引导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认同是幼儿接纳幼儿园的第一步,而认同的获得要建立在教师能够理解幼儿情绪的基础上。因此无论幼儿再入园后有什么样的情绪表现,教师都应该给予理解。如涵涵能够在教师的安抚下较平静地和奶奶分离,说明他的不适应现象并不是特别强烈。但毕竟涵涵刚来园几天就请假了一个月,所以他表现出来的闷闷不乐是正常的,教师要淡化对涵涵的情绪处理。
了解幼儿的心理不是目的,而是要根据了解的结果进行解决问题。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还未完善,他们不能用语言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师这时要能说出孩子的感受,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放松戒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地引导。如丁丁在奶奶送来后唯一的表现就是掉眼泪。老师发现后就走过去。 师:丁丁,你现在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丁丁听到后反而哭出声音了,边哭边说:我想奶奶了。
师:想哭就哭一会吧,奶奶下午四点来接。到喝牛奶的时间就不要哭了好吗?
丁丁边哭边点头答应了,跟着老师到处看,不一会注意力就被雪花片玩具吸引走了。
3.多样关注,适应“软着陆”。
小班幼儿较依赖教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特别是刚刚生病入园的孩子更应该得到老师多一些关注。
精神关注这种行为方式是幼儿感受到被爱的较直接的方式。如在幼儿来园时给幼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幼儿在游戏时,用语言或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来表达对幼儿的鼓励。这些都能给予幼儿莫大的精神动力,尽快渡过适应期。
生病初愈的幼儿身体状况都不是特别好,所以教师对这部分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如涵涵在来园的一上午都会有鼻涕出来。因为情绪较稳定,后期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他都玩得特别开心。午睡前,我发现涵涵的脸较红,又出现了上午闷闷不乐的表情。我把它拉过来发现额头上有些烫,用温度计量一量后发现涵涵发烧了。于是我赶快联系了涵涵的奶奶,把涵涵接走治疗。
(二)同伴,幼儿顺利适应的助推器
同伴,是幼儿教育的良好资源。因此在再入园幼儿的适应问题引导上也要充分利用同伴资源。同伴的关爱和牵挂让幼儿开始在情感上留恋幼儿园,进而适应幼儿园生活。
1.在家园间传达爱。
较之于大班,小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较强。但他们开始关注他人,并有认同和接纳同伴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当班级中有幼儿未来时,他们就会来询问原因,一个小组中的幼儿表现得更加明显。
好好因病请假在家一个星期了。一些孩子偶尔会问“好好怎么还不来,他去哪里了”等问题。利用这样一个契机,老师将“好好生病了”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并请幼儿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给好好听的话,并用摄像机录下来,发给好好的妈妈。后来听说好好每天都要看几遍录像,并且会要求爸爸妈妈一起看,并给他们介绍录像中的小朋友。
2.在讨论中感受爱。
进入到幼儿园后,幼儿的依赖逐渐扩大到对教师甚至同伴的依恋,他们能感受到老师或同伴自己的关心和喜爱程度,所以利用同伴资源能够促进幼儿再入园的适应速度。
冰冰,开学初哭闹不停,后生病一段时间。今天来园仍眼泪不止,喝完牛奶时好了一点,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谁来了啊?
大家都大声说出了冰冰的名字,冰冰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师:那我们请冰冰到前面来。冰冰,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小伙伴说的吗?
冰冰:大家好,我是冰冰。我生病了,现在来幼儿园了。
师:前几天你们都说想冰冰了,现在把你们要对冰冰说的话告诉他吧。
幼1:冰冰,我想你了。
幼2:冰冰,我爱你。
幼3:冰冰,我要送你草莓颜色的蛋糕。
……
孩子们就这样一言一语地说着,甚至有些话都没有条理性。但相信同作为孩子的语言,他们之间是互相理解的。因此冰冰在入园后没有出现初入园时的哭闹现象。
3.在行为中升华爱。
小班幼儿感知外界事物是具体形象的。比起语言,行为更有魅力。因此语言表达的爱远没行为上的亲近来得更加有效。
当老师带着哭闹不止的瑶瑶来询问孩子怎么办时,小雨跑过来拍着瑶瑶的后背,口中念念有词:不哭了,不哭了。奶奶四点就来接了。
天天过来抱抱瑶瑶:我抱抱你哦。
诺诺过来拉着瑶瑶的手,走我带你去玩玩具吧。
(三)家长,幼儿适应的强化器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扶手,因此将家长吸纳到幼儿教育中来成为幼儿园的必然选择。
1.传达师幼问候。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生病在家时是无法与老师和其他同伴取得直接联系的。因此家长则成为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连声器。如经常询问孩子是否想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了;当老师有电话联系时,鼓励幼儿与老师说话;及时与幼儿进行入园的情感沟通。如果家长不进行中间的及时沟通,教师再进行幼儿生病期间的关心都不能起到效果。
元元妈妈在元元生病请假在家期间,经常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让元元多与老师通话。甚至询问元元在班级中的好朋友是丁丁时,主动与丁丁妈妈取得联系,让元元丁丁对话。所以当元元来园后他赶快在小朋友中找到丁丁,此后他们真的成了“铁哥们”。
2.家长缩短在园时间。
家长对幼儿再入园的不适应问题表现出焦急的情绪,也特别想寻求到解决的办法。但面对幼儿的哭闹等楚楚可怜的模样,家长往往像开学时一样一步三回头,这样就让幼儿感受到只要我哭闹,爸爸妈妈是会来陪我的,所以他们的哭闹现象更加严重。与开学初一样家长在将幼儿交给老师后要尽快离开幼儿园,以免诱发幼儿负面情绪。
东东奶奶因不太放心东东生病后的情况,将东东送入园后不断折回来向老师交代要怎样关注东东的病情。如睡觉要留意东东踢被子、要催促保健老师及时喂药等等。每次说完都要看一眼东东,并与他再见。终于在奶奶第三次折回来时,东东忍不住大哭起来……
初入园幼儿的适应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再入园幼儿的适应也同样应得到重视,采取有效地措施。因此初入园时的了解,幼儿的再入园适应更多的是在心理上对教师和同伴的再次接纳上,作为教育者要做好对再入园幼儿的接纳工作,充分利用自身和幼儿同伴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再入园的适应问题。
一、幼儿再入园情况陈述
(一)沉默型
因生病在家休息一个月后的早上,涵涵终于来了。在奶奶的百般提醒和教师的反复问候下就是不开口说话。几个比较活跃的孩子们看见涵涵都蜂拥上去,兴奋地叫着他的名字。但涵涵却表现地很冷漠,并一直抓着奶奶的手。当奶奶跟涵涵再见时,涵涵虽然并未哭闹,但一直看着奶奶,不愿意搭理教师。
(二)哭闹型
昊昊来园第一天时情绪非常稳定,在进餐、游戏等环节都表现的比较踊跃。在此后因为咳嗽一直在家休息。两个星期后来园。跟婆婆再见后一会就哭了起来,一直哭着要婆婆。此后的几天都再也不愿意来幼儿园,但来了之后虽然哭闹也会搭理老师。
(三)活跃型
一个星期后,蒙蒙来到幼儿园了。一进门就主动跟老师打招呼。在老师的热情招呼后,她开始到小朋友中间去了。看到一个小朋友就开始兴奋地叫小朋友的名字,打个招呼或者相互笑笑。同时在教室里转来转去地看,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但不一会告状声就此起彼伏,不是蒙蒙抢了他人的玩具,就是推了谁……
(四)娇弱型
贤贤来园一个月,情绪一直都非常稳定,且很少出现与其它小朋友发生矛盾的现象。生病两周后来园,情绪也很稳定,很快地进入区域游戏中和其他幼儿玩了起来。但不一会贤贤就来告状说丁丁抢了她的玩具……过了一会,老师就听到一阵声音特响的哭声,原来是贤贤,她被擦肩而过的冰冰撞了一下。
二、心灵解码
从上述表现可以看出,幼儿请假后的入园适应问题明显比开学阶段减轻很多。这得益于他们对幼儿园环境和人的相对熟悉,同时他们的不适应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
(一)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小班幼儿较其他年龄段对成人有着较强烈的依恋,因为对家人的依恋存在入园不适应问题,又因为对教师的依恋有着不同于平日的行为举动。
1.对家人和教师的依恋。
由于年龄较小,小班幼儿对亲近的人有着更加强烈的依恋,这种依恋表现在他们在陌生环境中跟亲近的人分开会表现出不愉悦的情绪,如哭闹、沉默等。每个幼儿都有获取性的需要,他们在幼儿园特别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如微笑、拥抱、拍拍等等。因此很多幼儿在再入园后未得到老师的关注,就会采用一些特别的方法来引起教师的关注,如案例中适应能力较强的贤贤在再入园后突然变得娇弱。
2.情绪易外露。
小班幼儿的情绪较不稳定,行为受情绪的支配较大,且易外露。特别是本身存在着依赖心理,所以在看到家人时,在幼儿园不适应的情绪特别容易通过哭闹表现出来。
(二)适应与不适应的矛盾碰撞
1.相对适应。
小班阶段幼儿已经开始关注周围同伴,愿意进入集体生活。由于已经开始了一段幼儿园生活,他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所以再入园时,开学初期入园时的入园不适应症状会相对轻很多,同时面对相对熟悉的教师和同伴他们也有了想去亲近的愿望。
2.相对不适应。
虽然已经度过了入园初期的适应,但幼儿园入园时间较短、离园时间较长,刚刚适应下来的幼儿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特别入园前两天会因对幼儿园的好奇和新鲜感而无暇顾及与父母的分离,但再入园时随着新鲜感的消失,其不适应的症状会表露无疑,所以常会出现再入园时较之初入园时的不适应更加明显。
3.现实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同伴牵挂的心理。小班中较活跃的幼儿在短短的时间内已经能够认识一些同伴。因此在离园后他们会有对同伴的牵挂心理,所以在来园后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寻找自己熟悉的同伴。由于他们刚进入集体生活不久,一些交往的方法和技能还没有掌握,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其次是身体初愈的影响。进入到相对熟悉的环境中幼儿会表现出一定的兴奋度,但由于其身体刚刚恢复,相对来说还较脆弱,所以离开自己的家人或在一天活动后见到自己的家人会有一些撒娇的表现,如哭闹。
三、智慧背囊
再入园幼儿首先存在的是适应问题,而幼儿的适应需要教师、家长和同伴三方面
(一)教师,幼儿不适应到适应的转化器
1.无“线”问候,情感不断线。
在幼儿请假期间,教师要与幼儿保持联系。如通过电话、短信、网络等途径勤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情况。这样一方面让幼儿保持师幼之间的感情交流,另一方面让幼儿感受到幼儿园中有人牵挂着他,让他对再入园有期待感。
老师打电话给佳佳的妈妈询问佳佳的身体状况。在妈妈让佳佳问老师好时,她拿着电话怎么都不说话,于是老师就告诉他老师和孩子们都多想他,并问他在医院打针时是否哭闹等,佳佳进行了简单地回应。几次电话通话后,佳佳只要听到是老师打电话来了总要抢着和老师说话,开始第一句总会说:老师,我想你了。再次入园后也与老师更加亲密了。
2.当面沟通,负面情绪巧释放。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会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教师要根据不同幼儿的需要,引导幼儿释放自己的情绪。特别是对于那些沉默的幼儿更应该引导他们释放自己的情绪。
认同是幼儿接纳幼儿园的第一步,而认同的获得要建立在教师能够理解幼儿情绪的基础上。因此无论幼儿再入园后有什么样的情绪表现,教师都应该给予理解。如涵涵能够在教师的安抚下较平静地和奶奶分离,说明他的不适应现象并不是特别强烈。但毕竟涵涵刚来园几天就请假了一个月,所以他表现出来的闷闷不乐是正常的,教师要淡化对涵涵的情绪处理。
了解幼儿的心理不是目的,而是要根据了解的结果进行解决问题。小班幼儿语言发展还未完善,他们不能用语言恰当地表现自己的感受。所以教师这时要能说出孩子的感受,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放松戒备,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进行有效地引导。如丁丁在奶奶送来后唯一的表现就是掉眼泪。老师发现后就走过去。 师:丁丁,你现在心里一定很难过吧。
丁丁听到后反而哭出声音了,边哭边说:我想奶奶了。
师:想哭就哭一会吧,奶奶下午四点来接。到喝牛奶的时间就不要哭了好吗?
丁丁边哭边点头答应了,跟着老师到处看,不一会注意力就被雪花片玩具吸引走了。
3.多样关注,适应“软着陆”。
小班幼儿较依赖教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心程度。特别是刚刚生病入园的孩子更应该得到老师多一些关注。
精神关注这种行为方式是幼儿感受到被爱的较直接的方式。如在幼儿来园时给幼儿一个大大的拥抱。当幼儿在游戏时,用语言或一个眼神、一个微笑来表达对幼儿的鼓励。这些都能给予幼儿莫大的精神动力,尽快渡过适应期。
生病初愈的幼儿身体状况都不是特别好,所以教师对这部分幼儿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如涵涵在来园的一上午都会有鼻涕出来。因为情绪较稳定,后期的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他都玩得特别开心。午睡前,我发现涵涵的脸较红,又出现了上午闷闷不乐的表情。我把它拉过来发现额头上有些烫,用温度计量一量后发现涵涵发烧了。于是我赶快联系了涵涵的奶奶,把涵涵接走治疗。
(二)同伴,幼儿顺利适应的助推器
同伴,是幼儿教育的良好资源。因此在再入园幼儿的适应问题引导上也要充分利用同伴资源。同伴的关爱和牵挂让幼儿开始在情感上留恋幼儿园,进而适应幼儿园生活。
1.在家园间传达爱。
较之于大班,小班幼儿的自我中心倾向较强。但他们开始关注他人,并有认同和接纳同伴的意识和行为。所以当班级中有幼儿未来时,他们就会来询问原因,一个小组中的幼儿表现得更加明显。
好好因病请假在家一个星期了。一些孩子偶尔会问“好好怎么还不来,他去哪里了”等问题。利用这样一个契机,老师将“好好生病了”这个消息告诉了大家,并请幼儿说一句自己最想说给好好听的话,并用摄像机录下来,发给好好的妈妈。后来听说好好每天都要看几遍录像,并且会要求爸爸妈妈一起看,并给他们介绍录像中的小朋友。
2.在讨论中感受爱。
进入到幼儿园后,幼儿的依赖逐渐扩大到对教师甚至同伴的依恋,他们能感受到老师或同伴自己的关心和喜爱程度,所以利用同伴资源能够促进幼儿再入园的适应速度。
冰冰,开学初哭闹不停,后生病一段时间。今天来园仍眼泪不止,喝完牛奶时好了一点,教师组织幼儿讨论。
师:孩子们,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谁来了啊?
大家都大声说出了冰冰的名字,冰冰的脸上有了一丝笑容。
师:那我们请冰冰到前面来。冰冰,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小伙伴说的吗?
冰冰:大家好,我是冰冰。我生病了,现在来幼儿园了。
师:前几天你们都说想冰冰了,现在把你们要对冰冰说的话告诉他吧。
幼1:冰冰,我想你了。
幼2:冰冰,我爱你。
幼3:冰冰,我要送你草莓颜色的蛋糕。
……
孩子们就这样一言一语地说着,甚至有些话都没有条理性。但相信同作为孩子的语言,他们之间是互相理解的。因此冰冰在入园后没有出现初入园时的哭闹现象。
3.在行为中升华爱。
小班幼儿感知外界事物是具体形象的。比起语言,行为更有魅力。因此语言表达的爱远没行为上的亲近来得更加有效。
当老师带着哭闹不止的瑶瑶来询问孩子怎么办时,小雨跑过来拍着瑶瑶的后背,口中念念有词:不哭了,不哭了。奶奶四点就来接了。
天天过来抱抱瑶瑶:我抱抱你哦。
诺诺过来拉着瑶瑶的手,走我带你去玩玩具吧。
(三)家长,幼儿适应的强化器
家长是幼儿教育的有效扶手,因此将家长吸纳到幼儿教育中来成为幼儿园的必然选择。
1.传达师幼问候。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其生病在家时是无法与老师和其他同伴取得直接联系的。因此家长则成为师幼之间、幼幼之间的连声器。如经常询问孩子是否想幼儿园的老师和小朋友了;当老师有电话联系时,鼓励幼儿与老师说话;及时与幼儿进行入园的情感沟通。如果家长不进行中间的及时沟通,教师再进行幼儿生病期间的关心都不能起到效果。
元元妈妈在元元生病请假在家期间,经常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让元元多与老师通话。甚至询问元元在班级中的好朋友是丁丁时,主动与丁丁妈妈取得联系,让元元丁丁对话。所以当元元来园后他赶快在小朋友中找到丁丁,此后他们真的成了“铁哥们”。
2.家长缩短在园时间。
家长对幼儿再入园的不适应问题表现出焦急的情绪,也特别想寻求到解决的办法。但面对幼儿的哭闹等楚楚可怜的模样,家长往往像开学时一样一步三回头,这样就让幼儿感受到只要我哭闹,爸爸妈妈是会来陪我的,所以他们的哭闹现象更加严重。与开学初一样家长在将幼儿交给老师后要尽快离开幼儿园,以免诱发幼儿负面情绪。
东东奶奶因不太放心东东生病后的情况,将东东送入园后不断折回来向老师交代要怎样关注东东的病情。如睡觉要留意东东踢被子、要催促保健老师及时喂药等等。每次说完都要看一眼东东,并与他再见。终于在奶奶第三次折回来时,东东忍不住大哭起来……
初入园幼儿的适应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作为再入园幼儿的适应也同样应得到重视,采取有效地措施。因此初入园时的了解,幼儿的再入园适应更多的是在心理上对教师和同伴的再次接纳上,作为教育者要做好对再入园幼儿的接纳工作,充分利用自身和幼儿同伴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家长的配合作用,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再入园的适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