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要想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就要从了解学生的特点和思想状况入手。经过调查分析,我将班上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总结。
1. 中学生年龄偏小,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的自理能力不强,识别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差,他们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选择对错等方面不稳定,往往在矛盾中徘徊。
2. 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其表现是:频繁逃课,有的因文化基础差,对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班级课堂杂乱无序,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是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或消极地听课;抄作业成风,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经常会发现一个班的学生作业只有四五个“版本”,有些学生对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不良现象习以为常;早恋现象屡禁不止。
3. 部分学生无法处理好与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矛盾重重,导致无心学习。例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被家长、老师误解为早恋,不能心平气和的解释,不愿听课,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大打出手等。
一、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
1.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方法与家庭教育相协调。
家访。家访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得低于本班人数的l/3,要求班主任有家访记录,并由德育处考核家访次数及内容、效果,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电话联系。及时把学生的突出表现或异常情况告知家长。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直接对话的渠道。非毕业年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为汇报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问题、讨论教育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提出一些要求等。
2. 对家长作适当的指导。绝大部分家长从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人才的,他们缺乏的只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需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家长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掌握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3. 要摆正位置,不要凌架于学生和家长之上。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对待家长要做到“三心”,即“细心”倾听家长对学生在校外表现情况的反映、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关心”地询问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家教情况;“耐心”地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棘手问题。
学会与家长交往的技巧。例如,初次家访怎样打招呼,怎样同家长谈孩子的问题,怎样调节平息家长的情绪,怎样了解家长的需要等等。
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尝试向家长传授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把握现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脉搏的方法。
4. 克服由家庭困难带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引导,稳定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尽量不受家长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例如,在得知学生家长下岗后,我迅速摸清情况,在班中召开了下岗职工子女座谈会,开展了“家长下岗,我们分忧”的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父母,行动上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少花父母血汗钱,多报父母养育恩”。同时,资助下岗家庭中特别困难的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他们。
二、与社区教育相协调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多想办法争取社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区教育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德育合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要主动争取社区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如公安机关、企业、村委会、居委会等。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帮助、教育、引导学生,切实使德育工作收到了实效。
组织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外出参观,让学生了解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是使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相协调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对社区“二吧二室”(即酒吧、网吧、游戏机室和桌球室)的认识 ,是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的客观要求。“二吧二室”是对学生消极影响的高发区,一方面清除校园周边不利环 境,如迷信、赌博、游戏机厅、网吧对学校的干扰及影响,清除不健康的卡通书、黄色书刊等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外联谊活动,进行法制教育,让后进生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分辨是非,从而实现真正的转变。
责任编辑邱丽
1. 中学生年龄偏小,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的自理能力不强,识别能力弱,自我保护意识差,他们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在思考问题、处理事情、选择对错等方面不稳定,往往在矛盾中徘徊。
2. 厌学情绪比较普遍。其表现是:频繁逃课,有的因文化基础差,对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有的班级课堂杂乱无序,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或是班级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课或消极地听课;抄作业成风,教师在批改作业时经常会发现一个班的学生作业只有四五个“版本”,有些学生对抄作业、考试不及格等不良现象习以为常;早恋现象屡禁不止。
3. 部分学生无法处理好与家长、同学和老师的关系,矛盾重重,导致无心学习。例如,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被家长、老师误解为早恋,不能心平气和的解释,不愿听课,甚至离家出走;有的因为不能正确处理好同学之间的矛盾大打出手等。
一、切实有效的工作措施
1. 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主动与家长联系,使自己的德育工作方法与家庭教育相协调。
家访。家访是教师主动与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学期家访人数不得低于本班人数的l/3,要求班主任有家访记录,并由德育处考核家访次数及内容、效果,考核结果与班主任津贴挂钩。
电话联系。及时把学生的突出表现或异常情况告知家长。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直接对话的渠道。非毕业年级一般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家长会的内容为汇报学生情况、分析学生问题、讨论教育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提出一些要求等。
2. 对家长作适当的指导。绝大部分家长从本质上是希望孩子能成为有用人才的,他们缺乏的只是科学的教育方法。因此,需要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家长了解教师,了解学生,了解学校的教育和管理,从而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掌握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法。
3. 要摆正位置,不要凌架于学生和家长之上。树立为学生、为家长服务的观念。对待家长要做到“三心”,即“细心”倾听家长对学生在校外表现情况的反映、对学校教育的建议和意见;“关心”地询问学生的成长环境及家教情况;“耐心”地帮助家长解决教育孩子的棘手问题。
学会与家长交往的技巧。例如,初次家访怎样打招呼,怎样同家长谈孩子的问题,怎样调节平息家长的情绪,怎样了解家长的需要等等。
帮助家长改进教育方法。尝试向家长传授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把握现代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脉搏的方法。
4. 克服由家庭困难带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此我加强对家庭困难学生的引导,稳定他们的思想,使他们尽量不受家长的不良情绪的影响。例如,在得知学生家长下岗后,我迅速摸清情况,在班中召开了下岗职工子女座谈会,开展了“家长下岗,我们分忧”的活动。让学生从思想上理解父母,行动上体贴父母,为父母分忧;“少花父母血汗钱,多报父母养育恩”。同时,资助下岗家庭中特别困难的学生,从学习、生活、思想等方面多关心他们。
二、与社区教育相协调
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多想办法争取社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社区教育是学校德育的补充和延伸,是形成德育合力的重要力量。因此,教师要主动争取社区社会教育力量的支持,如公安机关、企业、村委会、居委会等。调动一切积极的社会因素帮助、教育、引导学生,切实使德育工作收到了实效。
组织学生接触生产实际、外出参观,让学生了解劳动人民、热爱劳动人民,是使学校德育与社区教育相协调的重要环节。加强学生对社区“二吧二室”(即酒吧、网吧、游戏机室和桌球室)的认识 ,是优化社区教育环境的客观要求。“二吧二室”是对学生消极影响的高发区,一方面清除校园周边不利环 境,如迷信、赌博、游戏机厅、网吧对学校的干扰及影响,清除不健康的卡通书、黄色书刊等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外联谊活动,进行法制教育,让后进生认清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分辨是非,从而实现真正的转变。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