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极为重要,这就给肩负政治课教学的老师提出了一个新任务——教师如何用一切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形成自己的特征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颇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教学。
(三)培养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原动力。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富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一)设疑引趣
我国南宋时期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活起来,实现从“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变。例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应对这样的环境形势?通过层层设问,递进展开以疑引趣,唤起学生用书本知识去研究当前环境形势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懂得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情境激趣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情境中力求真实、生动、新鲜、富有启迪性。如用幽默、小品、典故、音乐漫画、名言警句等材料激发学生的思维。
1、幽默生趣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教师巧妙的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因兹•雷曼麦说:“用幽默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教学幽默的素材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第二,艺术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相声警句、歇后语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信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第三,生活中的幽默。日常生活中周围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形象比喻、俏皮话等。
2、音乐漫画激趣
音乐具有美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手法形象、直观、生动诙谐,极富趣味性,幽默感。引发人们通过表象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漫画,既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灌输的沉闷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道理,受到启迪,充满乐趣。这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寓言、典故、诗画增趣
政治课观点大多比较深奥抽象,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如果教师把政治课上成纯理论的东西,在教学中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毫无生机,提不起兴趣。寓言、典故、诗画则具有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4、电教媒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教学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宗旨是在强调寓教于乐,而寓教于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既可补课堂教学不足,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活学活用之效,以活动激起学生乐学之情绪,这样就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达到兴趣的永久保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
我们政治课教师只要肯下功夫,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形成自己的特征时,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何准确把握培养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颇为重要。
一、激发兴趣的基本途径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融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乐其道。
(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的求知欲强烈,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的产生需要新奇的刺激。要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现实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贴近,进行生动活泼的形象化教学。
(三)培养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信心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原动力。对学习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和鼓励,以增强其信心。学生常受到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性愉悦的心理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
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富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辩论式、对话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手段
(一)设疑引趣
我国南宋时期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设疑、巧于设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波澜,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让学生活起来,实现从“无疑——有疑——无疑”的转变。例如:在讲环境问题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引起环境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应对这样的环境形势?通过层层设问,递进展开以疑引趣,唤起学生用书本知识去研究当前环境形势的兴趣,从而使学生懂得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二)情境激趣
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在创设情境中力求真实、生动、新鲜、富有启迪性。如用幽默、小品、典故、音乐漫画、名言警句等材料激发学生的思维。
1、幽默生趣
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教师巧妙的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成一种愉快的精神享受。法国著名演讲专家海因兹•雷曼麦说:“用幽默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教学幽默的素材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中的“富矿”所在,最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第二,艺术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相声警句、歇后语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信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第三,生活中的幽默。日常生活中周围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形象比喻、俏皮话等。
2、音乐漫画激趣
音乐具有美的旋律,给人以美的享受,可以陶冶人的性情,使人心情愉快,精神焕发。
漫画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表现手法形象、直观、生动诙谐,极富趣味性,幽默感。引发人们通过表象对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漫画,既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灌输的沉闷气氛,又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道理,受到启迪,充满乐趣。这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寓言、典故、诗画增趣
政治课观点大多比较深奥抽象,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如果教师把政治课上成纯理论的东西,在教学中空洞说教,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毫无生机,提不起兴趣。寓言、典故、诗画则具有形象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乐。
4、电教媒体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教学媒体有助于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保持兴趣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宗旨是在强调寓教于乐,而寓教于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开展活动,既可补课堂教学不足,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活学活用之效,以活动激起学生乐学之情绪,这样就使原本抽象的理论更加直观形象,使学生成为一种精神享受,从而达到兴趣的永久保存。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也认为:教师应当始终把引发学习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即个性兴趣和求知欲摆在首位。
我们政治课教师只要肯下功夫,启迪真理的钥匙一定会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感动学生,受到学生由衷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