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与颓废间徘徊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曾经一段时间,苏童小说创作的数量和质量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扎实的语言把握能力和故事述说能力都让我们激动不已。苏童让他的人物出场的同时,把历史和颓废也植入了舞台,于是人物也变的晦暗起来。但我们又注意到苏童写作的目的只在于人物在文本中的呈现状态,他只是从叙事学和修辞学的角度去关注他的人物。叙述时的冷酷无情带给我们的首先是诧异然后是一种审美的倦怠感。
  遁入历史的烟尘
  先锋小说家一向对夸张激进的形式试验大加青睐,崇尚词不达意,倾心高深莫测。先锋作家如果不为自己留条后路,孤注一掷,等待他们的将是昙花一现的命运。苏童之于这个创作群的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他为自己的作品注入一剂妙手回春的良药:在历史中经营故事。
  那么什么是历史呢?把它概括成为一片断壁残垣一件金缕玉衣?一阕哀婉的词令一本残破的家谱?在无言庄重的历史面前,这些显然都是飞扬的尘埃。海德格尔有这样一种理论,他把原始的时间现象分为三个方面:将在、曾在、此在。写作时间的指涉应该是三维共在的,它有别于生活时间,因为生活时间是只有"此在"这一维的。先锋小说中的历史就是一种"曾在"的生存事实。然而,在意义建构的层面上,"将在"和"此在"这两维都缺席了,小说中的人物,在时间里的栖居结构便丧失了其完整性。这种偷工减料造成的严重后果,对饱读西方文学理论的先锋作家不可能一无所知。通观其作品,与其说这是操作失误,倒不说是刻意为之,这是明知故犯的聪明之举。
  苏童的《米》写一个大灾之年逃亡的农民在城市里的发迹和幻灭。五龙作为枫杨树的逃亡者,一方面他至始至终怀有对农村根深蹄固的依恋情结,这从一系列围绕他和"米"之间发生的戏剧性情节可以看出来。"在异乡异地唯有大米的清香让他感到亲近与温暖",这样富于生活气息的感伤与五龙的形象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要一节车皮,我要带一车最好的米回去。"生命尽头孤雁残喘的五龙这个有悖于常理的愿望,彰示着"米"是他与生俱来的精神寄托;而另一方面五龙对城市所发生的罪恶世界又刻意抱有对抗性的疏离。街头的尸体,阿保的欺凌,六爷的暴虐,织云的放荡,绮云的侮辱,冯老板的残忍--充斥着令人窒息的城市死亡气息,都在咬噬着五龙的神经,他那自由主义的纯朴天性也经受着积压与诱惑。"这就是狗娘养的下流的罪恶的城市,他是一个巨大的圈套,诱惑你自投罗网。"如此清醒的认识让五龙以犀利的目光审视着多个复仇的对象,他一步步把这座城市闹的天翻地覆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一个畸形的复仇英雄。
  这部小说对人阴暗心理的描写达到令人咋舌的地步,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勾心斗角让人直感觉脊梁发冷。五龙在北上的列车上悲惨的死去,回顾他经受过的流浪漂泊,繁华一梦,多多少少也有悲剧英雄的影子。那么造成五龙悲剧的原因在哪里呢?表面上看来是他与罪恶势力较量力量悬殊,实则上由于他个人的道德品行低劣而造成的。大水淹没了枫杨树,五龙是因为无米而逃亡的。按理说,他进入并占据米店以后,无米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事实并不是那样,"米"竟成了他五龙心灵中的"圣物",甚至演变成了神秘的罪恶根源。对五龙的死我们能说什么,最好的解释莫过于用"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言而蔽之。难道他的锱铢必较的报复体现了个人意识的觉醒个人价值的发现?如果那样说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远方的呼唤
  2004年的春天,草长莺飞。长篇小说《蛇为什么会飞》是苏童献给这个春天的一份贺礼。这本书的出版之所以像春天的到来一样让人心动不已,在于他至少代表了苏童创作的一个新走向:转过身来,直面现实。虽然我们在《菩萨蛮》、《人民的鱼》里面已经领略到这种信息,但他如此的大动作还是让人吃惊不已。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被社会忽略了的边缘人,命运迫使他沉沦,而自己却浑然不觉,以为自己在向上爬,暗自得意。而金发女孩是全文的一个亮点,虽然她粗俗肤浅,但身上有隐藏着美的东西,昭示着小说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虽然苏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就认为:有时过于成功的艺术手法会掩盖很多东西,包括思考的深度和厚度;抛弃原来用惯的"武器",用全新的写作方法、全新的视角,直面现实,运用恰当的情感观察与思考,能写出真实、细腻的东西。剧烈变革的社会中,人会比较焦躁,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不能反叛生活,只能反叛自己的写作手法。但理论与实践是两码事,就像"说"和"做"是两码事一样。苏童的所谓现实主义力作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对比历史掩映下的怀旧、颓废笼罩下的病态,绚丽的红尘却让人一阵难言的心痛。
  真正的现实作品不应该是这样。作家对当代现实的关怀,不是为了复现日常生活图景,那是每一个市民都耳熟能详的,都能做到的。难道读作家的所谓"现实主义力作"仅仅是要获得一种上街散步、市场买菜一样的感受吗?先锋作家群向现实转型较成功的余华对此类小说有过精彩的表述:"一些不成功的作家也描写现实,可他们笔下的现实说穿了只是一个环境,是固定的、死去的现实,他们看不到人事怎样走过来的,也看不到怎样走去,当他们在描写斤斤计较的人物时,我们会感到作家本人也在斤斤计较,这样的作家是否在写实在的作品,而不是现实的作品。"苏童就是这样,他在试着操起现实这把武器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因为他自己的精神原则也落到现实生活里了,关怀的对象与关怀的态度粘附在一起了。其实生活是立体的,是丰富多彩的,虽然世俗的原则几乎侵占了价值领域的各个角落,但谁又能说我们周围环境的深度已经消失了呢?生命、爱情、精神的期望仍旧以自身的深度方式存在于我们生存的环境里,并成为绝大多数人的追求目标、道德准绳。这一切就是有精神使命感的作家所要面对的生存景象。某种生存危机的紧迫性,容不得我们再缄默不语。而作为向时代发言的文学的新的精神根基,以及来审视商业主义时代里人的存在本质及其精神出路,都需要富有责任感的作家努力探索追求。
  参考文献:
  王海燕.《苏童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5年2月
  郭小冬《童年的死结》《上海文学》1992年3月
  陈晓明《表意的焦虑》2001年中央译文出版社
其他文献
奥妙无穷的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科学的最好场所。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首先培养他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领悟生命的喜悦与热情的能力,只有懂得情学会爱自己、爱他人乃至爱环境的人才有热情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一、探究认识大自然  大自然中的植物色彩鲜艳,姿态万千,孕育了无穷无尽的奥秘。教师应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机会接触大自然。如在主题活动《去采集》中,教师和幼儿事先讨论商议采集那些东西,作好采集的准备、制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句至理名言道出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小学音乐教学应该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特有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让音乐教学内容呈现出活泼多样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增强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想像能力,给学生以高尚的审美体验。小
【摘 要】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的能力和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成败,因而加强对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对论述了计算机网络在教师继续教育当中的作用。  【关键词】继续教育 新理念 信息化 Internet  一直以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始终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约束,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也较为落后,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
【摘要】在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不可避免产生错误,许多错误被教师捕捉到、处理方法得当就会成就精彩课堂,个性化的错误被纠正过来会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主要从找错因到如何发觉有效错误资源并使其成为再生资源入手,谈谈平时的一些积累,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做到轻负高质。  【关键词】科学课堂错因分析动态错误再生资源  一、学生错误资源的再认识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力求完美地预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尽可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已成为判定一个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引起了家长、老师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我们的下一代,在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完善他们的人格,使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小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相当于童年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入学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从这个时期起,学习取代游戏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成为他们
摘 要:生物学是实验学科,一定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学会学”的愿望和“勤思考,会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 思考方法 有效信息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我们一定要训练学生养成“勤思考,会分析”的习惯和方法。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谈一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的。  例: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1
【摘要】习作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作文难教,作文难写。那么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作文,都能写好作文呢?我认为,应该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借助和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形成一个贴近生活的习作课堂。使学生爱写、会写、有材料可写,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独特的情感,这样学生的习作才有生命力。  【关键词】综合实践习作教学  习作是学生必备的重要训练项目,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
[摘要]浙教版信息技术教材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会所学知识。虽然教材中的任务相对来说已比较有趣,但有时还是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有必要对初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模式进行一些探讨。应该对教材的教学设计做一些修改,以学生感兴趣的电影、游戏等内容为出发点,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构建新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学习兴趣 任务 重构课堂模式  一、选题的缘由与目标  (一)选题的缘由  浙教版信
【摘 要】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在1—2年级,则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汉字,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交给学生多样的识字方法,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  【关键词】教法 学生 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一二年级语文教材要求学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直接与古代文化连接或者说把古代文学样式编入初中教材的,就是数十首古诗词和几十篇文言文。如今,初中古诗词的教学又普遍存在问题,只要学生能翻译成今义、能够背诵、能够默写就行。这样的教学显然古板单调,不会有成效,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古文学兴趣。到头来,学生最大限度只能背诵几句顺口溜似的字数对等的字词组合体,根本就不知所云。本人就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一下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些许问题。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