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语新课程教学的困惑与反思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skf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新课程教学的困惑
  (一)课外阅读方面
  我把目前学生课外阅读概括为“三多三少”。阅读快餐文学的学生多,阅读经典文学的学生少;让孩子做试卷的家长多,让孩子看课外书的家长少;学校有像样的阅览室及图书馆的少;社会上不规范的小报刊亭小书屋及网吧多。也许这就是影响学生正常、有序、有效的课外阅读的因素。希望家庭、学校、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们的健康发展,让我们的学生多与好书为伴。目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记得一次语文测试,有一道课外阅读方面的仿写题,以四大名著之一为由头仿写,大部分仿写较生硬,有的根本仿写不出来。仿写如此,更谈不上阅读古今中外经典著作。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靠语文教师就能做到、就能做好的,还要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大环境。
  要想教育呈现良性循环,照我看,最为简便易行、效果也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千方百计地推动学生多读好书,让学生找到适当的精神支点,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
  教师面临的是很多操作方面的困难,有时教师处于欲行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地。客观上的问题主要来自教学环境条件、设备等方面,而主观方面的问题则主要是我们教师对新知识、新技术、新的组织形式、新的教学设计等准备不足。如语文版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学会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一次参观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活动。
  没办法在校内进行,干脆我就改成:学会利用新华书店,开展一次参观新华书店,购买图书的活动。或参观一位藏书爱好者的书房,借阅图书资料的活动。或參观自己家的书房,制作读书卡。只能是口头上布置,若深层次落实,确实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如果离开了良好的课外阅读基础,这一项活动是开展不出成效的。
  第三单元“调查社会用字情况”。我们学校曾经安排学生上街调查清扫不文明不规范用字情况。可学生查到了,有的却难以落实到位。虽然活动开展并不太如意,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存在的问题同样值得全社会关注。类似的综合活动还有很多,但愿老师们都能共同想点子,因地制宜,因时而定,量力而行,灵活变通吧,但愿学生能在各项活动中有所得,但愿各级领导能急老师们所急,想老师们所想。
  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即语文。生活大环境和谐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前景更辉煌。
  (三)大班额师生互动的难题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这给师生们指明了方向,但目前初中段的大班额问题却给教学实施出了难题。大班额班级学生人数多,程度不一,师生交流很难顾及全体。不管教师如何鼓励学生“善思质疑,挑战教师”,如何组织生生互动,大班额班级中总会有少数学生很难动起来,他们或重理轻文,或性格内向,或口头表达能力弱,在课堂学习中老是甘做旁听者。比如分组讨论,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一统“天下”,成绩差的学生“袖手旁观”。即使语文教师有爱心有耐心,想法设法训练,要想保障大班额教学环境中全员互动,共同发展的目标的实现,确实为新课程教学中一道难题。
  如何解决这道难题呢?有待全社会关注,有待全体教师共同摸索。
  二、新课程教学的反思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深感有许多不足之处,值得深思,需要改进。
  (一)备课时过分关注教材,阅读教学有时欠深入。备课时,对学生未能全方位的考虑,考虑多的是这堂课要教什么,怎么教?而考虑少的是这堂课学生需要什么,想老师教什么?导致课堂容量过大,有些地方有走过场之嫌,处理匆忙。有些环节是蜻蜓点水,老师追问欠到位。如请学生读课文后,若能多问问读得到不到位?还有哪些地方要引起注意?……这样学生自然会更进一步熟悉文本,体味文本。有时考虑时间问题,对于学生的活动只给予简单评价或不评价。今后,备课时应多想想: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吗?教学方法有效吗?所花的时间与结果是不是成正比?不这样做行不行?有没有更高效的路子可走呢?……因为任何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无非是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什么会做什么和做好什么,而“学会”“会做”“做好”的主语都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对象意识。这既体现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更体现在动态的课堂上。在有限的45分钟里,只有敏锐的捕捉学生的知识和心理需求,了解他们的学情,适时调整教学,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才可能有的放矢。
  阅读教学欠深入,是因为未走进文本深处,未能做到阅读与课文内容的深层次融合。如何走进文本深处,这中间还需要艰苦探索。张志公先生当年说,教师是带领学生从文章中走个来回的。也就是说先神入诗文之境,感受诗文之情,进而品味诗文之味。在切身体验中去悟,注意体验个中滋味,悟无字书之真谛。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动情入心,走进人物的关系中,走入作者的心灵里,设身处地,感同身受。
  在课堂教学推进中,应让学生先行,在每个环节里,设法提供学生先讲、先读、先想的机会。还应在表达上留空白,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教师应把最甜的甘蔗让学生去品尝,多给他们咀嚼的机会。当学生正在进行情绪体验时,教师不能急于拉到知识点上,得让学生慢慢回过神来。往往我们考虑多的是时间与任务因素就急于刹车,也许失去的会是更多的精彩,阅读教学中还是多一点耐心地等待好。
  总之,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在吃透学生的基础上,关注文本内容,立足文本个性,巧借朗读手段与文本内容的有机融合,还要重视分析、归纳、表达等语文能力的训练,这样才能走进文本深处,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其他文献
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
在初中蒙语文教材中,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作为蒙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还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体验到评判,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美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在初中蒙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養和造  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创新教育呢?将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实践。  一、环境“活”,激发创新意识  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
初中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它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学习数学的方法,把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发展寓于素质教育之中,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很难想象,离开了课堂教学的高效益,还谈什么大面积。因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是大面积提高  数学教学质量的唯一途径。只有在
蒙帖练字是一 项投资少、收益多、简便易行的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好方法。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字词,学好语文这门课。回校后,我们立即拟定了方案,把每天下午的第一节课定为蒙贴练字课,纳入正式课时,由语文老师上堂辅导。实践证明,我们在蒙帖练字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  一、教而得法是基础要写好字,必须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练字方法,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这是提高写字质量的一个重
优秀的教学要有优秀的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学质量要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始。作为桦甸市的一名教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但是,又是我们熟知的课堂教学模式。因为它与目标教学法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关于目标教学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二者的相似之处,大体可以概括成都是明确目标,围绕目标进行教与学及课堂检测的教学方式。目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示和引导的内容比较随机,比较灵活,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
英语课堂教学高效性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值得我们去研究。我从事英语教学多年,对于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有许多想法。在课堂上如何进行语法教学、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如何打好英语学习基础等都成为本文所关注的话题。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十三年,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也有许多想法。“教学”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teach,有“给人示例”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高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
历史学科内容多、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一、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
汹涌澎湃的新课改让我们这些教师吸取到新血液的同时,也有颇多感触。当课后交流讨论, 而 进行 老师一起参与的评课活动。分析、判断事物 ,是为了更好地学习、生活。教材, 教学数学思想方法的 ,只是它的具体细化,只是化抽象为形象的过程,不同的教材内容,只是为了服务于不同侧重的数学思想方法,它只是对特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而言一个更为合适的切入点,一个契机,一个平台 是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