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舞蹈如何来源于生活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vs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活是舞蹈最初发源的“导火线”,也是促进舞蹈繁衍、流变的“动力源”,更是为舞蹈精彩纷呈展现自身魅力提供场所背景的舞台。原创剧目现代三人舞《双面胶》即是一例,其创作取材于家庭生活中婆媳间的尖锐矛盾。目前,国内外研究现代三人舞的专题还不多见。本文从分析舞蹈与生活的关系入手,将原创舞蹈《双面胶》作为研究个案,剖析现代舞与生活的内在联系,探讨舞蹈何以源于生活,以期对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提出个例研究。
  关键词:编创 生活 现代舞 双面胶
  中图分类号:J705 文献标识码:A
  本文研究的现代三人舞《双面胶》,题材取材于以都市家庭生活中,婆媳间文化、观念、生活习性等的差异所产生的尖锐矛盾,以警示人们重视家庭和谐为创作立意。编创中以突出现代舞的特征,提炼生活元素,重视舞蹈结构,以美的形式反映生活哲理、社会问题,并结合现代舞编创技法,以朴实的笔调,刻画和揭示了剧中人物个性和矛盾冲突,向社会呈现了一部具有家庭生活启示导向意义的舞蹈作品。
  一 舞蹈与生活的关系
  1 舞蹈与生活的源流
  (1)人之初的舞蹈
  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以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传情达意的交流。以后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以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舞之初,与人们日常的生活与劳动是息息相关的。在中国云南、广西、内蒙等地保存了很多原始人类的舞蹈崖画,舞蹈史学家们将之称为“岩画舞蹈”,对于岩画舞蹈的研究,舞蹈史学家经分析研究归为四种:生殖崇拜舞、繁衍教育舞、战争舞、祭祀舞。它表达的是远古人类生存、生活、教育的信息,诉诸着人类起源对舞蹈的依赖只是为了生存,不是审美需求。
  (2)舞蹈发展的嬗变
  随着中国社会工业化形态的发展,审美现象发生了嬗变。舞蹈,这一最能反映社会动态的艺术审美形式,在舞蹈种类和风格上产生了张力,有了吸纳与演变,国际性的舞蹈艺术潮流,似钢花飞溅般冲击着中国舞蹈现象,催生了新的舞蹈流派,“现代舞”这一西方舞蹈文化被国人所青睐,特别是青年人群。如现代舞蹈大师杜瑞斯·韩芙莉所说:“新型舞蹈不可避免的来自人民群众。它们曾经降服了整个大陆,通过森林和平原,开辟了千万条道路,征服了高山深水,最后建立起钢铁水泥的摩天大楼。美国舞蹈应产生在这样的新世界、新生命、新活力之中。”
  2 取材于生活的艺术形式
  生话是艺术的根,艺术是生话的花。无论是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还是西方立意的古典舞和芭蕾舞,或是现代舞,其取材都需要向生活借鉴。生活是舞蹈最初发源的“导火线”,是促进舞蹈繁衍、流变的“动力源”,更是为舞蹈精彩纷呈、展现魅力的背景舞台。
  对于现代舞来说,尤为体现了舞蹈与生活形神相合的这种密切关系。社会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快节奏的生活步伐,飞速发展的经济物质水平,让人们转向了深刻的内心自省、个性解放,反映生活的消极和叛逆、紧张的人际间关系、尖锐的社会矛盾等问题,便成为现代舞的主要表现素材。现代舞反映社会问题成了这个舞种的“核”,如2011年我国春晚联欢晚会上的现代舞《咱们工人有力量》,就取材于社会性的现实问题,获得了良好地社会效果。
  3 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表达
  舞蹈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表达形式。舞蹈编排的情节、矛盾冲突、肢体动作虽然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但它的表现一定是艺术化的。美国著名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曾说:“舞蹈是人体运动与地球运动的调和”,“地球上所有的运动都受引力定律的引力、斥力、抗力、应力等支配。舞蹈节奏,便是这样形成的。”舞蹈的创作者需要有基本的乐感,对画面构图有着扎实的知识,对灯光服饰有着较高的审美品位,另外,还要具有丰富的想象创作能力,将整支舞蹈有主题的进行整合,使舞蹈画面唯美、充满艺术质感。因此,舞蹈不仅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它用艺术手法对生活细节进行包装、提升和凝练,最终形成美的艺术作品,引起观众共鸣、达到审美旨趣。
  二 现代三人舞《双面胶》实例分析
  1 舞蹈素材与生活的渊源
  (1)依傍时代背景寻找创作来源
  现代三人舞《双面胶》,是根据作家六六编写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为背景创作的舞蹈作品。剧情以东北婆婆、上海儿媳、东北丈夫的家庭生活为核心,最终因婆媳间文化、观念、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导致家庭失和,小夫妻走向离婚的悲剧。作品以揭示了现代社会都市生活中最常见,则一言难尽的话题——“婆媳关系”。对于中国社会,“婆媳关系”历来就是棘手问题,尤其在这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欧美文化催生了中国新时代的思潮:“新式媳妇”追求个性自由,“旧式婆婆”秉持中国传统思想礼教,产生了新时期的婆媳对立。社会是由无数个家庭组成,“婆媳”是家庭的重要关系,因此,“婆媳关系”已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敏感问题。时代性、社会性、原创性、多元性是现代舞的艺术特征。它贴近生命,感知生命,把握生命。只有现代舞是最直接、最深刻、最能揭示社会矛盾,反映时代风貌,且又最生活化的艺术形式。舞编选用“现代舞”舞种作为《双面胶》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编创者追求真实性、纯朴性,折射出舞编对社会现象具备直觉敏感、视角尖锐、情感丰富的修养。同时,也折射出舞编寄予观众的不仅是审美享受,旨在给进入新生活人群的心灵以震撼和启迪。
  (2)人物塑造的矛盾表现形式
  在编舞时,以生活内容为题材的舞蹈,至关重要的是人物角色、身份的塑造。人物角色是情节性舞蹈作品中最关键的环节,舞蹈演员在饰演角色时要力求与生活中的原型相一致,以使舞蹈表演贴近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不偏离生活本源。
  舞蹈作品《双面胶》在形式上选用了三人舞,三人舞的理论章法:“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三人舞,根据其内容又可分为表现单一情绪和表现一定情节,以及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冲突内容等三种不同类别。”现代舞蹈是生动灵活的,反对保守规律、脱离现实,提倡接近生活、追求真实,所以在现代舞种中的三人舞又有相互接触;单双并存;互不接触的表演之分。《双面胶》即是相互接触的三人舞,两位女舞者表演多选用张力极强的肢体语言,以表现给“丈夫”这一角色心理施加压力,造成紧张、焦虑、不安的舞台情绪,这正是现实生活中“婆媳大战”与夹在其中进退两难的丈夫的客观写照。要充分演绎出“婆媳关系”的对立,“丈夫”是舞蹈刻画的中心人物。现代三人舞《双面胶》在创编上契合了生活中人物关系的真实性,舞蹈内容再现了人物间复杂的矛盾冲突性。   2 舞蹈对生活的反映
  (1)舞蹈技法与现实生活
  表达作品不仅要娴熟地运用人体动作,还要综合其他艺术手段,为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高潮的兴起等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当舞蹈开始,音乐的处理由舒缓发展到不和谐音律,两位女舞者的舞台动作态势由轻缓渐变得铿锵,动作的力度、幅度也开始变得涌动起伏,传达出婆媳间从最初的客气发展至矛盾的产生,并逐步升级,期间,男舞者在两位女舞者之间劳心周旋、进退维艰,那时而带有冲击,时而蜷缩无力的舞台动作,传达出试图阻止、消融婆媳间将要发生的肢体冲突。舞蹈在人物形象塑造,心理活动刻画,动作力度变化,音乐处理等舞蹈技法上力图还原生活性,如将婆婆的霸道、儿媳的不示弱,以及丈夫的左右摇摆展示得惟妙惟肖,舞蹈技法为客观还原生活场景起到了添彩增色的作用。
  (2)舞台效果与现实生活
  作品在情节、动作的编排上展现了整体效果,氛围也应力求与现实生活一致。舞台环境的布置也突出生活化,沙发是中心道具,背景墙等场景物品真实地再现小夫妻的家庭画面。在服饰上,选用既能区别人物身份,又能体现时代差异的生活化服装,拉近了舞蹈与生活的距离。饰演婆婆的形象设计较苍老,灰白的头发盘成发髻,服装的颜色较为素净;而扮演儿媳的女舞者则身着鲜亮、紧身的红色上衣,长发飞扬、青春靓丽。男舞者的整体造型可谓是一副老实懦弱的形象,勾画出大多数平凡家庭中丈夫的特点。整个舞蹈的音响效果配合着情节的发展由缓至急地配乐烘托,把婆媳纷争的完整始末推向高潮。
  现代三人舞《双面胶》的成功创作,得益于对时下生活热点的撷取、对生活场景原汁原味地再现,体现了一支部优秀的舞蹈作品,要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的原则。
  三 舞蹈发展的创新与展望
  1 立于生活、创新舞蹈
  对于舞蹈,创新是生命,是灵魂。创新最根本要点有二:一是,不能循规蹈矩、恪守规章;二是,不能离开生活。过余抽离生活元素的任何艺术形式,都难以获得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就如现代三人舞《双面胶》,虽立足于生活,但不是生活不变的再现,它通过活的舞台造型,动态的舞蹈表演来艺术化的反映社会生活状态。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性格千差万别。尤其是各民族不同的风格和地方色彩,都给舞蹈结构提供了各种不同或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体味生活、提炼生活,这都是舞蹈创新的根本动力与营养源泉。
  舞蹈的创新涉及诸多方面,如题材的创新、形式的创新、人物形象或是舞蹈艺术语言的创新。对于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来说,它必须先通过鲜明、生动、准确的舞蹈语言的把握来体现,所以舞蹈语言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新的语言从何来?首先,要汲取各个舞种。其次,要用专业的眼光去体验、观察、琢磨创作对象的性格特质,提炼具有代表性的动律、节奏,塑造动态形象,而且还必须学习借鉴外来舞蹈文化,坚守“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创作出赋有中国新时代精神风貌的新舞蹈,现代三人舞《双面胶》即是如此。
  2 发展舞蹈、展望未来
  自后现代主义时代的到来,人类在艺术模式上产生了质的改变。后现代主义理论家,他们各自都反对以特定的方式来继承固有或既定的理念。在文艺创作上,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单一、具体的风格,而且很难以后现代主义的哲学理论来强行规范它的艺术创作。传统的古典艺术解体,后现代、超现实的思潮踏着时代文化的足迹席卷了艺术领域的各个层面。“现代舞”的诞生是舞蹈发展史上一次不可饶恕的叛逆,而在今天却与生活融会贯通,发挥出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应和了都市人群渴望与内心对话的情感共鸣。“现代舞”不回避现代性带来的种种问题,它表现错综复杂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时代人在现代化发展中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变异所引发的情感和内心的状态,它催生了现代艺术,现代三人舞《双面胶》即是一例。
  四 结语
  舞蹈是人类生活的艺术结晶,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古往今来,舞蹈作为一种艺术的载体,它一直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量的优秀舞蹈作品是对现实生活的凝结反映。生活是舞蹈创编的源泉,它用艺术手法对生活细节进行包装、提升和凝练,最终形成优秀的艺术作品,反映社会动态,刻画生活事件,塑造艺术价值,引起观众共鸣,达到审美旨趣。
  生活是舞蹈最初发源的“导火线”,也是促进舞蹈繁衍、流变的“动力源”,更是为舞蹈精彩纷腾、展现自身魅力提供场所背景的舞台,在推动舞蹈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本着从生活出发的原则,源源不断地创新,让舞蹈的艺术国度更加璀璨斑斓。
  三人舞《双面胶》的编导之所以选择以“现代舞”舞种作为表演形式,是被现代舞的美学观点所吸引。现代舞随着时代更替而变化,时代与社会的关怀,是构成现代舞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 崔景秋:《浅谈舞蹈艺术的起源及分类》,《小说评论》,2010年第S1期。
  [2] 刘卓:《舞之妙变——现代派舞蹈的起源与发展》,《音乐生活》,2006年第11期。
  [3] 隆阴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版。
  [4] 汪小军:《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作》,《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4期。
  [5] 庞晓东、李利颖:《舞蹈创新随想》,《华章》,2011年第36期。
  作者简介:
  唐圣菊,女,1963—,湖南怀化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间舞蹈、群文歌舞,工作单位:南京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罗丽莎,女,1990—,江苏无锡人,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舞蹈系2012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舞蹈编导、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网络文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表现方式,自出现以来,既享有赞美之声也不乏贬斥之语。众所周知,网络文学是以网络传播媒介为载体的,其兴衰荣辱都与网络传播媒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网络传播媒介在赋予网络文学市场准入与传播自由的同时,却忽略了网络文学在发展过程中的自律问题。当前,中国网络传播媒介已然笼罩着一种“媚俗严重、跟风剧烈、炒作成风、竞争无序、政策博弈”的焦虑感。本文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网络
期刊
摘要:价值观是一种经过一定历史时间形成的,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理念,它可以对人类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为等产生支配性的影响。纵观世界,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宣扬的是“从恶到善”,而中国文化则坚持“从善到恶”;西方国家在人与自然方面讲究的是天人相分,而中国在面对大自然的时候主张天人合一的境界;西方文化价值观主张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价值观却比较看重人与人的关系,以群体或群体取向为核心;西方文化着眼于未来,具
期刊
摘要:进入两汉以后,中州地区因为先进的生产方式、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使其文化优先于南方及塞上民族,华夏风俗处于正宗的地位。东汉中州的各级地方官员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乡里,使儒家的伦理道德逐渐渗透于民间的家庭生活之中。中州士人在任职边远地区时,常能在守地崇办儒学,兴办教育,移风易俗,推广中州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文化,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大批任职郡县的中州士在东汉统一文化过程中,对促进儒家文化传播
期刊
摘要:钢琴叙事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重要的钢琴体裁,作为该体裁的先驱,肖邦不但提高了它的表现力,并赋予了其全新的意义,同时也呈现出了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从钢琴叙事曲的诞生和发展谈起,就肖邦钢琴叙事曲中所呈现出来的民族性艺术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肖邦 钢琴叙事曲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一 钢琴叙事曲的含义和发展  叙事曲,顾名思义,就是讲述故事或阐明事理
期刊
摘要:2011年,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翻滚吧!阿信》,引起了观众对青春与梦想的热议,主人公阿信自立自强、奋斗不息的励志故事无疑使他成为当下又一个精神偶像。自从电影诞生以来,体育题材的电影不乏佳作,其主题特征鲜明,社会效应显著。本文试图以台湾电影《翻滚吧!阿信》为主要分析对象,结合中外优秀体育电影,从体育电影的概念入手,阐明体育电影的主题特征及其社会效应。  关键词:《翻滚吧!阿信》 体育电影 主题
期刊
摘要:《三个和尚》是一部取材于民间谚语的宗教题材美术片。影片不使用对白,而是依靠画面与配乐的完美结合塑造人物形象。非语义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旋律成为影片叙事抒情、推动剧情发展的主要手段。电影配乐的成功运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音乐创造力,拓宽了美术片的表现力,为影片获得国内外多项大奖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三个和尚》电影配乐的音乐分析,来揭示其在电影中艺术表现的魅力。  关键词:美术片 《三个和尚》 电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V一下”结构出发,考察“V一下”结构的基本语义和引申意义,认为“V一下”结构在语义层面的基本语义是“模糊小量”的表达方式,而在语用上的主要意义则是“礼貌表达”,并从多个角度加以证实。“V一下”结构是礼貌原则要求下的“小量策略”的一种,是汉语中礼貌的表达方式之一。  关键词:一下 礼貌 语用意义 小量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V一下”格式实际上是一个
期刊
摘要:文学翻译是对特殊美学符号的疏通、传引和变异,文学语言形式的诗性和意蕴决定了文学翻译是形式与内涵的辩证统一,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主体行为,是通过作者对现实的艺术加工,译者对原作的领悟和阐释以及读者对译作的理解与接受。文学翻译过程包含了三次主体对客体的重构,是作者、译者、读者的创造性互动。  关键词:文学翻译 主体 客体 创造性互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文学作品是
期刊
摘要:中国佛学与传统诗艺创作中参禅与作诗的关系,在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宗教史上都是重要的课题。文化典籍中“学诗浑似学参禅”这一命题,在唐宋时期特别是宋时的探讨层出不穷,本文摘取部分古人诗歌创作的观点,对参禅与学诗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学诗浑似学参禅”的诗歌创作理论,对于今天的诗歌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诗境 妙悟 学诗 似 参禅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禅宗是中国
期刊
摘要:美国影片《朗读者》是一部主题多元的作品,观众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爱情片,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二战片,更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社会伦理片。导演史蒂芬·戴德利的改编使《朗读者》产生了全新的意境,产生了更多的人性和更多的宽容。  关键词:《朗读者》 史蒂芬·戴德利 道德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朗读者》的背景是二战后(1958)萧条破败的德国,15岁的少年伯格在街上突发猩红热,他在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