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从五个方面谈谈具体做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正处于数学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这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了一点认识,现与同行分享。
一、培养观察能力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培养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的数学能力。小学生年龄低,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培养读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杠?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培养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口算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再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
五、提高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除了在新课学习中予以培养外,重点要放在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的基础上,对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并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就会获得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大扎西央宗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05。
[2]史武成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小学时代,2012,02。
关键词:数学教学 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生正处于数学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这是培养数学能力的关键时期,对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笔者对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了一点认识,现与同行分享。
一、培养观察能力
首先是要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观察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其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培养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的数学能力。小学生年龄低,好奇心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比较事物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将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培养读图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数学课本的特色之一就是通过形式多样、富于趣味性和可读性的主题图呈现数学信息,学生学会看图、读图,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有助于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学生对图意进行有序的描述,可以弄清算理,顺利解决问题。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也可为中、高年级分析抽象的文字信息和画线段图打下基础。当学生解题遇到困难时,会想到用画图来帮助分析,使画图、析图的能力得到提升,增强解题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可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杠?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数感。
三、培养运算能力
数学运算能力是数学基本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对今后的学习将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口算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也是提高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总之,就是使学生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既发展学生的思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四人组成一小组,每人画一个三角形(任意三角形),然后,各人拿出量角器来测量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是多少,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进行比较,大家会发现,测量的结果都是180度。接着,再让学生撕一撕:把剪好的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分别撕下来,拼在一块,大家会发现三个角都组成了一个平角,还是180度。此时,大家都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已确信无疑了。
五、提高归纳能力
归纳能力除了在新课学习中予以培养外,重点要放在单元结束后的“整理复习”。这一板块的内容是重在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旨在形成清晰的脉络,从而为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对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和重难点知识都应做到胸中有数、了如指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清楚、准确、全面地整理出知识的基础上,对梳理出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举例,并写出解题的提示、完整的解题过程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经常性的训练,学生的归纳能力就会获得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大扎西央宗 浅谈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05。
[2]史武成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J].小学时代,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