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yh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说到作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尤其是农村学生,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更是畏惧作文。他们普遍感到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其实是对写作素材资源的占有与利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笔者认为,作为农村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引进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从而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写作水平。
  一、感受农村自然风光美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那里虽然没有林立的高楼大厦,但是有优美的田园风光;那里虽然没有热闹的商场公园,但是有幽静的林间小道。郁郁青青的山林、汩汩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烟、曲径通幽——这一切都给农村孩子美的熏陶,奠定了他们抒写真善美的基础。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引导学生走出家门,走出校门,融入大自然,捕捉美丽的自然风光带来的瞬间心灵感受,从而积累写作素材。
  在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之后,我便带领学生去学校的后山踏青,并要求他们仔细观察竹林、茶园、池塘、稻田等平常景物,然后写一篇文章。最终的效果比我想象的要好许多,文章中有破土而出的春笋,有鲜嫩欲滴的茶叶尖儿,有潺潺的溪水,有泛绿的田野、有金黄的油菜花……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春的美丽、春的生机盎然表现得淋漓尽致。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带学生到广阔的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开拓视野,开阔胸怀,提高了自身修养,激发了写作欲望,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二、体悟农村生活劳动美
  教育家徐特立历来主张,作文要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紧密联系。我们的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更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上树摘果、下河摸鱼、养鹅赶羊……农村特有的环境,使这里的学生拥有比城市学生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和经历。如果我们教师独具慧眼,善于提醒并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和最大效度地用好这些资源,那么学生的文思定会如泉水般涌动,而写作也终将成为一种享受。
  每当接触到与农村生活相关的文章,我都会让学生多阅读多体会,看看作者所写内容与自己看到和亲身体验的生活有什么异同点,然后再结合个人的经历去写作。于是,学了鲁迅的《社戏》后,学生便模仿偷豆的情节,写了“偷桃”“偷番薯”等故事;学了李森祥的《台阶》后,学生便模仿洗脚、造屋等情节,写了父母打工的艰辛。他们的这些文章,淳朴自然,感情真挚,带有浓厚鲜明的乡土气息,别有一番风味。
  三、发现农村乡土风情美
  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很多民俗已经渐渐消失。然而,农村却仍保留着自己地方独特的民俗风情。春节贴对联、放爆竹;元宵观灯吃汤圆;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包粽子吃绿豆糕;中秋赏月尝月饼……这些农家传统节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是一个巨大的写作资源宝库。如果学生能从这些充满乡情的精彩活动中,选取那么一两个特色镜头,用朴实的笔记下来,那么文章一定会生动有趣,使读者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于漪老师曾说:“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乡土文化负载着民族文化,是根之根。”是的,民间文化是一棵永远不老的常青树,这棵树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精华。义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就有一次综合性活动,叫做“到民间采风去“。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活动带领学生们走街串巷,实地调查;拍摄照片,搜集资料;总结经验,模仿写作;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古老的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激发写作的灵感。
  四、品味农村民谚俗语美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老舍的《茶馆》是浓厚的京味儿,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是独特的津味儿,不能不说,充满地方特色的语言为这两篇文章增色不少。从学生写作实践来看,搜集一些既有地方特色又通俗易懂的谚语俗话,民歌童谣,并在写作中加以合理运用,会为文章增光添彩。如:“上半夜想自己,下半夜想他人”,是教人们要将心比心,多替他人着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是告诫人们不要说三道四、搬弄是非;“先播春风,后求夏雨”,是告诉人们有付出才有回报……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谚俗语,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言简意赅,富有表现力,是一个瑰丽的语言艺术宝库。我们应该指导学生从“宝库”中汲取精华,品味赏析,积累运用,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也可以说,写作不是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开发利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生活之活水,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我们应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去体味农村生活的乐趣,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其他文献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习“媒介”,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但如果滥用,效果则会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高效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握好运用的尺度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
期刊
导入是一门艺术。是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有效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在语文课堂教学开讲的时候发挥导入艺术的功能,服务于教学,带来整堂课的教学成功呢?几年来,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总结了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现概述如下:  一、引用故事成语导入  1.故事导入中学
期刊
在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中,有两个单元是说明文单元,我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爱学习记叙性的文章,而厌学说明性的文章;许多教师也认为,教学说明文总不如文学作品那么形象生动,学起来不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怎么才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呢?  我认为要培养起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趣,首先得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我们教学的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重点在于培养说明性文字的读写听说能力,它是由第二册重点培养记叙性文字
期刊
从事班主任工作这些年来,我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他在管班方面一定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在管理班级方面很注意一种“人性化”管理,而且自认为有一套适合学生管理的“新”方法。现我将平时在工作中积累的点滴讲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一、作为优秀班主任,综合素质要高  现在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压力,那么这就要求老师专业水平高。面对挑剔的学生,老师只有把自己的
期刊
一、导语的留白——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老师都知道,导语是很重要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巧妙的导语,犹如磁铁,能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神,激起学生的兴趣,唤起求知的欲望,消除其他课程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达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在我听过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总能聆听到让人如沐春风、如临仙境的教学导语,让听者的心情顿时为之一振,成为整堂课无可挑剔的凤头。殊不知,在这样完美的
期刊
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并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  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养成课外阅读习惯  首先要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学生在课内获取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内知识也只有与课外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的知识才能丰富。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我有意识、有
期刊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式语文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在:  1.师生关系的开放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上课时,教师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作文教学方法,并且能行之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我认为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首先,从内容出发写乐事。在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征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地写作欲望。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
期刊
老师对学生的爱有许多种,但有一种爱的方式却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滋润着老师和孩子的心,它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幸福,让人永久不能忘怀——那就是爱在细微处。  一、注重自身言行,在细微处做学生楷模  1、班主任是跟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工作中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我教育学生,无论什么场合,遵守时间,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遵守约定,遇到特殊情况,要跟学生解释。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
期刊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语言趣味性在于生动、幽默、健康和纯洁。千万不能和尚念经不看对象,或毫无目的地讲“趣味故事”,更不能用肤浅庸俗的语言去迎合某些低级趣味。  一、用幽默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当气氛紧张或是沉闷时,说上几句风趣幽默的话,可使气氛变为轻松、愉快、活泼。有这么一个事例:课堂上,两个学生伏在桌子上打瞌睡。老师把课停下来,顿了顿,说:“听说有只小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