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情感是人类的重要心理活动,更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离不开情感教育。本文结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从培养学生的亲情观、乐学观、智慧观三个方面入手,具体探讨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亲情观 乐学观 智慧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越来越普及。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正是这一新型理念的体现和印证。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元素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让课堂充满感情、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知识、情感、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情感教育,以爱感染学生、以趣激发学生、用心引导学生,照亮學生内心的情感世界,让“情感”之花开满数学课堂。
1.用“爱”感染学生,渗透亲情教育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既是学生的师傅,更像学生的父母。小学生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教师也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种伟大的、默默的、无形的爱最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最能够直接、深入地打动人的内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这种发自内心的爱的流露去打动学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关爱,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亲情价值观。
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厘米和米”计量单位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如算一算:你家离学校的距离是多远?你家离你父母工作的地方有多远?有的学生说:我家离学校是2千米,每天早上是爷爷送我上学,步行20分钟,爷爷一天要走4个20分钟。有的学生说: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是15千米,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先送我上学,然后去单位上班;下午下班先接我放学,然后一起回家。学习“时、分、秒”这一课后,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家统计一下,自己父母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是几时几分,下午下班回到家中又是几时几分?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父母早上7:00出门,晚上8:00才回到家,每天在外时间多达13个小时。可见,父母上班是多么辛苦。教师要把握时机,启发学生:同学们,从送你们上学和父母上班的时间来看,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是多么辛苦,多么的不容易啊。学生们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种亲情教育的渗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唤醒了学生心底对亲情的感恩,学生被教师的爱感染、被父母的爱打动,其道德修养、情商都得以提升。
2.以“趣”激发学生,点燃乐学之情
通过趣味横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得爱学习、愿学习,这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据心理学家统计,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要想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上,就必须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最能感染学生,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到快乐、兴奋。这种积极的情感,正好是教与学的有利因素,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喜欢上数学课。
比如学完“统计”这一课后,教师就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统计的乐趣。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那么就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统计一下自己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如喜羊羊、蓝精灵、海绵宝宝、火影忍者这四部动画片,看看哪部最受孩子的欢迎。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名词下面画上一个小三角形;最后得到三角形最多的动画片就是最受学生们喜爱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最喜爱吃的水果、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小动物,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了起来,而且新颖有趣,学生们都喜欢参与。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活动,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喜爱之情;既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孕育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
3.用“心”引导学生,传递智慧之情
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推理有序的自然科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智力。而智力又是情感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情感教育的特点在于“知情并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兴趣爱好、人际交往、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可以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渗透。小学数学中的知识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善于将数学与生活融合,用“心”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及智慧。
学习完乘除法运算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强化巩固学生的所学。例如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而爷爷的年龄比爸爸大23岁。请学生们算一算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各是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计算题,学生们只有将乘法口诀熟记于心,才能很快得出答案;而要知道爷爷的年龄,首先要算出爸爸的年龄。所以,这是一道层层推进、前后联系的题目。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得出答案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算一算自己家人的年龄,从而体验到运用成功的喜悦之情。又如学习“厘米和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量一下自己的铅笔、书本、文具盒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身高、父母的身高、手掌的长度等。学生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又学会了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生活之中,体会到运用的乐趣。在动手操作时,要与同学、家长相互合作,培养了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情”与“理”相互融合、“感”与“智”相互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去激发学生,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去引导学生,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亲自观察、计算、测量、操作和讨论,训练其思维想象、推理演绎、合作交往等能力,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理交汇”。
参考文献:
[1]郭利静.浅谈小学数学情感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0).
[2]李连琼.论小学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2012(42).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情感教育 亲情观 乐学观 智慧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念越来越普及。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正是这一新型理念的体现和印证。所谓情感教育,就是指教师有意识地将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元素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让课堂充满感情、充满人情味;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知识、情感、思维、能力都能够得到提升。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利用情感教育,以爱感染学生、以趣激发学生、用心引导学生,照亮學生内心的情感世界,让“情感”之花开满数学课堂。
1.用“爱”感染学生,渗透亲情教育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教师,既是学生的师傅,更像学生的父母。小学生是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教师也要像父母爱孩子一样去爱自己的学生,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种伟大的、默默的、无形的爱最有感染力和号召力,最能够直接、深入地打动人的内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这种发自内心的爱的流露去打动学生,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关怀和关爱,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亲情价值观。
例如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厘米和米”计量单位的理解,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启发学生思考。如算一算:你家离学校的距离是多远?你家离你父母工作的地方有多远?有的学生说:我家离学校是2千米,每天早上是爷爷送我上学,步行20分钟,爷爷一天要走4个20分钟。有的学生说:我家离学校比较远,是15千米,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先送我上学,然后去单位上班;下午下班先接我放学,然后一起回家。学习“时、分、秒”这一课后,也可以让学生们在家统计一下,自己父母每天早上出门上班是几时几分,下午下班回到家中又是几时几分?有的学生说自己的父母早上7:00出门,晚上8:00才回到家,每天在外时间多达13个小时。可见,父母上班是多么辛苦。教师要把握时机,启发学生:同学们,从送你们上学和父母上班的时间来看,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养育我们是多么辛苦,多么的不容易啊。学生们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这种亲情教育的渗透,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唤醒了学生心底对亲情的感恩,学生被教师的爱感染、被父母的爱打动,其道德修养、情商都得以提升。
2.以“趣”激发学生,点燃乐学之情
通过趣味横生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变得爱学习、愿学习,这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据心理学家统计,孩子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要想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45分钟的数学课堂上,就必须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横生。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最能感染学生,调节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到快乐、兴奋。这种积极的情感,正好是教与学的有利因素,可以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喜欢上数学课。
比如学完“统计”这一课后,教师就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亲身体验一下统计的乐趣。孩子们都喜欢看动画片,那么就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统计一下自己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如喜羊羊、蓝精灵、海绵宝宝、火影忍者这四部动画片,看看哪部最受孩子的欢迎。学生们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在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名词下面画上一个小三角形;最后得到三角形最多的动画片就是最受学生们喜爱的。用同样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统计自己最喜爱吃的水果、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最喜欢的小动物,等等。这样的活动,不仅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了起来,而且新颖有趣,学生们都喜欢参与。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活动,激发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喜爱之情;既引导学生复习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孕育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
3.用“心”引导学生,传递智慧之情
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逻辑严谨、推理有序的自然科学,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智力。而智力又是情感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情感教育的特点在于“知情并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其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兴趣爱好、人际交往、思维能力等心理品质。可以说,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的渗透。小学数学中的知识都是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善于将数学与生活融合,用“心”引导学生,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及智慧。
学习完乘除法运算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强化巩固学生的所学。例如小明今年8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而爷爷的年龄比爸爸大23岁。请学生们算一算爸爸和爷爷的年龄各是多少?这是一道典型的乘法计算题,学生们只有将乘法口诀熟记于心,才能很快得出答案;而要知道爷爷的年龄,首先要算出爸爸的年龄。所以,这是一道层层推进、前后联系的题目。学生通过自己计算得出答案后,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算一算自己家人的年龄,从而体验到运用成功的喜悦之情。又如学习“厘米和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量一下自己的铅笔、书本、文具盒的长度;量一量同学的身高、父母的身高、手掌的长度等。学生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既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又学会了将课本知识迁移到生活之中,体会到运用的乐趣。在动手操作时,要与同学、家长相互合作,培养了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数学教学是一个“情”与“理”相互融合、“感”与“智”相互提升的过程。
综上所述,情感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不可忽视。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和生活中的情感元素去激发学生,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去引导学生,去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愉快、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通过亲自观察、计算、测量、操作和讨论,训练其思维想象、推理演绎、合作交往等能力,从而实现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理交汇”。
参考文献:
[1]郭利静.浅谈小学数学情感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10(10).
[2]李连琼.论小学数学课堂的情感教育[J].读写算,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