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的建构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基于对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的理解和梳理,文章对两者有关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幼儿自我概念对人格建构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建构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罗杰斯 弗洛伊德 自我概念 人格建构
  一、罗杰斯“自我”理论中关于幼儿“自我概念”的观点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在多年的心理治疗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特色的人格“自我”理论。在“自我”理论中,罗杰斯指出个体在与其主观经验世界不断互动中获得经验,并伴随着经验的分化过程不断进行,被分化出来的“自我经验”伴随着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尤其与“重要的他人”的互动)变得越来越复杂、有组织,这一逐渐形成的内在结构就是“自我概念”。[1]
  在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中,“自我概念”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的心理还会不断接受来自外界和自我的冲击、影响与修正,以至于发生各种形式的改变”[2]。“自我概念”在建立过程中,始终经历与“自我”相协调的考验。尤其在建立的初期,若与“自我”矛盾较大,它就必然受到冲击,导致创伤,必须进行修复与重建。
  二、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关于幼儿“自我概念”的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本我心理学中阐述了“自我概念”。“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所组成。本我包含了人的一切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自我是人的理性部分,超我是人内化的社会道德原则”。[3]自我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处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其作用是调节本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它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受制于超我。儿童出生后只有本我,当本我和外界环境发生作用时,人的自我才发展起来。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使本我不能随心所欲,以适应现实,并为本我寻找现实可以允许释放的出口。只有自我知道活动的目的和方向。自我又分为两个部分:一种是执行的自我,即自我本身;另一种是监督的自我,即超我。超我监督自我去限制本我的本能冲动。
  三、对罗杰斯与弗洛伊德关于幼儿“自我概念”观点的比较
  (一)罗杰斯与弗洛伊德关于幼儿“自我概念”观点的不同点。
  相比罗杰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自我的前途非常暗淡。弗洛伊德的自我概念既有独到之处,又陷入多重矛盾中。他一方面说自我是理性的,有其一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又强调自我是从本我中发展而来的,从本我中吸取能量,不仅为本我服务,对本我作用的大小也取决于本我冲动力量的大小。当本我力量过强时,自我也无能为力,只有乞求超我。
  (二)罗杰斯与弗洛伊德关于幼儿“自我概念”观点的相同点。
  在罗杰斯与弗洛伊德的理论中,自我是在儿童与环境发生互动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自我都处于人格的核心地位,是一个类似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一样的执行机构,都具有人格的意识层面,都对人格起着协调冲突、维持平衡的作用,都把防御机制看成是自我的工具”[4];当自我不够强大或出现异化,并因防御机制失去作用不能维持心理平衡时,就会出现人格的不协调,导致心理疾病的发生。
  四、对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因素的比较
  (一)罗杰斯“自我理论”中的积极关注。
  1.积极关注的概念
  罗杰斯指出幼儿随着自我意识的萌芽,产生一种积极关注的需要,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肯定、看重、认可和喜爱,一种无法靠自己来满足的需要。
  2.重要他人是否给予无条件积极关注对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家长总是有选择地对待儿童的行为,给一些行为以积极关注,给予另一些行为以忽视,给予另一些行为以惩罚。慢慢地儿童会意识到,或者说儿童会总结出,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而儿童的自我关注实际上是他人关注的反映,最后儿童也会对自己的经验持一种有条件关注的态度,而且采用的是跟成年人一样的判别标准。
  当儿童的自我概念中习得了一些有条件的价值观时,他们开始有区别地对待自我经验,认为某一些自我经验值得给予自我关注,从而倾向于追求这些经验;认为另一些经验不值得给予自我关注,从而倾向于回避这些经验时,儿童经常处于焦虑、恐惧、自我怀疑的状态,其人格发展不健全。例如一个自视为勇敢无畏的人,很可能在早年的发展中其勇敢的表现受到过较多的积极关注,而怯惧的表现则受到过成人以剥夺关注相威胁的惩戒。到后来他便只能接受自己勇敢的一面,而很可能不能正视自己怯惧的感受。
  (二)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的“超我”。
  1.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超我”的内涵
  弗洛伊德认为,文化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是超我的主要塑造者。超我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的较高尚行动的主体。父母及其替代者和继任者不断对儿童施加影响,把这些历史的和超个人的东西传递给下一代。
  2.“超我”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它反过来观察自我、命令自我、监督自我的活动,用处罚来威胁自我,自我如果不服从它,就会产生自卑和罪恶感;反之,如果自我遵循它的话,就会获得自尊感和自豪感。超我通过自我来控制和引导本能的冲动。
  超我有两方面内容:自我理想和良心。“自我理想是衡量自我为善的标准,它通过奖励的方式逐渐在儿童心目中形成,使儿童逐步产生自豪感和自爱感。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标准,体现为,它是父母排斥的东西在儿童心中被同化的结果,是通过惩罚的心理作用而形成的,通过家长的批评与社会的批评使儿童产生内疚感和自恨感”[5]。
  在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超我对自我发挥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幼儿对自我的认识,影响到自己对自我行为的善恶标准的认识,影响到自豪感及自我肯定的建立等,最后影响到幼儿自我概念的建构。
  (三)幼儿“重要他人”的积极关注与“超我”的联系。
  1.超我与幼儿积极关注是否得到无条件满足对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建构具有相同的制约功能。   2.影响幼儿积极关注是否无条件得到满足与超我如何发挥作用的主体都是幼儿的“重要他人”及幼儿的“重要他人”的文化伦理规范和社会价值标准。
  3.幼儿的重要他人满足幼儿“积极关注”的需要时,以及通过超我对自我的监督管理时,往往导致幼儿的自我概念结构中填充着成人的价值观,幼儿不能按自我内心真实的感受构建其自我概念,为其以后人格的发展留下隐患。
  五、幼儿“自我概念”对幼儿人格建构的意义
  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也是个体人格结构的重要基础,在罗杰斯的“自我”理论及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都提到自我在维护人格的稳定时,会产生防御机制,自我力量是否强大直接影响到幼儿人格的稳定与否。
  (一)罗杰斯“自我”理论中“自我概念”对人格建构的影响。
  1.无价值条件的“自我概念”对人格建构的影响
  在幼儿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幼儿的“重要他人”给予幼儿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使幼儿依赖其自我感受,构建自我概念,成为机能充分发挥的人,自我与自我概念一致,人格结构稳定,人格健康发展。
  2.内化了价值条件的“自我概念”对人格建构的影响
  在幼儿自我概念形成过程中,幼儿的“重要他人”没有给予幼儿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幼儿的自我概念内化了成人的价值条件,自我概念受到威胁,防御机制产生,如果失败,人格结构就失衡。
  (二)弗洛伊德本我心理学中“自我概念”对人格建构的影响。
  在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就会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导致心理疾病。超我与本我产生冲突,自我用进行协调,产生防御机制,但如果自我无力协调平衡整个人格结构,会导致人格结构的失衡。
  六、对形成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与建构幼儿健康人格的讨论
  在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两者都提到幼儿的“重要他人”在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建构中是否通过奖励或惩罚措施用其内化的价值观念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影响到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的建构。因此,在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健康人格的建构中,家长与教师应做到:
  (一)家长和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放下权威,给幼儿一个积极的人际环境,以发展幼儿客观的积极的“自我概念”,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家长和教师要承认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有价值的人,完全地、无条件地接纳他。家长和教师尽量避免以其已有的价值观、社会标准作为评价幼儿行为的标准,避免幼儿自我概念形成中充斥过多的成人的价值标准。
  (二)家长和教师应鼓励和尊重幼儿遇到事情时,依据自己真实想法,作出决定。家长和教师要帮助儿童学会接纳他们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并帮助他们互相接纳,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参考文献:
  [1]将光荣.人性的迷失与复归:罗杰斯的人本心理学[M].学前教育研究,2000(1):53-54.
  [2]朱崇福.积极心理学的使命:自我概念的修复与重建[J].上海教育科研,2011(3):54.
  [3]潘丹.西方自我概念研究中的哲学基础[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69.
  [4]朱海娟.弗洛伊德与罗杰斯的心理致病机制比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8(7):80.
  [5]龙斌.人的自我论[D].中国人民大学,1998(4):47.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读研究生)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这是由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决定的。然而,就语文教学的现状来看,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只是认识语言,掌握操作语言的一般技能。但是专讲语言规律是不能代替语文教育的,尤其是母语,因此,这种语文教学只是浅层次的,这种语文教学为语言而语言,为训练而训练,为运用而运用,与人们运用语言表情达意进行社会交际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这种语文教学一方面受应试教育的
摘要: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实施,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的。产学合作可以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的不同层面上,通过专业设置与改造、课程开发与建设、行业技能培训、科技服务等多种途径实施。高职高专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包含动力机制、运行机制、调控机制和评价机制等方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途径 机制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途径  校企合作、工学
摘要: 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是教师明确认识教育工作,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真正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前提。  关键词: 为人师表 促进学习 道德示范 行为引领  “对学生来说,什么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老师?我带给他们的哪些影响才是真正有意义的?”选择了师范学校,选择了教师这
摘要: 打造高效课堂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永恒追求。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普遍缺乏学科兴趣,教学过程往往十分被动,教学效果也十分有限。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思想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的隔离。这就要求教师“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把学生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作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 初中政治课堂 生活化教学
面对丰富多彩且充满诱惑力的社会生活,世界观不够成熟、价值观尚待形成的青少年学生可能无力应对,这就使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心理困惑,承受着沉重的心理压力。近年来,在青少年学生中出现的网瘾、网恋、厌学、轻生等不正常现象,大多数是这些负面诱惑所致的。广大青少年学生在遇到困惑的时候,往往缺乏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情感救助,这样就使他们产生了诸如自卑、逆反、抱怨、浮躁等消极心态。这些已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可以毫不
摘 要: 作者就肢体语言和表情在小学英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话题做了探讨。  关键词: 无声语言 英语教学 有声教学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有声语言,虽然我们平时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语言组织教学,也可以利用有声语言讲解教育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但这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有时教学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他们好动、容易开小差,一节课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会很长,如果一味地利用有声语言进
摘 要: 本文作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删繁就简地做“减法”,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简约课堂 高效课堂  我听了不少数学公开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普遍看到的是教师津津乐道于教学过程的精雕细刻,课堂被设计成若干个精细的环节,密密严严,连每句话、每个词、每个动作都被精确定位。我认为产生这种繁琐化现象的原因还是教师为了课堂的观赏性、表演性而设计教学,没有真正
摘要: 洪泽湖湿地是我国重要的内陆湿地,对泗洪县地区的资源、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依托特有的湿地教学资源,积极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式数学课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数学课程品牌。  关键词: 湿地资源 开放式课堂 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鼓励算法多样化和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开放式
摘 要: 高职教育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应围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技术问题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近年来职业教育广泛探讨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应用文教学实践中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讲授型”教学模式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实践型”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商
“5·12”汶川地震之后,在外来的援助下,我校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以社工进驻校园的方式推进灾后师生精神家园软件的重建。2012年是我校社工服务发展的第三年,心理教育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在利州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区教育局社工站不断为我校教师提供外出学习机会,为我校培养了一批关注心理教育、素质得到提升的本土社工教师,教师的整体教育观念在社工服务的过程中发生改变。2012年,我校建校七十周年,我校以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