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选择理科的同学来说更是如此.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教学实践的重点和难点.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教学生学会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学习新课内容.这需要学生勤动脑,多分析,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就达不到预习效果.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算多少.预习要认真,担忧不必过分追求完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的太深只需要用笔作出不同的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通过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来解决.
(2)预习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要好高骛远,不能顾此失彼.必须在复习、巩固有关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本扫除障碍.在预习过程中看完一节(或一段)内容后要了解这些内容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内容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相应的实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课有更深刻的认识.
2教学生如何听课
听课是学习物理的中心环节.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有的学生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难点,似懂非懂;有的学生上课忙于将老师所讲不分主次的全部记下,以致影响正常上课;还有的学生上课只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而不理解其适用条件及环境,以致张冠李戴等.其实,听课不仅仅是老师讲,更重要的是弄清讲课的实质,有没有疑问,如果有,要么立即提出,请老师或同学帮助分析,要么记下课后自己思考.同时还可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无更好的讲法或解法.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分析、解决同一问题,同时还特别注意一题多变的教学.比如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F=ma进行分析.例如,某个力作用在1 kg的物体上,当对它施加1 N的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如果施加的力变2 N或3 N,物体的加速度变不变?变了多少?如果力的方向改变,加速度如何变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力变化加速度就会变化,力恒定加速度也恒定,停止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加速度具有顺势对应关系.如果将1 N的力作用在另一个2 kg或3 kg的物体上,则这个力使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也是不同,说明质量的大小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快慢程度起了制约作用,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怎样才是会听课,怎样才能听懂课,进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生参与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赖以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把握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少同学认为实验只是“好玩”,甚至错误的认为:“只要掌握了物理理论,实验可有可无”.其实,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处理问题,甚至去设计实验的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断的努力.不同的实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演示实验,我先要求同学认真看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及其特点、使用方法,然后可以找两位同学上讲台,一做一看,其余同学在台下认真观察其演示过程.演示完毕再请台上、台下同学就演示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错,指出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最后我在重新演示,同时针对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教学的意识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全面性、细致性、敏锐性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比如在“超重或失重”的课题导入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实践.我们可以取一装水的瓶子,在底面打一小孔,水从孔中喷出,现让塑料瓶竖直上抛,看:此时,水还会不会从孔中喷出(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猜测结论).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激发中,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营造思维冲突的情境,从而提出问题,使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实验虽简单但学生的热情却是出乎意料的.在学生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从规范性、细致性、技巧性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教学生学会自学
人的一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极少数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而多数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生学习最终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自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自学能力的强弱和开发的早晚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比较多,注重老师的怎样教,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过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应引导学生“会学”,当然自主学习不等于无师自通.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学习和钻研问题而获得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为迅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选取适当的内容由我带领同学边读、边讲、边理解、边分析,特别是其中关键的字、词、句、条件,必须准确理解其含义,才能掌握其物理实质,解决问题.第二步,由我指明自学要求、目标和注意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自学后回答我的针对性问题.如答不出来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仔细深入阅读学习,直到理解.第三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行设疑解惑,教师适时点拨.比如说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再加以小结.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成为独立学习的主人,会更加有效地遵循一定的规律来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技能,更好的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使其终身收益.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几点,通过教师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分析物理的能力将指日可待.
1教学生学会预习
所谓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课之前,让学生自己先独立学习新课内容.这需要学生勤动脑,多分析,不能走马观花,否则,就达不到预习效果.
(1)预习时要读、思、问、记同步进行.对课本内容能看懂多少算多少.预习要认真,担忧不必过分追求完全理解,疑难也不必钻的太深只需要用笔作出不同的符号的标记,把没有读懂的问题记下来.以便上课时通过认真听讲,或向老师提问来解决.
(2)预习要注重讲究实效,不搞形式.要根据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不要好高骛远,不能顾此失彼.必须在复习、巩固有关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阅读课本,理解感知新课的内容(如概念、定义、公式、论证方法等),为顺利听懂新课本扫除障碍.在预习过程中看完一节(或一段)内容后要了解这些内容所涉及的物理现象?实验是怎样进行的,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内容讲了几个什么物理概念和规律?这些概念和规律是什么意思?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相应的实例?这样做能使自己对新课有更深刻的认识.
2教学生如何听课
听课是学习物理的中心环节.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有的学生抓不住老师讲课的重难点,似懂非懂;有的学生上课忙于将老师所讲不分主次的全部记下,以致影响正常上课;还有的学生上课只死记硬背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而不理解其适用条件及环境,以致张冠李戴等.其实,听课不仅仅是老师讲,更重要的是弄清讲课的实质,有没有疑问,如果有,要么立即提出,请老师或同学帮助分析,要么记下课后自己思考.同时还可以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有无更好的讲法或解法.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的方法去思考、分析、解决同一问题,同时还特别注意一题多变的教学.比如牛顿第二定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F=ma进行分析.例如,某个力作用在1 kg的物体上,当对它施加1 N的力时,物体的加速度为多大?如果施加的力变2 N或3 N,物体的加速度变不变?变了多少?如果力的方向改变,加速度如何变化?让学生充分体会,力变化加速度就会变化,力恒定加速度也恒定,停止作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力与加速度具有顺势对应关系.如果将1 N的力作用在另一个2 kg或3 kg的物体上,则这个力使物体获得的加速度也是不同,说明质量的大小对运动状态的改变的快慢程度起了制约作用,也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的理解和认识.通过这种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体会怎样才是会听课,怎样才能听懂课,进而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教学生参与实验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物理学赖以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手段.实验对学生掌握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把握原理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但不少同学认为实验只是“好玩”,甚至错误的认为:“只要掌握了物理理论,实验可有可无”.其实,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处理问题,甚至去设计实验的综合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教师坚持不断的努力.不同的实验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对于演示实验,我先要求同学认真看书,了解实验目的、原理、器材及其特点、使用方法,然后可以找两位同学上讲台,一做一看,其余同学在台下认真观察其演示过程.演示完毕再请台上、台下同学就演示过程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有错,指出错在何处,为什么错?最后我在重新演示,同时针对同学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强调,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参与教学的意识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全面性、细致性、敏锐性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动脑能力,比如在“超重或失重”的课题导入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实践.我们可以取一装水的瓶子,在底面打一小孔,水从孔中喷出,现让塑料瓶竖直上抛,看:此时,水还会不会从孔中喷出(在实验前可以让学生自己先猜测结论).学生可以在兴趣的激发中,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营造思维冲突的情境,从而提出问题,使问题具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便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究的欲望,实验虽简单但学生的热情却是出乎意料的.在学生实验的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从规范性、细致性、技巧性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4教学生学会自学
人的一生获取的知识和技能,只有极少数是从老师那里得来的,而多数是通过自学和实践获得的.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学生学习最终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自学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自学能力的强弱和开发的早晚对一个人的成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多数教师对教学方法研究的比较多,注重老师的怎样教,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很少过问.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的“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应引导学生“会学”,当然自主学习不等于无师自通.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通过主观努力去学习和钻研问题而获得新知识和增强能力的一种行为变化过程.为迅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采取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选取适当的内容由我带领同学边读、边讲、边理解、边分析,特别是其中关键的字、词、句、条件,必须准确理解其含义,才能掌握其物理实质,解决问题.第二步,由我指明自学要求、目标和注意问题,然后让学生阅读自学后回答我的针对性问题.如答不出来再进一步引导他们进行仔细深入阅读学习,直到理解.第三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行设疑解惑,教师适时点拨.比如说在上《欧姆定律》这课时,教师只通过演示实验讲清电流跟电压的关系,至于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以及归纳得出定律,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归纳和阅读课文后得出结论,最后老师再加以小结.通过这样反复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一旦成为独立学习的主人,会更加有效地遵循一定的规律来系统掌握所学知识的技能,更好的发展其智力和能力,使其终身收益.
笔者相信,通过以上几点,通过教师的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分析物理的能力将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