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听到“作文”二字就头疼,无从下手,成为学生学习语言的一大障碍。“轮流日记”不拘于形式,表达自由,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记录生活,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积累习作素材,促进习作的水平提高。
【关键词】小学生;轮流日记;自由;实践积累;多元性
从正式入职成为语文老师开始,作文一直是笔者的一个教学难点。刚刚接手这个班时,发现班上好几个学生连简单的一句话都写不通顺,让笔者头疼。笔者不断地琢磨思考:如何提高班上孩子的写作能力?
上学期,笔者让学生每天写日记。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每天写的内容千篇一律,偶尔学校或班级有活动,才有素材可写。而笔者每天改40多篇日记,也有点不厌其烦,批改的内容、评语也千篇一律。后来,将每天写的日记改为周记。但学生记录的事情,难免也有重复。坚持一个学期下来,利用每周一记的方法,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更让笔者难过的是,学生的写作热情下降了不少。笔者想,同样是每周要写一篇日记,可不可以换个形式,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呢?于是,“轮流日记”就这样被诞生于四(2)班了。
一、确定“轮流日记”形式的规范性
笔者以“优劣”搭配组合成一组,共分为六组,一般以6—7人为一组,优、中、差合理搭配,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本日记本,由小組商讨,为小组日记本起名字,以一周为一个轮回,每人写一天日记,在该篇日记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日记增设家长留言栏、老师留言栏、同学留言栏等,当天写日记的组员对前一篇组员日记做点评。
刚开始实施“轮流日记”时,出现了不少小问题。如,有个别小组的学生会弄丢日记本,会有学生写的内容重复前面一位学生写的内容。每一次出现问题,笔者都义正言辞地在班上声明“轮流日记本”的重要性,日记该怎么写等。当“轮流日记”正常循环了一周后,学生已经熟悉“轮流日记”实施措施是怎么样的了。每天,科代表都会把每一组的轮流日记本上交给笔者。小组们还创意地给自己小组的轮流日记本起了名字,如,“妙笔生花”小组、“星光闪烁”小组……笔者翻阅着这一本本日记本,心情也莫名地愉悦起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初步形成了使用轮流日记的规范方法,在生活积累的同时学习他人优秀之作,写作水平相应提高。
二、创议“轮流日记”内容的自由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发了笔者,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引领学生思考习作内容的广泛性,使学生对写作保持新鲜感。
(一)激发需要,感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因此,教导学生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开展“轮流日记”的前提。
1.利用重大节日唤起需要
“端午节”“感恩节”“春节”等节日是深受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子,能够唤起学生内在的写作需要。如利用感恩节这一契机,笔者让学生制作爱心卡片送给父母。孩子纷纷把当天的制作过程、心中感想记录在了日记当中。在“家长留言”一栏中,不少父母都写下了“从未收到过的礼物”“没想到孩子越来越贴心了”等感人的句子。有个别学生甚至在“轮流日记”中写下“妈妈把我搂到了怀里”“妈妈夸我长大了”等情真意切的语句。
2.利用学校重大事件唤起需要
学校的活动异彩纷呈,如语文节、数学节、读书节、体育节、秋游等,每每有精彩的活动,学生难免会有感而发,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如,小莹在秋游结束后,用日记记录了难忘的秋游:“第一站,我们要乘坐空中缆车。坐上空中缆车,我们可以看到高高的长颈鹿在舔树,调皮的小猴子在玩荡秋千,斑马在大草原上比赛跑步。到了要转弯的地方,我们俯下身看湖中,有白天鹅、鸳鸯、黑天鹅……它们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实在美不胜收啊!”
3.创设活动唤起需要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素材,还需要有意识地创设活动,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笔者在班上举行“朗读者”活动、“跳蚤市场”“亲子朗诵会”……引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时,学生自然而然有表达的需要。“处处留心皆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能巧妙激发学生写作需要,这需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
(二)读写结合,厚积薄发
积累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积累,一种是间接积累。直接积累主要是来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间接积累主要来自于书本,来自于大量阅读,尤其是对经典的汲取。正可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1.课外阅读感想
学生多阅读文章,知识厚实,博古通今,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小豪在读了《恐龙的秘密》后写了《快乐的午读》,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夹杂自己的感想。
2.课内阅读感想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展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跨越时空界限,“聆听”文本的声音,“走进”作者的心灵,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上完《乌塔》一文后,小湘在轮流日记中写了《要不要独自去旅行》;在结束了《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后,小婷写了《给予是快乐的》,虽然也是以《给予是快乐的》为题,但是内容感情却是不一样的。轮流日记这一写作形式为学生的情感抒发、态度表达等即时写作打开了一扇门。
3.“轮流日记”感想
“轮流日记”这本子在学生手中互相传递,这一赠一拿的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本子,更多的是交流。(下转第3版)(上接第2版)如,小健的日记中这么写道:“我回到家,吃过晚饭后,就翻起日记本,准备写日记啦!看见同学们写的一篇篇日记,我很开心。因为同学们写得很好,一个个漂亮的词语,还有一句句感人的句子,让人很感动。而我们在这些日记里交流,学到很多东西。我心里想:‘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像同学们一样,学得这么好的日记啊!’所以我一定要努力一点,让小伙伴看到我的好日记!”可见,轮流日记本身也是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开发“轮流日记”评价的多元性
开展“轮流日记”的过程中,得到“孩子对日记感兴趣”无疑是最大的成功。因此,笔者积极开发“轮流日记”评价的多元性,用多种方法来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一)讲评激励
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点评日记的闪光点,以引导全班学生写好日记,用中肯的语言指出日记中存在的不足点,让其扬长避短。与此同时,笔者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优秀日记,让学生产生习作成功的自豪感,在交流讲评中不断激发学生写好日记的热情。
如,笔者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过去一周轮流日记本中写得优异的日记篇章,表扬学生:“老师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们写作进步非常大!同学们写的日记不再是重复、重复又重复!”“像是小博昨天写的日记,语言通顺了不少。真棒!”“小振的写作让老师深谙佩服!你们看看,他写道:‘当我看到锅里那金色的薯条时,我简直是口水直流三千尺!’老师昨天才和大家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小振就能化用这古诗,真了不起!”
(二)家校互动
创建班级微信公眾号,将日记优秀的篇目发表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供家长浏览、评价。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当下最为主流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能提供优质的内容创作和呈现形式。以日记作品展为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具有满足学生移动式学习、家校互动式参与、教师精准化推送的重要功能。
笔者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创设写作平台,并设计公众号名为“little wirter”,寓意学生妙笔生花,逐渐成长为小作家。创建班级公众号后,笔者收集每天、每周的优秀日记篇章,由家长或学生将优秀的日记篇章制作为电子档,由笔者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小作家”发表,供家长、老师浏览阅读。家长、老师可以在推文下方进行点评,实现家校互动。
(三)发表班刊
笔者收集每周日记优秀的篇目,整理成班刊,在班中设置专栏张贴,供家长、学生浏览。以小小的一份班刊栏目,让学生有一个自己成长的小天地,让它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一个乐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每周班级定期出版,每位学生的文章都有机会见报,而且报纸是每人一份。如果上面能刊登学生的文章,将会和很多人分享写作的成功,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稿费,用以记录到个人存折上,每月开展“跳蚤市场”进行物质奖励。因此,笔者在批改学生轮流日记时,特别留意其中的好文章,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投稿,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写作动力。
(四)评语激励
评语是师生的直接对话,教师用放大镜看待学生日记中的优点,在评语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燃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之火。评语激励分为文字形式激励、等级形式激励、符号形式激励。
文字激励的方式中,笔者采用大张旗鼓的方式表扬学生,如,“一个简单的卫生打扫,被你的妙手写得如此生动!”“享受体育节的点点滴滴,才会有这么丰富的感受,真棒!”等。
学生看待自己日记的优劣,总是以老师所给的等级评分为直接的标准。同时,等级也能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笔者一般采用优加、优、优减给学生打成绩,评价差异不大,更能激起学生之间的竞争,习作劲头越来越足,习作水平也就不知不觉地有所提高。
符号激励同高分激励相配合,在日记评价过程中,笔者还采用符号激励,用波浪线圈划好词好句。
(五)积分激励
笔者每天对小组日记进行批改,并打上符号等级,除了激发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以外,还能引发小组内成员团结一致,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每周五托管课上,笔者会让每小组对自组“轮流日记”进行统计,如,得到“优”的评价加2分,得到“良”的评价加1分,小组计算总分,用以记录到个人存折上,每月开展“跳蚤市场”进行物质奖励。
四、“轮流日记”开展后的思考
“轮流日记”在班级开展以后,由于日记会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评语,日记优劣则显而易见,各方的中肯评价也能在一周内甚至是第二天就能马上反馈给本人。因此,轮到要写日记的每一个学生都会绞尽脑汁地写,力求写出最好水平。笔者班坚持开展“轮流日记”这一写作形式后,学生在小组、组员之间的竞争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整体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进步。
但是,此项研究中仍存在许多值得笔者深刻反思之处:1.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日记指导的矛盾如何解决?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轮流日记”需教师指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然而,繁重的教学任务难确保教师能有足够时间对学生的“轮流日记”进行指导;2.学困生在“轮流日记”小组拖后腿的矛盾如何解决?学困生在循环日记中只能写几句话,与日记要求不符合,拖累小组积分,会引起小组矛盾,这该如何解决,需要更多的潜心研究。
【关键词】小学生;轮流日记;自由;实践积累;多元性
从正式入职成为语文老师开始,作文一直是笔者的一个教学难点。刚刚接手这个班时,发现班上好几个学生连简单的一句话都写不通顺,让笔者头疼。笔者不断地琢磨思考:如何提高班上孩子的写作能力?
上学期,笔者让学生每天写日记。但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每天写的内容千篇一律,偶尔学校或班级有活动,才有素材可写。而笔者每天改40多篇日记,也有点不厌其烦,批改的内容、评语也千篇一律。后来,将每天写的日记改为周记。但学生记录的事情,难免也有重复。坚持一个学期下来,利用每周一记的方法,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更让笔者难过的是,学生的写作热情下降了不少。笔者想,同样是每周要写一篇日记,可不可以换个形式,让学生喜欢上写作呢?于是,“轮流日记”就这样被诞生于四(2)班了。
一、确定“轮流日记”形式的规范性
笔者以“优劣”搭配组合成一组,共分为六组,一般以6—7人为一组,优、中、差合理搭配,为每个小组准备一本日记本,由小組商讨,为小组日记本起名字,以一周为一个轮回,每人写一天日记,在该篇日记后署上自己的名字。日记增设家长留言栏、老师留言栏、同学留言栏等,当天写日记的组员对前一篇组员日记做点评。
刚开始实施“轮流日记”时,出现了不少小问题。如,有个别小组的学生会弄丢日记本,会有学生写的内容重复前面一位学生写的内容。每一次出现问题,笔者都义正言辞地在班上声明“轮流日记本”的重要性,日记该怎么写等。当“轮流日记”正常循环了一周后,学生已经熟悉“轮流日记”实施措施是怎么样的了。每天,科代表都会把每一组的轮流日记本上交给笔者。小组们还创意地给自己小组的轮流日记本起了名字,如,“妙笔生花”小组、“星光闪烁”小组……笔者翻阅着这一本本日记本,心情也莫名地愉悦起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学生初步形成了使用轮流日记的规范方法,在生活积累的同时学习他人优秀之作,写作水平相应提高。
二、创议“轮流日记”内容的自由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启发了笔者,作为教师,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同时,更应该引领学生思考习作内容的广泛性,使学生对写作保持新鲜感。
(一)激发需要,感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因此,教导学生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是开展“轮流日记”的前提。
1.利用重大节日唤起需要
“端午节”“感恩节”“春节”等节日是深受学生喜闻乐见的日子,能够唤起学生内在的写作需要。如利用感恩节这一契机,笔者让学生制作爱心卡片送给父母。孩子纷纷把当天的制作过程、心中感想记录在了日记当中。在“家长留言”一栏中,不少父母都写下了“从未收到过的礼物”“没想到孩子越来越贴心了”等感人的句子。有个别学生甚至在“轮流日记”中写下“妈妈把我搂到了怀里”“妈妈夸我长大了”等情真意切的语句。
2.利用学校重大事件唤起需要
学校的活动异彩纷呈,如语文节、数学节、读书节、体育节、秋游等,每每有精彩的活动,学生难免会有感而发,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去激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如,小莹在秋游结束后,用日记记录了难忘的秋游:“第一站,我们要乘坐空中缆车。坐上空中缆车,我们可以看到高高的长颈鹿在舔树,调皮的小猴子在玩荡秋千,斑马在大草原上比赛跑步。到了要转弯的地方,我们俯下身看湖中,有白天鹅、鸳鸯、黑天鹅……它们好像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实在美不胜收啊!”
3.创设活动唤起需要
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生活素材,还需要有意识地创设活动,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如,笔者在班上举行“朗读者”活动、“跳蚤市场”“亲子朗诵会”……引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时,学生自然而然有表达的需要。“处处留心皆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有多种多样的方法能巧妙激发学生写作需要,这需要教师做教学的有心人。
(二)读写结合,厚积薄发
积累的渠道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积累,一种是间接积累。直接积累主要是来自学生对生活的体验。间接积累主要来自于书本,来自于大量阅读,尤其是对经典的汲取。正可谓“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1.课外阅读感想
学生多阅读文章,知识厚实,博古通今,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如,小豪在读了《恐龙的秘密》后写了《快乐的午读》,分享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夹杂自己的感想。
2.课内阅读感想
语文教材中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展现的是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跨越时空界限,“聆听”文本的声音,“走进”作者的心灵,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上完《乌塔》一文后,小湘在轮流日记中写了《要不要独自去旅行》;在结束了《给予是快乐的》一课后,小婷写了《给予是快乐的》,虽然也是以《给予是快乐的》为题,但是内容感情却是不一样的。轮流日记这一写作形式为学生的情感抒发、态度表达等即时写作打开了一扇门。
3.“轮流日记”感想
“轮流日记”这本子在学生手中互相传递,这一赠一拿的过程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本子,更多的是交流。(下转第3版)(上接第2版)如,小健的日记中这么写道:“我回到家,吃过晚饭后,就翻起日记本,准备写日记啦!看见同学们写的一篇篇日记,我很开心。因为同学们写得很好,一个个漂亮的词语,还有一句句感人的句子,让人很感动。而我们在这些日记里交流,学到很多东西。我心里想:‘我什么时候也可以像同学们一样,学得这么好的日记啊!’所以我一定要努力一点,让小伙伴看到我的好日记!”可见,轮流日记本身也是学生的写作素材。 三、开发“轮流日记”评价的多元性
开展“轮流日记”的过程中,得到“孩子对日记感兴趣”无疑是最大的成功。因此,笔者积极开发“轮流日记”评价的多元性,用多种方法来激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
(一)讲评激励
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点评日记的闪光点,以引导全班学生写好日记,用中肯的语言指出日记中存在的不足点,让其扬长避短。与此同时,笔者鼓励学生朗读自己的优秀日记,让学生产生习作成功的自豪感,在交流讲评中不断激发学生写好日记的热情。
如,笔者通过投影仪向学生展示过去一周轮流日记本中写得优异的日记篇章,表扬学生:“老师真切地感受到同学们写作进步非常大!同学们写的日记不再是重复、重复又重复!”“像是小博昨天写的日记,语言通顺了不少。真棒!”“小振的写作让老师深谙佩服!你们看看,他写道:‘当我看到锅里那金色的薯条时,我简直是口水直流三千尺!’老师昨天才和大家回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小振就能化用这古诗,真了不起!”
(二)家校互动
创建班级微信公眾号,将日记优秀的篇目发表至微信公众号平台,供家长浏览、评价。在新媒体环境下,作为当下最为主流的自媒体平台——“微信公众号”,能提供优质的内容创作和呈现形式。以日记作品展为功能的微信公众号具有满足学生移动式学习、家校互动式参与、教师精准化推送的重要功能。
笔者利用班级微信公众号创设写作平台,并设计公众号名为“little wirter”,寓意学生妙笔生花,逐渐成长为小作家。创建班级公众号后,笔者收集每天、每周的优秀日记篇章,由家长或学生将优秀的日记篇章制作为电子档,由笔者在班级微信公众号“小作家”发表,供家长、老师浏览阅读。家长、老师可以在推文下方进行点评,实现家校互动。
(三)发表班刊
笔者收集每周日记优秀的篇目,整理成班刊,在班中设置专栏张贴,供家长、学生浏览。以小小的一份班刊栏目,让学生有一个自己成长的小天地,让它成为学生课余时间的一个乐园。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每周班级定期出版,每位学生的文章都有机会见报,而且报纸是每人一份。如果上面能刊登学生的文章,将会和很多人分享写作的成功,而且还可以得到一定的稿费,用以记录到个人存折上,每月开展“跳蚤市场”进行物质奖励。因此,笔者在批改学生轮流日记时,特别留意其中的好文章,进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投稿,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写作动力。
(四)评语激励
评语是师生的直接对话,教师用放大镜看待学生日记中的优点,在评语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从而燃起学生写日记的热情之火。评语激励分为文字形式激励、等级形式激励、符号形式激励。
文字激励的方式中,笔者采用大张旗鼓的方式表扬学生,如,“一个简单的卫生打扫,被你的妙手写得如此生动!”“享受体育节的点点滴滴,才会有这么丰富的感受,真棒!”等。
学生看待自己日记的优劣,总是以老师所给的等级评分为直接的标准。同时,等级也能让学生之间产生良性竞争。笔者一般采用优加、优、优减给学生打成绩,评价差异不大,更能激起学生之间的竞争,习作劲头越来越足,习作水平也就不知不觉地有所提高。
符号激励同高分激励相配合,在日记评价过程中,笔者还采用符号激励,用波浪线圈划好词好句。
(五)积分激励
笔者每天对小组日记进行批改,并打上符号等级,除了激发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竞争以外,还能引发小组内成员团结一致,与其他小组展开竞争。每周五托管课上,笔者会让每小组对自组“轮流日记”进行统计,如,得到“优”的评价加2分,得到“良”的评价加1分,小组计算总分,用以记录到个人存折上,每月开展“跳蚤市场”进行物质奖励。
四、“轮流日记”开展后的思考
“轮流日记”在班级开展以后,由于日记会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评语,日记优劣则显而易见,各方的中肯评价也能在一周内甚至是第二天就能马上反馈给本人。因此,轮到要写日记的每一个学生都会绞尽脑汁地写,力求写出最好水平。笔者班坚持开展“轮流日记”这一写作形式后,学生在小组、组员之间的竞争中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己的不足, 整体写作水平得到明显的进步。
但是,此项研究中仍存在许多值得笔者深刻反思之处:1.教师的教学任务与日记指导的矛盾如何解决?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学生的“轮流日记”需教师指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然而,繁重的教学任务难确保教师能有足够时间对学生的“轮流日记”进行指导;2.学困生在“轮流日记”小组拖后腿的矛盾如何解决?学困生在循环日记中只能写几句话,与日记要求不符合,拖累小组积分,会引起小组矛盾,这该如何解决,需要更多的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