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困生”不再“沉默”

来源 :甘肃教育督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axfdsrf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困生”时刻困扰着教师的教学,作为教育工作者若不重视甚至鄙视“学困生”,则必然严重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更加感觉到“学困生”,面不但广、且难教,有时感到无从下手,“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日益下降,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我们面临的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之一。
  “学困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表现,如思想落后、纪律涣散或成绩低下等。“学困生”的成因复杂,有些是家庭教育存在缺陷,有些是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则是老师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所致,当然也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影响。另外我“唯分是论”的教育指向更加剧学生的“学困生”化。总而言之,无论是主观因素还是客观因素,都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让学生很难从“学困生”的阴影中走出来,自暴自弃,厌学,并容易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这就给“学困生”转化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要认真细致的来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根据“学困生”的不同个性特点进行耐心教育,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谈下面几点。
  一、动之以情,让“学困生”也有微笑
  “学困生总是令人头疼。”谈到“学困生”时,大多数老师都爱这么说,为了不让自己头疼,班主任往往会把教室里最不显眼的位置留给学习本来就很困难的“学困生”,抱个“只要你不影响我的课堂,混就混吧。”这种态度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与主动学习的情感。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戴“有色眼镜”看“学困生”的工作态度,要做的不是把他们拒于千里之外,而是要尽量把他们安排在自己视线之内,给予比优秀生更多的尊重与关爱,多与他们谈心沟通,针对其知识的薄弱特点,除了老师多让其吃偏食外,还应有意把他们安置在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旁边,让他们一帮一共同进步,去掉自己的“有色眼镜”,改冷眼旁观为积极引导,尊重“学困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赏识他们身上的这些优点,让他们也能感受到被老师关爱的温暖,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学习,露出他们在学习中久违了的微笑。
  二、晓之以理,让“学困生”健康成长
  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都是一个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个体的存在千姿百态,每个个体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尤其是“学困生”有着许多不良的思想和生活、学习习惯,作为教师要关注“学困生”的个性特征特殊性,辩证的分析,绝不能简单的随意的对学生评头论足,乱加点评,而是应该针对不同学生所存在的不良个性,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阐述不良个性将会对他们产生怎样的不良影响,晓之以理,让他们在内心深处认识自己个性中的一些不利因素,并能积极配合老师加以改正。作为老师还应积极发现和认真培养“学困生”积极的、健康的、有益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困生”走出自卑的阴影,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激励启发,释放“学困生”的表达欲
  “学困生”因知识基础薄弱,羞涩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笔者把这种现象戏称为:“做客现象”,在课堂上他们冷漠于思维竞争,回避回答老师的各种问题,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学习的倦怠症,成为课堂上的“客人”,学习被动而消极,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影响了老师的教学成绩,老师应该意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并非学生初衷。心理学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被他人认可的愿望。这就意味着每个人都需要有表现的机会,如此才能对事物产生更多的兴趣和更大的自信。面对“学困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激励“学困生”,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同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动之以情,消除他们畏惧紧张和戒备心理,使其觉得老师是在真心帮助自己,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近感和敬慕心理,这时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就会水到渠成,正如孔子言“亲其师,信其道”。
  为了改变“学困生”的“做客现象”,老师还应为他们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唤起他们不断进取的激情,鼓励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一显身手,展现自己的强项,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自尊,同时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启发引导他们把这种热情也用在学习上、课堂中,告诉他们“学习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并有意识的在课堂上为他们设置一些问题,让他们不再“沉默”,不再只是课堂上的旁观者,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促其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反“客”为“主”,扬起学习的风帆。
  四.淡化“唯分是论”,让“学困生”自信成长
  “唯分是论”,家长如此,社会如此,教育主管如此,最终学生被人为地分成三六九等,我们一直喊着“减负”,然而“应试教育”下的升学竞争让“减负”名存实亡,教师是“减负”的重要实施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观念和能力结构直接影响“减负”的实施效果,教师既要让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又要完成教学任务,甚至要比以前完成的更好。因此“减负”的实施,和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实施一样,也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如此看来,“减负”决非是仅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所能解决的,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家长的共同参与和努力,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切实做好“减负”的督导工作。“减负”成功了,我们的“学困生”也就减少了。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教学关键要素的教育评价,其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教师和学校。科学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唯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体系,学生的潜能和智能才能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发展,教师的工作才能得到正确的引领和激励,学校的办学才能真正为素质教育和人才战略服务。  一、评价学生要全面,坚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原则  当前,世界各国都将培养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实施素
期刊
英语课外作业在设计上,应少布置一些以机械抄写、做题为主的练习,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需学生主动去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作业。这样既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自主化发展。  一、作业设计开放性  开放性的作业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不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是培养学生探究、求异及创新能力的有效形式之一。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环节,使
期刊
语文实践活动从概念来说,“语文”,是指它的学习内容,“实践活动”,是指它的学习形式。由于语文课由必修谋内容和实践活动两部分组成。对学生来说,一方面在必修课中通过语文教材,学习以间接经验为主的书本知识,学习由课本提供的前人积累的语文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通过各种语文活动的实践以获得直接经验,获得更为直观的新鲜内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建立以语文必修课内容为主,语文活动实践为辅的教学体系。  语文必修课
期刊
为了进一步扩大教育督导范围,切实加大整改力度,整体提升督导效果,从2010年开始,在教育督导实践活动中我们运用“上下联动,全面覆盖,部门联席”的工作机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  一、上下联动,多方参与。这一机制的形成是为了解决我县地域广阔、学校众多、督导人员相对较少的矛盾。具体做法是:在乡镇教育督导站对所属学校及教学点的督导活动中,邀请乡镇教管中心相关职能人员参与督导活动全过程,邀请村干部以及村
期刊
引人一个或几个新变量代替原式中某些量,使得原式中仅含有这些新变量,然后对新变量求出结果,再代回求出关于原变量的结果,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换元法。换元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代替,代繁为简,化难为易,以实现从未知向已知转化,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引入参变量,作为揭示运动变化中变量间内在联系的媒介,使我们有可能对运动变化的过程作出定量刻画,消化问题难点,促使问题转化,达到简捷解决问题的目的。现举例如
期刊
在大班额环境教学中,目前普遍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成了新课标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因此,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呈现的问题  1.“随意组合”型。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分小组互助学习。但教师在分小组时有很大的随意性,分小组基本上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所分的小组组间不均衡,组内失平衡,随意性强。  2.“速战”型?。学生合作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这样的
期刊
一、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分析导致幼儿自信心不足的原因有很多,我通过访谈调查,发现家长老师过度的包办代替、过多的接受外界否定性评价、教育方法的不当,是造成幼儿自信不足的主要因素。  (一)过度保护与包办代替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溺爱、娇惯孩子,事事包办代替。许多老师也有同样的行为,认为孩子弱小,怕孩子在活动中受伤害,导致家长来学校闹,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在教学中尽自己所能为
期刊
为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加强省级督学责任区管理,有序、高效地开展对督学责任区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指导活动,增强督学责任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甘肃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的通知》,其主要内容和要求是:  一是省级督学责任区的划分。省级督学责任区按区域划分为4个:河西督学责任区,包括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武威5市;中部督学责任区,包括兰州、白银、定西3市;陇东督学责任区,包括天水、
期刊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课堂教学必须遵循新课标的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处理好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超过很多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学生是否有学习语文的兴趣,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多年的教学中,
期刊
一、学困生在小组合作中不实效的现象  1.自由组合流于形式——学生把小组合作当做“课中玩”。许多老师为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追求课堂活跃的效果,一有问题就让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结果是:优生往往粘合在一起,学困生被冷落一旁,大部分学生是把小组合作当做了“课中乐一乐”,当检查各小组讨论效果时,结果一问三不知。这样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弊大于利,白白浪费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这是教学上的一大悲哀。  2.分工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