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科学课的探究含金量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试行十余年,广大科学教师对相关理念已耳熟能详,如科学课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探究活动的过程为主渠道,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等。我在听课时发现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已发生改变,不再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亲身探究。学生在科学课堂上动手的机会比以前多了,课堂气氛也热闹了。但我认为这样的探究如蜻蜓点水,缺少含金量,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探究活动形式化。一些老师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流程施教,不管这一课是不是适合探究,致使探究成为课堂教学的摆设,走过场,毫无意义。
  (2)探究活动的无序性。科学课程强调让学生经历过程,老师片面地理解了这一新课程理念。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在自由探究时会陷入混乱的状态,材料任意摆弄,对科学现象视而不见。
  (3)探究活动的肤浅性。在课堂上,问题刚提出,学生就摩拳擦掌,准备操作,缺乏有根据的猜想,缺乏对研究方案的思考,更缺乏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只是动了手,到底探究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学生还是说不上来。
  那么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含金量?这里的“含金量”指的是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科学探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看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
  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含金量是当前小学科学教师普遍关注和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提高科学探究的含金量,让学生真刀真枪地搞科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动手之前先动脑
  课程标准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我们最常听到的老师的开场白是:“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老师们把探究和玩联系了起来,学生听到“玩”字就异常兴奋。如有位老师上《电磁铁》这一课,一番导入之后,他说这节课我们来玩一玩电磁铁。他话音刚落,学生就开始动手做实验了。这样的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没有组织性,说笑声、打闹声不断,学生是在玩,而不是在探究。这样的探究价值不高,我们应该抛弃。
  教师要把握好“度”,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玩”的出发点是想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轻松地学习,探究时没有压力。课堂上的“玩”和平时的“玩”是两回事。平时的“玩”很随意,课堂上的“玩”应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玩,在玩中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电磁铁》这一课是典型的探究型课例,有多个对比实验,对学生来说,有效控制变量难度相当大。我来自农村小学,深知自己的学生的探究学习水平,如果按刚才所说的导入方式授课,学生一节课下来也就是摸一摸导线,玩一玩电池和铁钉,学不到什么东西。因此在上这一课时,我没有追形式、赶时髦,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授课。我的思路:和学生一起理清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三个因素,然后和学生一起研究该如何控制变量。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分组实验探究,他们就能在实验中有新的发现。
  二、提供适宜学生探究的材料
  为了使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教师应该事先准备一些典型的、可操作性强的材料供学生使用。这些材料是学生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它往往能产生新的现象、新的问题。进行新的探究,得到新的解释,这是探究的本质。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领者,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为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搭建好脚手架。这种特殊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相当准确的把握。我们在备课时不能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设计教案,而应该充分考虑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探究水平,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探究更有价值。如《神奇的水》一课中,有一个环节是“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水”,我把它单独作为一节课来教学。我列举了六种材料:白砂糖、铁钉、食用碱、木屑、食盐、高锰酸钾。我调查发现,学生对这六种材料的关注度依次为铁钉<木屑<白砂糖<食盐<食用碱<高锰酸钾。铁钉、木屑、白砂糖、食盐,学生比较熟悉,知道它们是否能溶于水。我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食用碱和高锰酸钾。我调整了方案,只保留了学生不熟悉的并且非常想了解的食用碱和高锰酸钾让学生实验。学生得到材料后,兴趣高涨,大胆验证,提升了探究的价值。
  三、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探究时要有耐心。“放”即俯下身子和学生共同探究,当学生探究有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地“扶”。“放”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扶”可以给予学生探究的勇气,给予学生行动上的支持,使学生的探究持续下去。教师如果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放”到位,“扶”及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定能独立探究学习。
  (责编 莫彩凤)
其他文献
小学科学应以探究为基础,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怎样组织好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是科学课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我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一、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才能唤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原动力。基于科学课的特点,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相对而言比较容易,但教师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到充分
经调查,80%以上辍学的学生主要原因是学习成绩跟不上,学习感到非常困难。这类学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困生”。学习成绩跟不上,追溯其根源,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有家长的原因、有教师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传媒通过各种渠道已渗入了方方面面,使得学生各方面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  无论是哪种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其作用及影响力也发生变化。其传播的管道、因素也来自方方面面。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来了以后,大家都变成了宅男宅女,整天窝在家里,都快要憋得发霉了。偶尔有一天,我心情大好(闲得无聊),想做点美食犒劳一下自己。说干就干,撸起袖子,系上围裙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给教师教学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深入探索的积极性,让学生能更加
作文难,难作文,学生一提到作文就头痛。调查了一下小学生的作文情况,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怕作文,即使是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看到要作文,也觉得烦。这是因为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虽然
常常想起自己的童年,虽然物质生活很贫困,但童年的乐趣却是无穷的,打猪草、捡树枝、挖野菜、采桑果、摸鱼虾、捉知了……童年的趣事数也数不清。相比之下,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童年会留下些什么呢?  现代儿童的生活总是过早地受到成人生活的侵蚀,在教育中,儿童过着一种没有激情、没有童谣的生活,日子单调而枯燥。如何将儿童的生活和教育融合起来,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一
卒中后疲劳(PSF)是卒中后常见且持久的后遗症。虽然卒中后疲劳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它通常与全身性炎症和免疫反应异常有关。这项研究评估了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一种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而作为小学基础教育的一门课程——科学课,在培养学生此方面能力上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教学理论的产生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