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有非常大的变化,从相差数倍到相差上百倍。为探讨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有如此大差别的主要原因,使期刊影响因子既能体现学科内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也能较好地反映不同学科期刊之间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差别,本研究结合JCR数据从理论上分析了学科内期刊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研究表明,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随着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比较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大小没有多大意义;对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改进方法较好地消除了期刊影响因子对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强烈依赖关系;改进的影响因子更客观、更有效、更合理,不仅能有效地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而且也使不同学科之间期刊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合理的可比性。
  〔关键词〕期刊;影响因子;学术评价;学术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1)02-0039-05
  
  一、引言
  如何评价期刊的学术重要性和影响力?期刊影响因子是其评价的定量和客观的重要指标之一[1~3],已经被广泛使用近半个世纪。一般都认为期刊的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质量越高、影响力越大。特别是近些年,期刊影响因子被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能力和学术成就的评估[4~5]。然而,用影响因子的大小衡量不同学科之间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是很不合理的,因为现有方法计算的影响因子的大小,只能代表同一学科内期刊学术质量的高低和影响力的大小,而不能很好地反映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学术质量的好坏和影响力的大小,即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可比性。例如:某些学科顶尖期刊的影响因子常常比其他一些学科一般期刊的影响因子低很多[6~7]。本文研究了学科内期刊数量对期刊影响因子的影响,并提出了改进影响因子及其计算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现有影响因子存在的这些不足。
  二、分析与讨论
  期刊影响因子是以该期刊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为基础的,是美国信息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提出的,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了《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的评估和挑选期刊。期刊影响因子由美国科学情报所从1963年开始出版发布,目前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1975年以后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該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1, 8~9]。对某个特定期刊,它的某年影响因子就是该期刊在该年之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引用的期刊必须为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的源期刊[9~10],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如下[7~9]:
  D = B / C(1)
  式中D是某期刊特定年的影响因子;B是该期刊在特定年之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特定年被引用的次数;C是该期刊在特定年之前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
  可见,方程(1)中的B不仅与该期刊所发表论文的重要性有关,也与该期刊发表论文数量和该期刊所在学科包含的期刊数量有关。假设每篇论文具有相同的被引用的可能性,那么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越多,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次数也会越多;学科内期刊数量越多,论文被引用的机会越多。考虑到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引用次数之间的关系,将B被C除,即将被引用次数除以论文总数,以便消除论文数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现有计算公式(1)实现了这一点。但是,可以发现在方程(1)中期刊所在学科中包含的期刊数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没有被消除,而这一因素强烈影响影响因子的大小,导致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具有巨大差别和不具有可比性。为了解释该因素对影响因子的影响,将方程(1)表示为:
  IF(y,2)=(2)
  式中IF(y,2)是期刊x在y年的影响因子;C(y)是期刊 x被SCI中期刊j在(y-i)年内引用的次数;m是包含在SCI内并引用期刊x发表的论文的期刊数量;P是期刊x在(y-i)年发表的论文数量。
  方程(2)表明,IF(y,2)取决于m、C(y)和P,m 值越大越有利于增大IF(y,2)的值。事实上在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引用次数是很少的,主要是学科内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所以引用某期刊x论文的期刊数量m主要由期刊x所在学科内包含在SCI内的期刊数量(N)决定,即N越大则m也越大。这样由公式(2)可以得出学科内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N越大(一般来说学科期刊数量越大,N也越大),则m越大,学科内某期刊的影响因子IF(y,2)也就越大,这一点已被《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所证实。在JCR中每个学科的最高影响因子随学科内期刊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例如:根据2002-2004年美国信息情报所的《期刊引证报告》[6],各个学科期刊最高影响因子IFmax与各自学科内期刊数量N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表明,总体上,学科中期刊最高影响因子IFmax随着学科被SCI收录的期刊数量N的增加而增加。这意味着来源于JCR的影响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学科中期刊数量大小的效应,并不能真正衡量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这正是为什么常常期刊数量较多的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较大,而期刊数量较少的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较小的真正原因,两个学科之间期刊数量的差别越大,则期刊影响因子的差别就会越显著。所以根据影响因子的大小来判定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会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即对于期刊数量较少的学科,其顶尖期刊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常常不如期刊数量较大学科的一般期刊。因此,有必要在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中消除学科内期刊数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使影响因子真正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为此做如下处理:先将方程(2)被N除,然后为使影响因子便于使用,再将其乘以10,这样方程(2)将成为方程(3)的形式;同时计算影响因子时保留3位小数。
  IF(y,2)= (3)
  式中IF(y,2)是改进影响因子,其他符号与公式(2)和上文中提到的所代表的意义相同。
  作为验证个例子,使用方程(3)对2002-2004年JCR中各学科期刊最高影响因子进行修正,得到改进最高影响因子IFrmax与N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图2清楚地表明各学科期刊的最高影响因子IFrmax随N的增加没有明显的单调变化趋势,也就是说本文对影响因子提出的改进方法能有效消除学科期刊数量对影响因子的影响。这样获得的改进影响因子是更合理的,更能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并使得各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具有可比性。
  表1给出了JCR 2002-2004年每年影响因子排位前3名期刊的影响因子[6]和改进影响因子排位前3名期刊的改进影响因子。可以发现JCR中每年影响因子排位前3名的期刊都出现在期刊数量N较大的学科(N?叟74),但是在对JCR中影响因子进行改进后,改进影响因子排位前3的期刊有的来源于期刊数量N较小的学科(N = 16)。特别是,我们都知道Nature是最著名、学术价值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少数期刊之一,但在2002-2004年JCR中每年影响因子排名前3的顶尖期刊中都没有该期刊,这与事实不符;然而,通过对JCR中的影响因子进行改进后,上述3年中每年改进影响因子前3位的期刊中都有Nature出现,这更切合实际。显然改进后的影响因子比改进前更能反映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同时,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的巨大差别也被大大降低,例如:2002-2004年JCR中不同学科之间期刊影响因子最大差值分别达到54.029 (2002年)、51.920 (2003年)和51.720 (2004年) [6],改进后影响因子的最大差值分别降低到7.019 (2002年)、5.674 (2003年) 和 6.988 (2004年)(如表2所示)。因此,对于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改进后的影响因子比改进前更有效、更合理。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国际法中,条约是形成习惯国际法的一种重要载体。通过条约来形成习惯国际法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若干条约规则成为习惯法,二是条约整体成为习惯法。前者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实现:(1)编纂现行习惯法规则,(2)明确正在形成的习惯法规则,(3)促进习惯法的逐渐发展,为此须具备条约的造法性、条约的普通性、通例、法律明信等条件。后者主要采用一揽子协议方式,除须具备上述条件之外,还应符合有大量的利益受该
期刊
〔摘要〕 文章以Kress & van Leeuwen(2006)的视觉图像语法和Nikolajeva & Scott(2000)对图文关系的区分为理论基础,从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角度对《小红帽》两个版本中的图文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发现两个版本的图文之间都存在重复和互补两种关系,但在程度和具体表现方式上存在差异。此外,文章还考察了影响儿童故事理解的图文关系的其他方面,以及基于这些分析基础上的对英语绘
期刊
〔摘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农民工都处于“政治边缘人”的地位,农民工的政治参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本文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社会经济地位、社会交往、组织化、政治参与意识、社会认同这五个方面的因素对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政治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变量最能解释农民工在流入地政治参与行为的差异,其次是组织化变量,接下来是政治参与意识变量和社会认同变量,社会交往变量对农民工在流入
期刊
中国明代,李贽作为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启蒙家,他提出的许多命题,既是我们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又具有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性。因此,对他的著作的整理与注释,也是“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的组成部分①。由首都师范大学“李贽研究中心”主任张建业教授主编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李贽全集注》,经过十二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面世。这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以来承担的规格最高数量最大的古籍整理项目。任继
期刊
〔摘要〕 对船民的各种研究在历史上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经历了众多社会变革以后,船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文章以淮河流域的新蔡船民为调查对象,从船民的人口状况、教育和职业技能状况、就业状况、收入和社会保障状况、婚姻状况等几个方面来展现他们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 船民;生活状况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2689(2013)01-0047-12  船民,
期刊
〔摘要〕哈耶克吸收了知识论上的康德主义观点,以理性限制与自发秩序作为哲学基础,并继承英国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将自由界定为“独立于别人的专断意志之外”。哈耶克主张在法治下实现自由,并以超立法原理作为判断法治标准的最高准绳。在论述自由与平等、民主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哈耶克强调法治之下的民主才能更好地保障平等与扩大自由,并以此论证了对政府权力适当的限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哈耶克;自由;民主;法治;超立法
期刊
口述史  【编者的话】“所谓大学,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言之于耳,已成历史回声。虽说常识,但却是仍令今天的人们值得深思回味的。大学之大,大在何处。非在高楼堂皇,外表光鲜,花团锦簇,冠盖如云。当一代代的学人渐行渐远,回望历史,政治纷争,时难唯艰,都不能阻挡以學问为志业的人前行步伐,“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的精神,致力学术研究。大学能得其“大”,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视在人类文明进
期刊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近代以来中国大学的外来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以苏为师”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比较了“以苏为师”对学校不同系科的影响差异,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外来影响提供了参考样本。  〔关键词〕大学文化;外部因素;国际影响;以苏为师;北京钢铁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要〕 文章简述了社会环境对大学文化的影响,以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时期的北京钢铁学院(1952-1966年)为例,阐述了政治经济环境、教育方针政策、政治运动事件对学校早期文化形成的影响路径和机理,为理解这一时期新建院校大学文化形成中的社会环境影响提供了参考样本。  〔关键词〕 大学文化;外部因素;社会环境;北京钢铁学院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期刊
〔摘要〕 公平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实现人权的基本需要,也是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制度化的城乡二元对立是造成实践中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不公的制度原因。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不公必须从公平制度入手。文章力图在平等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公平原则指导下,从确立公平合理的低保标准、构建公平理性的法律和经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公平正义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设想。  〔关键词〕 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