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交通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与交通发展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关系,交通为旅游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旅游活动增长促进了对交通的多向需求。高铁的完善对城市和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以扬子江城市群的高铁环发展为背景,全面探讨分析了区域资源环境和发展优势,提出了针对性的区域旅游合作模式。
关键词:高铁 扬子江城市群 区域合作 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区域旅游合作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趋势。铁路运输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人们的旅游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通的变化对于区域旅游发展起到多向作用。研究高铁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创新对城市以及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2018年底我国已经通车的高铁里程达到2.2万公里,根据规划,2025年中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8万公里,将会连接主要城市群,实现1-3小时交通圈,缩短游客旅行距离。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江苏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认真谋划沿江两岸城镇体系建设,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大融合发展力度,突出一体化发展,共建扬子江城市群,使沿江八市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扬子江城市群沿长江呈线性分布、南北分列,又通过沿江高铁线串联起来,形成了多种合作的显著优势。
一、研究區域
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着眼江苏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是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该城市群以南京以下的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八个设区市,面积5.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万人,是我国产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动机”和我国旅游产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人文基底。
二、扬子江城市群基础分析
扬子江城市群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基础雄厚,旅游经济发达,旅游质量领先,是江苏旅游的重要引擎和主体支撑,也是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水平最高的优势地区之一,新时期旅游发展优势明显。
(一)区位交通优越
城市群依托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处于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联通亚太、横贯东西、互通南北,客源市场腹地广阔。拥有400公里长江黄金水岸和南京、无锡、常州、扬州、泰州、南通等多个等级较高的航空港,高铁和高速公路密度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沿江高铁的规划和建设,使沿江区域形成了高铁环线,加上长江水上黄金航道和跨江通道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旅游可进入性和便利性强。
(二)客源市场优良
从统计数据来看,旅游业发展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作为我国城镇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高,是我国现实和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大、消费水平高、出游能力强是区域市场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非常优越。从长远来看,内外部迅速壮大的客源市场需求将为扬子江城市群的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三)资源环境优质
城市群内部自然资源禀赋优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方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民国文化、民俗文化、江海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和长江风貌、京杭运河、太湖风光、江南园林、水乡古镇、古都名城等知名的品牌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云集,大江、大河、大湖生态环境优良,“江河湖海”文化独树一帜,自古就是独具风情的鱼米之乡。截至2018年初,区内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144家(其中5A级景区1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处(省级旅游度假区3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9处,国家森林公园15处,国家湿地公园18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级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四)经济基础优厚
扬子江城市群八个地级市经济基础雄厚,国土面积占全省将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省五分之三,GDP占全省的80%、进出口总额占全省95%,经济规模达到6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元,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具有强大的旅游投资和消费能力。旅游产业经济发达,据统计,2017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8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342.1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8.40%和82.62%,是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体系最全、经济效益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五)综合质量领先
区域内旅游行业整体质量意识强,产业素质整体较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强,覆盖旅游各要素各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整体超前,旅游品牌质量和效应知名度高,基本形成了优越的人居环境、完善的旅游设施、完备的旅游业态、精致的旅游产品、规范的旅游服务和优良的市场秩序,游客满意度和旅游发展质量多年来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环境与机遇分析
(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无论是长江经济带的提出还是扬子江城市群、南京江北新区的规划建设,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明确规定了区域整体的发展方向,在持续利好的政策刺激下,扬子江城市群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高铁优势日渐凸显
沿江高铁作为江苏南部重要的交通干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现旅游要素流通、客源市场互通、产业业态互融等方面起到了轴线廊道的串联,在主要节点城市都建设有高铁站点,成为区域重要的集散中心,是区域内部旅游合作的基础和依托。 (三)全域旅游高效推进
全域旅游为国家着重推进的行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优质的区域,全域旅游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响应的非常强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扬子江城市群多数城市或区域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成绩显著,能够做到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高品质化,全面带动城市群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合作。
四、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环境机遇,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后。旅游整体结构不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存在城市群旅游发展“两头高中间低”和“南强北弱”的现状,城乡之间、城市之间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要素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目标和定位不够合理,沿江上下游旅游联络不畅,交通跨江能力不足,南北旅游联系弱,城市群整体旅游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三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全域统筹、两岸联动、融合发展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四是旅游产业结构和市场培育不充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旅游新產品新业态丰富度不足,产业个体不够强大,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品牌塑造和旅游市场吸引(尤其国际旅游市场)活力不足,旅游市场品牌化、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五是旅游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整体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同质化和低端竞争还很突出,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程度不高,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专业化、高层次旅游人才相对短缺,旅游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旅游发展动力尚需增强。六是生态环境资源脆弱。沿江环境生态问题突出,岸线景观风貌失调,生态保护任务重,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景观生态岸线相对短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提高。
五、区域旅游合作路径探析
(一)规划引领,品质塑造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品牌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沿江八市旅游合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合作方案》。做好高铁服务、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做好规划落地;二是要做好区域协调,在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注重差异化、品牌化,形成优势互补;三是要坚持国际品质,面向未来,开发出满足现代旅游者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旅游产品,切忌贪大求洋。扬子江城市群沿线系列产品兼具自然风光、人文智慧、历史积淀、当代风貌,是了解长江经济带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绝佳载体。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为契机,联合长三角各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共同研发跨区域旅游线路产品,合力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国际黄金水道旅游品牌。
(二)文旅融合,打造扬子江城市群高铁景观带
文旅融合是展现沿江城市群文化魅力的主要舞台。要把文旅融合作为弘扬扬子江城市群文化的核心领域,这为借助国家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文化带建设的历史机遇,探索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新舞台。扬子江区域高铁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改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是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的重大工程,也是探索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不断培育和创新扬子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品,并有机整合长江沿岸的其他旅游资源,逐步把扬子江城市群培育成为能够更好满足中外游客需求、带动高铁和长江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成为有效补充“一带一路”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国际标志性线性旅游产品。
(三)交旅融合,交通衔接助力旅游衍生新业态
高铁作为快速通道连接各旅游城市的同时,更要重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集散,保证旅游过程的“舒适、安全、便捷”。高质量的旅游发展要求产品“性价比高”,体现为服务规范标准化、精准定制个性化、性价比高品质化。提升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留下来、多次消费的理由。从“做好核心吸引物、落实全域旅游构建、交旅融合衍生新业态”进行全面提升。放大江海联动的区位优势,提升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水平,做强做实“北融苏北、东接上海、南连浙江、西通安徽”的多个旅游合作互动圈。进一步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交通互通,完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的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新业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高铁背景下的粤桂黔旅游合作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8(06):81-87.
[2] 徐海贤.沿江高铁环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能级[J].群众,2017(02):38-39页.
[3] 金春鹏,李晓清.扬子江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09):29-31.
[4] 杨丹丹,马春梅,刘泽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业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140-145.
作者简介:张宁(1984—),山东济宁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交通的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课题(2017YKT06)。
关键词:高铁 扬子江城市群 区域合作 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逐渐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区域旅游合作也是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和重要趋势。铁路运输作为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在人们的旅游出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交通的变化对于区域旅游发展起到多向作用。研究高铁对区域旅游合作的创新对城市以及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现实意义。2018年底我国已经通车的高铁里程达到2.2万公里,根据规划,2025年中国高铁里程数将达到3.8万公里,将会连接主要城市群,实现1-3小时交通圈,缩短游客旅行距离。江苏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以长江两岸高铁环线和过江通道为纽带,推进沿江城市集群发展、融合发展,江苏要顺应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的大趋势,认真谋划沿江两岸城镇体系建设,围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大融合发展力度,突出一体化发展,共建扬子江城市群,使沿江八市成为未来江苏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扬子江城市群沿长江呈线性分布、南北分列,又通过沿江高铁线串联起来,形成了多种合作的显著优势。
一、研究區域
扬子江城市群是江苏省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着眼江苏未来发展的战略之举,是落实“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该城市群以南京以下的长江黄金水道为主轴,包括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八个设区市,面积5.1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000万人,是我国产业体系最完整、创新能力最强、城镇分布最密集、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也是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动机”和我国旅游产业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人文基底。
二、扬子江城市群基础分析
扬子江城市群区位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市场基础雄厚,旅游经济发达,旅游质量领先,是江苏旅游的重要引擎和主体支撑,也是我国旅游业综合实力最强、发展水平最高的优势地区之一,新时期旅游发展优势明显。
(一)区位交通优越
城市群依托地处江苏中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处于东部沿海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毗邻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上海,联通亚太、横贯东西、互通南北,客源市场腹地广阔。拥有400公里长江黄金水岸和南京、无锡、常州、扬州、泰州、南通等多个等级较高的航空港,高铁和高速公路密度居于全国前列,特别是沿江高铁的规划和建设,使沿江区域形成了高铁环线,加上长江水上黄金航道和跨江通道的建设,基本形成了一体化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旅游可进入性和便利性强。
(二)客源市场优良
从统计数据来看,旅游业发展正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尤其是扬子江城市群区域作为我国城镇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高,是我国现实和潜在的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大、消费水平高、出游能力强是区域市场的显著特征,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非常优越。从长远来看,内外部迅速壮大的客源市场需求将为扬子江城市群的旅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
(三)资源环境优质
城市群内部自然资源禀赋优良,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方人文底蕴深厚,拥有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民国文化、民俗文化、江海文化等地域文化类型和长江风貌、京杭运河、太湖风光、江南园林、水乡古镇、古都名城等知名的品牌旅游资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云集,大江、大河、大湖生态环境优良,“江河湖海”文化独树一帜,自古就是独具风情的鱼米之乡。截至2018年初,区内共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4处(省级风景名胜区9处),国家4A级以上景区144家(其中5A级景区19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6处(省级旅游度假区32处),国家水利风景区19处,国家森林公园15处,国家湿地公园18处。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品级较高,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
(四)经济基础优厚
扬子江城市群八个地级市经济基础雄厚,国土面积占全省将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省五分之三,GDP占全省的80%、进出口总额占全省95%,经济规模达到6万亿元,人均GDP超过12万元,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具有强大的旅游投资和消费能力。旅游产业经济发达,据统计,2017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5.83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9342.16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8.40%和82.62%,是全省乃至全国旅游产业体系最全、经济效益最高、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之一。
(五)综合质量领先
区域内旅游行业整体质量意识强,产业素质整体较高,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强,覆盖旅游各要素各领域的标准化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建立,旅游设施、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整体超前,旅游品牌质量和效应知名度高,基本形成了优越的人居环境、完善的旅游设施、完备的旅游业态、精致的旅游产品、规范的旅游服务和优良的市场秩序,游客满意度和旅游发展质量多年来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三、环境与机遇分析
(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无论是长江经济带的提出还是扬子江城市群、南京江北新区的规划建设,国家层面的宏观政策明确规定了区域整体的发展方向,在持续利好的政策刺激下,扬子江城市群区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二)高铁优势日渐凸显
沿江高铁作为江苏南部重要的交通干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现旅游要素流通、客源市场互通、产业业态互融等方面起到了轴线廊道的串联,在主要节点城市都建设有高铁站点,成为区域重要的集散中心,是区域内部旅游合作的基础和依托。 (三)全域旅游高效推进
全域旅游为国家着重推进的行业发展方向,特别是在区域旅游资源禀赋优质的区域,全域旅游的政策支持和行业响应的非常强烈,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扬子江城市群多数城市或区域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全域旅游发展成绩显著,能够做到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的高品质化,全面带动城市群区域旅游的高质量合作。
四、区域旅游合作的问题与挑战分析
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环境机遇,但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一是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滞后。旅游整体结构不完善,供给质量和效率有待提高,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尚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存在城市群旅游发展“两头高中间低”和“南强北弱”的现状,城乡之间、城市之间旅游公共服务和旅游要素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区域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目标和定位不够合理,沿江上下游旅游联络不畅,交通跨江能力不足,南北旅游联系弱,城市群整体旅游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三是旅游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区域合作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在全域统筹、两岸联动、融合发展的局面还没有形成。四是旅游产业结构和市场培育不充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旅游新產品新业态丰富度不足,产业个体不够强大,企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品牌塑造和旅游市场吸引(尤其国际旅游市场)活力不足,旅游市场品牌化、国际化程度有待提升。五是旅游产业创新动力不足。整体旅游形象不够鲜明,同质化和低端竞争还很突出,文旅融合、智慧旅游程度不高,旅游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专业化、高层次旅游人才相对短缺,旅游治理体系有待完善,旅游发展动力尚需增强。六是生态环境资源脆弱。沿江环境生态问题突出,岸线景观风貌失调,生态保护任务重,土地资源相对紧张,景观生态岸线相对短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仍需提高。
五、区域旅游合作路径探析
(一)规划引领,品质塑造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品牌
一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沿江八市旅游合作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扬子江城市群旅游合作方案》。做好高铁服务、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做好规划落地;二是要做好区域协调,在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注重差异化、品牌化,形成优势互补;三是要坚持国际品质,面向未来,开发出满足现代旅游者高品质生活需要的旅游产品,切忌贪大求洋。扬子江城市群沿线系列产品兼具自然风光、人文智慧、历史积淀、当代风貌,是了解长江经济带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的绝佳载体。以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成立为契机,联合长三角各城市和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共同研发跨区域旅游线路产品,合力打造沿江绿色生态廊道和国际黄金水道旅游品牌。
(二)文旅融合,打造扬子江城市群高铁景观带
文旅融合是展现沿江城市群文化魅力的主要舞台。要把文旅融合作为弘扬扬子江城市群文化的核心领域,这为借助国家推进扬子江城市群文化带建设的历史机遇,探索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提供了新舞台。扬子江区域高铁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展示、河道水系资源条件改善、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文化旅游融合是建立区域旅游合作的重大工程,也是探索旅游融合发展的一次历史机遇。不断培育和创新扬子江城市群文化旅游产品,并有机整合长江沿岸的其他旅游资源,逐步把扬子江城市群培育成为能够更好满足中外游客需求、带动高铁和长江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旅游线,成为有效补充“一带一路”区域旅游合作,具有国际标志性线性旅游产品。
(三)交旅融合,交通衔接助力旅游衍生新业态
高铁作为快速通道连接各旅游城市的同时,更要重视最后一公里的交通集散,保证旅游过程的“舒适、安全、便捷”。高质量的旅游发展要求产品“性价比高”,体现为服务规范标准化、精准定制个性化、性价比高品质化。提升旅游业态,为游客提供留下来、多次消费的理由。从“做好核心吸引物、落实全域旅游构建、交旅融合衍生新业态”进行全面提升。放大江海联动的区位优势,提升与周边区域的旅游合作水平,做强做实“北融苏北、东接上海、南连浙江、西通安徽”的多个旅游合作互动圈。进一步深化与长江经济带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城市的交通互通,完善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共同构建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互动的一体化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新业态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艳梅.高铁背景下的粤桂黔旅游合作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8(06):81-87.
[2] 徐海贤.沿江高铁环提升扬子江城市群发展能级[J].群众,2017(02):38-39页.
[3] 金春鹏,李晓清.扬子江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7(09):29-31.
[4] 杨丹丹,马春梅,刘泽华.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旅游业合作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8(36):140-145.
作者简介:张宁(1984—),山东济宁人,讲师,主要从事旅游规划、旅游交通的研究。
基金项目: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课题(2017YKT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