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逐渐成为衡量学生发展的标准之一。地理学科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便成为了高中地理教师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设计富有创意性的教学内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提高课堂教學效率。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学校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应试能力转向综合素养的提高,更加注重对学生求知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能力成长的关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将地理核心素养融于课堂教学中,应以人地协调观为准绳,强化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而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由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所构成的,其中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需要形成的必要品格,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学生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1.人地观念
又被称为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中的核心观念,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正确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解决人地矛盾的能力。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所需掌握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运用综合思维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学所需掌握的基本认知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后,便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并能够用区域综合、区域分析、区域比较等方法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辨别各区域中人地关系的问题。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优秀品质。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后,便能够灵活合理的运用地理工具和地理知识完成地理实践活动,并能够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地理环境,产生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如今的地理课堂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更加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因此,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可以采用探究式、案例分析式、体验式和小组合作等模式进行教学。
1.巧设课堂情境,鼓励自主探究
一节好课的前提在于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课堂导入部分应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生活热点问题或者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利用课本中的素材,也可重组教材,补充文本材料、图片等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进而更好的理解问题。设计要情境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深入化。
我在高三复习区域地理《西北地区》时,选择新疆作为小尺度区域复习案例,以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热门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视频作为背景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学习。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这一情境贯穿始终。围绕可可托海牧羊这一中心词,拓展相关知识点,设计一系列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如通过图文材料让学生探究新疆可可托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观看《航拍中国——新疆》的片段视频,分析阿尔泰山、天山的畜牧业转场放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那拉提草原养蜂业的优势条件等,树立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观念;从雪山、戈壁、毡房、驼铃等事物中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地方综合和要素综合思维能力。而且大胆放手,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可可托海矿产发展历史的材料,根据材料设计试题及编写参考答案,复习巩固能源开发条件、能源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重要考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创新地理作业,培养核心素养
作业作为教学重要的一环,作业质量高低势必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大多数地理作业的布置只注重地理知识的重复记忆,却忽略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或者作业形式单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优化设计地理作业,做到事半功倍。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纸质练习作业,精心设计操作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地球表面形态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各种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地貌,断层,褶皱等,利用橡皮泥、泡沫等简单易得的材料制作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审美,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强化了环保意识,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探究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进行探究,如国家放开三胎生育的背景及影响;或者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综合探究,如分析绥芬河市的区位条件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家乡经济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等。探究型作业需要收集大量资料,需要学生有深度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及自主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及思辨能力,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明洋.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 数码世界, 2020, No.173(03):190-191.
[2] 孔亚亚.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课堂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20(7):122-123.
[3] 扎西吉.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 2019.
[4] 张瑜芳.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5] 林培英, 张冬梅. 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J]. 地理教育, 2016, 000(003):4-6.
关键词: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学校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传统的应试能力转向综合素养的提高,更加注重对学生求知与探索能力的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作为学生能力成长的关键,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将地理核心素养融于课堂教学中,应以人地协调观为准绳,强化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而逐渐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实现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高中地理核心素养是由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维度所构成的,其中人地观念和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需要形成的必要品格,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学生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
1.人地观念
又被称为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和地理教育中的核心观念,指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正确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解决人地矛盾的能力。
2.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是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知识所需掌握的基本思维方法。学生运用综合思维能够从多个维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认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并能够从辩证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3.区域认知
区域认知能力是学生学习地理学所需掌握的基本认知方法。学生具有一定的区域认知能力后,便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并能够用区域综合、区域分析、区域比较等方法认识不同尺度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辨别各区域中人地关系的问题。
4.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行动能力和优秀品质。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实践力后,便能够灵活合理的运用地理工具和地理知识完成地理实践活动,并能够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地理环境,产生对地理探究活动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
如今的地理课堂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进而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更加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自主探究的精神。因此,我们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引,可以采用探究式、案例分析式、体验式和小组合作等模式进行教学。
1.巧设课堂情境,鼓励自主探究
一节好课的前提在于优秀的教学设计,首先课堂导入部分应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图片,生活热点问题或者视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围绕教学内容和主题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利用课本中的素材,也可重组教材,补充文本材料、图片等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进而更好的理解问题。设计要情境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深入化。
我在高三复习区域地理《西北地区》时,选择新疆作为小尺度区域复习案例,以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晚热门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的视频作为背景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学习。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这一情境贯穿始终。围绕可可托海牧羊这一中心词,拓展相关知识点,设计一系列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如通过图文材料让学生探究新疆可可托海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观看《航拍中国——新疆》的片段视频,分析阿尔泰山、天山的畜牧业转场放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那拉提草原养蜂业的优势条件等,树立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的观念;从雪山、戈壁、毡房、驼铃等事物中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培养地方综合和要素综合思维能力。而且大胆放手,让学生从网络中搜集可可托海矿产发展历史的材料,根据材料设计试题及编写参考答案,复习巩固能源开发条件、能源问题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重要考点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地理实践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2.创新地理作业,培养核心素养
作业作为教学重要的一环,作业质量高低势必影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大多数地理作业的布置只注重地理知识的重复记忆,却忽略了对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或者作业形式单一,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要优化设计地理作业,做到事半功倍。
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纸质练习作业,精心设计操作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完地球表面形态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制作各种地貌类型,如喀斯特地貌,断层,褶皱等,利用橡皮泥、泡沫等简单易得的材料制作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既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又有自己的创新和审美,同时巩固了所学知识,强化了环保意识,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教师也可以精心设计探究型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热点新闻进行探究,如国家放开三胎生育的背景及影响;或者结合乡土地理进行综合探究,如分析绥芬河市的区位条件及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家乡经济的转型发展献计献策等。探究型作业需要收集大量资料,需要学生有深度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责任意识。
综上所述,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及自主反馈,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及思辨能力,促进其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于明洋.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J]. 数码世界, 2020, No.173(03):190-191.
[2] 孔亚亚.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与课堂深度融合策略研究[J]. 成才之路, 2020(7):122-123.
[3] 扎西吉.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探析[C]// 2019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三). 2019.
[4] 张瑜芳. 高中地理教学中应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J].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
[5] 林培英, 张冬梅. 漫谈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J]. 地理教育, 2016, 000(0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