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专用汽车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解决了部分环境保护的问题。通过分析专用汽车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的环保理念,进一步的深化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促进专业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专用汽车;设计制造;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TM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16-01
前言:专用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推进了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更解决了一部分的环保问题。节约能源,贯彻环保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解决了水泥运输中的粉尘污染问题;解决了垃圾车运输过程中的垃圾四散,污染空气,破坏路面卫生问题。同时,还有一部分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了空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微粒的高低浓度影响城市能见度;废旧汽车的处理及零部件的回收与利用;专用汽车的某些设计及制造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因此,只有提高专用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平,才能从源头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环保理念,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可持续发展。
1.专用汽车设计中的环保理念的设立
1.1 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要建立环保指标
专用汽车设计中的环保理念是指专用汽车设计人员在研究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从宏观角度对车辆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改进影响环境的部分,并对汽车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不可回收的部分做出充分的预估考虑。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应当依照国家的环保标准研究开发专用汽车,从设计源头出发,逐步排查环境污染的零部件,工艺流程,使用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要遵循国家的车辆排放及噪声的相关标准。但就专用汽车的设计材料及制造过程等方面国家尚且没有做出明显的环境保护要求标准和相关统一指标。因此,专用汽车企业要重点建立有关设计材料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标准,使得使用的材料有据可依。
1.2 专用汽车设计要选择环保的汽车零件
专用汽车设计中的零部件以发动机最为主要。而发动机质量的高低会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发动机要选择已经达到先进排放标准的,经过检测要符合欧Ⅲ及欧Ⅳ标准。要选择使用先进的设计技术的发动机,要采用具有稀燃技术、进气系统改进技术、复合涡流控制技术及点火系统改进技术的发动机。对于其他零部件要采用对环境无污染,无影响的汽车零部件。
1.3 专用汽车设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环保理念
汽车是改善人们生活,方便人们出行的科技产品。因此,传统的汽车设计理念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了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和方便人们的出行所设计制造的。在设计制造中有许多技术工艺或者产品材料都是为满足人们的感受而使用的,并没有考虑过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能源的消耗。只有改变这种设计思维,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成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理念,才能满足专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设计实现环保的水泥车和垃圾车时,注重防控粉尘污染和垃圾飘散问题。对于运输危险品液体运输车辆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可以在运油车的设计中增加气控操作底阀,从而实现远程遥控,在有车祸发生时,远程遥控切断油罐和管道的连接,减少事故的影响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散范围。运输车辆可以另行配备有关油气的回收装置,当车辆在加油站装油,卸油的时候,对发动机产生的尾气等污染物直接进行回收,进而减少作业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2.专用汽车制造中的环保工程
2.1 专用汽车的制造过程
专用汽车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因为其制造过程关系到制造业的多种方面,涵盖了许多工艺手段和工艺内容。例如电子工艺、钢铁、化工、石油、军工等方面。因此,专用汽车产业与其他制造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专业汽车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来说也促进着其他制造行业的发展。专用汽车的制造生产的四大主要内容包括:冲压、焊接、装配和涂装。机加工工业也是其制造中常用的手段之一。类似的工艺过程都有因加热而产生的污染,和废弃燃料气体的排放;还有因所采用的工艺介质所产生的污染排放;或者使用了非正规的噴涂剂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清洁环保的燃料仍然是锻造所选择的最佳热源,同时也可以采用电加工。在工艺介质方面要尽量采用不污染土地,对人体伤害较少的物质,而专用汽车喷漆涂漆之前的除油、除锈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化工酸洗,这样的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环境,可以选择用喷丸来代替酸进行除油除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的防锈、防腐问题都需要涂装工艺来完成,再有汽车的外观也需要涂装工艺来实现。就现阶段而言,涂装工艺所采用的材料仍然是溶剂类型的,但是,因为喷剂的材料中含有苯类等物质,会对人体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改进涂料的生产材料,尽量消除有毒有害的物质,开发研究出新一代的水性涂料,来代替传统的溶剂类型涂料。对运输危险的有毒有害液体的车辆进行改装,主要是运输罐内的防腐措施。传统的防腐措施是利用涂漆等漆料来进行罐内加工,并一边抽风,一边作业来减少液体对罐内的腐蚀速度,保护运输管。可以通过加强运输罐内的防腐能力来在做罐体,可以采用全塑罐体或者是钢塑复合管体等新型的材料,新型的工艺来实施罐内的防腐,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和安全环保水平。只有提高专用汽车的设计制造手段才能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2.2 专用汽车的零件制造过程
据统计,专用汽车企业所采用的零件大部分是来自于外部采购的。因此,仅仅控制本企业生产零部件的环保水平是不足以全面贯彻落实环保理念,完成环境标准的。这就要求对于外来的零部件也要进行全面彻底的环保考察。同时,加工零部件的企业也应当遵循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的标准,改进完善加工工艺的流程,选择环境保护的零部件原料,为专业汽车的加工提供标准的,环保的零部件。改善零部件的功能,做到一件多用,不断改善零部件所选用的科学技术,促进专用汽车企业的共同发展。
3.专用汽车使用中的环保措施
在完成专用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后,需要考虑朱永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车辆出厂后是要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因此,保护环境的重要阶段来自于消费者和车辆的配合。消费者使用汽车的方式和汽车本身的环保水平都在影响环境。使用中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噪声污染和车辆排放尾气的污染问题。我国对于不同种类的汽车噪音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相关规定,专用汽车制造企业应当遵循相关的规定,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车辆排放尾气的污染问题,主要控制的是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颗粒排放,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先进的发动机来达到相关的标准。车主要注意有关废弃的润滑油和防冻液的处理问题。另外相关汽车生产厂家要对车辆材料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进行废物再利用,有效的降低专用汽车所用材料的生产成本。要选择合适环保的新材料,例如新型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水性涂料等等。
3.结语
专用汽车的环保问题已被广大人民群众不断重视。从专用汽车的设计制造方面出发,既能提高专用汽车的环保能力,又能促进专用汽车工艺工艺的进步,对于推进专用汽车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芳.新车型在涂装试生产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150(07):43-46.
[2] 张庆丰,罗伯特.克鲁克斯.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2-15.
[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1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34-48.
[关键词]专用汽车;设计制造;环保理念
中图分类号:TM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16-01
前言:专用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但促进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推进了汽车行业技术的进步,更解决了一部分的环保问题。节约能源,贯彻环保理念,促进可持续发展。例如解决了水泥运输中的粉尘污染问题;解决了垃圾车运输过程中的垃圾四散,污染空气,破坏路面卫生问题。同时,还有一部分环境保护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例如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了空气,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尤其是微粒的高低浓度影响城市能见度;废旧汽车的处理及零部件的回收与利用;专用汽车的某些设计及制造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因此,只有提高专用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水平,才能从源头解决环境保护问题,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环保理念,既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人们的可持续发展。
1.专用汽车设计中的环保理念的设立
1.1 专用汽车生产企业要建立环保指标
专用汽车设计中的环保理念是指专用汽车设计人员在研究设计产品的过程中从宏观角度对车辆进行综合评价,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影响环境的不利因素,改进影响环境的部分,并对汽车的回收和再利用以及不可回收的部分做出充分的预估考虑。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应当依照国家的环保标准研究开发专用汽车,从设计源头出发,逐步排查环境污染的零部件,工艺流程,使用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要遵循国家的车辆排放及噪声的相关标准。但就专用汽车的设计材料及制造过程等方面国家尚且没有做出明显的环境保护要求标准和相关统一指标。因此,专用汽车企业要重点建立有关设计材料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标准,使得使用的材料有据可依。
1.2 专用汽车设计要选择环保的汽车零件
专用汽车设计中的零部件以发动机最为主要。而发动机质量的高低会影响环境污染的程度。因此,发动机要选择已经达到先进排放标准的,经过检测要符合欧Ⅲ及欧Ⅳ标准。要选择使用先进的设计技术的发动机,要采用具有稀燃技术、进气系统改进技术、复合涡流控制技术及点火系统改进技术的发动机。对于其他零部件要采用对环境无污染,无影响的汽车零部件。
1.3 专用汽车设计人员要及时更新环保理念
汽车是改善人们生活,方便人们出行的科技产品。因此,传统的汽车设计理念都是以人为中心,为了增加人们的舒适感和方便人们的出行所设计制造的。在设计制造中有许多技术工艺或者产品材料都是为满足人们的感受而使用的,并没有考虑过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能源的消耗。只有改变这种设计思维,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转变成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的理念,才能满足专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例如在设计实现环保的水泥车和垃圾车时,注重防控粉尘污染和垃圾飘散问题。对于运输危险品液体运输车辆要采用先进的设计技术,可以在运油车的设计中增加气控操作底阀,从而实现远程遥控,在有车祸发生时,远程遥控切断油罐和管道的连接,减少事故的影响能力,避免事故的发生和扩散范围。运输车辆可以另行配备有关油气的回收装置,当车辆在加油站装油,卸油的时候,对发动机产生的尾气等污染物直接进行回收,进而减少作业过程对环境的污染。
2.专用汽车制造中的环保工程
2.1 专用汽车的制造过程
专用汽车发展迅速的原因,是因为其制造过程关系到制造业的多种方面,涵盖了许多工艺手段和工艺内容。例如电子工艺、钢铁、化工、石油、军工等方面。因此,专用汽车产业与其他制造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专业汽车产业的发展从一定程度来说也促进着其他制造行业的发展。专用汽车的制造生产的四大主要内容包括:冲压、焊接、装配和涂装。机加工工业也是其制造中常用的手段之一。类似的工艺过程都有因加热而产生的污染,和废弃燃料气体的排放;还有因所采用的工艺介质所产生的污染排放;或者使用了非正规的噴涂剂所造成的空气污染等环境保护问题。清洁环保的燃料仍然是锻造所选择的最佳热源,同时也可以采用电加工。在工艺介质方面要尽量采用不污染土地,对人体伤害较少的物质,而专用汽车喷漆涂漆之前的除油、除锈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采用化工酸洗,这样的酸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破坏土壤环境,可以选择用喷丸来代替酸进行除油除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涂装工艺是汽车制造工艺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汽车的防锈、防腐问题都需要涂装工艺来完成,再有汽车的外观也需要涂装工艺来实现。就现阶段而言,涂装工艺所采用的材料仍然是溶剂类型的,但是,因为喷剂的材料中含有苯类等物质,会对人体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需要改进涂料的生产材料,尽量消除有毒有害的物质,开发研究出新一代的水性涂料,来代替传统的溶剂类型涂料。对运输危险的有毒有害液体的车辆进行改装,主要是运输罐内的防腐措施。传统的防腐措施是利用涂漆等漆料来进行罐内加工,并一边抽风,一边作业来减少液体对罐内的腐蚀速度,保护运输管。可以通过加强运输罐内的防腐能力来在做罐体,可以采用全塑罐体或者是钢塑复合管体等新型的材料,新型的工艺来实施罐内的防腐,提高运输车辆的运输能力和安全环保水平。只有提高专用汽车的设计制造手段才能进一步的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环境保护的能力。
2.2 专用汽车的零件制造过程
据统计,专用汽车企业所采用的零件大部分是来自于外部采购的。因此,仅仅控制本企业生产零部件的环保水平是不足以全面贯彻落实环保理念,完成环境标准的。这就要求对于外来的零部件也要进行全面彻底的环保考察。同时,加工零部件的企业也应当遵循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的标准,改进完善加工工艺的流程,选择环境保护的零部件原料,为专业汽车的加工提供标准的,环保的零部件。改善零部件的功能,做到一件多用,不断改善零部件所选用的科学技术,促进专用汽车企业的共同发展。
3.专用汽车使用中的环保措施
在完成专用汽车设计及制造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后,需要考虑朱永汽车在使用过程中的环保措施。车辆出厂后是要被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因此,保护环境的重要阶段来自于消费者和车辆的配合。消费者使用汽车的方式和汽车本身的环保水平都在影响环境。使用中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是噪声污染和车辆排放尾气的污染问题。我国对于不同种类的汽车噪音问题做出了明确的相关规定,专用汽车制造企业应当遵循相关的规定,同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严格的控制。对于车辆排放尾气的污染问题,主要控制的是氮氧化物和碳氧化物以及颗粒排放,这就要求我们要选择先进的发动机来达到相关的标准。车主要注意有关废弃的润滑油和防冻液的处理问题。另外相关汽车生产厂家要对车辆材料的可回收和再利用做好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进行废物再利用,有效的降低专用汽车所用材料的生产成本。要选择合适环保的新材料,例如新型的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水性涂料等等。
3.结语
专用汽车的环保问题已被广大人民群众不断重视。从专用汽车的设计制造方面出发,既能提高专用汽车的环保能力,又能促进专用汽车工艺工艺的进步,对于推进专用汽车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提高环境保护的工作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芳.新车型在涂装试生产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150(07):43-46.
[2] 张庆丰,罗伯特.克鲁克斯.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2-15.
[3]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2014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年鉴.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