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高中政治教学的需求,使政治课堂教学枯燥无趣,严重影响学生的政治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加以联系,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堂的丰富与生动。本文分析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及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途径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已经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将生活内容融入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对生活进行反思,利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引导。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政治思维的形成及良好的政治学习观的树立。因此,笔者选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1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价值分析
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活化的教学则是这一价值实现过程的载体。这一价值的实现要求客体(教师)引导主体(学生)由对知识的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内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再外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德育的接受和内化过程,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经验事实的比较性支撑;二是情感信息的导向性支撑;三是理论思想的逻辑性支撑。但是这些方面的实际效应,都需要体验机制在其中发挥一种穿针引线、融通化合的作用。”这一体验机制的设置就是生活化的教学建构。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实现,首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脱节。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现象。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强调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教学内容也不止囿于教材,教师也可根據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的生活化。这一论点在下一节将详细论述。再次,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看,生活化的教学,易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政治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2 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2.1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识掌握.强化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即使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好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方法、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教师一方面要联系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以强化他们的知识技能。
2.2教学内容开放,提炼生活实例
就高中政治课而言,其“可联系性”更强,内容可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等各个方面。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现阶段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更应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话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师要注重提炼生活实例,切实掌握实例教学的精髓。面对众多事例,要分清主次。教师应当根据每节课主题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但在具体表述时,教师不仅要求平实,还要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加上点睛似的议论及精巧设问的引导。让学生备受感染。另外.教师可采取轮流或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
2.3重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继承和改进有效的接受教学方式
教法改革是改革传统教学中与现代教育要求不适应的东西,传统中不少好的东西像“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不能丢。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学生的接受水平而异,也即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改革切不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教师必须继承、发挥好传统中优秀的东西,使教法改革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2.4掌握好教师“导”的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过犹不及”,课堂的“活”,必须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之下,有一个合适的“度”。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控制就不是“活”,而是“乱”。学生“动”主要是动脑、动手。是根据习要求进行读、说、写和其他训练,也应该是始终在教师控制之下的“学习活动”。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课堂,把学生的精力都调动到按要求学习上来。
2.5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以内容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政治理论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枯燥.更需要有丰富的形式开展教学,多媒体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深入浅出,课件设计及制作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给人以愉悦和美感。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3 结语
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 是践行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也是对创新教学理论的具体实施。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课堂进行结合, 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
参考文献:
[1]卢春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2(10).
[2]赵娣.试述和谐思想政治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途径
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已经为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将生活内容融入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对生活进行反思,利用所学的政治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引导。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政治思维的形成及良好的政治学习观的树立。因此,笔者选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作为研究对象是有一定教育意义的。
1 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的价值分析
价值是客体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价值实现则是这种属性作用于主体的过程及其结果。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价值就是既要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又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生活化的教学则是这一价值实现过程的载体。这一价值的实现要求客体(教师)引导主体(学生)由对知识的认知转化为认同,由认同内化为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再外化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德育的接受和内化过程,需要三个方面的支撑:一是经验事实的比较性支撑;二是情感信息的导向性支撑;三是理论思想的逻辑性支撑。但是这些方面的实际效应,都需要体验机制在其中发挥一种穿针引线、融通化合的作用。”这一体验机制的设置就是生活化的教学建构。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价值实现,首先要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材的编写要符合当今时代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理论与实际相脱离,与大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脱节。这导致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现象。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强调教科书应是“活的、真的、动的、用的”,而不是“死的、浮的、静的、读的”。教学内容也不止囿于教材,教师也可根據当地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其次是教学方法和学生学法的生活化。这一论点在下一节将详细论述。再次,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看,生活化的教学,易于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政治教学活动应该是过程与结果并重。
2 高中政治课构建“生活化课堂”的主要途径
2.1在教学目标上.注重知识掌握.强化知识技能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所以,即使在实施生活化教学过程中,也要把握好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方法、知识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联系。教师一方面要联系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且能使学生学以致用。以强化他们的知识技能。
2.2教学内容开放,提炼生活实例
就高中政治课而言,其“可联系性”更强,内容可涉及自然、人文、历史、现实等各个方面。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政治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政治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在教学中教师应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热烈讨论,形成正确的观点或处理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
现阶段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大量吸收信息,他们的眼界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开阔。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从报纸上、网上找供讨论的问题,更应注重着眼于身边事,注重寻找学生身边的“热点”,使讨论的话题来源于学生可感知的社会活动及现实生活。教师应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身边寻找案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感受。同时,教师要注重提炼生活实例,切实掌握实例教学的精髓。面对众多事例,要分清主次。教师应当根据每节课主题的需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精选出最为典型的事例。但在具体表述时,教师不仅要求平实,还要求新颖、求意境、求立体感,加上点睛似的议论及精巧设问的引导。让学生备受感染。另外.教师可采取轮流或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学会资源共享。
2.3重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继承和改进有效的接受教学方式
教法改革是改革传统教学中与现代教育要求不适应的东西,传统中不少好的东西像“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循序渐进”、“举一反三”等教学原则不能丢。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方法要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学生的接受水平而异,也即我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改革切不可生搬硬套,东施效颦.教师必须继承、发挥好传统中优秀的东西,使教法改革循序渐进地向前发展。
2.4掌握好教师“导”的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过犹不及”,课堂的“活”,必须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之下,有一个合适的“度”。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控制就不是“活”,而是“乱”。学生“动”主要是动脑、动手。是根据习要求进行读、说、写和其他训练,也应该是始终在教师控制之下的“学习活动”。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控制好课堂,把学生的精力都调动到按要求学习上来。
2.5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以内容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
政治理论相对而言比较抽象枯燥.更需要有丰富的形式开展教学,多媒体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为了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直观、深入浅出,课件设计及制作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能给人以愉悦和美感。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实际出发,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3 结语
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进行生活化处理, 是践行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实践,也是对创新教学理论的具体实施。将高中政治教学与生活课堂进行结合, 有利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
参考文献:
[1]卢春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下),2012(10).
[2]赵娣.试述和谐思想政治课堂的构建策略[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