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来源 :文化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w2008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问自己五岁的儿子一个问题:“有一天,你和妈妈一起出去玩。两个人都渴了,但是没有水,只有你的小书包里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办呢?”小男孩说:“我会两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孩子还不谙世事,但妈妈的心里忍不住还是有些失落,她刚想开口训斥孩子几句,然后教育他该怎样做,但就在话还没出口的一刹那,她转了个念头,然后和颜悦色地问孩子:“告诉妈妈,为什么呢?”小男孩天真稚气地回答:“因为我想两个苹果都尝尝,然后把甜的那一个给妈妈吃。”妈妈把孩子紧紧抱住,非常庆幸自己让孩子把话说完,不然,她怎么能听到那句动听的话呢?很多时候,让孩子把话说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彼此敞开思想交流的大门,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
  其实,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中的言说者,还必须是忠实的倾听者。如果孩子有话憋在心里,常常会表现出异样的行为。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
  上课铃声响过不久,一位学生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而且噼哩啪啦地翻动课桌,惹得周围的同学面面相觑。要在平时,我可能让他重新站在门口,朴上报告,但我看他那架势,一定是有话闷在心里。于是,我微笑地盯了他几秒钟,待他安静下来,便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等到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把他请了上来。在教室门口,他道出了委屈。原来在课间,他被后面的同学推了一下,撞倒了前面的同学,加之平时调皮捣蛋,被班主任受训了,还没等他说清楚,上课铃响起,于是发生了刚才的一幕。我没有对他的行为作太多的评论,只是微笑着静静地倾听他的述说,说完他也一扫刚才的阴霾,高兴地走开了。细想一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倾听。
  课堂上你上得兴趣盎然之时,也许会有一个学生高举着他的小手打断你的教学,你可能会置之不理,或者听他说上一两句就请他坐下,害怕误了你的教学计划。有时在课间我们这些天真的学生又喜欢跑来和我们讲这讲那,问这问那,然而我们总是几句:“哦,知道了!”“怎么可以这样!”“没事别乱说!”“说话用用你的脑子!”把学生的话顶了回去,殊不知,孩子其实还没有把话说完,满腔热情就在我们的冷语中扑灭。
  课后当学生犯了一个小错,我们很有可能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而学生据理力争的申辩还可能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卢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他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向冤枉的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已经造成。
  另外,我们都有体会,说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知道了。”如果当学生跟你说话时,他才说了两句老师就不耐烦地说:“老师知道了,就你事情多,坐到一边去。”想想学生多扫兴,谁还愿意在老师面前把话说完?谁还有勇气在老师面前讲话?因此,老师在请学生编故事、讲故事时,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说:“后来怎么样了?”“请把话说完。”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得十分出色,就会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我想,只有成为一位虚心的听者,才能成为一位高明的师者。
  不论学生说的话题多简单,我们都应该运用目光、手势、语言传递听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他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小草,每一棵小草上都有一颗露珠。在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
  每个学生都需要关怀、温暖和理解,要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述说,倾听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把他们当作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让倾听成为我们——为人师者的习惯吧。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因此,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积极践行生活化理念,是优化初中数学教学成功之路
期刊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通过评价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学论教”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有利于形成以评促学、以学定教、师生互动和情感共融的新型课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获得全面成长。  一、“以学论教”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期刊
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就是鼓励和培养学生有个性地作文。新课程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的陈旧和烦难,反对作文教学的单一和封闭,提倡说真话,强调抒真情,尊重个性,激励创新,它的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清楚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写作是主体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
期刊
“一堂好课的最高境界是这样的:针对不同学生,选择或创生有所差异的语文教学内容,决定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使他们逐步达成共同的课程目标。”语文教学中,为让教学方法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我们有必要明确“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学生“学情”。当学生已经能够自主阅读和思考的时候,一定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关键教师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地“教”。我在一些课例中,时常采用这样的“教”与“学”方法:“
期刊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目标的达成需在课堂上完成,达成度要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调控,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实施能力,并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如何做到这些?我想应该在目标的导引下,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细节,选择好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切,有赖于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实施行为,在强烈的目标意识驱动下,去粗取精,处理好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活动有效性的保证。在教学目标
期刊
[摘要] 课堂教学是外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基础知识,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外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重知识传授,轻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重教材灌输,轻教法改进和学法指导。要解决外语教学“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问题,一定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本文从《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基本教学理念出发,谈谈对以任务型(task-based lear
期刊
对于诗歌教学,很多一线教师尚处在不断的摸索阶段,一些教师没有任何的引导,只是用上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读背背,最后来个默写就告一段落;而现实常常是学生记得快忘得快,对诗歌一知半解,更不用说接受美的熏陶了。殊不知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支离破碎的诗歌教学不仅使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得不到提高,也将学生浪漫的诗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扼杀掉了,师生欣赏诗歌创作诗歌的灵性也就渐渐沉睡了。这与语文生命性、生长性的初衷是相
期刊
“如果一种符号是从外界引进的,而不是被引导到原始的活动中去……便是一种空洞的纯粹的符号,它是僵死的和贫乏的东西。”“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可求到的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的人们在和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形成的,一个人在既定的地域文化中生活久了,他的身心和周围的一草一
期刊
《晚秋初冬》如诗如画。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每一个值得感叹的瞬间,笔触随着周边事物的变化而静静地游移,似一夜之间秋去冬来,伴着寒意是这样的匆匆。一幅带有淡淡凄然的晚秋初冬图景闪现在我们眼前,显现出一种宁静状态下平和的心态和哲人般的沉思,从中我们能体会到作者孤寂、感伤而又从容、豁达的心境,更能体会到他对自然的热爱。  带着一种对自然深切爱恋,作者静观自然,在静态的心境中描绘自然界的动态,在动态的景物变化
期刊
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2012年《开学第一课》,以“美在你身边”为主题,以“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和谐美”为轴线,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完善学生健康健全的人格,向学生传播“正能量”。分析发现,这一主题符合当今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可以通过美育来实现。  美育是审美教育的简称,其价值在于培养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健全的审美能力和高雅的审美情趣的人。反应在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