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位妈妈问自己五岁的儿子一个问题:“有一天,你和妈妈一起出去玩。两个人都渴了,但是没有水,只有你的小书包里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办呢?”小男孩说:“我会两个苹果都咬一口。”虽然孩子还不谙世事,但妈妈的心里忍不住还是有些失落,她刚想开口训斥孩子几句,然后教育他该怎样做,但就在话还没出口的一刹那,她转了个念头,然后和颜悦色地问孩子:“告诉妈妈,为什么呢?”小男孩天真稚气地回答:“因为我想两个苹果都尝尝,然后把甜的那一个给妈妈吃。”妈妈把孩子紧紧抱住,非常庆幸自己让孩子把话说完,不然,她怎么能听到那句动听的话呢?很多时候,让孩子把话说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彼此敞开思想交流的大门,从而走进孩子的心灵。
其实,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中的言说者,还必须是忠实的倾听者。如果孩子有话憋在心里,常常会表现出异样的行为。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
上课铃声响过不久,一位学生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而且噼哩啪啦地翻动课桌,惹得周围的同学面面相觑。要在平时,我可能让他重新站在门口,朴上报告,但我看他那架势,一定是有话闷在心里。于是,我微笑地盯了他几秒钟,待他安静下来,便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等到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把他请了上来。在教室门口,他道出了委屈。原来在课间,他被后面的同学推了一下,撞倒了前面的同学,加之平时调皮捣蛋,被班主任受训了,还没等他说清楚,上课铃响起,于是发生了刚才的一幕。我没有对他的行为作太多的评论,只是微笑着静静地倾听他的述说,说完他也一扫刚才的阴霾,高兴地走开了。细想一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倾听。
课堂上你上得兴趣盎然之时,也许会有一个学生高举着他的小手打断你的教学,你可能会置之不理,或者听他说上一两句就请他坐下,害怕误了你的教学计划。有时在课间我们这些天真的学生又喜欢跑来和我们讲这讲那,问这问那,然而我们总是几句:“哦,知道了!”“怎么可以这样!”“没事别乱说!”“说话用用你的脑子!”把学生的话顶了回去,殊不知,孩子其实还没有把话说完,满腔热情就在我们的冷语中扑灭。
课后当学生犯了一个小错,我们很有可能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而学生据理力争的申辩还可能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卢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他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向冤枉的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已经造成。
另外,我们都有体会,说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知道了。”如果当学生跟你说话时,他才说了两句老师就不耐烦地说:“老师知道了,就你事情多,坐到一边去。”想想学生多扫兴,谁还愿意在老师面前把话说完?谁还有勇气在老师面前讲话?因此,老师在请学生编故事、讲故事时,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说:“后来怎么样了?”“请把话说完。”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得十分出色,就会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我想,只有成为一位虚心的听者,才能成为一位高明的师者。
不论学生说的话题多简单,我们都应该运用目光、手势、语言传递听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他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小草,每一棵小草上都有一颗露珠。在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
每个学生都需要关怀、温暖和理解,要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述说,倾听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把他们当作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让倾听成为我们——为人师者的习惯吧。
其实,教育离不开交流,交流离不开倾听。教师不仅是教育活动中的言说者,还必须是忠实的倾听者。如果孩子有话憋在心里,常常会表现出异样的行为。我想起了前几天发生的一件小事。
上课铃声响过不久,一位学生气势汹汹地闯了进来,而且噼哩啪啦地翻动课桌,惹得周围的同学面面相觑。要在平时,我可能让他重新站在门口,朴上报告,但我看他那架势,一定是有话闷在心里。于是,我微笑地盯了他几秒钟,待他安静下来,便若无其事地继续上课。等到学生做练习的时候,我把他请了上来。在教室门口,他道出了委屈。原来在课间,他被后面的同学推了一下,撞倒了前面的同学,加之平时调皮捣蛋,被班主任受训了,还没等他说清楚,上课铃响起,于是发生了刚才的一幕。我没有对他的行为作太多的评论,只是微笑着静静地倾听他的述说,说完他也一扫刚才的阴霾,高兴地走开了。细想一想,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倾听。
课堂上你上得兴趣盎然之时,也许会有一个学生高举着他的小手打断你的教学,你可能会置之不理,或者听他说上一两句就请他坐下,害怕误了你的教学计划。有时在课间我们这些天真的学生又喜欢跑来和我们讲这讲那,问这问那,然而我们总是几句:“哦,知道了!”“怎么可以这样!”“没事别乱说!”“说话用用你的脑子!”把学生的话顶了回去,殊不知,孩子其实还没有把话说完,满腔热情就在我们的冷语中扑灭。
课后当学生犯了一个小错,我们很有可能凭着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而学生据理力争的申辩还可能气上加气,心想:“你犯了错还狡辩?”于是,对孩子一卢断喝:“不用解释了!”你能想象他这个时候有多委屈吗?哪怕事后你向冤枉的他道歉,但对他的伤害已经造成。
另外,我们都有体会,说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我早知道了。”如果当学生跟你说话时,他才说了两句老师就不耐烦地说:“老师知道了,就你事情多,坐到一边去。”想想学生多扫兴,谁还愿意在老师面前把话说完?谁还有勇气在老师面前讲话?因此,老师在请学生编故事、讲故事时,就应该注意引导学生说:“后来怎么样了?”“请把话说完。”这样,学生就会表现得十分出色,就会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我想,只有成为一位虚心的听者,才能成为一位高明的师者。
不论学生说的话题多简单,我们都应该运用目光、手势、语言传递听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他的重要。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棵小草,每一棵小草上都有一颗露珠。在太阳底下,每颗露珠都会发光。
每个学生都需要关怀、温暖和理解,要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学生的述说,倾听他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把他们当作鲜活的生命来接纳。让倾听成为我们——为人师者的习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