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善若水 文化无痕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shouy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谈到校园文化建设,多数的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到校园中的标语、字画、牌匾上,注重了校园中假山、回廊的建设,这些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文化。但是一个学校的办学目标,所追求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仅靠这些有形的陶冶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形成一定的精神与气质,这便是无形文化的建设之目的。
  校园无形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名词,却有许多实质性的内涵。主要包括办学目标形成,校园“三风”建设,规章制度的完善、环境文化的渲染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些是学校管理中容易忽视的内容,却关系到学校的发展,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笔者结合学校实际,深入思考学校无形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归纳出无形文化建设方法,以期达到培养优秀人才的目的。
  
  办学目标:无形文化作用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作为方向。办学目标的形成,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对学校现状的分析,办学条件的提炼,员工精神的激发所形成的。它是学校发展的最终目标之一。
  办学目标的确定需要校园文化作为基础。无形文化影响着决策者的思想,影响着管理方法的确立。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办学特点,提出办学目标。各班相应制定班级工作目标,直至制定个人工作目标。这些目标的确立受着校园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无形文化一旦形成,就可以作为学校员工共同表现出来的作风,更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强大“文化磁场”。师生员工在它的作用下必然受到影响,从而使个体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目标的要求,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风建设”:无形文化表现的精髓
  
  学校“三风”建设,是校园无形文化的集中呈现。即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校风是中心,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旗帜。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目标。其次,重点抓好教师的教风,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最后是学风,塑造优秀人才、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教育最高目的。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严谨的校风引导人,以高尚的师风感染人,以良好的学风培养人”。
  校风是学校工作的总领,是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不断积淀而形成的,符合普遍的教育发展规律,诠释了“教书育人”这一教育理念。我们的校风是:“厚学求真,修德至善”。厚学即“浓郁的学识、丰富的知识”;求真意即“追求真实”。厚学是求真的基础,求真是厚学的理想状态。“修德”,意为“修正德行”。在学校教育中,不论是教师的自我教育,还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都是在培育有德之人,培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遵守道德规范的人。至善就是“达善、极善”。我们将“厚学求真修德至善”提炼为学校的校风,正是基于此联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并能与教育现实紧密地结合起来。
  教风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风范,是规范教育者教学行为的准则,也是学校无形文化的最重要内容。我们的教风是:“爱、严、诚、睿、思”。其中的“爱”是热爱、关爱。教育者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在岗位上还要爱同事、爱学生。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是教育者高尚情操的最好体现。“严”对于教育者来说,更能理解其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不仅要有严谨的教育思维和教育流程,还要有严肃的教育态度以及严格的教育要求,否则教育目标将难以达成。教风中的“诚”是诚恳、诚挚。作为教育者而言,诚于求教、诚于传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虚心耐心地听取别人的教诲,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同样耐心细致地传授成功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于自己的同事,无疑有利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克服文人相轻的陋习,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睿”就是睿智,也就是教育者个体的教育智慧。拥有教育智慧就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驾驭课堂,不露痕迹地消解课堂上出现的意外事件,并能有效地组织和应用教育资源,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益。“思”是思索、是思考。凡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都具有独立的思维方式,运用自己的学识,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反思,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或创新教学思路。学会思考,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员工精神则是全体成员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他们思想境界和理想追求的客观表达。更是学校无形文化的又一呈现。“齐心、尚德、自律、尽责”就是经过多年的办学经验所打造出的“员工精神”,反映出全体教职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高涨的工作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她所折射出来的精神内涵,那就是“爱岗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精神”和“科学发展精神”。
  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是学习者应该遵循的方法与要求。我们倡导的学风是:“勤、博、谦、恒、实”。其中的“勤”,就是勤奋,做到“勤于动口”“勤于动手”“勤于动脑”。“博”指的是广涉博学,作为学习者,应该紧跟知识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博览群书,涉猎多种学科知识,以更新自己的知识构成,丰富自己的头脑,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谦”是谦和、是谦逊、是谦虚,这是学习者应该秉持的一种学习态度,要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学风中的“恒”就是持之以恒,学习者要想学业有成,恒心和坚持到底的信念是最重要的。“实”就是务实,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学,来不得半点虚假,做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学习者。
  
  规章制度:无形文化效能的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是由学校制度所承载、表达、衍生和推动的文化,它是一所学校渗透在体系架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岗位职责中的价值理念和风格特色,也是执行过程中折射出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学校制度文化是校园无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办学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完善学校规章制度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它不仅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也是学校文化建设和师生获得成功、学校得到发展的保障系统。
  规章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期的产物,是保障学校教育有章可循、有序发展的。目的是用制度来强化,用习惯来内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学校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
  
  环境建设:无形文化发展的延伸
  
  校园环境是学校的一种景观特色,是校园无形文化的一种表达,更是学校发展的外在表达方式。环境中包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教育资源,其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径无法取代的。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空间,更能够激发求知欲望,完善健康人格,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是环境建设要包含文化教育底蕴。校园文化环境应当融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方向,体现出学校的管理文化。在环境规划建设中能融合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理念及目标,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让师生以无穷的遐想空间,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浓郁的教育作用。
  其次是环境营造文化氛围,由氛围产生教育力量。无形文化重在熏陶、重在感染。既要反映出小学生的天真童趣,更要折射出少年儿童的活泼天性,体现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良好习惯:无形文化作用的结果
  
  也许有人会问,行为习惯到底是什么呢?跟校园文化建设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也是需要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生活方式。教育的过程就是在培养习惯。而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在影响着每个学生的成长。这些无形的文化时时刻刻地教育着学生。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习惯培养的第一步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引导孩子对某个习惯产生兴趣。一方面可以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形成,另一方面可以由良好的文化风气所影响。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向往的感情。其次,要强化理解规范的具体内容,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规范标准,才能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而这些更需要无形文化的感染,因此,无形文化对学生的习惯培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学生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及时评价和奖惩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之一,而这种评价与激励更是校园无形文化的重要内涵。好的奖励措施会让孩子在成功中体验养成良好习惯的乐趣。培养良好习惯是一个复杂纷繁的过程,通过制度约束,让孩子从一些低级的、束缚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生活得很有情趣、很有意义。文化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培养健康人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从培养行为习惯做起。校园中良好校风的形成,学校良好氛围的营造,教师大爱形象的塑造,规范有效的制度的落实更是习惯培养的重要途径。
  校园是教育学生的重要场所,校园中的无形文化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在实际管理中,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现象。这需要在管理中不断地建设与完善。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大庆路小学)
其他文献
2010年3月22日一24日我县举行了小学数学“新荷杯”赛课活动,本次赛课采用了同课异构的形式。22位选手上同一课题《圆的认识》,我听了所有的22节课,这是我有史以来连续听课时间最长的一次(而且是同一课题的课),听完后感想很多。  《圆的认识》有很多经典课例,许多名师大家上过,比较有影响的有著名特级教师张齐华、华应龙等。可以看出这次比赛大多数选手都认真钻研了名师的课堂实录,并努力去模仿。有一位老师
当前教师队伍中存在这样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不少年轻教师这山望着那山高,特别是其中的男教师。他们工作之余忙里偷闲,积极投身公务员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等晋升、转行的浪潮。目的就是想趁自己年轻的时候,奋力一搏,移师别处,转行到社会地位较高、工资待遇较好的单位就职,以改变自己做“孩子王”的命运。还有甚者,为了能调动到好的单位工作,竟不惜降低自身的人格,吃起“软饭”来——他们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下的血汗钱用来请
一所学校,风风雨雨几十年,培养了一届一届品学兼优的莘莘学子,成就了一代一代德艺双馨的优秀教师,创造了令人称奇的教育辉煌。当回顾不平常的校史时,总有一些优秀的领导者或管理者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就拿我服务的东阳三中来说吧,有一个人的名字常会被一些年老的教工谈起,而且人们谈论时总是带着敬重的神色,不时流露出一种怀念或向往——他就是曾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担任上卢中学(东阳三中、六石高中的前身)书记
从创新教育理念到创新育人模式,从创新校本课程到创新校园文化,王淑芳坚持带领广埠屯小学一班人走创新发展之路,创建了“雅行教育”优质品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为教育同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修身养性”催生“雅行教育”的理念    2003年9月,王淑芳被组织任命为洪山区广埠屯小学校长。要使这所正在焕发年轻活力的老校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于王校长来说是一次艰巨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挖掘学校深厚的
一、富于理性的科研管理  1.人文性和校本化  教师做研究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是因过度的形式规范和理论崇拜而冷却的。太计较研究的规范,夸大理论的价值,将贬损教育实践研究的真正意义。教师研究不是为了追求理论的建树,而是基于校本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的发展。因此不能固守研究规范,一定要符合教师的能力实际,考虑教师的心理感受。为此,我们在研究方向不变、研究目标不变的情况下适度地超越规范,不以研究的程式和框框
[编者按]  当前,各级教育部门纷纷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好新版师德规范的宣传学习、贯彻落实工作。虽然在修订过程中,《规范》中的一些提法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但既然正式公布了,学校管理者就应及时抓住契机,趁热打铁,用好《规范》这把“尚方宝剑”。如何贯彻实施,变虚为实,化纸上条文为学校全体教师的共同行动,是当前全中小学管理者共同面对的现实课题。    从引领到建构    新规范的出台,为当前加强中小学教师师
产业的快速发展,往往带来人才短缺。离职率高、加薪挖人、企业招不到人已成芯片行业的常态。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集成电路专业正式被教育部设置为一级学科,我国芯片人才储备也将全面提速。  芯片,半导体元件产品的统称。芯片犹如一个人的大脑,几乎是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前沿技术,以及农业、制造业、医疗、交通、国防等所有部门实现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转换器”,对一个国家在未来数字化革命中的竞争力和国家
河南洛阳八中实验初中近几年因为中招考试以绝对优势在洛阳市中学界遥遥领先,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老百姓以能让孩子到这里求学作为一件莫大的幸事。一所只有九岁年龄的学校何以在千年帝都横空出世?记者怀着探秘的心情三次走进该学校,随着与广大师生的近距离接触交流,心中的疑团豁然冰释。这里有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团队,他们在这里工作感到快乐无比,这里有一个勤学好问乐于进取的学生群体,他们在这里学习尝试着成功的喜悦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阁西街小学始创于1913年,是一所即将迎来百年华诞的古城老校。作为一所区属小学,百年阁小在宣化区教育发展史中曾留下过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城区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阁西街小学异地重建,崭新的教学楼加上先进完备的教育教学设施,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学校也越来越多地吸引了追求优质教育的家长和学生前来报名入学。2010年9月,宣化区大洪寺街小学、和平街小学因布局调整先后并入阁
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学习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提高文化学科素养,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艺术欣赏能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学会如何做人。我校就是本着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努力提升学生个人素养和生命价值的目的,积极探索、开展书法教育。1998年,学校以书法兴趣班起步。2000年起,将书法教育作为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加强了书法教学的管理和研究,开设了书法课,各年级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