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退休了,身体还不错,突然闲下来,总想找点事情做。大部分80后的父母都面临这样的状况:现在就过上每天散步、搓麻、遛狗的生活为时过早,想发挥余热,又几乎没有公司愿意招聘高龄员工。于是,他们自主创业。
创业的前景很美好,但是先要问他们几个问题:
客观条件是否允许?
父母的身体条件,家庭经济状况,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否则,万一为了创业而弄坏了身体,无疑是全家人最大的损失。
选择什么项目?
最好选择投资少、风险小、工作时间比较自由的项目,不做体力不能支撑的事儿,保持良好心态。
万一失败,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创业冲动不等于创业能力,即使是投入小的项目,失败了也会让辛苦积攒的积蓄损失。因此,一定要提前衡量家庭是否能承受失败的损失。
尽管一开始顾虑重重,梁德义还是被儿子梁栋说服,在北京开了一家寿司店。
28岁的梁栋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工作,梁德义退休后,在老家山东威海做了几年捕鱼和水产养殖生意。为了离儿子更近一些,梁德义想来北京创业,还专门跑到大红门的水产市场考察过。
梁德义来北京创业的想法获得了全家支持,但梁栋和母亲都不赞成梁德义继续做水产生意,毕竟50多岁了,水产生意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担心他吃不消。梁栋建议父亲先在自己住的小区开一家外卖寿司店。他认为寿司做起来不复杂,程序简便,投资少,风险小,未来发展空间大。
要说服父亲接受自己的建议并非易事。口味和思维都比较传统的梁德义总是心存疑惑:这些东西不会卖不出去吧?梁栋花了半年的时间调研:了解小区住户的饮食偏好和需求;收集其他餐馆的产品信息;去附近的7-11便利店考察同类产品的品种和定价;比较不同的加盟品牌。他还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一份像模像样的“计划书”给父亲,计划书里头头是道的分析和每年至少30万元的盈利预期最终打动了梁德义。
这么多的准备工作也不全是为了父亲,在医药外企做销售的梁栋恰好也有辞职创业的想法,于是父子俩就一起上阵。寿司店的加盟费3万元由梁德义出资,其余5万元—用来支付店铺和员工宿舍的租金、员工工资、买操作台和生产工具等—由梁栋出资。今年3月26日,梁家的寿司店开张了。
真正开始做生意,他们才发现计划和现实的差距比想象中更大。先是投入不足,因为品牌加盟商承诺提供原料,梁栋没有把原料计入成本。结果加盟商提供的只是核心原料,其他材料比如大米、餐盒、筷子、餐巾纸、包装袋等,都要自己买,所以开张没两天梁栋就又追加了2万元。这些疏忽直接导致工作量增加,每天光是购买原材料,就要占用梁德义4个小时。6点半起床,到离家最近的东郊市场采购,大约10点半才能回到店里备料、制作。
最要命的是寿司销量低,在最开始的半个多月里每天只卖出二三十份。这正是梁德义最担心的。他常黑着个脸不笑不说话,有时还会和梁栋吵起来,埋怨儿子考虑不周全、责任心不强;急脾气的梁栋也抱怨父亲只看眼前,不懂大局。
关系紧张了一段时间后,两人都意识到,吵架解决不了问题。梁栋发现父亲最在意的是自己对他的尊重,他的反复唠叨其实是关心自己的表现。他开始学着克制坏情绪。即使父亲出错,他也不正面点破,而是侧面纠正。
梁德义买原料喜欢货比三家挑最便宜的,东西却不一定好,有时候寿司的质量会受影响。有一阵子,梁德义用22元一桶的沙拉酱替代了原来28元的,梁栋一尝就觉得浓度不够,要换回原来的,梁德义却坚持说两种浓度一样。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熟客,和梁德义聊家常时,“随口”提到寿司的沙拉酱不够浓,梁德义马上把沙拉酱换回去了。这个熟客,其实是受梁栋拜托,暗地里来当说客的。
开张一个月后,销量和营业额都开始逐步上升,梁德义的笑容多了起来。梁栋根据需要雇了一位厨师和一位送餐员,他想等第一家店的业务逐步稳定下来就留给父亲独自打理,自己再去开拓新业务,比如和超市合作设立寿司柜台。“到那时候父亲只要培训新厨师和管理店铺就行了,不用再亲自做寿司。那样不仅能多点休息时间,也能提升自我价值感。”
但这个设想不得不提前开始实施。两个月的高销量之后,寿司的销量又开始下降。梁栋一边安慰和鼓励父亲,一边到周边的小区发传单。他还跟附近一家超市谈妥,从9月开始,店里抽调一个人到超市驻店制作,预计将给寿司店增加一倍的销量。
梁德义的创业在美国被称为老奶奶/老爷爷商业(Grandma-and-grandpop Businesses)。据《今日美国》(USA Today)报道,这种经济现象在美国越来越普遍。2000年代的前五年,就有约560万名50岁以上的美国人自己创业当老板,这个数字比1990年增长了23%,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解决创业初期的最大难题
突然发现需要追加投资
分析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追加。诸如餐巾纸、筷子、宣传单等这类小钱也要纳入支出计划。
工作时间超过预期
调整作息。梁栋晚上上班到12点,梁德义到10点;梁德义早上10点半到店,梁栋12点。在非繁忙时段尽量让父亲休息。
业绩低于预期
面对低于预期的销量,梁栋一边安抚的父亲情绪,同时加强宣传和推广,去周边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寻找新的客户群。
两代人理念有分歧
互相尊重和倾听。即使父亲做错了,也尽量委婉地指出;而作为长辈,要尽量理解小辈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如果当面说容易争吵,可以书信交流,梁德义就曾写信给儿子指出不足、表达理解。
下一步,他们要做什么?
坚持做下去
寿司店的销量与预期有较大差距,至今未能实现日均100份的理想目标。对此,梁栋和梁德义都认为应该坚持下去。创业初期出现困难和曲折都是很正常的。
拓展销售渠道
梁氏父子正在积极地寻找对策以改变寿司销量下降的状况,梁栋已经与商业区里的超市合作,建立了寿司柜台。
节省成本
寿司店配送的汤都是即冲型的,最初送餐时都是送装在圆塑料盒里的冲好的汤,后来就只送汤料。一方面节省开支,每个盒子平均0.25元,另外也能提高配送速度和安全度。经过梁德义的货比三家,同样品质的紫菜成本从每袋20元降到17元,酱油从一箱80元降到65元。梁栋还考虑是否取消配送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
创业的前景很美好,但是先要问他们几个问题:
客观条件是否允许?
父母的身体条件,家庭经济状况,都是必须考虑的因素。否则,万一为了创业而弄坏了身体,无疑是全家人最大的损失。
选择什么项目?
最好选择投资少、风险小、工作时间比较自由的项目,不做体力不能支撑的事儿,保持良好心态。
万一失败,会给家庭带来什么影响?
创业冲动不等于创业能力,即使是投入小的项目,失败了也会让辛苦积攒的积蓄损失。因此,一定要提前衡量家庭是否能承受失败的损失。
尽管一开始顾虑重重,梁德义还是被儿子梁栋说服,在北京开了一家寿司店。
28岁的梁栋自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北京工作,梁德义退休后,在老家山东威海做了几年捕鱼和水产养殖生意。为了离儿子更近一些,梁德义想来北京创业,还专门跑到大红门的水产市场考察过。
梁德义来北京创业的想法获得了全家支持,但梁栋和母亲都不赞成梁德义继续做水产生意,毕竟50多岁了,水产生意需要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担心他吃不消。梁栋建议父亲先在自己住的小区开一家外卖寿司店。他认为寿司做起来不复杂,程序简便,投资少,风险小,未来发展空间大。
要说服父亲接受自己的建议并非易事。口味和思维都比较传统的梁德义总是心存疑惑:这些东西不会卖不出去吧?梁栋花了半年的时间调研:了解小区住户的饮食偏好和需求;收集其他餐馆的产品信息;去附近的7-11便利店考察同类产品的品种和定价;比较不同的加盟品牌。他还花了三天时间写了一份像模像样的“计划书”给父亲,计划书里头头是道的分析和每年至少30万元的盈利预期最终打动了梁德义。
这么多的准备工作也不全是为了父亲,在医药外企做销售的梁栋恰好也有辞职创业的想法,于是父子俩就一起上阵。寿司店的加盟费3万元由梁德义出资,其余5万元—用来支付店铺和员工宿舍的租金、员工工资、买操作台和生产工具等—由梁栋出资。今年3月26日,梁家的寿司店开张了。
真正开始做生意,他们才发现计划和现实的差距比想象中更大。先是投入不足,因为品牌加盟商承诺提供原料,梁栋没有把原料计入成本。结果加盟商提供的只是核心原料,其他材料比如大米、餐盒、筷子、餐巾纸、包装袋等,都要自己买,所以开张没两天梁栋就又追加了2万元。这些疏忽直接导致工作量增加,每天光是购买原材料,就要占用梁德义4个小时。6点半起床,到离家最近的东郊市场采购,大约10点半才能回到店里备料、制作。
最要命的是寿司销量低,在最开始的半个多月里每天只卖出二三十份。这正是梁德义最担心的。他常黑着个脸不笑不说话,有时还会和梁栋吵起来,埋怨儿子考虑不周全、责任心不强;急脾气的梁栋也抱怨父亲只看眼前,不懂大局。
关系紧张了一段时间后,两人都意识到,吵架解决不了问题。梁栋发现父亲最在意的是自己对他的尊重,他的反复唠叨其实是关心自己的表现。他开始学着克制坏情绪。即使父亲出错,他也不正面点破,而是侧面纠正。
梁德义买原料喜欢货比三家挑最便宜的,东西却不一定好,有时候寿司的质量会受影响。有一阵子,梁德义用22元一桶的沙拉酱替代了原来28元的,梁栋一尝就觉得浓度不够,要换回原来的,梁德义却坚持说两种浓度一样。有一天店里来了一位熟客,和梁德义聊家常时,“随口”提到寿司的沙拉酱不够浓,梁德义马上把沙拉酱换回去了。这个熟客,其实是受梁栋拜托,暗地里来当说客的。
开张一个月后,销量和营业额都开始逐步上升,梁德义的笑容多了起来。梁栋根据需要雇了一位厨师和一位送餐员,他想等第一家店的业务逐步稳定下来就留给父亲独自打理,自己再去开拓新业务,比如和超市合作设立寿司柜台。“到那时候父亲只要培训新厨师和管理店铺就行了,不用再亲自做寿司。那样不仅能多点休息时间,也能提升自我价值感。”
但这个设想不得不提前开始实施。两个月的高销量之后,寿司的销量又开始下降。梁栋一边安慰和鼓励父亲,一边到周边的小区发传单。他还跟附近一家超市谈妥,从9月开始,店里抽调一个人到超市驻店制作,预计将给寿司店增加一倍的销量。
梁德义的创业在美国被称为老奶奶/老爷爷商业(Grandma-and-grandpop Businesses)。据《今日美国》(USA Today)报道,这种经济现象在美国越来越普遍。2000年代的前五年,就有约560万名50岁以上的美国人自己创业当老板,这个数字比1990年增长了23%,并且还在持续上升。
解决创业初期的最大难题
突然发现需要追加投资
分析是否必要。如果必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追加。诸如餐巾纸、筷子、宣传单等这类小钱也要纳入支出计划。
工作时间超过预期
调整作息。梁栋晚上上班到12点,梁德义到10点;梁德义早上10点半到店,梁栋12点。在非繁忙时段尽量让父亲休息。
业绩低于预期
面对低于预期的销量,梁栋一边安抚的父亲情绪,同时加强宣传和推广,去周边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寻找新的客户群。
两代人理念有分歧
互相尊重和倾听。即使父亲做错了,也尽量委婉地指出;而作为长辈,要尽量理解小辈的生活方式和想法。如果当面说容易争吵,可以书信交流,梁德义就曾写信给儿子指出不足、表达理解。
下一步,他们要做什么?
坚持做下去
寿司店的销量与预期有较大差距,至今未能实现日均100份的理想目标。对此,梁栋和梁德义都认为应该坚持下去。创业初期出现困难和曲折都是很正常的。
拓展销售渠道
梁氏父子正在积极地寻找对策以改变寿司销量下降的状况,梁栋已经与商业区里的超市合作,建立了寿司柜台。
节省成本
寿司店配送的汤都是即冲型的,最初送餐时都是送装在圆塑料盒里的冲好的汤,后来就只送汤料。一方面节省开支,每个盒子平均0.25元,另外也能提高配送速度和安全度。经过梁德义的货比三家,同样品质的紫菜成本从每袋20元降到17元,酱油从一箱80元降到65元。梁栋还考虑是否取消配送一次性筷子和餐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