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水县马临工业经济区中学贵州习水563000)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只要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周边的自然现象即可获得;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这就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从而获取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来提供物理事实,从而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需要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分组实验相对较少,尤其是边远落后的农村中学,实验仪器配备不全,学生分组实验无法进行,教师只好把学生分组实验转型成教师演示实验。可见,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现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实验演示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的,学生要观察些什么,掌握些什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交待,克服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演示实验,它可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在新课前,用于创设物理环境,引入新课;还可以在新课教学中,用于给学生提供物理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在教学后,用于对教学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但演示实验的时间并非千篇一律,固定不变,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而定,它只有和一定的教学进程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例如:在讲解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通过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筒壁变热;来回摩擦双手,手掌变热等实验,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自身的内能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可能马上会想到:物体对外界做功,自身的内能会减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教师可因势利导,马上演示:在一个集气瓶内装半瓶常温下的冷水,水面上水蒸汽学生是看不见的,然后用瓶塞塞紧,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可以看到当瓶塞跳起时,瓶口周围有“白气”产生,再讨论分析“白气”产生的原因,说明里面的气体对瓶塞做了功,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汽发生了液化现象,从而产生了“白气”。通过这一物理事实,验证了刚才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是正确的。再结合我们两手摩擦,手臂感到酸软等事实,从而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自身的内能减少。
二、演示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
有关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凭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凭视觉,从图像获得知识,只能记住2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40%;如果学生能经常复述,则能记住60%;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则可记住75%”。可见,调动学生的各部分器官的协同作用,比单独的渠道要好得多。演示实验,顾名思义就是要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而不是教师自演自看。教师演示的过程,演示的结果,演示的现象等等,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面对整个班集体,这也正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那些现象不明显、变化细微的现象,教师可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展台等进行放大,以便于全体学生的观察。对于不能投影,不能用展台,又不能随意提高的实验,教师要想方设法,用木方、实验板等,提高实验可视性,以保证实验的直观性。
例如:在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的“铁屑实验”中,单凭磁铁把水平塑料板上的铁屑磁化来展示磁场的分布,这样演示的结果大多是教师自演自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了投影仪,将实验过程进行展示,使学生清楚地看见了铁屑磁化前和磁化后的分布情况,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明显、直观,大大增加了实验的演示效果。
又如:在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时,就是用实验室中的演示表,对于视力不好的同学也无法观察,为此,我在教学中自制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表盘和指针,将演示结果进行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演示实验要有绝对的安全性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有易燃的、有剧毒的、有腐蚀的、有触电危险的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一定要熟悉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验,认真仔细地把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万无一失,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对有危险的实验,如果有学生重新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真的指导。
四、确保演示实验的可靠性
演示实验的进行,大多是在课堂45分钟内,而且一堂课往往要完成几个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在演示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怀疑。因此,教师的演示一定要确保100%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好相关的器材,按照合理的实验顺序预做一遍或数遍,以确保课堂演示实验的顺利成功。
五、演示实验不要受器材和条件的限制,要因地制宜
演示实验的完成,不能一味地依赖于学校现存的实验器材。教材上规定的许多演示实验,有的需要实验室的仪器来完成,但有的可以依靠自身的办法来解决,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从生活中选择许多废旧物品完成许许多多的实验,千万不能找借口说没器材就不做演示实验。其实,花一点时间做一个实验,一定比多讲10分钟的教学效果好。比如说: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许多学校根本就没马德堡半球,但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茶杯和塑料片做覆水杯实验,挂衣钩挂重物,废旧的注射器下吊重物等实验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用废旧的药瓶注入适量的水可以演示物体的漂浮、悬浮和下沉。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身边物理,从身边寻找实验器材来演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帮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验,并在实验中不断发展,我们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验给学生学习物理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可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只要学生通过细心观察生活周边的自然现象即可获得;也可以来源于实验提供的物理事实,这就需要通过精心的设计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器材,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验,从而获取一定的数据和信息来提供物理事实,从而形成良好的感性认识,建立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在初中物理教材中,需要教师完成的演示实验较多,学生分组实验相对较少,尤其是边远落后的农村中学,实验仪器配备不全,学生分组实验无法进行,教师只好把学生分组实验转型成教师演示实验。可见,教师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现结合我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演示实验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在演示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对实验演示要完成的任务,要达到的目的,学生要观察些什么,掌握些什么,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都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交待,克服实验过程中的盲目性,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演示实验,它可用于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可以在新课前,用于创设物理环境,引入新课;还可以在新课教学中,用于给学生提供物理事实,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也可以在教学后,用于对教学知识的检验和巩固。但演示实验的时间并非千篇一律,固定不变,而是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而定,它只有和一定的教学进程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例如:在讲解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中,通过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筒壁变热;来回摩擦双手,手掌变热等实验,说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在此基础上,提问学生:如果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自身的内能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可能马上会想到:物体对外界做功,自身的内能会减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教师可因势利导,马上演示:在一个集气瓶内装半瓶常温下的冷水,水面上水蒸汽学生是看不见的,然后用瓶塞塞紧,用打气筒给瓶内打气,可以看到当瓶塞跳起时,瓶口周围有“白气”产生,再讨论分析“白气”产生的原因,说明里面的气体对瓶塞做了功,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使水蒸汽发生了液化现象,从而产生了“白气”。通过这一物理事实,验证了刚才同学们的猜想确实是正确的。再结合我们两手摩擦,手臂感到酸软等事实,从而说明物体对外界做功,自身的内能减少。
二、演示实验现象要明显、直观
有关资料表明:“在接受知识方面,单凭听觉,一般只能记住15%左右;单凭视觉,从图像获得知识,只能记住25%左右;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记住40%;如果学生能经常复述,则能记住60%;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则可记住75%”。可见,调动学生的各部分器官的协同作用,比单独的渠道要好得多。演示实验,顾名思义就是要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而不是教师自演自看。教师演示的过程,演示的结果,演示的现象等等,一定要面对全体学生,面对整个班集体,这也正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重要体现。对于那些现象不明显、变化细微的现象,教师可借助现代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展台等进行放大,以便于全体学生的观察。对于不能投影,不能用展台,又不能随意提高的实验,教师要想方设法,用木方、实验板等,提高实验可视性,以保证实验的直观性。
例如:在演示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情况的“铁屑实验”中,单凭磁铁把水平塑料板上的铁屑磁化来展示磁场的分布,这样演示的结果大多是教师自演自看。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了投影仪,将实验过程进行展示,使学生清楚地看见了铁屑磁化前和磁化后的分布情况,整个实验过程现象明显、直观,大大增加了实验的演示效果。
又如:在讲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时,就是用实验室中的演示表,对于视力不好的同学也无法观察,为此,我在教学中自制了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表盘和指针,将演示结果进行放大,使学生一目了然。
三、演示实验要有绝对的安全性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意识,确保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在初中物理演示实验中,有易燃的、有剧毒的、有腐蚀的、有触电危险的情况等等。这些都是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之前,一定要熟悉整个实验的操作过程,掌握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了解实验仪器的性能,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验,认真仔细地把握实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做到万无一失,以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对有危险的实验,如果有学生重新操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真的指导。
四、确保演示实验的可靠性
演示实验的进行,大多是在课堂45分钟内,而且一堂课往往要完成几个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在演示过程中,出现错误或差错,不仅会贻误时间,而且还会引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怀疑。因此,教师的演示一定要确保100%的成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在课前有充分的准备工作,选择好相关的器材,按照合理的实验顺序预做一遍或数遍,以确保课堂演示实验的顺利成功。
五、演示实验不要受器材和条件的限制,要因地制宜
演示实验的完成,不能一味地依赖于学校现存的实验器材。教材上规定的许多演示实验,有的需要实验室的仪器来完成,但有的可以依靠自身的办法来解决,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从生活中选择许多废旧物品完成许许多多的实验,千万不能找借口说没器材就不做演示实验。其实,花一点时间做一个实验,一定比多讲10分钟的教学效果好。比如说: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许多学校根本就没马德堡半球,但可以选择生活中的茶杯和塑料片做覆水杯实验,挂衣钩挂重物,废旧的注射器下吊重物等实验来演示大气压的存在;用废旧的药瓶注入适量的水可以演示物体的漂浮、悬浮和下沉。为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身边物理,从身边寻找实验器材来演示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帮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总之,物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验,并在实验中不断发展,我们要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实验给学生学习物理营造一个好的环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发展能力,促进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