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它是学生个体在主观上对学习产生的一种愿望。而要使这种愿望成为经常起作用的学习动机,教师必须深入认真地研究如何让学生学会抓住教师讲授的思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研究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唯有如此,方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打造有效课堂。
一、重视第一印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最深,持续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的产生有更强的作用。教师第一次在教室里讲课时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字迹……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老师教学第一节课后,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评头品足。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此外,一个教师,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学历高低,都会在学生面前罩上一层光环。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光环的敬爱感、信赖感和服从感,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光环不是刻意制造的。它是由教师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行为、仪表等因素造就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楷模,事无巨细,其都应着意检点。衣履不整、邻里不睦、酗酒滋事、粗言秽语、办事不公等,都会有损光环,给教育工作带来潜在的恶劣影响。学生往往喜欢模仿教师的谈吐、字迹和服饰等,爱其所爱,憎其做憎,对教师所教学科入迷地学习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光环效应搞好教育工作。
二、进行知识分解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中听课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注意力集中在30分钟以上的学生最多只有15%。这一数据充分说明,20~30分钟的精力集中极限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要全面考虑,不要认为抓紧40分钟时间将所有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就可以多传授知识给学生,实际正好相反,由于学生后面10分钟已经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了,也就不能再接受那些内容了。考虑到接收极限的存在,最实际的方法是把知识分解下来,每节课准备适当的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每次课留一点时间做如下事情:学生提问,教师解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短期能够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还应该把总体目标分解下来,把长远目标细化为近期目标。
三、采用现代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83%的信息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也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要强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教师适当使用电教手段可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情绪和兴奋点,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师用PowerPoint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利用电视录像、投影、计算机系统软件、课堂实验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变“死学”为“活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四、关注教育细节
1998年的一天,盖茨到巴菲特家打桥牌。盖茨抱怨说:“没想到管小孩比赚钱痛苦多了。”巴菲特摇头笑了笑,说:“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我觉得孩子比什么都可爱。”原来巴菲特从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开始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每年写一本,总共写了近30本,里面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此后,那些日记成了盖茨工作之余唯一阅读的东西。记下教育细节,首先有利于教师对教育行为进行理性思考,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养成记录教育日记的习惯,有利于克服教育生活中与孩子之间产生的审美疲劳。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接手一个新班级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疲倦感增强,最终产生职业倦怠感,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忙碌了一天,不妨静下心来,回味一下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想想孩子的好,拿起笔来记录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这时你也许就会发现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就连调皮的孩子也是那么可爱。就这样,在你记下孩子成才的点滴时,不知不觉改变的是你的教育态度,而态度又改变了你的教育质量,改变了你的职业生活,因此职业的快乐就在你记下孩子的成长点滴中滋生。
五、活用香蕉效应
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老板欲对其奖赏,恰身边无物,便顺手将身旁一只香蕉递给对方,以示嘉奖。“香蕉效应”即源于此,其遵循的原则是:奖励不在多,而重在及时。虽然“奖”额有限,但“奖”价无限。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都要及时奖励,以示对其的肯定和重视。教师的鼓励可以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学生对教师的赞许或表扬都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这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表示出对学生价值的认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不吝啬赞语,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使之不断进步。教师在班级活动中,凡设奖的均应及时兑现。哪怕是一纸奖状、一张贺卡,学生都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尽量满足学生对荣誉的渴求。学生的成绩、优点,都要及时肯定、推荐和宣传。活用“香蕉效应”,是搞好教育工作的一个秘诀。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心理效应的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创设“情趣式”的课堂情境,创设“实践能力”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重视第一印象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最深,持续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的产生有更强的作用。教师第一次在教室里讲课时的外貌、衣着、言谈举止、字迹……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新老师教学第一节课后,学生就会七嘴八舌地评头品足。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教师如果给学生留下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就能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赢得学生的尊敬,从而有利于增强教学效果。此外,一个教师,不论年龄大小、资历深浅、学历高低,都会在学生面前罩上一层光环。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光环的敬爱感、信赖感和服从感,搞好教学工作。教师的光环不是刻意制造的。它是由教师的品格、才能、知识、感情、行为、仪表等因素造就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学生的表率楷模,事无巨细,其都应着意检点。衣履不整、邻里不睦、酗酒滋事、粗言秽语、办事不公等,都会有损光环,给教育工作带来潜在的恶劣影响。学生往往喜欢模仿教师的谈吐、字迹和服饰等,爱其所爱,憎其做憎,对教师所教学科入迷地学习等。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光环效应搞好教育工作。
二、进行知识分解
教育心理学研究证明,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中听课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注意力集中在30分钟以上的学生最多只有15%。这一数据充分说明,20~30分钟的精力集中极限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就要全面考虑,不要认为抓紧40分钟时间将所有知识点全部灌输给学生就可以多传授知识给学生,实际正好相反,由于学生后面10分钟已经不能集中精力听课了,也就不能再接受那些内容了。考虑到接收极限的存在,最实际的方法是把知识分解下来,每节课准备适当的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动脑,巩固所学知识,每次课留一点时间做如下事情:学生提问,教师解惑;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此外,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短期能够实现的、难度中等的目标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动机,教师还应该把总体目标分解下来,把长远目标细化为近期目标。
三、采用现代手段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的83%的信息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也就是说如果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操作,通过这样多种感官刺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讲要强得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内容,教师适当使用电教手段可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激活学生的思维情绪和兴奋点,对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教师用PowerPoint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利用电视录像、投影、计算机系统软件、课堂实验等手段来辅助教学,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再现出来,从而变“死学”为“活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四、关注教育细节
1998年的一天,盖茨到巴菲特家打桥牌。盖茨抱怨说:“没想到管小孩比赚钱痛苦多了。”巴菲特摇头笑了笑,说:“我自己有三个孩子,我觉得孩子比什么都可爱。”原来巴菲特从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就开始记录孩子们的成长过程,每年写一本,总共写了近30本,里面记录了孩子们成长的点点滴滴,以及他对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此后,那些日记成了盖茨工作之余唯一阅读的东西。记下教育细节,首先有利于教师对教育行为进行理性思考,探寻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使教育更有针对性,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养成记录教育日记的习惯,有利于克服教育生活中与孩子之间产生的审美疲劳。不少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接手一个新班级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疲倦感增强,最终产生职业倦怠感,与孩子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产生敌对情绪。忙碌了一天,不妨静下心来,回味一下与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想想孩子的好,拿起笔来记录下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这时你也许就会发现孩子是那么的可爱,就连调皮的孩子也是那么可爱。就这样,在你记下孩子成才的点滴时,不知不觉改变的是你的教育态度,而态度又改变了你的教育质量,改变了你的职业生活,因此职业的快乐就在你记下孩子的成长点滴中滋生。
五、活用香蕉效应
某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老板欲对其奖赏,恰身边无物,便顺手将身旁一只香蕉递给对方,以示嘉奖。“香蕉效应”即源于此,其遵循的原则是:奖励不在多,而重在及时。虽然“奖”额有限,但“奖”价无限。教师对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都要及时奖励,以示对其的肯定和重视。教师的鼓励可以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学生对教师的赞许或表扬都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这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爱护,表示出对学生价值的认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不吝啬赞语,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使之不断进步。教师在班级活动中,凡设奖的均应及时兑现。哪怕是一纸奖状、一张贺卡,学生都会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因势利导,抓住机遇,尽量满足学生对荣誉的渴求。学生的成绩、优点,都要及时肯定、推荐和宣传。活用“香蕉效应”,是搞好教育工作的一个秘诀。
总之,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出发,充分发挥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同时尽量避免心理效应的消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度创设“情趣式”的课堂情境,创设“实践能力”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