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幼儿自身个性,在美术教育中,应打好知识与技能的根基,并将活动游戏化,寓教于乐,激励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达到拓展教学思路的目的。
关键词:教师;幼儿;美术;方法及途径
G613.6
幼儿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幼儿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美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
4.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
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3.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创作活动。要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创作情趣,使幼儿扎扎实实的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金静,赤子旬刊,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2]杨晓莉,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浅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赵小兰,女,11年毕业于中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一级教师。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
关键词:教师;幼儿;美术;方法及途径
G613.6
幼儿生来就是求异、喜欢创造的。创新活动是在宽松、无拘无束中进行的,让幼儿敢说、敢做、敢干。教师的宽容、期待、激励是孩子们创新至关重要的诱发因素。根据教学目的,师生共同商量教学手段、方法,以达到全体参与,共同提高。把愉快教育融入惯穿课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身心愉悦中学习,发挥创造力。美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其创作能力、绘画表现力、审美能力等方面,最终是为了培养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幼儿教师,教孩子绘画重要的是如何引导他们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在绘画中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
一、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幼儿有很强的创作欲望,但由于缺乏一定的技能,幼儿强烈的创造欲望只能用简单的色块表现、简单的符号来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表现欲望。所以,打好幼儿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幼儿进行美术表现的重要工具。
儿童美术教学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是绘画,二是手工。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它包括:粘贴、印画、泥塑、折纸、泥工、雕刻、剪纸、编织等。那么,怎么才能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呢?
1.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
2.在开展剪纸教学活动中,首先在教室内布置好剪纸环境,这对开发幼儿剪纸的兴趣极其重要。
3.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材料,充分发挥想象力,构思出多种制作方案。
4.手工制作中所需要表象的积累。
教师可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的方式加强对表象形体的记忆。
5.根据儿童不同的年龄特征,提供练习机会,锻炼幼儿手脑的灵活性。注意训练手的灵活性,从分布练习到整体练习。
6.手工制作与绘画的有机结合。
在手工制作中添加绘画,可以增添画面的装饰感并且可以激发幼儿手工制作的强烈兴趣。
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所以,每一个活动应充分考虑到游戏与教学的有效结合,让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寓教于乐,达到游戏和教育的双重目的。
1.美术材料的多样选择。
以往的绘画工具仅限于水彩笔、油画棒等,这些材料色彩艳丽、易掌握,但是材料很单一。不妨尝试下边简单易得的工具,如我们把卡纸换成光面的挂历纸或者有机理效果的皱纹纸,美术材料的多样性不仅增加了绘画的形式,而且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2.美术环境的创设。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是极为重要的。
4.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幼儿喜欢游戏,怎样把美术教育与游戏相结合呢?例如,折纸示意图幼儿不容易理解,我就以“我是示意图”的形式,向幼儿介绍几种常见的折叠符号和幼儿一起去认识,以游戏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热情。
三、适当的激励,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提升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夸奖也是一种教育,在夸奖中孩子会树立信心,提升孩子的自我意识。那么,如何夸孩子呢?怎样做才是有效的鼓励教育?
1.多种鼓励相结合。
语言鼓励。如“你真棒”、“你真聪明”,当孩子十分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的时候,这样的语言很奏效,它会让孩子信心倍增。
动作鼓励。如点头微笑,有时候发自内心的微笑也是一种认可,孩子在有挫败感的时候,老师的一个眼神或者微笑,同样是一种巨大的动力。
实物鼓励。一块糖、一个小粘贴都是很好的奖品。在美术教育中,展示孩子的作品是重要的一部分。把孩子每个时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孩子在比較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展览的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成就感。
2.帮助孩子制定激励目标。
教师给孩子制定激励目标时要注意该目标的可执行性,不要是空想或不切实际,否则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最好制定一些容易达到的目标,然后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
3.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
自我激励是不依靠外部赏识,是孩子对自己的肯定、鼓励和表扬。这要求教师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激励教育,在对孩子表扬时可有意识地将“我”改为“你”,如“你又有了进步,我为你感到骄傲”改为“你为今天的进步一定付出了很多努力,你会为自己感到骄傲。”久而久之,孩子会内心承认自己,并且领悟到努力后获得的成功是最好的奖品。
四、激发幼儿的美术创想,拓展教学思路
儿童的创想是其认知和智慧发展的重要方面,与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教育工作者如何开发幼儿的潜能,激发幼儿的潜质呢?
1.提供多样的材料,创造幼儿创想的条件。
在美术活动中可以利用材料色形的不同,激发孩子的想象。回归生活的材料有着各自的属性特点。例如,教师收集大小不一的纸盒,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把纸盒的六个面里随意涂抹装饰,然后把每个孩子的纸盒随意排列,通过排列的小盒图案,可以让孩子编成连环画等。每更换一个面,都会有无数个小故事。孩子不仅在活动中锻炼了绘画能力,还锻炼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2.亲密有趣的师生、亲子互动,创设幼儿的创想氛围。
孩子都有自我表现和表达的欲望,他们不仅用语言,也用艺术手段,用自己的作品来表达自我的感受和体验。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我设计了“魔术绘画”,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作画,引导学生画出不同季节的公园一角,要求用同种颜色的纸和油画棒来绘制。同一种颜色的笔画在相同颜色的纸上看不出画的线条,似乎什么都没有,但是通过老师图上鲜艳的水粉颜料,画面就清晰可见了,产生了魔幻的感觉。孩子对绘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基本技能通过独特的方式转化成了生动的课堂氛围。
总而言之,在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的创作环境,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创作活动。要开拓幼儿的视野,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激发创作情趣,使幼儿扎扎实实的打好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金静,赤子旬刊,浅谈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想象力的培养方法
[2]杨晓莉,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浅谈在美术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作者简介:赵小兰,女,11年毕业于中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一级教师。现从事幼儿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