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学校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让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山东省实验中学秉承“全面打好基础,发展爱好特长,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想以及“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校园文化的底蕴和育人工作的主线,大力开发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体验课程”。通过环境浸润和课程建设,为学生的人生夯基添彩。
一方面,注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因势利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渗透。
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训“博学日新,德行天下”融合了儒家文化底蕴与时代特点,熔铸为实验师生的精神内核,成为引领校园文化的旗帜,时刻提醒着师生应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精神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要培养终身学习、善于创新的学生,把人类美好的精神传递下去,教育学生善良、旷达、友爱,将“德”作为立身处世和做学问的第一准则。
为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及学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将紧紧围绕实验文化这一核心展开校园建设,努力将精神文化形象化、具体化,让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芳园何青青,桃李正葱茏,谁种兰花九百亩,荷锄南山行……”校歌《芳园何青青》由老校友、著名曲作家王世光创作谱曲,意蕴深远,诗意盎然,体现了实验学子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的传承。此外,学校还面向全体师生征集建筑和道路名称,确定了“德”“学”“行”等具有实验文化内涵的关键词,激励师生以德为首、以学为上、知行合一。
自2020年起,学校以“凸显齐鲁文化,弘扬实验传统”为主题,全面实施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在致德、致学、致行等楼宇内,通过雕塑、绘画、甲骨文书法等艺术形式,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东校区建有全省首个校园生态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让学生处处感受民族文化的韵味。
另一方面,着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知识链条。
文化环境建设除了要外化,还须用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帮助师生内化于心。学校基于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发了多门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陶艺、烙画、剪纸等课程,富有趣味性、实用性和鉴赏性,深受学生喜爱。其中,“工艺烙画”校本课曾荣获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兰亭书社的成员在课余时间研习书法和国画,在书香翰墨中濡养文化气质。《京剧九讲》《汉字九讲》等由学校自主编写出版的传统文化读本,巩固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学生的创造力也在多元课程中得以提升。
立足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学校以课程实施开发为平台,集结优秀师资,先后成立了传统文化工作室和“风雅誦”工作室,推出“论语读法”“文言文中的文化史”“读诗品绝句”“汉字文化”“诗画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琴歌:中国古琴曲与文学”“济南诗文选读”等七门传统文化课,开展吟、唱、诵、读、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墨,为校园文化建设“点睛”,为德育实效“增色”,为学生的人生底片“添彩”。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将继续在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开拓新领域,提升新境界,谱写新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责任编辑:曹霁
一方面,注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因势利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渗透。
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训“博学日新,德行天下”融合了儒家文化底蕴与时代特点,熔铸为实验师生的精神内核,成为引领校园文化的旗帜,时刻提醒着师生应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精神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要培养终身学习、善于创新的学生,把人类美好的精神传递下去,教育学生善良、旷达、友爱,将“德”作为立身处世和做学问的第一准则。
为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及学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将紧紧围绕实验文化这一核心展开校园建设,努力将精神文化形象化、具体化,让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芳园何青青,桃李正葱茏,谁种兰花九百亩,荷锄南山行……”校歌《芳园何青青》由老校友、著名曲作家王世光创作谱曲,意蕴深远,诗意盎然,体现了实验学子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的传承。此外,学校还面向全体师生征集建筑和道路名称,确定了“德”“学”“行”等具有实验文化内涵的关键词,激励师生以德为首、以学为上、知行合一。
自2020年起,学校以“凸显齐鲁文化,弘扬实验传统”为主题,全面实施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在致德、致学、致行等楼宇内,通过雕塑、绘画、甲骨文书法等艺术形式,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东校区建有全省首个校园生态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让学生处处感受民族文化的韵味。
另一方面,着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知识链条。
文化环境建设除了要外化,还须用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帮助师生内化于心。学校基于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发了多门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陶艺、烙画、剪纸等课程,富有趣味性、实用性和鉴赏性,深受学生喜爱。其中,“工艺烙画”校本课曾荣获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兰亭书社的成员在课余时间研习书法和国画,在书香翰墨中濡养文化气质。《京剧九讲》《汉字九讲》等由学校自主编写出版的传统文化读本,巩固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学生的创造力也在多元课程中得以提升。
立足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学校以课程实施开发为平台,集结优秀师资,先后成立了传统文化工作室和“风雅誦”工作室,推出“论语读法”“文言文中的文化史”“读诗品绝句”“汉字文化”“诗画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琴歌:中国古琴曲与文学”“济南诗文选读”等七门传统文化课,开展吟、唱、诵、读、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墨,为校园文化建设“点睛”,为德育实效“增色”,为学生的人生底片“添彩”。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将继续在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开拓新领域,提升新境界,谱写新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责任编辑:曹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