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铺就学生精神底色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13_y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血脉。学校要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让其成为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山东省实验中学秉承“全面打好基础,发展爱好特长,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素质”的办学思想以及“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作为校园文化的底蕴和育人工作的主线,大力开发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体验课程”。通过环境浸润和课程建设,为学生的人生夯基添彩。
  一方面,注重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因势利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多角度、深层次、全方位渗透。
  学校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校训“博学日新,德行天下”融合了儒家文化底蕴与时代特点,熔铸为实验师生的精神内核,成为引领校园文化的旗帜,时刻提醒着师生应在学习和生活中秉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精神和“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学校要培养终身学习、善于创新的学生,把人类美好的精神传递下去,教育学生善良、旷达、友爱,将“德”作为立身处世和做学问的第一准则。
  为增强师生对中华文化及学校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学校将紧紧围绕实验文化这一核心展开校园建设,努力将精神文化形象化、具体化,让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芳园何青青,桃李正葱茏,谁种兰花九百亩,荷锄南山行……”校歌《芳园何青青》由老校友、著名曲作家王世光创作谱曲,意蕴深远,诗意盎然,体现了实验学子对优秀传统文化和特色校园文化的传承。此外,学校还面向全体师生征集建筑和道路名称,确定了“德”“学”“行”等具有实验文化内涵的关键词,激励师生以德为首、以学为上、知行合一。
  自2020年起,学校以“凸显齐鲁文化,弘扬实验传统”为主题,全面实施新一轮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工程,在致德、致学、致行等楼宇内,通过雕塑、绘画、甲骨文书法等艺术形式,着力打造校园文化环境。东校区建有全省首个校园生态园,园内亭台楼阁、小桥流水,让学生处处感受民族文化的韵味。
  另一方面,着力加强校本课程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学生的知识链条。
  文化环境建设除了要外化,还须用更深厚、更持久的力量帮助师生内化于心。学校基于办学特色和学生需求,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开发了多门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陶艺、烙画、剪纸等课程,富有趣味性、实用性和鉴赏性,深受学生喜爱。其中,“工艺烙画”校本课曾荣获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兰亭书社的成员在课余时间研习书法和国画,在书香翰墨中濡养文化气质。《京剧九讲》《汉字九讲》等由学校自主编写出版的传统文化读本,巩固了校本课程建设的成果,学生的创造力也在多元课程中得以提升。
  立足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学校以课程实施开发为平台,集结优秀师资,先后成立了传统文化工作室和“风雅誦”工作室,推出“论语读法”“文言文中的文化史”“读诗品绝句”“汉字文化”“诗画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琴歌:中国古琴曲与文学”“济南诗文选读”等七门传统文化课,开展吟、唱、诵、读、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素养与家国情怀,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民族传统文化的浓墨,为校园文化建设“点睛”,为德育实效“增色”,为学生的人生底片“添彩”。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山东省实验中学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获评“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等称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校将继续在民族优秀文化艺术教育的道路上开拓新领域,提升新境界,谱写新篇章。
  (作者单位:山东省实验中学东校)
  责任编辑:曹霁
其他文献
某地一学校营建书香校园,校长在教学楼的楼道、大厅置了一些开放式书架,把长期锁在图书室里的书搬了出来,让学生们有时间就翻翻、读读。结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的人对此大加指责,认为不应该把书搬出来,并质问校长:这些书弄烂了怎么办?搞丢了谁负责?  这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常务学术委员汤勇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分享的一个故事。笔者读到时,既觉讽刺,又感悲愤。不由想起一校长对当下教育的评价——“套路多于思路”。仔细一
期刊
最近几年“饭圈”成了热点话题,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甚至已经蔓延到了中小学校园,然而非理性的“饭圈”文化一时间成了“怪圈”,对正在形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在班级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清“饭圈”,走出“怪圈”。  开展学科活动,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班主任在取得各科教师支持的前提下,成立以课代表为主要成员的“寻找学科魅力”活动小组,配合各学科教师开展好課
期刊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保护我们的地球”等宣传口号。从本质上讲,这是环境意识的体现,提醒我们要做出对生存环境无害的经济选择。当人们选择“绿色”的时候,就是在实践环境意识。  从人类诞生开始,人与环境就存在着对立关系,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后果。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环境问题已经从局部的、小范围的问题发展成地区性的、全球性的问题。要解决环境问题,必须要广泛
期刊
因追星而衍生出的青少年行为和思想问题屡见不鲜,群体的盲从与撕裂、言语和行为攻击、超出能力的非理性应援和消费……不良“饭圈”文化误导和腐蚀着青少年的“三观”,也给班主任管理出了一道难题。面对班级里狂热的“追星族”,班主任该如何帮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呢?  去年我带的班里,有一个“不讨喜”的男生,总是蜷缩在角落,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表现都不算好。有一天上课时,我走到他的座位前,发现他的文
期刊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把“兴国”和“强师”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推进。其中专门提到: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是新时代党
期刊
生涯规划,指个人在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综合研判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审慎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趋势,根据自己的职业向往,确定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早期的职业指导是为应对经济危机下青年失业问题而产生的,后来在美国衍生出生涯教育构想,被设想成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我国,生涯规划更多是在大学阶段开展,用以帮助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更好地选择职业。随着新课程、新教
期刊
“我们永远处在一个刷题的环境中,根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不知从何时起,学习的无意义感、无价值感开始在儿童青少年群体滋生并蔓延,类似“读高中是为了考好大学,考好大学是为了找好工作”的“教育价值说”已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在“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的困扰下,许多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该如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针对这些问题,《教育家》杂志邀请相關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基础教育学校如何发挥主动性和主体性,建立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是当前学校管理研究的热点。在此方面,西南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西大附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设依据  首先,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构,应坚持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全面貫彻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
期刊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科技创新、世界形势加速教育变革。面对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代,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如何让青少年真切感受到“世界与我有关”、保持对诸如“水资源”“碳排放”“技术伦理”等人类重大议题的关切度与敏锐度?培养全球胜任力是越来越多人给出的答案。  2021年4月23日至24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主办、中黄国际教育集团(以下简称“中黄”)承办的“全球胜任力培养的中国实践—
期刊
多年来,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致力于“创生教育育人模式”的研究,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生命质量,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研究过程中,我们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作为“创生教育育人模式”的五个重要分课题。“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就是其中之一。  对“生命美育课程综合化”的解读  所谓生命美育,是以生命为核心的审美教育。通过相应的审美教育载体和教育手段,促进学生自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