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志。快快乐乐教作文,是所有语文教师的追求;快快乐乐学作文,是所有的孩子的心愿。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中,加强作文教学训练,让全体学生能写会写,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培植作文自信心
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理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感情的词语。”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发动机,作文者“情动而辞发”,如果学生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就无法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文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的写作活动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呢?我觉得作文教学,首先要贴紧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具有一见到就能展开思维,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甚至不吐不快的感觉。当学生情感丰富,兴趣高浓时,写作就主动积极了。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首先是让学生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从小学生学会写字的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学生自己也很得意,必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丰富。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教学必须与写作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把单元训练的重点,随时从阅读教学中迁移到作文中来,使学生从阅读教学到写作学习有一个比较从容准备的过程,以便写好作文。而凭借教材,进行作文训练,是吸取课文中的写作营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对学生写好这类作文都有很大的启发。读写结合,可以先易后难,先仿写语句,后仿写段、篇,循序渐进,要倡导学生在模仿学习和积累语文材料中理解吸收,不断内化;引导学生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表达中灵活运用,启发学生在借用范文中独立思考,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表现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能创造出富有鲜明个性的作品,要重视“仿中求真”、“仿中求新”、“仿中求悟”。
三、加强活动实践,培养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语文课程资源——这无疑是倡导作文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向社会开放的强有力引导。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要解放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感可发,无情可抒的问题,仅凭有限的课程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使他们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访问、郊游、朗读比赛、开故事会……同时在这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农村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游玩在广阔的田园上,既有捕鱼捉鸟的快乐,也有春耕秋收的忙碌与喜悦,又有丰富多彩的乡土风俗习惯……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受,也成为孩子写作的素材,为写出闪耀他们个性色彩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四、追求作文个性化
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形式训练。
1.多角度作文,训练学生的发展思维
(1)多角度立意,就是引导学生用同一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题,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不同的新颖的文章。如《生动的》,可以写听先进人物报告、受法制教育、在烈士墓前等这样的“社会课”、“科学课”,让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使作文有独立的“新材”。鼓励学生多用凡人小事、寻常景物,从小事着眼,从大处着想,向深处挖掘。
(2)多方面选材。就是围绕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如以“变化”为题,可以写路的变化,可以写房子的变化,可以写夏天驱暑工具的变化,可以写炊事工具的变化,可以写人们语言的变化……
(3)改变表达形式。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表达形式,以求构思新颖,表达巧妙,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在结构安排上,可采用顺序、倒序等,也可采用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等多种形式。
2.写想像作文,提高学生的想像力。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出想像中的事物。”孩子们充满了想像,他们是想像的天使。通过形式多样的想像作文,可以使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五、广泛积累,激活学生作文源泉
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这是自能作文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反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六年中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如果学生如果真达到上述阅读量,就会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语言的储备。如何积累语言?一可以把自己阅读的优美词句、段落积累,把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的比喻、精粹的成语、优美的描述、感人的抒情摘抄起来。二是每天积累一条作文素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看书的见闻感受积累起来。三是提倡学生一天记一句话,一周背一首古诗,一月读一本书,持之以恒,到小学毕业时,收获可想而知。学生有了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厚积薄发,就不愁无“米”了。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如写日记、编写童话、写比喻句、写科幻作文、扩写故事情节、课文补白、续写课文结局故事等。
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和评赏作文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它促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训练项目。
光荣和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赏,如何进行作文评赏?1.分四人一组评赏,可以评赏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习作。2.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习作或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3.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4.奖优秀习作或把修改后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5.充分利用班级、学校宣传栏,每期有新花样,在这里面发表同学们的作文,让学生展示自我。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只有充分重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不会写”为“我爱写”,从而写出属于自己的有新意的作文来。
一、激发学生的作文情感,培植作文自信心
赞科夫说过:“只有学生在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理想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感情的词语。”情感是作文教学的发动机,作文者“情动而辞发”,如果学生对所写的事物无动于衷,就无法写出有真实情感的文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使学生的写作活动处于自觉、能动、活跃的状态呢?我觉得作文教学,首先要贴紧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具有一见到就能展开思维,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甚至不吐不快的感觉。当学生情感丰富,兴趣高浓时,写作就主动积极了。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应当从低年级开始,首先是让学生知道习作就是写话,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从小学生学会写字的那天起,就鼓励他们写话。老师表扬,家长夸奖,学生自己也很得意,必定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丰富。
二、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教学必须与写作联系起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到把单元训练的重点,随时从阅读教学中迁移到作文中来,使学生从阅读教学到写作学习有一个比较从容准备的过程,以便写好作文。而凭借教材,进行作文训练,是吸取课文中的写作营养,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读促写、读写结合、学用结合,对学生写好这类作文都有很大的启发。读写结合,可以先易后难,先仿写语句,后仿写段、篇,循序渐进,要倡导学生在模仿学习和积累语文材料中理解吸收,不断内化;引导学生在模仿学习语言的表达中灵活运用,启发学生在借用范文中独立思考,从而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创造表现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应有的发挥,最终能创造出富有鲜明个性的作品,要重视“仿中求真”、“仿中求新”、“仿中求悟”。
三、加强活动实践,培养观察能力
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开发并充分利用自然的、社会的、人文的语文课程资源——这无疑是倡导作文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向社会开放的强有力引导。要让学生“下笔如有神”,要解放学生作文无事可写,无感可发,无情可抒的问题,仅凭有限的课程教学是不够的,必须使他们有丰富的社会实践,所以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访问、郊游、朗读比赛、开故事会……同时在这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触、去闻,去发现自己没有发现的东西,去获得自己没有获得的感受。农村的孩子,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游玩在广阔的田园上,既有捕鱼捉鸟的快乐,也有春耕秋收的忙碌与喜悦,又有丰富多彩的乡土风俗习惯……这些美好的事物,丰富了孩子们的感受,也成为孩子写作的素材,为写出闪耀他们个性色彩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四、追求作文个性化
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可以有效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形式训练。
1.多角度作文,训练学生的发展思维
(1)多角度立意,就是引导学生用同一教材,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题,确定不同的中心,从而写出不同的新颖的文章。如《生动的》,可以写听先进人物报告、受法制教育、在烈士墓前等这样的“社会课”、“科学课”,让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使作文有独立的“新材”。鼓励学生多用凡人小事、寻常景物,从小事着眼,从大处着想,向深处挖掘。
(2)多方面选材。就是围绕一命题或中心,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不同的题材,力求选材新颖,与众不同。如以“变化”为题,可以写路的变化,可以写房子的变化,可以写夏天驱暑工具的变化,可以写炊事工具的变化,可以写人们语言的变化……
(3)改变表达形式。就是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采用多种表达形式,以求构思新颖,表达巧妙,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在结构安排上,可采用顺序、倒序等,也可采用先分后总、先总后分、先因后果、先果后因等多种形式。
2.写想像作文,提高学生的想像力。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学生写出想像中的事物。”孩子们充满了想像,他们是想像的天使。通过形式多样的想像作文,可以使孩子们展开想像的翅膀,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五、广泛积累,激活学生作文源泉
加大学生阅读量,使学生有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这是自能作文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反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六年中阅读量达到145万字。如果学生如果真达到上述阅读量,就会有比较丰富的知识和文化语言的储备。如何积累语言?一可以把自己阅读的优美词句、段落积累,把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的比喻、精粹的成语、优美的描述、感人的抒情摘抄起来。二是每天积累一条作文素材,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看书的见闻感受积累起来。三是提倡学生一天记一句话,一周背一首古诗,一月读一本书,持之以恒,到小学毕业时,收获可想而知。学生有了广泛的阅读和积累,厚积薄发,就不愁无“米”了。与此同时,要让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练习。如写日记、编写童话、写比喻句、写科幻作文、扩写故事情节、课文补白、续写课文结局故事等。
六、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和评赏作文
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体现,是作文教学改革的一条途径。它促进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为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供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训练项目。
光荣和梦想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赏,如何进行作文评赏?1.分四人一组评赏,可以评赏自己的习作,也可以评赏他人的习作。2.鼓励学生自告奋勇走上讲台,评赏自己的习作或他人的习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激情。3.对评赏得好的同学授予“浪花奖”。4.奖优秀习作或把修改后的习作装订成册,在班内传阅。5.充分利用班级、学校宣传栏,每期有新花样,在这里面发表同学们的作文,让学生展示自我。
总之,在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只有充分重视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不会写”为“我爱写”,从而写出属于自己的有新意的作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