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活跃在美国文坛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将黑人文化传统中的音乐成分与小说创作完美结合,缔造了民族文化深厚的特色黑人文学,即在小说中糅合了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本文选取了莫里森的三部小说,分别对这三种音乐形式在小说中的运用做一概述。
【关键词】黑人文化;灵歌;布鲁斯;爵士乐
Abstract:The famous black female writer Toni Morrison skillfully mixed black music into her creation of novels, actually including spiritual, blue and jazz. She propagates black literature, making it a shinning pearl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is essay roughly tackl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music in Morrison's novels.
Keywords: Black Culture;Spiritual;Blue;Jazz
美国著名的黑人小说家托尼·莫里森,作为黑人文化的继承和宣扬的代表之一,将本族文化中特有的音乐元素融合进小说的创作之中。她名族传统浓厚的黑人家庭给了她深远的影响:父母一生所保持的民族自尊,祖母的民间故事和鬼怪传说,祖父演奏的黑人民族音乐(布鲁斯,爵士乐)这些使得莫里森从孩提时起便浸染于黑人民族文化艺术中,莫里森自己也曾经说过,音乐是她早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美国黑人文学存在的基础是民族文化,而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是体现他们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特质的符号。黑人的痛苦经历在委婉动人的音乐声中得到升华。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逐步发展了三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活跃在美国文坛的"黑珍珠"托尼·莫里森将这些唯美的因素巧妙的糅合到小说创作中,使她的小说具有了非洲传统的音乐特点,即带有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的特点。
一 灵歌与《宠儿》
灵歌是起源于黑奴的一种民间歌曲。灵歌在黑奴的生活中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灵歌是黑人民众互相交流的工具,表达了黑奴对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对灵魂得救的一种向往。同时黑奴用灵歌来代替早已失落的非洲宗教传统并使黑奴维系他们自己的音乐传统。
尽管作为跳动和快乐的音符,灵歌却道出了黑奴们发自心底的悲伤和痛苦,莫里森在小说《宠儿》的第23章中写到: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You will never leave me again
You went in the water
I drank your blood
I brought your milk
……
I waited for you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这首灵歌巧妙地从不同的角度宣泄了三个人---塞丝,宠儿和丹芙的感情,话语权在不同的人物来回转换,如宠儿"you hurt me",丹芙"I drank your blood",塞丝"I brought your milk",各个角色声声不同而又声声入耳,营造了回旋激荡的声音场面。叠句做为灵歌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首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叠句"You are mine"的声声呼唤中,三个痛苦的声音得到了加强,三个对爱的缺失及渴望清晰得表达出来。开头结尾的连续重复强化了 "you are mine"的主旋律,让读者仿佛听到了三个人反复吟唱这首灵歌。灵歌的运用给读者的听觉带来强烈感受,使之能充分理解三个人思绪错综交缠的情形。莫里森对灵歌运用之巧妙,之完美令人叹服。
二 布鲁斯与《最蓝的眼睛》
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里弘扬黑人民间文化,以布鲁斯为基调反映艰苦的黑人生活。《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佩克拉由于自己的丑陋的外表遭到白人的冷嘲热讽,同时还遭受了难以启齿的羞辱,生活状态忧郁低迷。她的好友克劳迪亚作为黑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唱着同样忧郁的布鲁斯将佩克拉的悲惨遭遇婉婉道来。
布鲁斯常以12小节音乐模式为基础,12音乐小节为一乐段,每乐段又分3个唱答段,各唱答段4小节,歌词前两句互相呼应,第3句是表演者的即兴发挥,传统旋律或和声主调是低音。由于布鲁斯所特有的即兴性质,歌手常利用意象,呜咽,呻吟,呼号,呼喊,同时又伴以独特的舞姿动作,不断加以变化,使得音乐充满多彩的元素。
小说《最蓝的眼睛》在结构上与布鲁斯相呼应。如果我们把整部小说视作一首布鲁斯音乐的话,它在形式上采用了有如布鲁斯一样的结构。布鲁斯采用的是3行1节和每行4拍的形式,小说的前言,正文和尾声部分就是这首音乐的3个乐段,小说的正文则被分成了4个小节。除第一小节以外,其他各小节均有一段引子,引子与正文之间加了一段空白,文字部分是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音调唱歌,空白部分则像是配乐,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这些都与布鲁斯音乐很相似。克劳迪亚吟唱着这一曲忧郁的布鲁斯,我们从她的歌声中看到了佩克拉悲惨的遭遇。
布鲁斯正是以其阴沉的主调伴随黑人的生活,被黑人借以表达内心彷徨。《最蓝的眼睛》中的克劳迪亚就是从她母亲的歌唱中得到安慰和启迪的。她说:"在妈妈充满喜怒哀乐的歌声里,伤心的往事也不再令人心碎了,反而让我相信,痛苦不仅是可以忍受的,而且还是甜蜜蜜的。"科拉迪亚从这些具有弥合心灵创伤的疗效的黑人歌曲中吸取力量,保持了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但是与此相反,佩克拉却生活在一个缺失着爱的破碎的家庭,父母的冷漠与家庭中缺乏的温暖,使佩克拉失去了一个正常的孩童该有的成长环境,更无从受到传统布鲁斯抒情音乐的熏陶。虽然她曾从住在她们家楼上的三个妓女那里听到那个叫破烂的妓女唱布鲁斯歌曲,只有在这个地方,佩克拉才能得到一时的温暖,在这儿,佩克拉时常感觉有笑声如"奔流向大海的许多河流的混响,自由,深远而又浑浊"。然而她时刻生活在忧郁中,却无法用布鲁斯唱出心中的不悦,只有祈求上天赐她一双"蓝色的眼睛"。
三 爵士乐与《爵士乐》
爵士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以即兴演奏的方式推动着,又解构着悲剧的形成。莫里森在其众多作品中都有自觉不自觉得加入了爵士乐的成分。《爵士乐》的创作被视作为一名作家的"即兴创作",由作家在创作中创作,情节故事的发展在小说的构架过程中产生着变数。小说情节平直铺开,像一段简朴的旋律,而这是颇具迷惑性的。"接着你的感受开始偏离,又从别的角度听到一些全新的东西。"这正是莫里森小说创作与爵士乐演奏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爵士乐》全书分为长短不一的十章,各章之间仅以一页空白隔出,同时又随意地由空行隔为若干小节。如第一章由三部分组成,而最后一章则分为七个小节,这些正是按照恰似爵士乐演奏中的缓冲与停顿来设计安排。但各章之间有明确的文字衔接。重复是传统爵士乐演奏中普遍使用的技法,"春天","城市"出现在第四章的结尾与第五章的开头。莫里森以此"构建了其小说的若干片段。"此外,我们还看到了爵士乐风格中的铜管组与簧管组的对答:第七章最后问道:"她在哪儿?"第八章立刻回答:"她在这儿。"
爵士乐的章法不仅体现在文本的结构中,也渗透着叙述的内容。富于乐质的有如爵士乐一般的行文风格赋予了小说一种特有的不安,浮躁的气质。小说《爵士乐》的开端像一段急促的十二小节的爵士乐曲,精简,富于节奏感,简要交代了发生在维奥利特,乔与多卡斯之间的曲折的故事,为全书的叙事定下了基调。小说的最后部分,作者又将转调将笔墨放在了维奥利特,乔与菲利斯三人的身上。莫里森希望她的创作能够"在叙事的展开中重现表演性与随意性"。《爵士乐》正如由文字,音符与意象汇成的网络,交织着几代非洲裔美国黑人的命运。
莫里森如此娴熟地运用音乐技巧,将文学与民族传统完美的融为一体,使作品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也奠定了她在黑人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莫里森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之声糅合到小说的创作之中,在丰富了小说形式的同时,也成就了黑人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Morrison, Toni. The Bluest Ey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0.
[2]Moses Cat"The Blues Aesthetic in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1999 African American Review.
[3]习传进:《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2003):91-96.
[4](美)莫里森,《宠儿》。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明楠
【关键词】黑人文化;灵歌;布鲁斯;爵士乐
Abstract:The famous black female writer Toni Morrison skillfully mixed black music into her creation of novels, actually including spiritual, blue and jazz. She propagates black literature, making it a shinning pearl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is essay roughly tackle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hree kinds of music in Morrison's novels.
Keywords: Black Culture;Spiritual;Blue;Jazz
美国著名的黑人小说家托尼·莫里森,作为黑人文化的继承和宣扬的代表之一,将本族文化中特有的音乐元素融合进小说的创作之中。她名族传统浓厚的黑人家庭给了她深远的影响:父母一生所保持的民族自尊,祖母的民间故事和鬼怪传说,祖父演奏的黑人民族音乐(布鲁斯,爵士乐)这些使得莫里森从孩提时起便浸染于黑人民族文化艺术中,莫里森自己也曾经说过,音乐是她早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美国黑人文学存在的基础是民族文化,而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是体现他们话语权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种最能代表黑人民族文化特质的符号。黑人的痛苦经历在委婉动人的音乐声中得到升华。在艰苦的环境下,他们逐步发展了三种独特的音乐形式--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活跃在美国文坛的"黑珍珠"托尼·莫里森将这些唯美的因素巧妙的糅合到小说创作中,使她的小说具有了非洲传统的音乐特点,即带有灵歌,布鲁斯和爵士乐的特点。
一 灵歌与《宠儿》
灵歌是起源于黑奴的一种民间歌曲。灵歌在黑奴的生活中起着异乎寻常的重要作用。灵歌是黑人民众互相交流的工具,表达了黑奴对自由的渴望,也表达了对灵魂得救的一种向往。同时黑奴用灵歌来代替早已失落的非洲宗教传统并使黑奴维系他们自己的音乐传统。
尽管作为跳动和快乐的音符,灵歌却道出了黑奴们发自心底的悲伤和痛苦,莫里森在小说《宠儿》的第23章中写到: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You will never leave me again
You went in the water
I drank your blood
I brought your milk
……
I waited for you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You are mine
这首灵歌巧妙地从不同的角度宣泄了三个人---塞丝,宠儿和丹芙的感情,话语权在不同的人物来回转换,如宠儿"you hurt me",丹芙"I drank your blood",塞丝"I brought your milk",各个角色声声不同而又声声入耳,营造了回旋激荡的声音场面。叠句做为灵歌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首歌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叠句"You are mine"的声声呼唤中,三个痛苦的声音得到了加强,三个对爱的缺失及渴望清晰得表达出来。开头结尾的连续重复强化了 "you are mine"的主旋律,让读者仿佛听到了三个人反复吟唱这首灵歌。灵歌的运用给读者的听觉带来强烈感受,使之能充分理解三个人思绪错综交缠的情形。莫里森对灵歌运用之巧妙,之完美令人叹服。
二 布鲁斯与《最蓝的眼睛》
著名的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她的作品里弘扬黑人民间文化,以布鲁斯为基调反映艰苦的黑人生活。《最蓝的眼睛》中主人公佩克拉由于自己的丑陋的外表遭到白人的冷嘲热讽,同时还遭受了难以启齿的羞辱,生活状态忧郁低迷。她的好友克劳迪亚作为黑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唱着同样忧郁的布鲁斯将佩克拉的悲惨遭遇婉婉道来。
布鲁斯常以12小节音乐模式为基础,12音乐小节为一乐段,每乐段又分3个唱答段,各唱答段4小节,歌词前两句互相呼应,第3句是表演者的即兴发挥,传统旋律或和声主调是低音。由于布鲁斯所特有的即兴性质,歌手常利用意象,呜咽,呻吟,呼号,呼喊,同时又伴以独特的舞姿动作,不断加以变化,使得音乐充满多彩的元素。
小说《最蓝的眼睛》在结构上与布鲁斯相呼应。如果我们把整部小说视作一首布鲁斯音乐的话,它在形式上采用了有如布鲁斯一样的结构。布鲁斯采用的是3行1节和每行4拍的形式,小说的前言,正文和尾声部分就是这首音乐的3个乐段,小说的正文则被分成了4个小节。除第一小节以外,其他各小节均有一段引子,引子与正文之间加了一段空白,文字部分是不同的角色以不同的音调唱歌,空白部分则像是配乐,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这些都与布鲁斯音乐很相似。克劳迪亚吟唱着这一曲忧郁的布鲁斯,我们从她的歌声中看到了佩克拉悲惨的遭遇。
布鲁斯正是以其阴沉的主调伴随黑人的生活,被黑人借以表达内心彷徨。《最蓝的眼睛》中的克劳迪亚就是从她母亲的歌唱中得到安慰和启迪的。她说:"在妈妈充满喜怒哀乐的歌声里,伤心的往事也不再令人心碎了,反而让我相信,痛苦不仅是可以忍受的,而且还是甜蜜蜜的。"科拉迪亚从这些具有弥合心灵创伤的疗效的黑人歌曲中吸取力量,保持了健全的心理和人格。但是与此相反,佩克拉却生活在一个缺失着爱的破碎的家庭,父母的冷漠与家庭中缺乏的温暖,使佩克拉失去了一个正常的孩童该有的成长环境,更无从受到传统布鲁斯抒情音乐的熏陶。虽然她曾从住在她们家楼上的三个妓女那里听到那个叫破烂的妓女唱布鲁斯歌曲,只有在这个地方,佩克拉才能得到一时的温暖,在这儿,佩克拉时常感觉有笑声如"奔流向大海的许多河流的混响,自由,深远而又浑浊"。然而她时刻生活在忧郁中,却无法用布鲁斯唱出心中的不悦,只有祈求上天赐她一双"蓝色的眼睛"。
三 爵士乐与《爵士乐》
爵士乐作为一种叙述策略,以即兴演奏的方式推动着,又解构着悲剧的形成。莫里森在其众多作品中都有自觉不自觉得加入了爵士乐的成分。《爵士乐》的创作被视作为一名作家的"即兴创作",由作家在创作中创作,情节故事的发展在小说的构架过程中产生着变数。小说情节平直铺开,像一段简朴的旋律,而这是颇具迷惑性的。"接着你的感受开始偏离,又从别的角度听到一些全新的东西。"这正是莫里森小说创作与爵士乐演奏本质上的相似之处。
《爵士乐》全书分为长短不一的十章,各章之间仅以一页空白隔出,同时又随意地由空行隔为若干小节。如第一章由三部分组成,而最后一章则分为七个小节,这些正是按照恰似爵士乐演奏中的缓冲与停顿来设计安排。但各章之间有明确的文字衔接。重复是传统爵士乐演奏中普遍使用的技法,"春天","城市"出现在第四章的结尾与第五章的开头。莫里森以此"构建了其小说的若干片段。"此外,我们还看到了爵士乐风格中的铜管组与簧管组的对答:第七章最后问道:"她在哪儿?"第八章立刻回答:"她在这儿。"
爵士乐的章法不仅体现在文本的结构中,也渗透着叙述的内容。富于乐质的有如爵士乐一般的行文风格赋予了小说一种特有的不安,浮躁的气质。小说《爵士乐》的开端像一段急促的十二小节的爵士乐曲,精简,富于节奏感,简要交代了发生在维奥利特,乔与多卡斯之间的曲折的故事,为全书的叙事定下了基调。小说的最后部分,作者又将转调将笔墨放在了维奥利特,乔与菲利斯三人的身上。莫里森希望她的创作能够"在叙事的展开中重现表演性与随意性"。《爵士乐》正如由文字,音符与意象汇成的网络,交织着几代非洲裔美国黑人的命运。
莫里森如此娴熟地运用音乐技巧,将文学与民族传统完美的融为一体,使作品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也奠定了她在黑人文学中的重要地位。莫里森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之声糅合到小说的创作之中,在丰富了小说形式的同时,也成就了黑人音乐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Morrison, Toni. The Bluest Ey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0.
[2]Moses Cat"The Blues Aesthetic in Toni Morrison's The Bluest Eye" 1999 African American Review.
[3]习传进:《论贝克的布鲁斯本土理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2003):91-96.
[4](美)莫里森,《宠儿》。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毛信德,《美国黑人文学的巨星》。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王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