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教《皇帝的新装》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整体并通过思考、设问较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3、能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分析出人物的性格。
  4、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分析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诚实、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5、能读出童话使用了夸张和想象的手法,能体会其手法作用。
  教学重点
  1、能整体并通过思考、设问较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2、能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分析出人物的性格。
  3、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分析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培养诚实、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教学难点
  1、能整体并通过思考、设问较深入地把握课文内容。
  2、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分析出作品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以问题为纽带,以文本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依归。
  学法指导
  1、朗读出感情的指导:在感情的统率下,必须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
  2、指导学生阅读时养成设问的习惯。
  3、指导学生强化文本意识:设问、探究答案都要紧扣文本。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丹麦童话——《皇帝的新装》。(教师板书课题)
  二、释题、问题
  1、释题
  提示请同学们拆分信息地读标题。
  学生齐读标题,拆分信息。
  提问:拆分到了什么信息?
  明确:标题说的是“新装”,这“新装”是“皇帝”的。
  提问:是怎么拆分的?
  明确:标题可分成两部分:“皇帝的”、“新装”。标题说的是,“新装”,这“新装”是“皇帝的”。
  强调:记住把握信息的拆分法:以语句中的实词为单位进行拆分。
  2、问题
  提示:请同学们提问性地读标题。
  学生齐读(读疑问性的升调),设问。
  提问:读出了什么问题?
  明确:归结为三类问题“新装”是什么样的?“皇帝”是什么的皇帝?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提示我们就以这三个问题为纽带来解读这篇文章。初读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分角色
  师生分角色朗读
  评价朗读,作点拨 要读出感情,必须注意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范读并纠正部分句子的朗读。
  学生纠正性地朗读部分句子。
  提问:读后、听后,你有何体会?请跟自己的左邻右舍七嘴八舌地说说。
  学生跟自己的左邻右舍七嘴八舌地交流。
  四、以问题为纽带的阅读探究教学
  提问:“新装”是什么样的?请阅读相关区域,然后作答。回答的表述格式是“我从第……段的……句子读出了皇帝的新装是……的。”
  学生选读后作答。
  归结皇帝的新装是“说美实无”的。(板书:说美实无)
  提示:请同学们提问性地读刚才的板书。
  学生齐读。(读疑问性的升调)
  提问:读出了什么问题?
  归结为三类问题:既然“实无”,谁在“说美”?为什么“说美”?有没有人说真话?
  提问:既然“实无”,谁在“说美”? 请阅读相关区域,然后作答。回答的表述格式是“我从第……段的……句子读出了……在‘说美’。”
  明确:骗子、大臣、官员、皇帝、随从、百姓。
  提问:大臣、官员、皇帝、随从为什么“说美”? 请阅读相关区域,然后作答。回答的表述格式是“我从第……段的……句子读出了他们‘说美’的原因是…… ”
  明确:客观方面,是骗子说的这衣服具有一个特性,主观方面,是这些人为了保住自己的官帽。
  提问:这说明他们有着怎样的性格?
  明确:虚伪、自欺欺人。
  提问:有没有人说真话?请阅读相关区域,然后作答。
  明确:一个小孩、受小孩影响的老百姓。
  提问:作者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来揭穿这一骗局?
  明确:小孩“天真”,童言无忌。
  提问:“皇帝”是什么的皇帝?请阅读相关区域,然后作答。回答的表述格式是“我从第……段的……句子读出了皇帝是……的皇帝。”
  明确:除虚伪、自欺欺人外、还爱新装、昏庸、愚蠢。
  提问:故事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归结:小孩,敢于说真话。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讨论后作答,可联系社会现实。
  明确:揭露和讽刺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行。教育我们应该诚实、敢于说真话。
  提问:本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阅读相关区域,然后作答。回答的表述格式是“我从第……段的……句子读出了本文运用了……表现手法,其作用是……”
  明确:想象手法、夸张手法。手法的作用,提示学生从手法对人物的塑造、主题的表达的方面作答。
  提问:骗局被揭穿后,游行大典成为皇帝的一大丑行,他回宫后会怎样处置那两个骗子?请结合课文,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续写一个合理而精彩的结尾。
  备教手记
  《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经典性的课文,它不仅是想象与夸张两种手法相结合的极品,更是现实主义的杰作。反映“欺瞒、虚伪”主题的该作品,写出了仿佛永远难以更改的部分人的人性的丑恶。
  我的这个教学设计有如下特点:
  一、以问题为纽带。
  我在问题(对标题提问)的环节中启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一、“新装”是什么样的新装?二、“皇帝”是什么的皇帝?三、作者为什么要编这样一个故事?这三个问题的探究统领教学全过程,它们和其它的一些小问题组成了教学的纽带,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二、以文本为依托,以学生实践为主体。
  我在设计中多次强调“回答的表述格式是‘我从第……段的……句子读出了……’”这看起来较罗嗦,实际上是我故意而为,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重返文本,在文本中“行走”,以纠正为数不少学生读一遍文本之后就再也不想深入文本的不良习惯,让学生的阅读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三、以知识为先导,以能力培养为依归。
  本教学设计中对有感情地朗读的知识的传授,对解读文句的拆分法这一知识的巩固,鉴赏表现手法的作用让学生从人物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方面来思考答案的提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都有一定的先导作用。
其他文献
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与封闭式语文课堂教学相对立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强大生命力正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而不断地展现出来。其主要表现在:  1.师生关系的开放  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关爱,多给学生一份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多一份融洽和谐。  上课时,教师自始至终以谦和的态度和同学们一起探讨课程的内容,眼神与话语之间充满激励。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指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非常艰巨,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作文教学方法,并且能行之有效地进行作文教学。我认为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写作情趣  首先,从内容出发写乐事。在作文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特征为学生设置某种“需要”激发他们地写作欲望。把学生置身于现实生活环境中,使他们自己去感知生活确实离不开作文。如设计科
期刊
老师对学生的爱有许多种,但有一种爱的方式却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悄悄地滋润着老师和孩子的心,它让人感到温暖,让人感到幸福,让人永久不能忘怀——那就是爱在细微处。  一、注重自身言行,在细微处做学生楷模  1、班主任是跟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老师,在工作中要重视小事,关注细节。我教育学生,无论什么场合,遵守时间,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遵守约定,遇到特殊情况,要跟学生解释。我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学生展现自己
期刊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交流思想、交流感情的桥梁。语言趣味性在于生动、幽默、健康和纯洁。千万不能和尚念经不看对象,或毫无目的地讲“趣味故事”,更不能用肤浅庸俗的语言去迎合某些低级趣味。  一、用幽默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当气氛紧张或是沉闷时,说上几句风趣幽默的话,可使气氛变为轻松、愉快、活泼。有这么一个事例:课堂上,两个学生伏在桌子上打瞌睡。老师把课停下来,顿了顿,说:“听说有只小企
期刊
写作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说到作文,大多数学生总会感叹“想说爱你不容易”。尤其是农村学生,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更是畏惧作文。他们普遍感到生活平淡无奇,没什么可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其实是对写作素材资源的占有与利用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
期刊
美育即是审美教育,是以艺术和审美活动作为审美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语文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   首先看看语文与美育的关系。  一、语文中的德育必须通过美育才能完美地实现   德育是语文教育工作的一部分,美育是主体通过不断的审美体验,水滴石穿般地浸润了人的心田,慢慢地塑造着人的个性,彷佛如清风拂过人的心田,因此,语文中的德育通过美
期刊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改变语文教学相对封闭的状态,改变课本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的状况,更是为了克服偏重接受性学习的弊端,在语文课程改革上采取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期刊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汉语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始终遵循汉语教学的规律,注意克服一些不良倾向,方可保证汉语多媒体教学的健康发展。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开发和应用。实践证明,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把情景、词语、词组、语法点、课文和课后练习等内容编制成教学课件,任意调用,反复重现,不仅增大了授课的信息量,也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教学手段
期刊
于丹说过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掉到地上的天使。他们来到地上是因为翅膀断了,在他们还没有忘记天空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寻找为他们缝补翅膀的人。作为一个老师,面对着这些孩子们的青涩、莽撞、唐突,就是要做到可以包容他们,能够用真心爱他们,能够鼓励他们,帮他们缝起翅膀,重新记起天空。”这是我觉得迄今为止对“老师”这个角色最好的解释。面对一群或许看起来并不尽如人意的“天使”,我采用了“攻心”与“制约”并重的做
期刊
你是否注意到我们的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就是一幅幅生活图景?比如:一首诗,抒发一腔生活情怀;一篇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戏剧等),讲述一个生活故事;一篇说明文,介绍一点生活知识;一篇议论文,阐述一个道理,等等。  可是,我们许多中小学语文教师,却不注意或根本不能把教材变成自己的东西,不能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不能把课文还原成生活,只能从分析到分析、从知识到知识,就连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时髦了好多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