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c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按照24h内输注血浆与悬浮红细胞(FFP:RBCS)比例分为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每组20例,比较三组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Plt、APTT、PT-INR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比例组Plt、APTT、PT-INR和FIB明显优于低比例组(P<0.05),中比例组与低比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PTT和PT-INR上,高中比例组输血后较输血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比例组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能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创伤性失血;输血;救治;影响
  创伤性失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果不及时输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创伤性死亡。目前输血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主要手段,但是输入过量的红细胞悬液会稀释凝血因子,造成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有研究证实,新鲜速冻血浆:浓缩红细胞(FFP:PRBC)采用高比例输注能够显著改善创伤性患者的预后[2]。为了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入院24h内输注悬浮红细胞在10~64U之间,平均为(26.4±5.9)U,血浆输注在0~6100ml之间,平均为(3218±624)ml。按照24h内输注FFP:RBCS比例分成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每组20例,高比例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39.9±1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钝器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中比例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39.8±1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钝器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低比例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39.9±1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钝器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  输血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INR)和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检测,包括血PH值和碳酸氢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_(_,)X±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时三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Plt、APTT、PT-INR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比例组Plt、APTT、PT-INR和FIB明显优于低比例组(P<0.05),中比例组与低比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PTT和PT-INR上,高、中比例组输血后较输血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比例组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结果见表1。
  注:#表示与输血前比较P<0.05,*表示与低比例组比较P<0.05
  3讨论
   创伤性失血是造成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40%,目前创伤性失血患者主要的救治方法主要是输血,但是随着输血量的增加,红细胞悬液会造成凝血因子的稀释,在引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还会造成低体温和酸中毒,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3]。
   研究证实,普通冰冻血浆中含有大量稳定的凝血因子,能够改善患者输血时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4]。也有研究证实,在大量输血过程中,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能够有效补充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FFP:RBCS的输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本文中按照24h内输注FFP:RBCS比例分成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在大量输血后,Plt会有所下降,APTT、PT-INR有一定程度的延长,FIB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中比例组凝血功能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比例组与输血前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FFP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及时补充了凝血因子,从而延长了凝血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基本一致。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时间有关,如果患者在某个时间段未分析血气指标,而改用其它时间段血气指标代替,则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FFP:RBCS≥1:1)输注能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梁智.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4):733-735.
  [2] 吴小梅.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35-436.
  [3] 詹以安,钱克俭,王联群,等.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1):66-68.
  [4] 刘芬,汪泱.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6):1000-1002.
  [5] 黄翔.大量出血时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96-96.
  [6] 王彬.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25-402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其正常参考范围。方法:使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500例健康成人体检者的HbA1c,并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HbA1c水平差异。结果:该区健康成人HbA1c95%可信区间参考范围为4.71 %—6.10 %之间,男女体检者的HbA1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不同年龄段的体检者HbA1c水平间差异无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对117例伤残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时伪装精神异常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进行残疾等级评定的伤残军人709例,住院观察289例,其中有117例伤残军人在等级评定时伪装精神异常,使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MMPA-2)、记忆伪装测验(TDMM)、两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简明精神症状自陈量表、精神症状全面量表(CPRS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营养支持疗法在治疗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重症急性胰腺炎患儿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患儿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B组患儿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连续治疗14d,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 ALB、PA、WBC,免疫学指标: CRP、IL-6、IL-1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
期刊
摘 要: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探讨其耐药性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株168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经药敏试验,1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最高的为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在耐药率方面,青霉素最高,其次为红霉素、四环素与克林霉素。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较高,临床中需加强药敏试验,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院外带入压疮患者家属对压疮预防和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健康教育的需求,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向家属发放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应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分析数据。结果:院外发生压疮患者家属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知晓率总体水平较低,对压疮的预防和护理知识有较高需求。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家属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文化程度和健康教育的不同需求,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从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八师134团近五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和7-14岁儿童氟斑牙的患病情况,为防治碘缺乏病和氟斑牙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缺乏病调查方案(试行)和按全国地方病氟中毒监测方案。对近五年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论:使广大居民提高对疾病的防范意识,树立健康人生观念,加强自身保护,提高防病能力。  关键词:地方病 防治效果 分析  地方病是指局限在某些地方发生的疾病。甲状腺肿和饮水型氟中毒是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其用药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门诊每月5d的抗菌药物处方,共计16055张,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途径、联合用药情况、使用频度、用药合理性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处方使用率为53.34%,以口服单联用药为主,口服抗菌药物治疗处方占总抗菌药物处方数93.06%,单联用药占总数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新生儿黄疸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胆红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皆有一定改善(P<0.05),但研究组更明显(P<0.0
期刊
摘要:目的: 评价我院眼科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笔者随机抽取我院眼科2013年6月至10月出院手术病历113份,结合诊断与手术,就其抗菌药物局部用药、全身用药、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内容进行统计,并对其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围术期局部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93.81%,但存在用药时间过长和联合用药过多等问题,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与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术前术后联
期刊
摘要:自发性腹腔内出血的出血病变比较隐匿。早期诊断相对困难。大多数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急腹症出现,少数则一开始就以不明原因的休克表现就诊的情况下才引起临床医师注意,往往容易延误治疗。我院自1989年至2013年共收治此症 44例。本文以下主要说明诊治情况报告  1、临床资料   本组男32例,女12例。年龄6~70岁,平均42岁。均以急腹症来诊,其中腹痛40例次,腹 膜刺激症36例次,腹胀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