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按照24h内输注血浆与悬浮红细胞(FFP:RBCS)比例分为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每组20例,比较三组输血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Plt、APTT、PT-INR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比例组Plt、APTT、PT-INR和FIB明显优于低比例组(P<0.05),中比例组与低比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PTT和PT-INR上,高中比例组输血后较输血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比例组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结论: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输注能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
关键词: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创伤性失血;输血;救治;影响
创伤性失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果不及时输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创伤性死亡。目前输血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主要手段,但是输入过量的红细胞悬液会稀释凝血因子,造成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有研究证实,新鲜速冻血浆:浓缩红细胞(FFP:PRBC)采用高比例输注能够显著改善创伤性患者的预后[2]。为了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入院24h内输注悬浮红细胞在10~64U之间,平均为(26.4±5.9)U,血浆输注在0~6100ml之间,平均为(3218±624)ml。按照24h内输注FFP:RBCS比例分成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每组20例,高比例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39.9±1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钝器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中比例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39.8±1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钝器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低比例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39.9±1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钝器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 输血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INR)和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检测,包括血PH值和碳酸氢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_(_,)X±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时三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Plt、APTT、PT-INR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比例组Plt、APTT、PT-INR和FIB明显优于低比例组(P<0.05),中比例组与低比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PTT和PT-INR上,高、中比例组输血后较输血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比例组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结果见表1。
注:#表示与输血前比较P<0.05,*表示与低比例组比较P<0.05
3讨论
创伤性失血是造成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40%,目前创伤性失血患者主要的救治方法主要是输血,但是随着输血量的增加,红细胞悬液会造成凝血因子的稀释,在引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还会造成低体温和酸中毒,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3]。
研究证实,普通冰冻血浆中含有大量稳定的凝血因子,能够改善患者输血时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4]。也有研究证实,在大量输血过程中,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能够有效补充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FFP:RBCS的输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本文中按照24h内输注FFP:RBCS比例分成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在大量输血后,Plt会有所下降,APTT、PT-INR有一定程度的延长,FIB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中比例组凝血功能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比例组与输血前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FFP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及时补充了凝血因子,从而延长了凝血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基本一致。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时间有关,如果患者在某个时间段未分析血气指标,而改用其它时间段血气指标代替,则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FFP:RBCS≥1:1)输注能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梁智.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4):733-735.
[2] 吴小梅.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35-436.
[3] 詹以安,钱克俭,王联群,等.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1):66-68.
[4] 刘芬,汪泱.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6):1000-1002.
[5] 黄翔.大量出血时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96-96.
[6] 王彬.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25-4027.
关键词: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创伤性失血;输血;救治;影响
创伤性失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如果不及时输血会造成失血性休克,严重者会导致创伤性死亡。目前输血是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主要手段,但是输入过量的红细胞悬液会稀释凝血因子,造成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生存率[1]。有研究证实,新鲜速冻血浆:浓缩红细胞(FFP:PRBC)采用高比例输注能够显著改善创伤性患者的预后[2]。为了探讨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本文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进行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创伤性失血患者60例,入院24h内输注悬浮红细胞在10~64U之间,平均为(26.4±5.9)U,血浆输注在0~6100ml之间,平均为(3218±624)ml。按照24h内输注FFP:RBCS比例分成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每组20例,高比例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18~76岁,平均年龄为(39.9±12.2)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钝器伤7例,高处坠落伤4例;中比例组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18~74岁,平均年龄为(39.8±12.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1例,钝器伤6例,高处坠落伤3例;低比例组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18~75岁,平均年龄为(39.9±12.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9例,钝器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观察指标 输血前后进行血常规检测,包括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INR)和纤维蛋白原(FIB);血气指标检测,包括血PH值和碳酸氢根。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_(_,)X±s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时三组患者血常规、凝血功能和血气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Plt、APTT、PT-INR和FIB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高比例组Plt、APTT、PT-INR和FIB明显优于低比例组(P<0.05),中比例组与低比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APTT和PT-INR上,高、中比例组输血后较输血前无明显变化(P>0.05),低比例组较输血前明显延长(P<0.05)。结果见表1。
注:#表示与输血前比较P<0.05,*表示与低比例组比较P<0.05
3讨论
创伤性失血是造成创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40%,目前创伤性失血患者主要的救治方法主要是输血,但是随着输血量的增加,红细胞悬液会造成凝血因子的稀释,在引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还会造成低体温和酸中毒,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率[3]。
研究证实,普通冰冻血浆中含有大量稳定的凝血因子,能够改善患者输血时造成的凝血功能障碍[4]。也有研究证实,在大量输血过程中,输注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能够有效补充凝血因子,减少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但是FFP:RBCS的输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5]。本文中按照24h内输注FFP:RBCS比例分成高比例组(FFP:RBCS≥1:1)、中比例组(1:2≤FFP:RBCS≤1:1)和低比例组(FFP:RBCS≤1:2),在大量输血后,Plt会有所下降,APTT、PT-INR有一定程度的延长,FIB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中比例组凝血功能指标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比例组与输血前比较则差异显著(P<0.05),这说明FFP在纠正休克的同时,及时补充了凝血因子,从而延长了凝血酶和凝血酶原时间,这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6]基本一致。入院24h内患者大量输血后三组患者Hb和血气指标与输血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可能与患者进行血气分析的时间有关,如果患者在某个时间段未分析血气指标,而改用其它时间段血气指标代替,则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创伤性失血患者血浆与红细胞高比例(FFP:RBCS≥1:1)输注能够预防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梁智.大量输血对凝血功能影响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4):733-735.
[2] 吴小梅.血浆与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大量输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4):435-436.
[3] 詹以安,钱克俭,王联群,等.新鲜冰冻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2,38(1):66-68.
[4] 刘芬,汪泱.大量输血时血浆与浓缩红细胞不同比例输注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6):1000-1002.
[5] 黄翔.大量出血时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3(4):96-96.
[6] 王彬.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后及时补充血浆和(或)血小板的必要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3):4025-4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