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新生儿黄疸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蓝光照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研究组胆红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皆有一定改善(P<0.05),但研究组更明显(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的效果,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蓝光照射;疗效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症状,主要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发巩膜、皮肤、黏膜等黄染[1]。蓝光照射治疗本病属于常用疗法,有一定疗效,但近几年研究显示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8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1月接诊的新生儿黄疸,入院后皆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确诊,血清胆红素均>255μmol/L,且皆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家属皆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5d,均值16.2±5.9d。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6d,均值16.4±5.7d。两组患儿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儿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同时予以基础治疗,包括保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蓝光治疗选取双面光疗箱,将温度设定为30-32℃,湿度则控制在55-65%,照射时采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与外生殖器,而灯光距离患儿保持20-25cm,广泛照射为宜,保障患儿皮肤皆能受光,每天1次。本组患儿治疗疗程以连续治疗9-11天计。
1.2.2 研究组:本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治疗,2-3次/d,5ml/次,口服。本组患儿治疗疗程以连续治疗6-8天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为:1)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同时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部分症状消失或好转,血清胆红素有明显下降,但未能恢复正常;3)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以治愈率+有效率计。
1.5 统计学处理[2]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7±3.22d、14.10±3.09d,对照组则依次为17.84±4.16d、17.29±4.16d,研究组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皆有一定改善(P<0.05),但研究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包括病理性与生理性2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则要尽早确诊并治疗[3]。为此,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时,需准确区分为病理性还是生理性,可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检测,若每天升幅≥85μmol/L,则可确诊为病理性黄疸,要及时采取积极治疗。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蓝光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胆红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同时疗效也不错,故而成为以往普遍采取的疗法[4]。操作中利用光照射患儿,使得体内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变为无毒水溶性衍生物,从尿与胆汁中排出,以此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但是采取该法治疗是一种物理性能量照射,部分患儿依从性差,极易发生皮疹、腹泻及发热等。在蓝光照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并更快改善胆红素水平[5]。茵栀黄口服液主要组分有黄芩、茵陈、栀子及金银花四类中药,有着退黄、清热、保肝、解毒与利湿等效果,同时有协同保肝利胆退黄等效果,可很好地应用于新生儿黄疸。
综上所述,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的效果,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胜华,谷中青,杨才,等.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04): 343-344.
[2] 陈霞萍.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4): 926-927.
[3] 李邹金,冷秋文,唐清萍,等. 妈咪爱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08): 1239-1240.
[4] 朱明锦,夏伟,徐之也,等.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125-127.
[5] 姜双英,张春霞. 茵栀黄口服液和培菲康散剂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06): 787-789.
关键词:新生儿;黄疸;茵栀黄;蓝光照射;疗效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常见症状,主要是新生儿期血清胆红素升高而引发巩膜、皮肤、黏膜等黄染[1]。蓝光照射治疗本病属于常用疗法,有一定疗效,但近几年研究显示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效果更佳。为了进一步探讨新生儿黄疸采取茵栀黄治疗的临床效果,我院实施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80例对象,皆为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1月接诊的新生儿黄疸,入院后皆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确诊,血清胆红素均>255μmol/L,且皆为病理性黄疸,患儿家属皆愿意配合本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均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5d,均值16.2±5.9d。研究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3-26d,均值16.4±5.7d。两组患儿在前述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本组患儿采取蓝光照射治疗,同时予以基础治疗,包括保温、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及抗感染等。蓝光治疗选取双面光疗箱,将温度设定为30-32℃,湿度则控制在55-65%,照射时采用黑布遮盖患儿双眼与外生殖器,而灯光距离患儿保持20-25cm,广泛照射为宜,保障患儿皮肤皆能受光,每天1次。本组患儿治疗疗程以连续治疗9-11天计。
1.2.2 研究组:本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茵栀黄口服液(北京华润高科天然药物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1020607)治疗,2-3次/d,5ml/次,口服。本组患儿治疗疗程以连续治疗6-8天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并对比分析。
1.4 疗效评价标准
本次研究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为:1)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同时血清胆红素恢复正常;2)有效:治疗后部分症状消失或好转,血清胆红素有明显下降,但未能恢复正常;3)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总有效率以治愈率+有效率计。
1.5 统计学处理[2]
将本次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同时采取统计学软件SPPS18.0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差异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研究组治疗后治愈3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2 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对比
研究组血清胆红素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分别为12.47±3.22d、14.10±3.09d,对照组则依次为17.84±4.16d、17.29±4.16d,研究组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 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比
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皆有一定改善(P<0.05),但研究组更明显(P<0.05),详见表1。
注:与治疗前相较,*P<0.05;与对照组相较,#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属于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包括病理性与生理性2种,其中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而病理性黄疸则要尽早确诊并治疗[3]。为此,临床诊断新生儿黄疸时,需准确区分为病理性还是生理性,可对血清胆红素浓度进行检测,若每天升幅≥85μmol/L,则可确诊为病理性黄疸,要及时采取积极治疗。
本次研究针对接诊的80例新生儿黄疸进行对照研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蓝光治疗,而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胆红素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皆有明显改善(P<0.05),但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已有多年历史,而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同时疗效也不错,故而成为以往普遍采取的疗法[4]。操作中利用光照射患儿,使得体内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变为无毒水溶性衍生物,从尿与胆汁中排出,以此降低体内胆红素水平。但是采取该法治疗是一种物理性能量照射,部分患儿依从性差,极易发生皮疹、腹泻及发热等。在蓝光照射基础上联合茵栀黄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并更快改善胆红素水平[5]。茵栀黄口服液主要组分有黄芩、茵陈、栀子及金银花四类中药,有着退黄、清热、保肝、解毒与利湿等效果,同时有协同保肝利胆退黄等效果,可很好地应用于新生儿黄疸。
综上所述,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显著的效果,并能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胜华,谷中青,杨才,等.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10(04): 343-344.
[2] 陈霞萍.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04): 926-927.
[3] 李邹金,冷秋文,唐清萍,等. 妈咪爱散联合茵栀黄颗粒、思密达散干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妇幼保健. 2012(08): 1239-1240.
[4] 朱明锦,夏伟,徐之也,等. 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1): 125-127.
[5] 姜双英,张春霞. 茵栀黄口服液和培菲康散剂佐治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06): 78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