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生的核心素养已经被提到了重要的教学日程,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绝不单单是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所以,语文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感,让学生沉浸在语文情感的海洋中健康成长。本文主要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进行相关的探讨,希望对教师实施情感教学产生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07-01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点,而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这就为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所以说,语文教师应借助多种方式开展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亲情、爱国情等方面有较好的体悟,最终完善高中生的人格。
一、扯不断的,乡愁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乡愁是很多作者笔下的一个话题,而随着现在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背井离乡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乡愁的意味就越来越浓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乡愁的情感作为一种教育话题,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在学到有关乡愁的文章时,笔者会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乡情。同时,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笔者会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讲授《月是故乡明》中,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思乡”情节的了解,在课堂中,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文章中提到了月色,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故乡的月色,还写到了多个地方的月亮呢?”学生纷纷陷入思考,不一会儿的功夫,班上有个学生说:“这种写法是对比的写法,对比是为了让突显家乡月色好,这样更突出作者家乡的月色之美。”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笔者及时给予了该生表扬:“这位学生分析得很到位,在作者的笔下,作者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这些地方的月亮都不及作者笔下的月色美。”接着笔者问学生:“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家乡的月色美呢?其意图是什么?”这个问题再次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有的学生说作者写到了家乡的很多美景,其中有山水,也有月色,这些都是为作者的思乡做铺垫的。由此,思乡之情在学生的头脑中便生根发芽,其情感意识也悄然形成。
二、血浓于水,亲情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情感,是父母家人给了我们支持,我们才可以有温暖的港湾。为了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在学到一些亲情文本时,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试着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往往会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反思自身的行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家人的爱。
例如:在讲授《珍爱生命》时,由于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并且激发学生对家人、朋友的珍惜之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问学生:“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学生们纷纷答对之后,笔者再次问学生:“既然生命是我们的父母给的,这就说明我们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我们应该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好好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生养之恩。那么,在生活中你怎么回报自己的父母呢?”通过这问题的提出,学生开始陷入了沉思。这时,我接著引导学生说道:“父母是你们这个世界上的至亲,他们非常爱你们,在他们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领悟到亲情的美好。
三、自豪之感,爱国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描述大好河山及展现民族精神的文章,也有描述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通过学习这些文章都能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擅长采用多媒体的形式,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渲染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这一节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感受艺术之美,也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笔者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教学。首先,在课前将搜集好的景泰蓝制作视频进行剪辑,之后在课堂为学生播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个个瞪大眼睛,不由得产生了对祖国文化艺术的欣赏和热爱之情,那种民族自豪感瞬间迸发。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情感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将之所用,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他们的认知,最终综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蔡治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7(03):56.
[2]李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导向解析[J].才智,2015(32):162.
关键词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4-0207-01
高中生正处于成长中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都需要教师进行相应的指点,而语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这就为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了诸多的便利。所以说,语文教师应借助多种方式开展对学生情感的教育,让学生在亲情、爱国情等方面有较好的体悟,最终完善高中生的人格。
一、扯不断的,乡愁
纵观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乡愁是很多作者笔下的一个话题,而随着现在社会全球化的发展,人们背井离乡的现象越来越多,同时乡愁的意味就越来越浓了。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将乡愁的情感作为一种教育话题,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在学到有关乡愁的文章时,笔者会让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感,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乡情。同时,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笔者会鼓励学生进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在讲授《月是故乡明》中,为了激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学生对“思乡”情节的了解,在课堂中,笔者为学生设置了如下问题:“文章中提到了月色,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故乡的月色,还写到了多个地方的月亮呢?”学生纷纷陷入思考,不一会儿的功夫,班上有个学生说:“这种写法是对比的写法,对比是为了让突显家乡月色好,这样更突出作者家乡的月色之美。”对于这个学生的回答,笔者及时给予了该生表扬:“这位学生分析得很到位,在作者的笔下,作者从济南到北京,一直说到世界上三十多个国家,这些地方的月亮都不及作者笔下的月色美。”接着笔者问学生:“那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家乡的月色美呢?其意图是什么?”这个问题再次引发了学生们的思考,有的学生说作者写到了家乡的很多美景,其中有山水,也有月色,这些都是为作者的思乡做铺垫的。由此,思乡之情在学生的头脑中便生根发芽,其情感意识也悄然形成。
二、血浓于水,亲情
亲情是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情感,是父母家人给了我们支持,我们才可以有温暖的港湾。为了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在学到一些亲情文本时,笔者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体会父母的不易,让他们试着理解自己的父母、感恩自己的父母,在具体教学中,笔者往往会采用问题引导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最终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反思自身的行为,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家人的爱。
例如:在讲授《珍爱生命》时,由于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意识,并且激发学生对家人、朋友的珍惜之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问学生:“是谁给了我们生命?”学生们纷纷答对之后,笔者再次问学生:“既然生命是我们的父母给的,这就说明我们的生命不是自己的,我们应该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好好珍惜父母对我们的生养之恩。那么,在生活中你怎么回报自己的父母呢?”通过这问题的提出,学生开始陷入了沉思。这时,我接著引导学生说道:“父母是你们这个世界上的至亲,他们非常爱你们,在他们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们。”情感教育应该渗透在教学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亲情意识,领悟到亲情的美好。
三、自豪之感,爱国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描述大好河山及展现民族精神的文章,也有描述祖国传统文化的文章,通过学习这些文章都能激发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用一定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具体教学中,笔者擅长采用多媒体的形式,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渲染课堂的气氛,提升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例如,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这一节课时,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感受艺术之美,也为了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笔者借助多媒体的形式教学。首先,在课前将搜集好的景泰蓝制作视频进行剪辑,之后在课堂为学生播放,通过观看视频,学生们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个个瞪大眼睛,不由得产生了对祖国文化艺术的欣赏和热爱之情,那种民族自豪感瞬间迸发。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情感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情感教育关系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对他们的成长有重要的指引意义。教师要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不断将之所用,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他们的认知,最终综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蔡治诚.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的运用策略[J].甘肃教育,2017(03):56.
[2]李群.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态度导向解析[J].才智,2015(3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