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语文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运用的教学。而习作教学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环节,农村小学信息闭塞,学生阅读量相对较少,学生知识面狭小,生活不丰富,眼界不开阔,致使学生习作水平不高。习作教学使学生产生“老师要我写”的消极被动心理,挫伤了孩子们的激情,无法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不过,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习作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信息技术,以其信息储备量大,教学过程中所独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开放性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优化小学习作教学,普遍提高习作教学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习作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小学生受阅历、见识、年龄的限制,在习作时常常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会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信心。因此,习作教学要充分运用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成的多媒体课件,牢抓课件声色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打破时空限制,将习作的内容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习作兴趣。在习作训练中,通过课件将所写事物的特征加以强化。如:用丰富鲜明的色彩强调,动化幻想的手法突出。将其特征可视化,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怕写为乐写,以习作为乐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调动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正确地使一次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可视,可操作,自然而然习作就不再是什么难事。如指导《家乡的美景》习作时,让学生带相机去游览家乡景区,拍摄优美景色制作成演示文稿。上课时再让学生通过图像欣赏景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学生个个十分兴奋,纷纷上台发言。
二、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再现生活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常言道:“生活如泉源,文章则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畅流不停。”小学生能充分地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充分地接触生活,习作材料随处可见。但很多小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一到习作时就抓耳挠腮,可任凭皱破眉头,咬破笔杆也凑不出几句,究其原因,还是不留心生活,不注意观察,事过境迁,对人、事、景的习作只凭模模糊糊的记忆,结果只能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如今,数码相机、摄像机已不是什么高贵产品,许多学校都已拥有,用这些高科技产品平时帮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点滴材料,在学生习作时再现当时的场景。如校运动会开完了,要求学生写一篇习作,可没想到大多数同学的习作是流水账,所有的项目都写了,但没有一个精彩镜头,运动会开完才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全忘了。好在我事先录制了学生运动会的精彩过程,再经过剪辑配上字幕,上课时再现给学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再次回到比赛现场,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无一遗漏,场内场外的热闹气氛,激烈的角逐,精彩的瞬间,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当学生要重点描述某位运动员或某个项目时,将镜头定格,便于学生仔细观察,继而描绘出逼真的场面。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生活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农村地区信息不畅,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是靠电视,而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少有时间去关注外面的世界,体味不到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不了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认真的关注,那么以这些为主题,学生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在进行这些习作时,利用网络来完成。如,在写《给玉树小朋友的一封信》时,先出示大量从网上搜集来的图片,残垣断壁、伤亡救助、失去孩子的母亲,废墟中顽强的生命,一幅幅图片给孩子们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泪流满面,他们想急切地把自己的爱心、关心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水到渠成。
四、利用信息技术,启发联想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揭示了想象的重要性。小学生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没有各种陈规陋习的污染和限制,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音响、图像和文字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联想和想象。如习作教学《美妙的声音》时,我下载了许多大自然的声音,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并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写自己听到了什么。只见学生写道:你听见过雪花落地的声音吗?寂静的夜晚,漂亮的小雪花们手拉着手,唱着歌儿从天而降;你听见过柳树姑娘梳头的声音吗?……学生的精彩联想和想象层出不穷,思想的火花爆发出光芒,充满童趣的小诗异彩纷呈。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媒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音响,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形成丰富、新颖、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产生优美、激动、振奋、愉快的感受,使直观、形象、生动的声、像进驻学生的大脑,从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激发习作兴趣,收集再现生活,丰富生活情感,启发联想想象。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促使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全情参与,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理,从而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质量。
一、利用信息技术,激发习作兴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和探索。小学生受阅历、见识、年龄的限制,在习作时常常无话可说,久而久之,会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失去信心。因此,习作教学要充分运用集文本、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组成的多媒体课件,牢抓课件声色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打破时空限制,将习作的内容形象生动具体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习作兴趣。在习作训练中,通过课件将所写事物的特征加以强化。如:用丰富鲜明的色彩强调,动化幻想的手法突出。将其特征可视化,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变怕写为乐写,以习作为乐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调动起学生习作的兴趣,正确地使一次次习作教学的重难点得以可视,可操作,自然而然习作就不再是什么难事。如指导《家乡的美景》习作时,让学生带相机去游览家乡景区,拍摄优美景色制作成演示文稿。上课时再让学生通过图像欣赏景区,把自己的家乡介绍给同学们听听。学生个个十分兴奋,纷纷上台发言。
二、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再现生活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常言道:“生活如泉源,文章则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畅流不停。”小学生能充分地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充分地接触生活,习作材料随处可见。但很多小学生身在宝山不识宝,一到习作时就抓耳挠腮,可任凭皱破眉头,咬破笔杆也凑不出几句,究其原因,还是不留心生活,不注意观察,事过境迁,对人、事、景的习作只凭模模糊糊的记忆,结果只能是虚情假意,无病呻吟。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帮助小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如今,数码相机、摄像机已不是什么高贵产品,许多学校都已拥有,用这些高科技产品平时帮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点滴材料,在学生习作时再现当时的场景。如校运动会开完了,要求学生写一篇习作,可没想到大多数同学的习作是流水账,所有的项目都写了,但没有一个精彩镜头,运动会开完才仅仅两天时间,他们就全忘了。好在我事先录制了学生运动会的精彩过程,再经过剪辑配上字幕,上课时再现给学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再次回到比赛现场,活动的开始、经过、结果无一遗漏,场内场外的热闹气氛,激烈的角逐,精彩的瞬间,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当学生要重点描述某位运动员或某个项目时,将镜头定格,便于学生仔细观察,继而描绘出逼真的场面。
三、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生活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农村地区信息不畅,学生了解外面的世界还是靠电视,而现在的学生学习任务重,少有时间去关注外面的世界,体味不到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不了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比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奥运会、世博会等都只是道听途说,没有认真的关注,那么以这些为主题,学生写不出真情实感的习作。在进行这些习作时,利用网络来完成。如,在写《给玉树小朋友的一封信》时,先出示大量从网上搜集来的图片,残垣断壁、伤亡救助、失去孩子的母亲,废墟中顽强的生命,一幅幅图片给孩子们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泪流满面,他们想急切地把自己的爱心、关心送给灾区的小朋友,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水到渠成。
四、利用信息技术,启发联想想象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揭示了想象的重要性。小学生处于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没有各种陈规陋习的污染和限制,联想和想象非常丰富。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契机,借助信息技术手段通过音响、图像和文字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发联想和想象。如习作教学《美妙的声音》时,我下载了许多大自然的声音,配上相应的图片,让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并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写写自己听到了什么。只见学生写道:你听见过雪花落地的声音吗?寂静的夜晚,漂亮的小雪花们手拉着手,唱着歌儿从天而降;你听见过柳树姑娘梳头的声音吗?……学生的精彩联想和想象层出不穷,思想的火花爆发出光芒,充满童趣的小诗异彩纷呈。
总之,信息技术教育是先进的教育媒体。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仔细聆听声情并茂的音响,认真观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反复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形成丰富、新颖、多面、立体、强烈的视觉、感觉、听觉印象,产生优美、激动、振奋、愉快的感受,使直观、形象、生动的声、像进驻学生的大脑,从而优化作文教学过程,激发习作兴趣,收集再现生活,丰富生活情感,启发联想想象。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表达有内容、作文有方法,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难题,促使学生在习作教学中全情参与,产生“我要写”的积极心理,从而提高了习作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