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充分强调了利用乡土自然资源和社区资源,扩展幼儿的学习空间,并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去宣传晋江地区所特有的乡土资源,让这些对于孩子来说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吸引力的特有资源,走进孩子的视野、生活,使他们在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捕捉乡土地文景观,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环境的教育价值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活动,改变幼儿认识与理解。教师要立足本土资源,敏锐判断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晋江丰富的环境资源,易得的自然材料,能使幼儿活动更丰富,更有地方特色。
1.看看家乡美。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乡”之“家乡的名胜古迹”中,我们与孩子们网罗晋江的地文景观,事先在班级开辟以“名胜古迹我知道”为名的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有:东石白沙战场、深沪狮峰山烽火台、安海龙山寺和灵源禅寺、罗山摩尼草庵、安平桥、俞大猷图片墓、深沪古森林—牡蛎礁遗址、紫帽山、围头沙滩,等等。通过这些图片的收集展览,孩子们了解了在市区以外所存在具有闽南特色的名胜古迹;我们班级还特意将图片当中的几个地点进行实地拍摄,在区角活动中向孩子们展示,孩子们盯着电视画面,新奇地感爱画面由静态变成动态,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试着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及所特有的闽南韵味。
2.走走家乡路。图片、VCR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孩子们急切想对家乡的了解,在孩子们强烈要求下,班级做了一次选择性的“探访”,孩子们的足迹遍布了罗山摩尼草庵、安平桥、东石白沙战场,在这些地方孩子们真正走出幼儿园,走近生活,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感觉到了家乡的魅力,对晋江的景物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回园的路上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多元、美丽。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已的天空。
3.说说家乡事。“探访”归来后,我们适时开展了“名胜古迹我来谈”小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常常听到孩子们你听我讲,你言我论,久而久之,在这种氛围下,班上幼儿的普通话交往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飞跃和提高。但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光靠在主题活动中的某一课程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积极发挥区角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区角一分为三:①“晋江景观走透透”②“晋江大事我来报”③“美丽晋江人”,在这些栏目当中着力于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晋江景观走透透”这一栏目中投放了多套晋江地方景观图片,进行讲述;“晋江大事我来报”让孩子们围绕生活里的晋江大事记、身边的晋江社会新闻向同伴介绍晋江地面上的事情;“美丽晋江人”所介绍的焦点人物展开各种各样的讨论、谈话活动;在这些栏目中孩子们从介绍景观、新闻、人物,到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与大家进行热烈地讨论……
孩子们在区角想说、敢说、喜欢说,这样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对晋江的认识也更深了一层,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创设良好的乡土资源环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二、挖掘乡土食品资源,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我们晋江是个沿海城市,拥有着大量海产品和许多具有低反复特色的食品如:深沪的水圆,龙湖衙口的花生,安海的食珍桔红糕、土笋冻、肉粽、春饼,东石的海蛎、紫菜等。而食品资源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一种好奇、新鲜的地位,他们对吃的东西是这样的熟悉可又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很想去探个究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动手欲望。
1.尝尝家乡艺。在“家乡小吃”这一主题中,我们年段三个班级打破班界,开展了“乡土美食文化节”活动,活动前我们向家长发出倡议,让家长买菜、买材料时带孩子一起去,让他们知道小吃的制作过程,让孩子在家与家长商量共同制作,然后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带来的小吃,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这种直观的方法,近距离的接触家乡小吃,充分感受晋江的悠久传统文化,为自己是一个晋江人而感到骄傲。
2.做做家乡食。孩子们了解了制作的材料及方法,个个都跃跃欲试,我们将每周三下午定为“亲子食品大制作”时间。此过程中我们也尝试制作“卷润饼”、“元宵圆”、“做水圆”、“包咸果”、“包肉棕”、“土笋冻”等传统小吃。如在亲子活动“包肉棕”中: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围在奶奶、外婆的身边,学着她们的样子,看金棋、铭诗选粽叶、张松的卷粽叶、叶昕莹的装米、王炳煜、斯婷用绳子扎粽子的样子都是那样有板有眼。有的幼儿非常认真地看奶奶包粽子的每一个动作,然后自己尝试,弄不好时就再来看,再去试,有的会请奶奶帮忙,都非常的投入。看老人教得认真,幼儿学得投入,场面很感人。包好粽子后,幼儿非常高兴,拿着自己包的粽子相互比较着,大小及形状,大家都为自己的作品而高兴。
通过主题的深入开展孩子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特色,也尝试了制作多种食品的乐趣,正是这些款式多样的小吃制作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能主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仅了解了传统手工制品,还提高了动手能力。主题活动的开展正是在家长的支持下,在宽松的环境下,提高了操作技能,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操作,从而获得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让教育回归自然,乡土资源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引导幼儿发现晋江的美,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通过真实持续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幼儿能深刻地感受到晋江文化的源远流长,爱晋江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捕捉乡土地文景观,发展幼儿表达能力
环境的教育价值已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活动,改变幼儿认识与理解。教师要立足本土资源,敏锐判断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充分挖掘利用这一资源。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名胜古迹星罗棋布,素有“海滨邹鲁”之美誉。晋江丰富的环境资源,易得的自然材料,能使幼儿活动更丰富,更有地方特色。
1.看看家乡美。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乡”之“家乡的名胜古迹”中,我们与孩子们网罗晋江的地文景观,事先在班级开辟以“名胜古迹我知道”为名的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有:东石白沙战场、深沪狮峰山烽火台、安海龙山寺和灵源禅寺、罗山摩尼草庵、安平桥、俞大猷图片墓、深沪古森林—牡蛎礁遗址、紫帽山、围头沙滩,等等。通过这些图片的收集展览,孩子们了解了在市区以外所存在具有闽南特色的名胜古迹;我们班级还特意将图片当中的几个地点进行实地拍摄,在区角活动中向孩子们展示,孩子们盯着电视画面,新奇地感爱画面由静态变成动态,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让孩子试着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及所特有的闽南韵味。
2.走走家乡路。图片、VCR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已不能满足孩子们急切想对家乡的了解,在孩子们强烈要求下,班级做了一次选择性的“探访”,孩子们的足迹遍布了罗山摩尼草庵、安平桥、东石白沙战场,在这些地方孩子们真正走出幼儿园,走近生活,在与环境的亲密接触中,孩子们感觉到了家乡的魅力,对晋江的景物有了一个新的了解,回园的路上孩子们侃侃而谈:自己的家乡是如此的多元、美丽。这时,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有了一片属于自已的天空。
3.说说家乡事。“探访”归来后,我们适时开展了“名胜古迹我来谈”小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常常听到孩子们你听我讲,你言我论,久而久之,在这种氛围下,班上幼儿的普通话交往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飞跃和提高。但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光靠在主题活动中的某一课程活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积极发挥区角的重要作用,我们将区角一分为三:①“晋江景观走透透”②“晋江大事我来报”③“美丽晋江人”,在这些栏目当中着力于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在“晋江景观走透透”这一栏目中投放了多套晋江地方景观图片,进行讲述;“晋江大事我来报”让孩子们围绕生活里的晋江大事记、身边的晋江社会新闻向同伴介绍晋江地面上的事情;“美丽晋江人”所介绍的焦点人物展开各种各样的讨论、谈话活动;在这些栏目中孩子们从介绍景观、新闻、人物,到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与大家进行热烈地讨论……
孩子们在区角想说、敢说、喜欢说,这样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对晋江的认识也更深了一层,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创设良好的乡土资源环境,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主题的开展过程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二、挖掘乡土食品资源,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我们晋江是个沿海城市,拥有着大量海产品和许多具有低反复特色的食品如:深沪的水圆,龙湖衙口的花生,安海的食珍桔红糕、土笋冻、肉粽、春饼,东石的海蛎、紫菜等。而食品资源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占据着一种好奇、新鲜的地位,他们对吃的东西是这样的熟悉可又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很想去探个究竟,这样就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动手欲望。
1.尝尝家乡艺。在“家乡小吃”这一主题中,我们年段三个班级打破班界,开展了“乡土美食文化节”活动,活动前我们向家长发出倡议,让家长买菜、买材料时带孩子一起去,让他们知道小吃的制作过程,让孩子在家与家长商量共同制作,然后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向大家介绍自己所带来的小吃,和大家一起分享,通过看看、摸摸、闻闻、尝尝……这种直观的方法,近距离的接触家乡小吃,充分感受晋江的悠久传统文化,为自己是一个晋江人而感到骄傲。
2.做做家乡食。孩子们了解了制作的材料及方法,个个都跃跃欲试,我们将每周三下午定为“亲子食品大制作”时间。此过程中我们也尝试制作“卷润饼”、“元宵圆”、“做水圆”、“包咸果”、“包肉棕”、“土笋冻”等传统小吃。如在亲子活动“包肉棕”中:幼儿充满了好奇,他们围在奶奶、外婆的身边,学着她们的样子,看金棋、铭诗选粽叶、张松的卷粽叶、叶昕莹的装米、王炳煜、斯婷用绳子扎粽子的样子都是那样有板有眼。有的幼儿非常认真地看奶奶包粽子的每一个动作,然后自己尝试,弄不好时就再来看,再去试,有的会请奶奶帮忙,都非常的投入。看老人教得认真,幼儿学得投入,场面很感人。包好粽子后,幼儿非常高兴,拿着自己包的粽子相互比较着,大小及形状,大家都为自己的作品而高兴。
通过主题的深入开展孩子们感受到了春节的特色,也尝试了制作多种食品的乐趣,正是这些款式多样的小吃制作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能主动在触、摸、摆弄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索,并在发现探索的过程中有所收获。不仅了解了传统手工制品,还提高了动手能力。主题活动的开展正是在家长的支持下,在宽松的环境下,提高了操作技能,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操作,从而获得提升。
陶行知先生说:“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让教育回归自然,乡土资源为现代的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利用乡土资源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有责任了解家乡的人文资源、本土文化,让家乡的本土文化走进他们年幼的心。引导幼儿发现晋江的美,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通过真实持续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幼儿能深刻地感受到晋江文化的源远流长,爱晋江的情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