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土地理资源”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现象和存在的地理事物,为学生所熟知。教师在课堂情境创设中引入乡土地理资源,增加了学生对于地理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情境创设;研究
新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依据《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现阶段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的讲授要比初中的内容更深入,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的内容相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起点较高,内容显得较空洞。虽然教材能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讲解,但事例的时效性不强,数据陈旧;课堂教学的时间短、内容多,很多事例又不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对事例不熟悉,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为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理论只能泛泛而谈,教学过程很难吸引学生,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课堂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知识面,而“乡土资源”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现象和存在的地理事物,为他们所熟知。这些“乡土资源”的提出,会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就真实地存在于他们的身边,与他们息息相关,增加了学生对于地理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课程要求引入“乡土资源”事例,有意地选取自然、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通过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将其与课本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从而营造、创设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一、乡土地理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的意义
1.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资源是学生身边的直接感受到的地理现象,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直观、亲切、易懂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乡土地理运用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另外,乡土地理资源能够使抽象乏味的地理理论给学生以更直观的刺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启发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
2.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选取自然、社会、生活中各方面有价值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创设地理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们认识故乡地理环境的概况,树立合理开发、改造地理环境的理念,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并积极寻求构建伙伴式人地关系的发展模式。
3.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各种技能的锻炼。
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将乡土地理和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既能体现地理是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又能提高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总是被动地接受资料,对资料内容、图表数据如何获取都没有直观的概念,分析问题也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往往使学生形成机械套用的僵化思维,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依据“乡土资源”的内容设置相应的调查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规律、问题并自主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客观规律有整体的认识。特别是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探究活动,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4.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运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自身”为标准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对于“新”的问题,不论是显性问题,还是隐性问题,总是要对已有的“存在”提出质疑。乡土地理教学因为涉及面广,学习环节相对复杂,“意外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在客观上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乡土地理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的策略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恰当的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反之,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是死板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大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首先,案例教学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师所选的案例应该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要考虑案例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在选取案例的過程中,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使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选取的案例必须是结合教学目标的,要与所要解决的地理理论知识紧密关联,这样才能对实现课堂目标有明显的帮助。
其次,针对乡土地理材料设置的问题应该有深度,值得分析和思考。学生在把这些乡土地理案例与课本结合之后,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应该有效,能给学生机会参与教学,在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有所收获。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有关乡土地理资源的案例不能流于形式,须确保学生能通过这些案例学到背后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从案例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有效学习活动。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思考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存在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成因,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知识,并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创设一个良好的地理课堂情境,教师不单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还要有丰厚的乡土地理知识储备。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注重乡土地理知识的材料收集,并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和解释,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中,充分激发其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获取乡土地理资源时,不仅要运用传统的地理挂图、地图册、仪器、地理模型等,还应有效地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互联网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使乡土地理资源的呈现更加多样化、直观化、生动化,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更直观的图片、视频和更新更快的网络资料等教学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已不断应用,使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展示更加动态,更能体现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性,同时也使地理学习环境有了质的突破。
关键词:高中地理;乡土地理教学资源;情境创设;研究
新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依据《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现阶段地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来看,高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对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的讲授要比初中的内容更深入,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也更高,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的内容相对于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起点较高,内容显得较空洞。虽然教材能结合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讲解,但事例的时效性不强,数据陈旧;课堂教学的时间短、内容多,很多事例又不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对事例不熟悉,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分析只停留在表面,为完成教学任务,很多情况下教师对于理论只能泛泛而谈,教学过程很难吸引学生,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课堂情景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丰富知识面,而“乡土资源”是在学生身边发生的地理现象和存在的地理事物,为他们所熟知。这些“乡土资源”的提出,会让学生知道原来课本上的知识就真实地存在于他们的身边,与他们息息相关,增加了学生对于地理教学内容的亲切感,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能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规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依据课程要求引入“乡土资源”事例,有意地选取自然、社会、生活中有价值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通过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将其与课本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有效地融合到地理教学过程中,从而营造、创设一种理想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一、乡土地理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的意义
1.乡土地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资源是学生身边的直接感受到的地理现象,所以乡土地理材料具有直观、亲切、易懂和富有感染力的特点,乡土地理运用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另外,乡土地理资源能够使抽象乏味的地理理论给学生以更直观的刺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启发性,寓智于趣,寓学于乐,使学生在宽松、愉快活泼的气氛中开展活动,获得新知识。
2.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而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品质。选取自然、社会、生活中各方面有价值的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创设地理课堂情境,能够让学生们认识故乡地理环境的概况,树立合理开发、改造地理环境的理念,培养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并积极寻求构建伙伴式人地关系的发展模式。
3.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学生各种技能的锻炼。
乡土地理教学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各项能力最为有效的途径。将乡土地理和课程资源有效整合,既能体现地理是包含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又能提高学习过程的实践性,从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提供了可能性。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总是被动地接受资料,对资料内容、图表数据如何获取都没有直观的概念,分析问题也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往往使学生形成机械套用的僵化思维,并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依据“乡土资源”的内容设置相应的调查或实验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寻找相应的规律、问题并自主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又可以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客观规律有整体的认识。特别是以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进行的探究活动,培养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
4.乡土地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乡土地理资源的运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自身”为标准的,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的创新。对于“新”的问题,不论是显性问题,还是隐性问题,总是要对已有的“存在”提出质疑。乡土地理教学因为涉及面广,学习环节相对复杂,“意外事件”出现的可能性比较大,这在客观上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二、乡土地理在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的策略
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导入的效果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恰当的导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反之,如果教师的课堂导入是死板的、毫无魅力可言的,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大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首先,案例教学的备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择适当的乡土地理资源。教师所选的案例应该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因而要考虑案例对实现教学目标的价值。在选取案例的過程中,要注意所选案例的内容与学生实践经验的关联性,应该是学生比较熟悉或者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使之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选取的案例必须是结合教学目标的,要与所要解决的地理理论知识紧密关联,这样才能对实现课堂目标有明显的帮助。
其次,针对乡土地理材料设置的问题应该有深度,值得分析和思考。学生在把这些乡土地理案例与课本结合之后,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导应该有效,能给学生机会参与教学,在自主学习、思考分析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有所收获。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入有关乡土地理资源的案例不能流于形式,须确保学生能通过这些案例学到背后的理论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实现从案例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有效学习活动。
案例教学的目标是启发学生思考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存在的原理,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理论知识分析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成因,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知识,并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创设一个良好的地理课堂情境,教师不单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经验,还要有丰厚的乡土地理知识储备。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注重乡土地理知识的材料收集,并能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加以分析和解释,通过合理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地理学习的情境中,充分激发其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获取乡土地理资源时,不仅要运用传统的地理挂图、地图册、仪器、地理模型等,还应有效地引进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互联网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使乡土地理资源的呈现更加多样化、直观化、生动化,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地理事物变化的来龙去脉。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以及更直观的图片、视频和更新更快的网络资料等教学资源在地理教学中已不断应用,使地理现象和规律的展示更加动态,更能体现出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特性,同时也使地理学习环境有了质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