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犹记得当年高考成功结束时,正在上高一的表弟送给我一个QQ号,以示祝贺,并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将会高频率地使用QQ,特别是‘QQ群’将会给我们带来特别大的帮助。”
对于表弟的话,我一天天地体会到了,特别是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QQ群”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班级“QQ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自参加工作至今,我已建立了七个班级“QQ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平等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学习交流。
(1)班级“QQ群”的运用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在我的这七个班级“QQ群”里,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个人。班主任和学生可以随时加入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当中,既可以在群聊窗口中讨论交流,也可以在单独聊天窗口讨论交流。诚然,这样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形成了多种教育阵形。
以班规制订为例,班主任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班级目标等拟定班级的基本框架,然后发布在班级“QQ群”里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制订出适宜的班规。师生在班级“QQ群”里一起讨论,个别的还可以在单独聊天窗口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个班规对他(她)们成长的重要性,是为他(她)创建优良环境、塑造美好心灵,所有的约束性条款不是为了整治而是改正人性中的缺点。通过讨论、交流,当学生的思想统一到这一高度时,班规的严肃性就能维护好,班规的执行也就更顺利了。
(2)班级“QQ群”的运用开启了平等的生生交流。在我的七个班级“QQ群”里,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生可以共享班级“QQ群”里成员的智慧。如此,学生之间更加了解,也更加理解,班级的氛围更加融洽了,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也更强了。
以班级的“2015年元旦汇演”为例,早在前一年的12月初,文娱委员就做出相关安排,方案的制订、节目的报选、主持人的确定、各工作人员及其工作的具体安排,都是通过班级“QQ群”完成的。这个群让进入高中才四个月的孩子互相了解更深,理解更多,配合更默契,汇演当天的效果完全超乎老师们的想象。
(3)班级“QQ群”的运用可以“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在我七个班级“QQ群”里,班主任可以就某些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设计问题,发布在班级“QQ群”,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自然的讨论交流。期间,班主任适当地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
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是破解转型期思想问题的导航灯,要在大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价值观教育目标,我精心备课,把握好教育时机,将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你最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如何才能够创建优秀的文明班级?”“一个民族应该如何记住历史?”“岳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何意义?”等问题放在班级“QQ群”进行讨论,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应从小做起、从此刻做起,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主义精神,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二、家长“QQ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之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上门家访、家长来校面谈,或更多地利用电话进行沟通。但这些方式总存在一些局限性,或在时间上不允许,或在空间上不允许。而家长“QQ群”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相互沟通。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建立了两个“家长QQ群”,分别为“2014届高三153班家长QQ群”“2014级高一174班家长QQ群”。在家长“QQ群”里,沟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行为表现、思想动态、人际关系、劳动卫生与纪律,也可以是请家长配合教育、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沟通的方式主要采取群聊、私聊两种。共性的问题可以在群聊窗口中讨论交流,如:月考安排和成绩分析、放假通知、高考体检、新生体检、班级和学生个人荣誉、岳阳市文明创建注意事项、做合格的家长、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等。个别的问题可以在单独聊天窗口讨论交流,如:个别学生的违纪情况、思想动态、个别学生的成绩分析、给学校和老师的建议等。
就以家长会的准备工作来说,首先,提前在“家长QQ群”群聊窗口中发布“开会通知”,告知家长一些共性的事项。然后,通过“家长QQ群” 单独聊天窗口找“铁杆”家长沟通一下想法,将这次家长会预期目标、具体步骤、需要解决的问题告知家长,并明确告知在什么时候需要他(她)发表意见或带头站出来,如班主任给家长安排督促孩子学习的任务时,就可能会有家长以自己忙得没时间管或自己知识欠缺而拒绝,这时候就需要某些“铁杆”家长站出来,根据自己的亲身教子经验发表意见,从而使家长达成督促孩子学习的共识。
三、“班主任QQ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QQ群”最初只是在年级组内部的几个会电脑、有QQ号的班主任之间建立的,而且也只是相互问候、传递资料,并没有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随着学校网络设备的完善,以及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班主任QQ群”里的成员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学校的所有班主任。而我,除了加入学校的“班主任QQ群”外,还加入了高中、大学同学“班主任QQ群”。“班主任QQ群”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我的班主任工作。
(1)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进入“班主任QQ群”,我就能指导最近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一项项对照工作任务表,按部就班也好,提前完成也好,总之效率高了。
(2)相互交流,推广经验,提升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任何的困惑、疑难都可以随时在“班主任QQ群”里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向经验老道的班主任请教。有好的方法、成功的做法可以在“班主任QQ群”里及时推广,如妥善解决座位安排中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操作、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方法与步骤。诚然,班主任老师可以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
(3)集思广益,向学校建言献策。学校各项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依赖于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可以就此畅所欲言,进行讨论、提出建议,学校政教处、团委可根据班主任的讨论成果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使之完善,进而提升学生德育活动的效率。
四、“班级科任教师QQ群”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由于各个科任老师的工作量大多比较重,且多科老师跨年级任教,因此,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面对面交流除年级组教师会议、班科会外机会不多,班主任对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得不全面,科任老师对本班级的建设性意见也不能及时地通知班主任。而“班级科任教师QQ群”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班级科任教师QQ群”里,班主任可以就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等内容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科任老师可以就上课与自习课纪律、学生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向班主任反映。这样,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之间可以及时地进行沟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办法。
在“班级科任教师QQ群”里,班主任也可以和年轻的科任教师探讨“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策略”。一般来说,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虽有热情却缺乏经验,甚至可能急于求成,最终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挫伤师生的积极性。通过和年轻的科任教师探讨“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策略”,如:教师要多找自己的原因,别让学生难堪,真诚问学生“你还好吗”,相信学生等,从而更有利于班级的建设,更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
对于表弟的话,我一天天地体会到了,特别是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QQ群”有效地提高了我的工作效率,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班级“QQ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自参加工作至今,我已建立了七个班级“QQ群”。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班主任为核心,平等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以及学习交流。
(1)班级“QQ群”的运用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在我的这七个班级“QQ群”里,班主任和学生是平等的个人。班主任和学生可以随时加入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当中,既可以在群聊窗口中讨论交流,也可以在单独聊天窗口讨论交流。诚然,这样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形成了多种教育阵形。
以班规制订为例,班主任根据学生发展规律、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班级目标等拟定班级的基本框架,然后发布在班级“QQ群”里和学生一起讨论,共同制订出适宜的班规。师生在班级“QQ群”里一起讨论,个别的还可以在单独聊天窗口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个班规对他(她)们成长的重要性,是为他(她)创建优良环境、塑造美好心灵,所有的约束性条款不是为了整治而是改正人性中的缺点。通过讨论、交流,当学生的思想统一到这一高度时,班规的严肃性就能维护好,班规的执行也就更顺利了。
(2)班级“QQ群”的运用开启了平等的生生交流。在我的七个班级“QQ群”里,任何信息都是可以进行交流讨论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学生可以共享班级“QQ群”里成员的智慧。如此,学生之间更加了解,也更加理解,班级的氛围更加融洽了,学生的班级集体荣誉感和认同感也更强了。
以班级的“2015年元旦汇演”为例,早在前一年的12月初,文娱委员就做出相关安排,方案的制订、节目的报选、主持人的确定、各工作人员及其工作的具体安排,都是通过班级“QQ群”完成的。这个群让进入高中才四个月的孩子互相了解更深,理解更多,配合更默契,汇演当天的效果完全超乎老师们的想象。
(3)班级“QQ群”的运用可以“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在我七个班级“QQ群”里,班主任可以就某些时事政治、社会热点设计问题,发布在班级“QQ群”,师生、生生之间进行自然的讨论交流。期间,班主任适当地引导,激发学生进行思想的碰撞,进而在不知不觉中“占领”学生的思想高地。
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例,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是破解转型期思想问题的导航灯,要在大中小学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价值观教育目标,我精心备课,把握好教育时机,将设计的“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你最期望的班集体是什么样?如何才能够创建优秀的文明班级?”“一个民族应该如何记住历史?”“岳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有何意义?”等问题放在班级“QQ群”进行讨论,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应从小做起、从此刻做起,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和谐的集体主义精神,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二、家长“QQ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之前,我在班主任工作中与家长的沟通方式主要是上门家访、家长来校面谈,或更多地利用电话进行沟通。但这些方式总存在一些局限性,或在时间上不允许,或在空间上不允许。而家长“QQ群”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可以随时随地和家长取得联系,进行相互沟通。
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建立了两个“家长QQ群”,分别为“2014届高三153班家长QQ群”“2014级高一174班家长QQ群”。在家长“QQ群”里,沟通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行为表现、思想动态、人际关系、劳动卫生与纪律,也可以是请家长配合教育、对家长的家庭教育进行指导。
沟通的方式主要采取群聊、私聊两种。共性的问题可以在群聊窗口中讨论交流,如:月考安排和成绩分析、放假通知、高考体检、新生体检、班级和学生个人荣誉、岳阳市文明创建注意事项、做合格的家长、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等。个别的问题可以在单独聊天窗口讨论交流,如:个别学生的违纪情况、思想动态、个别学生的成绩分析、给学校和老师的建议等。
就以家长会的准备工作来说,首先,提前在“家长QQ群”群聊窗口中发布“开会通知”,告知家长一些共性的事项。然后,通过“家长QQ群” 单独聊天窗口找“铁杆”家长沟通一下想法,将这次家长会预期目标、具体步骤、需要解决的问题告知家长,并明确告知在什么时候需要他(她)发表意见或带头站出来,如班主任给家长安排督促孩子学习的任务时,就可能会有家长以自己忙得没时间管或自己知识欠缺而拒绝,这时候就需要某些“铁杆”家长站出来,根据自己的亲身教子经验发表意见,从而使家长达成督促孩子学习的共识。
三、“班主任QQ群”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班主任QQ群”最初只是在年级组内部的几个会电脑、有QQ号的班主任之间建立的,而且也只是相互问候、传递资料,并没有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随着学校网络设备的完善,以及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班主任QQ群”里的成员越来越多,几乎包括了学校的所有班主任。而我,除了加入学校的“班主任QQ群”外,还加入了高中、大学同学“班主任QQ群”。“班主任QQ群”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我的班主任工作。
(1)提高了班主任工作的效率。进入“班主任QQ群”,我就能指导最近要完成的工作任务,一项项对照工作任务表,按部就班也好,提前完成也好,总之效率高了。
(2)相互交流,推广经验,提升能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有任何的困惑、疑难都可以随时在“班主任QQ群”里进行交流讨论,可以向经验老道的班主任请教。有好的方法、成功的做法可以在“班主任QQ群”里及时推广,如妥善解决座位安排中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操作、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方法与步骤。诚然,班主任老师可以从中受益,提升自己的班主任工作能力。
(3)集思广益,向学校建言献策。学校各项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依赖于班主任老师,班主任可以就此畅所欲言,进行讨论、提出建议,学校政教处、团委可根据班主任的讨论成果对活动方案进行修改,使之完善,进而提升学生德育活动的效率。
四、“班级科任教师QQ群” 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运用
由于各个科任老师的工作量大多比较重,且多科老师跨年级任教,因此,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面对面交流除年级组教师会议、班科会外机会不多,班主任对学生在各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得不全面,科任老师对本班级的建设性意见也不能及时地通知班主任。而“班级科任教师QQ群”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在“班级科任教师QQ群”里,班主任可以就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学习小组建设、班级日常管理制度等内容征求科任老师的意见和建议;科任老师可以就上课与自习课纪律、学生课堂讨论、作业完成等情况向班主任反映。这样,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之间可以及时地进行沟通,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形成具有特色的班级管理办法。
在“班级科任教师QQ群”里,班主任也可以和年轻的科任教师探讨“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策略”。一般来说,年轻教师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教师,虽有热情却缺乏经验,甚至可能急于求成,最终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挫伤师生的积极性。通过和年轻的科任教师探讨“改善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策略”,如:教师要多找自己的原因,别让学生难堪,真诚问学生“你还好吗”,相信学生等,从而更有利于班级的建设,更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年轻教师尽快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市第五中学)